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 |
黑土情 ——记宝泉岭管理局原副局长马垦 孟达 八五二农场的第六任场长、宝泉岭管局副局长马垦,1925年11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双城县 杏山区镶黄旗屯一座四合院里。八岁就读于本村的私塾。1939年3月考入双城县国立高等学校 农科读书。1947年2月考取长春大学农学院。毕业后,东北政务会立即分配他到农林部任技术 员。 从此,马垦如鱼得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上级指到哪里,他打到哪里,深受农林部 领导的好评。也就在这时,农林部成立了公营农场管理处。处长顾绍雄亲自去沈阳农学院动 员40多名大学生参加农垦事业,也动员机关的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农垦事业。马垦热情地响应 号召。随公营农场管理处由沈阳搬到哈尔滨,不久又由顾绍雄处长亲自带领投入了艰苦的选 择建场地点勘察工作。8月,胜利完成选场勘察任务,在嫩江地区筹建八一五农场和鹤山农场 。 马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多次为农场职工 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受到职工群众的称颂。1949年1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不久,鹤 山、八一五、荣军三场合并,成立“九三荣军”农场,马垦担任作业区主任,农场生产科副 科长。 马垦在九三农场担任领导5年,刻苦钻研农业技术,改进国营机械农场的经营管理,使农 场由初创时的自给型供给制,较好地转变为经营型国营农场,曾被领导誉为“新中国培养的 第一代农业专家”。 1955年11月,当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把马垦调到新创建的八五二农场农业科工作,成 为老场长黄振荣的得力助手。 1956年3月20日,当黄振荣师长率领的踏查小分队,经过七天深入荒原腹地踏查,归来时 ,被司令员亲自任命为未来农场农业组组长的马垦,带着“总参”测绘学院毕业的袁德秋、 张秉仁和铁道兵来的胡巽等三位技术员,在两天前已抵达宝清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850部开荒 指挥部。 “你来得正是时候!”黄师长兴高采烈地把军用地图往马垦手里一放:“这就是我踏查荒 原的战果。红五星,是总场部所在地;红圈圈是分场部所在地;蓝点点是连队所在地。我的 原则是,每个分场的间隔土地是三四十万亩,连队拥有的土地,是1.5万到2万亩。你们抓紧 时间设计好全场布局。待拖拉机大队一到,立即开犁,争取今年多播点春开春种的大豆”。 马垦仰头问:“可开土地是多少?” 黄师长伸出两只手,翻了三次,淡淡地说:“我向司令员汇报的是这个数!” 张秉仁技术员思忖着问:“30万亩?” 黄师长笑着回答:“300多万亩!” 马垦点头说:“我看过司令员亲笔制定的进军图。宝清县以东,完达山脉以北地区,一 共是4000多平方公里,开它300多万亩耕地,不多,不多!” 张秉仁一吐舌头说:“我的妈呀,关内一个专署的土地,还没有这个数哩!” 为了争取在北上大军到达完北大荒原之前,协助黄师长把总场、分场、连队三级的建点 位置,开荒计划制定出来,他们随先头部队在荒原腹地——石臼桥建立“前进司令部”后, 农业组在马垦带领下,身挎枪支、测量仪器,怀揣干粮,沿着黄师长他们踩出的一个个足印 ,顶星星出发,披晚霞归来,用一个多月时间,把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走了一个遍。 把黄师长在军用地图上标下的五角星、红圈圈、蓝点点,变成了现实。有7000多名复转官兵 和支边青年先后在这里安营扎寨,开始了第二故乡的建设。 6月1日开荒典礼以后,拥有6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的拖拉机大队,沿着“宝大公路”一 字排开,分左翼、右翼,中锋三路,浩浩荡荡地向北挺进!由于以马垦为首的农业组,早已在 开荒地段上插好“草标”,并领着“头车”打堑,大大地提高了机车的利用率,使整个大队 进展迅速,捷报频传。他们攻下了“老三号”,横扫“石臼桥”,速夺“南横林”,到7月下 旬,旗开得胜,一举开荒10万亩,并立即整地播种,全部播下大豆。