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余友清)收藏

《北大荒英雄谱》

铁道兵农场的开路先锋 ——记老红军战士、八五○农场原场长余友清 楼芹 余友清,原名周光元。1907年生于湖南兹利县。1934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管理员、骑兵大队长、支队长、铁道工程兵五师副师长。1954 年奉铁道兵司令员王震的命令,率五师转业官兵创建第一个铁道兵农场——八五○农场任场 长,后任东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局长。1978年在长沙病逝,终年72岁。在北大荒开拓史上留 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进行反围剿运动战,来到湖南省兹利、桃 源一带,声势浩大,穷人们奔走相告。余友清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得睡不着觉,他要去找 红军,摆脱苦难的生涯。 一天,趁父亲不在家,他披上一条麻袋,撑起一只舴艋小舟,顺着澧水漂泊而下。两岸 的青山翠竹,他无心留意,一路的急流险滩,挡不住他去心如箭,他只盼望着早日遇上红军 。终于他隐隐约约地看见岸上有一支急匆匆奔走的队伍。他想立即弃舟奔跑过去,又怕队伍 不是红军,反入狼群。于是,他把小舟靠拢在山崖下,隐身观察,队伍渐渐走近了,他看清 了红旗,看清了帽沿上的红星。他一个箭步蹿上岸去,不顾一切地向队伍跑去,发出求救似 的高呼:我要参加红军,我要参加红军。 从此,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1954年5月,担任志愿军铁道工程兵五师副师长的余友清率部从朝鲜回国了,驻扎在黑龙 江省汤原——伊春一带,一面筹建汤原北大营,一面参加汤旺河森林铁路建设。 10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来五师视察,发现战士们在驻地附近开了许多零星荒地,种上 的蔬菜、瓜豆,果实累累。这使他萌发一个崭新的计划:抗美援朝停战后,国家将要实行义 务兵役制,有一大批老战士将要复员。北大荒的土地资源丰富,如果能动员老战士们在这里 开荒办农场,岂不两全其美!既安置了大批复员军人,又可以为国家增产粮食。于是,他把这 个打算跟余友清和随行的参谋们谈了。余友清连声说好。 “我想先试一试。等到有了经验,再向中央提出报告。”王震踌躇地说。 “要搞试点,打头阵,我去。”余友清如同当年请缨出征一样,坚定,恳切。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王震司令员毅然下定决心,让余友清带领参谋人员去密山、虎林一 带勘查荒原。司令员很了解属下这位战将,他骁勇、机智,更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 强劲。记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忻口大战中,余友清率一支骑兵部队,突然冲入敌阵,挥 刀猛砍,杀得鬼子人仰马翻,弄不清哪来的“天兵天将”;待敌人集结残部准备顽抗时,只 见滚滚尘沙,骑兵部队早已风驰电掣般离去。在绥远清剿马匪时,余友清拍马紧追一股残匪 ,一个土匪头子回马一枪,子弹擦着余友清的头皮飞过,把狗皮帽子穿个窟窿。时值隆冬, 同志们劝他换一顶帽子,他发誓说不抓住土匪头子不换帽子。后来,他又率领部队穷追猛打 ,终擒匪首。可是,他的头皮也冻伤了,留下一块永久的印记。将军含笑自语:让余友清担 任铁道兵建场的开路先锋,是**合适了。 余友清和参谋们来到密山。真是密山山密,莽莽苍苍的完达山横贯西北,向东延伸出一 条条平缓的山峦,像无数条彩带,把广袤的原野分割成一片片低谷平原。余友清亲自带人踏 察荒原,写出调查报告,报告上报后,受到王震司令员的好评。并且很快做出决定,让余友 清率领一支先遣队,去虎林筹备开荒建场。 先遣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由500名转业官兵和大批劳改犯人组成。没有机械,没有装备 ,余友清得到的****珍宝,是临行前调配了一位农业技术员。她叫杨淑云,四川大学农学院 毕业,四川解放后,随同丈夫(川大同学)参军,一直在部队担任文化教员。这次听说铁道兵 要办农场,她就有了用武之地,踊跃地报名参加。 11月上旬,部队出发了。部分年老体弱的同志坐一辆敞篷汽车,余友清让杨淑云和她的 三个孩子坐在自己的吉普车里。大部队则徒步行进。17日,部队由密山向虎林挺进时,正遇 上漫天大雪,大地灰濛濛的,雪花卷舞着洒向车窗。