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刘岑)收藏

《北大荒英雄谱》

魂系黑土地 ——记黑龙江垦区农业科学家刘岑 赵溪江 北大荒的土地上,长眠着一位为开发、建设垦区奋斗了36年的人,他虽没有留下什么豪 言壮语,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位老垦荒战士对党、对人民、对黑土地的一片深情。他,就是黑 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岑。 扑入北大荒怀抱 1947年春天,人民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这年春天,党中央做出远见卓 识的决定:“要在国民党难于插足的地方,试办国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试验,以迎接解 放后的农村建设”。同年6月,松江省人民政府根据东北财经会议精神,决定创建松江省第一 农场。年仅24岁的省政府农林科长、共产党员刘岑被任命为第一农场副场长。从此,开始了 他漫长而艰辛的农垦生涯。 6月上旬,这支由李在人为场长、刘岑为副场长等18人组成的队伍,带着松江省政府主席 冯仲云亲笔介绍信,从哈尔滨出发,来到了珠海县(现尚志县)一面坡一带,6月13日宣告农场 正式成立。 在原始荒原上建场,首先必须探查荒原情况。在选择场址时,刘岑亲自带领侦察组深入 勘察现场,看地形、测水源、查土质,除了向当地居民作调查外,每块荒原他都亲自踏查。 他拄着用树枝做成的拐棍,艰辛地探查着,鞋掉进泥里,索性就光着脚走;穿芦苇甸,苇叶 刮脸火辣辣地痛。饿了啃一口窝窝头,渴了捧一捧甸子水。清晨小咬叮,白天牛虻咬,硬是 挺着在没膝的沼泽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了两天。一棵树木,一处高地,成为勘察的标志 。走一圈行一路,屈指一算,就是勘查的面积,日里夜里,一边勘查一边运筹。他领着先遣 队同志,访贫问苦,建立军民鱼水情,了解当地的民习人情、水土、气候农事等,获得了第 一手材料,绘制了建场开荒计划。 踏查完荒原,便开始了开垦荒原的大会战。筹建中的农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住的是 大家动手砍木杆、打草架起的简易马架子,吃的是高粱米、煮黄豆、熬干菜,几乎没有细粮 ,更没有蔬菜。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带领战友们每天早早起来开荒,晚上看不见人才收工 。这位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以乐观的态度,高昂的情绪,投身到拓荒事业中。 在亚布力开荒时,人手少,刘岑就亲自驾驶拖拉机和机务人员换班吃饭,人停机不停。 一天中午,就剩下他一个人,荒草把后面耙塞满了,拖拉机难以继续前行,他就下车到后面 往下拨草,滥泥和杂草把犁铧塞得死死的,他用双手使劲一点一点往下抠。抠着抠着,突然 ,拖拉机启动了,一下子把他拖到耙底下,一米、二米、十米、二十米……就在这危及生命 的时刻,恰巧李云楼赶来了,才把拖拉机停住。 就这样,刘岑和同志们一身泥,一身汗,风里来,雨里去,披荆斩棘,开出了1300余亩 地。 新开垦的荒地,种上了甜菜和大豆,刘岑每天都下地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对待这些希望 的种子,就像母亲哺育婴儿那样精心。秋天来了,收获的时节到了,粮豆打了5万公斤,甜菜 180万公斤,农场头一年播种,就取得了胜利。他捧着这丰收的果实,心都醉了。这是他同战 友们耕种的果实啊! 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他体味到了胜利的喜悦,更品尝了创业的艰辛,今后的路还长,他 要奉献出虔诚,把全部心血,全部的爱,投给这片黑土地。 耕耘在黑土地上 刘岑和同志们战胜了千难万苦,在亚布力成功地创办了“松江省营第一农场”。 1953年,桦南机械农场与孟家岗农场合并,成立曙光农场。他又被任命为曙光农场副场 长。 曙光农场位于桦南县境内,处于松花江下游,完达山余脉延续地带。全场耕地16万亩, 地表层土质为黑土,以下为白浆土,肥力较低,透水性差,致使土质瘠薄,耕性不良,再加 上农场初建,管理也跟不上,浪费现象较严重。刘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长时间的思 索,他和同志们认真总结管理中的不足和经验,大胆给技术人员以行政职务,并根据具体情 况,提出三项措施,即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成立经济核算小组,配备生产副队长。他还通 过踏查和研究,提出对白浆土进行改良,努力提高地力,并采用新的耕作方法和增产措施, 深翻秋整,保墒全苗,合理密植,消灭杂草。1954年小麦高产,受到了国务院奖励,同年冬 省委农村工作部推广了曙光农场生产队搞经济核算的经验。 国营农场的高速发展,对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会出力干活是不够 的,为了尽快提高职工的农业技术水平,他多次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亲自为学员们编教材、 讲课。每当春播和麦收季节,省内外高等农业院校有人来农场生产实习时,他就请大学生为 职工讲农业技术课,并把他们从田里采集的标本给大家看,深入浅出地讲课,大大提高了基 层干部的素质。 刘岑负责全垦区的生产和科研领导工作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住全局性的问 题,提出战略性措施和技术决策,严格管理,实施标准化作业,如:轮作、耕作、播种、施 肥、植保等。并主张机械除草,不见草也不见人,促进农业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1963年,合江农垦局和牡丹江农垦局合并。刘岑任东北农垦总局生产处副处长。他几乎 走遍了所属农场和生产队,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原牡丹江局职工吃“头 疼面”(赤霉病面粉,吃了头疼,呕吐),针对这个问题他和同志们走下去到八五二、八五三 等农场进行麦田实地考察,原来是这些农场没有按标准修晒场,小麦得不到及时晾晒,造成 集中感染所致。