8月下旬,右翼部队奔向 大索伦河两岸;左翼部队越过了蛤蟆通河,开往东部荒区;中路部队向北挺进到四合屯,老 头店一带。拖拉机大队节节胜利,开荒面积一举突破20万亩。这时,马垦已被正式任命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8502部队农场生产科科长,全面领导全场的农业、农机、水利、林业工作。黄 师长赞叹说:“有马垦抓农业,我一百个放心。” 当年10月,根据王震司令员的命令,将蛤蟆通河以东开垦土地,扩建8503部农场时;为 了组建新的三分场,奉黄师长之命,马垦率领农业科全体同志,日夜奔波在大崮包,北横林 一线勘查荒原。吃在荒原,睡在荒原。脚被蚊虫小咬叮咬,感染化脓,肿得像面包一样,连 鞋都穿不上,仍坚持不下阵地。正好王震司令员视察到这里,一见这种情况,心疼地说:“ 你是农业专家,建设北大荒很需要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命令强行抬回指挥部治疗。可是等 司令员一走,马垦又悄悄地乘上过路的拖拉机,“藏”到拖拉机大队去了。等黄师长派人找 到他时,他正在拖拉机上指挥一场新的开荒战斗。 1956年12月,马垦在农业科主持制定了“八五二农场地号设计方案”,“1956年生产技 术总结”,“农业生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创建了良种试验区。使这个初创 的军垦农场,由粗放经营,逐步向规范化迈进。 1957年扩建一个八五五农场(即现在的五九七农场),本场耕地仍保持41.5万亩。1958年 耕地面积扩大到70多万亩;1959年73万亩,1960年75万亩。每年总产都在万吨以上。在当时 全国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八五二人民不但渡过了难关,还有大量的粮食、木材、畜 禽产品上交国家,受到了王震司令员高度的赞扬。更为可贵的是,八五二宁愿自己勒紧裤腰 带,从口粮中挤出粮食,帮助“山南”遭灾的几个农场。1960年5月,马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10月,被提升为八五二农场副场长。 1961年3月,马垦受王震司令员之命,调任八五七农场副场长,后任场长。 1962年10月,马垦调任牡丹江农垦局生产办公室主任。他作为局领导的参谋助手,多次 为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出谋划策,贡献了自己的才智。 1964年10月,马垦又出任北兴农场场长。正当他满怀激情,在“北兴”的土地上大干一 番事业的时候,史**前**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随着运动的逐步深入,马垦头上的帽子越来 越重,“罪状”越来越多:由“专家治场”上升到“党内走资派”,“逃亡地主”。颇有影 响的新中国第一代农业专家,旦夕之间被勒令押到矿井挖煤,到砖场脱坯。 悠悠岁月,马垦经历漫长的八年“囚徒”生活,到1972年1月才被调回到八五二农场担任 了“兵团时期”的副团长。 回到八五二,他感到非常亲切,浑身又有使不完的劲儿,决心要拼命干,把失去的时光 夺回来。 1978年3月,马垦在现役军人撤离后,继任为八五二农场的第六任场长。他作为农业专家 ,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很快拨乱反正使农场的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农场获得空前 大丰收,粮豆总产1.79亿公斤,经营利润3000万元,上交粮豆1.15亿公斤,商品率达68%,被 评为黑龙江省先进农场。 1981年2月,马垦出席了全国农垦厅局长会议。他在会上作了题为“靠政策,讲科学,求 安定,实现大幅度增产增盈”的发言,介绍了八五二农场职工抗灾夺丰收的经验。同年底, 马垦被任命为宝泉岭管理局副局长,但没有等他到任,病魔便拖住了他。 1982年1月22日,他患晚期癌症去世,临终只留下一句话:“把我的遗体葬在我战斗过的 黑土地上,**好是埋在我敬爱的黄师长墓旁。” 拼音:maken 姓名:马垦 序号:0018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19:4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