杨淑云第一次来到东北,看着银白世界 ,不由得浮想联翩。兴奋地说道:“余师长,将来这里都种上小麦大豆,白面也能堆积成山 呢!” 余友清笑了笑说:“不容易呀!”这时,孩子们叫着妈妈,妈妈,一个个紧紧凑向妈妈的 怀抱。余友清马上脱下披在肩上的羊皮大衣递了过来,并关切地说:“小杨子,快给孩子们 盖上。我们开拓的事业还得让孩子们接班哩。”杨淑云接过大衣,一股暖流流进了心窝…… 突然,吉普车被什么东西挡了一下,司机加大油门,车轮只在原地转动。余友清立即打 开车门跳下车去,用双手在车轮前扒雪。一会儿后面的大卡车也紧紧跟上了,警卫员和一批 老同志迅即从车上跳下来,挡车的“雪岭”很快被推去了。吉普车又开始启动。 队伍在风雪中进抵虎林西岗一带。 11月20日,余友清在西岗主持第一次机关工作会议。他说:“王震司令员让我们来打头 阵。这个头阵不是用机枪大炮去冲锋陷阵,而是办农场搞生产。拿枪杆子我们是内行,办机 械化农场,就得从头学起。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项任务是深入调查,每个机关工作人员 都要去实实在在地调查几个问题,调查土地,调查民情,调查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事情。 政治委员阎斌接着说:一切从调查研究开始。我们的参谋部,今后就是生产指挥部。当 然,我们艰苦奋斗、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作风不能变。只有保持和发扬革命军人 的优良传统,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会议像一股春风,也像一把启迪心扉的钥匙。机关干部分编成几个组,有的走访政府机 关,查找有关资料,有的深入农村,查访农时和民情民俗…… 信息很快从四面八方传来:西岗附近有一大片日本开拓团的撂荒地,种过水稻;在阿布 沁河上游河谷地带有大批待运的困山村,是日本兵败退时扔下的;在虎头一带有日本关东军 建造的地下工事,据传里面藏有大批炮弹和其他军用物资等等。每一条信息,每一份调查报 告,都给余友清带来喜悦和信心。这时,王震司令员也从北京来电:要求做好建场筹备工作 ,先要把密虎线改建好,便于开春后运进农用机械和生产物资。同时要求盖好简陋房舍,准 备迎接大批转业官兵的到来。余友清经过冷静地谋划,决定兵分两路,打好第一个回合。一 路抢修密虎线;一路抢筑百里冰道,运回全部困山材,为建房备好木料。工具不足,就让工 兵队去探索地下仓库,运回废弃炮弹,拆卸后利用弹壳锤打工具。冰封雪盖的千里荒野上, 掀起了一股股热浪。 1955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的第一个农场——八五○农场,就在虎林县附近的西岗宣布 成立了。 余友清凭着一幅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带领技术员杨淑云和参谋人员,冒着零下几十 度的严寒,几乎踏遍了完达山南麓的山山水水。用炮兵观察镜代替测绘仪,在地图上标示出 一道道红线,描上一个个红色的“生产点”。他仍然像临战前的指挥员,部署着开荒、生产 的第一战役、第二战役、第三战役……当然,他明白当前面对的不是拿枪的敌人,而是无限 的大自然的财富。战争所争夺的是每一寸土地的得失;开荒、生产却是向土地索取财富,意 义更伟大,实践也会更加艰苦。战争要流血、要牺牲,生产则更多地要流汗,要奉献青春, 奉献终身,奉献子孙!改造山河,虽说要只争朝夕,那是几代人的事业啊!余友清挂上那幅布 满标记的地图,指着各种符号,指点着这是交通线,这是人工河,这是人工湖,这是生产点 。生产点周围都要开荒种地,生产点即生活区,将来要有学校、医院、加工厂,也要盖大楼 ……他严肃地说:“这不是纸上谈兵。这是我们的行动计划,是我们的战斗目标。每个人都 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余友清心里燃烧着热火,在他的引发下,战士们的心里也燃起了烈火。各个工地上热气 腾腾。修路前线,运木场上,处处有嘹亮的战歌: 雄纠纠,气昂昂,奔向北大荒,为人民,为理想,建设新家乡。毛泽东的好儿女,齐心 团结紧,艰苦创业,地覆天翻干一场。 春天的步伐来得如此急迫,运木场上的原木还没运完,冰道就化了;密虎线的桥涵还未 架设,小河开封了。开荒、生产已刻不容缓,而机械、农具、油料尚未运到。王震司令员几 次来电来信,让提出生产计划和各项具体措施。余友清已有了两手准备,他已培训好一批足 以胜任的拖拉机手,他们中间有坦克兵,也有铁道工程兵中的推土机手。同时,他已命令小 烘炉加紧赶制铁锹和开荒用的大镬头,等到大地开化,就人机齐下,向地球开战。 迎着晨曦、大雁嘎嘎地从头上掠过。