根据这些情况,采取具体解决措施,在1963年,1964年连续集中办了两期学 习班,并亲自编教材,讲课,提高了晒场管理水平,又拨出经费,兴建水泥晒场。1964年下 半年,全局结束了吃“头疼面”的历史。 无论是在农场任领导职务,还是在机关工作,他总是同基层干部和工人心心相通,从不 摆官架子,到田间检查工作,从不指手划脚,而是亲自操作,做出样子给职工们示范。 几经风雨,痴心不改 正当刘岑在垦区生产和科研工作中大展才华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神州 大地。这位农业专家受到多次批斗,蹲进了“牛棚”……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让刘岑写揭发王正林等干部的“黑材料”,他坚决表示:“宁可站着 死,也不跪着生”。他与人联名写材料,讲真话,申明白己的观点,不陷害别人,保护正在 受批斗、折磨的干部。为此他遭到了许多皮肉之苦,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 蹲过了牛棚,又被下放到农场劳动。这位农业专家,种过地,开过拖拉机,什么都能干 。下放劳动的时间长了,乡亲们发现,这个“被下放的干部”十分善良,正直。因他有多门 技术,谁家需要帮忙,生产上有什么问题随喊随到,人们都称他“刘帮忙”。 每天他按时出工、下地,很晚才回家。一次,正当夏锄时节,太阳早已落山了,他才回 到家。裤腿湿到膝盖上边,原来他走遍了整个连队的每个地号。他虽干的是农工活,可想的 仍是如何提高小麦产量,在他的努力下,这个连队的小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更值 得称颂的是,作为科研人员,他没有忘记他的农业科学,更没有中断课题研究。在极端困难 的条件下,白天参加劳动,到夜深人静时,便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页一页地翻着资料,如 痴如醉地揣摩着、书写着。他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写完了《黑龙江农垦史略》和《 农业现代化建设》初稿,为深入研究黑龙江农垦发展史奠定了良好基础。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似一缕春风,染绿了祖国的北疆大地,强加在他身上的一切诬蔑 不实之词,理所当然地被推倒。他重新被任命为农场总局科技处副处长,省农垦科学院副院 长,当选为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省农场总局科协副主席,并兼任农垦部科委副主任。 三十几载的风风雨雨,而今他已年近半百。农垦事业要发展,振兴科技事业是首要问题 。他十分爱惜科技人才,视他们为上帝,别人不敢起用的人才,他敢用;别人不敢靠近的还 没有彻底平反的“右派”他敢靠近,并积极为他们尽快平反而奔走操劳,以便科技人员更好 地放出光和热。他为科技队伍增添血液,壮大队伍,多次到省内外高等农业院校选人才。在 工作中,他对一些重大决策问题,看得准,拿得稳。在筹建农垦科学院时,他极力主张,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院址要建在利于科学发展,能为垦区更好发挥作用的地方——佳木斯市 。还很有远见地和同志们一起筹建水稻研究所,特产研究所,总局科协等。 超负荷的工作和学习,影响了他的健康,他觉得腹部上端常常隐隐作痛,但他没有时间 去管。妻子,女儿,看到他一天天消瘦的身体,劝他注意自己的健康,去医院检查检查,他 总是笑呵呵拍着胸脯说:“没事,别忘了我还是一个运动员呢!”长时间的劳累更加重了他的 病情。1981年秋,他和赵清景到建三江管局检查工作时昏倒了,大家劝他去医院,他总是说 没事,吃点药就会好的,一直坚持工作,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时间。他带着病体率领桂体仁 、杨殿侯等赴加拿大考察以谷物干燥工厂化设备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回国不久, 在农垦科学院情报所大楼的工地上又一次昏倒了,当他醒来,大家劝他去住院,他还是那句 话“没事,吃点药就好了。”他的老搭挡李在人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亲自把他“押送” 到了总局医院。 住进医院后,经全面检查,怀疑是胃癌,经过多方治疗,病情也不见好转,医院决定给 他转院,到哈医大二院做手术。哈医大外科手术专家李广华亲自主刀,当李教授打开他腹腔 时,教授震惊了,癌细胞已穿破了肝部,成了葡萄状,已是癌症晚期。手术后,李广华教授 同情而钦佩地说:“病到这程度,还坚持工作,我还是头一次见过,已无法挽救,我很难过 ……” 1983年2月12日下午,他的生命到了**后一刻,他在弥留之际,嘴里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赵……赵……”他的老领导赵清景贴近他的耳朵,问他还有啥事,“十万……十万……”周 围的人明白了,这是告诉他们一定要办好十万只火鸡场。同志们点点头,就在这一刻,他带 着对黑土地的眷恋,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他热恋并为之奋斗了36年的农垦事业。刘岑的 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北大荒的史册上,他永远活在千秋万代的农垦事业中。 拼音:liucen 姓名:刘岑 序号:0010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19:36:00 |点击数()

旧一篇:北大荒英雄谱(余友清)|新一篇:北大荒英雄谱(莫余生)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08
本周点击:938
本月点击:5218
点击总数:940618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