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产业研究>>
(推荐)
蝉的新生
如果小的时候在乡间长大,那么我们都熟悉蝉。那个夏季午后在树上不眠不休的蝉,在一定时期都要经历蜕变的过程。蝉蜕壳是因为幼虫时候身体表面有一层比较坚硬的皮,这层皮在其发育初期可以保护体内物质不外流,又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质入侵。但是随着成长过程的演变,这层坚皮成了阻碍成长的堡垒,在厚重的外壳下,蝉无法继续发育,因此每当到了这个时候,蝉就开始蜕壳。它们将自己的身体固定在树干上,足牢牢地抓着树皮,那层厚壳从头部上方裂开一道口,身体慢慢出来。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一个全新的柔软生命便再度出现,过不久,那柔软的生命便再度成为一只更健康的蝉了。
这就是蝉的蜕壳经历。
企业运营工作中,有的时候需要很好地学习蝉蜕壳的技巧。在企业发展初期,为了保护企业不受伤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为自身设立的一些保护性措施和原则,诸如重要岗位由直系亲属担任、只做企业领**者**熟悉的行业、采取现金进行交易等等。但随着企业的稳固发展,一些当初的原则也随着日积月累变成企业负担。因为用人唯亲,于是优秀的人才无法引进;因为只做**熟悉的行业,更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行业不敢尝试……类似这些现象在中型企业中比比皆是,如同蝉之壳,已经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
破局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蜕壳。蜕壳必定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但没有阵痛,又哪来新生命的产生呢?
近年来,笔者在为一些中小企业进行诊断的时候发现,大多企业领**者内心都渴望将企业做大做强,但是在真正要为其做企业改革时,他们却犹豫了,担心目前利益受损,未来利益不可预估,于是放弃了一次轻装上阵、重塑生命力的机会。
也见到一些中小企业采取自我挽救的方式,比如聘请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希望借其力量对企业产生变革。但空降的经理人在执行过程中却惨遭排挤,或是并没有获得完全授权,也草草结束其“执政”历史,企业在经历了半个圈子之后又回到了原位。
这些共同的现象,造就了大多中小企业的现状,他们拥有一定业务量,足以维持近两年的企业生存,但是缺乏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也缺乏大胆进取的拓展精神,于是只能保持原状。当然也不乏一些中小企业领**者破壳重生的案例,于是从小鱼成长为大鱼。
笔者曾经服务的一个公司就是由一个地域型企业转变为全国型企业的典型案例。该客户在接受服务之前市场覆盖范围仅在深圳和广州,也曾尝试在更多地方拓展,但因为人才因素和总部支持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其他市场一直无法做大。针对其**根本的几个制约因素,我们为其制定了四个变革措施,包括人才培养计划、品牌提升计划、战略布点计划、市场推广计划。这四大计划耗费了近200万元资金,但运用六个月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公司现在已经在全国拥有8家分公司,各公司的业绩都呈上升趋势,并且整体品牌在行业内已经具有一定权威地位,企业的竞争力极大提升。
在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当同一行业内产品同质化日趋明显,当品牌号召力遭受更多挑战,当市场占有率惨遭分割,企业更加不能选择等待或者中庸生存,惟有退而结网,重塑竞争力,夺取新市场。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3日 14:1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