经受过一冬厚雪积压的枯草下面,嫩芽儿萌发了, 可是机械装备还未运到。余友清默默地思考着:机械装备,油料全都依靠国外进口,要按照 国家的严密计划,可能在哪个环节上受阻了。农时迫在眉睫,他不能等待,还是依靠自力更 生的传家宝吧!他动员全部人马去开荒。除了人手一把铁锹,他又安装了数十台人拉犁,他当 过纤伕,对于拉力特别熟悉。他亲自去拉犁翻地,并且亲自调整绳索的间距,使吃力点集中 ,每张犁配12—20人不等。他要求每人平均开荒不得少于0.3亩,自己也不例外。等到机械力 量投入大开荒时,他们已开垦了万余亩良田。 新耕翻的黑土散出芳香,阳光暖烘烘的,引发着万物的生机。余友清思考着播种。他请 刚从上级调来的一位农艺师做出规划。农艺师却说:“按照作物的发育规律,新开垦的生荒 地,至少要两年以后,等草根腐烂了才能播种。要不然就得不偿失。” 余友清急了。他说:“国家需要粮食,才让我们来开荒。开了荒不播种,那成什么理。 ” 农艺师还是坚持说:“这是全世界都通用的规律,土地要有熟化过程。” 余友清尊重科学,但科学技术也需要发展。他带着技术员杨淑云走向农村。他们来到老 农许大爷家请教。许大爷留着一绺花白胡子,开朗、健谈。等余友清讲明了来意,便捋捋胡 子,笑呵呵地说:“庄稼人有句俗话叫‘人勤地打粮,人懒草当家’。北大荒这地,只要管 理好,种啥都能收。” 余友清这才单刀直入地说:“当年开荒能否当年种,种什么**合适?” 许大爷点点头,也干脆地回答说:“怎么不能种。现在是过了谷雨迎芒种,种小麦是晚 了,播大豆**合适。” 余友清像课堂上遇到难题的小学生,一下得到了启迪。马上又提出新的议题:“我们的 地是翻了,可是没有重耙,没有播种机,怎么个播法?” 许大爷仰面看着余友清,像有几分遗憾似地说:“看你像庄稼人出身,我们农民几时用 过机器种地。有人就能种上地。地翻过来了,就可以在垡片上点大豆,秋后准能收获。” 余友清紧紧握着许大爷的手,连声说着“谢谢,谢谢。”回头又对杨淑云说:“小杨子 ,许大爷讲的书本上有吗?”杨淑云不禁满脸绯红,笑着说:“我也要从头学起!” 于是,余友清果断地下达决心:“全力以赴人工抢播。”当年播上大豆3万余亩,水稻2 000余亩。共收粮豆3400吨。三大队人工播种的大豆,亩产高达89公斤,超过了当地的平均亩 产水平。 第一回合的胜利,鼓舞了全体垦荒战士,也为王震司令员下决心扩大军垦农场提供了依 据。1955年秋后,王震司令员又动员大批铁道兵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三师副师长黄振荣, 四师副师长李瑶含先后到达八五○农场,八五○农场真正成了以场扩场的大本营,成了产蛋 的母鸡。余友清又陪同黄振荣、李瑶含等去完达山南北踏查,确定了筹建八五一、八五二、 八五三、八五四……等农场的场地;当1956年初春,大批铁道兵转业官兵来场的时候,经过 建场锻炼的垦荒战士,又成了扩建新场的骨干,带领战友们进入新的开荒基地。 余友清作为铁道兵开荒建场的先锋,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但是,作为一名战士,他觉 得他的任务永远没有终点。农场扩大了,发展了,八五○农场开垦了90万亩耕地农垦部还决 定在八五○农场建设卫星城,作为农垦新城镇建设的典范。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1964年,随着农垦体制改革,余友清任东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局长。他仍然住在西岗那 座低矮的草舍里。他脱下黄色军装,穿着普通的布衫,生活在普普通通的人群里,被亲呢地 称为“老余头”。但是,他毕竟年过花甲,由往日的伤残和劳累积聚成的疾病,无情地向他 袭来,严重的气管炎、风湿症迫使他的腰渐渐佝偻了,他确实失去了当年师长的威武,尽管 领导多次劝他异地安置,由于他对黑土地的深深眷恋,他总是难于离去。 一天,王震司令员来垦区视察,见余友清病情严重,便下命令让他回原籍长沙市安置。 直到1978年病逝。 余友清走了,却留下了对黑土地的深情,留下了老战士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 神财富。 拼音:yuyouqing 姓名:余友清 序号:0009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19:35:00 |点击数()

旧一篇:北大荒英雄谱(黄振荣)|新一篇:北大荒英雄谱(刘岑)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08
本周点击:938
本月点击:5218
点击总数:940618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