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李万宝)收藏

《北大荒英雄谱》

大荒赤子 ——记优秀共产党员、总局特等劳动模范、建三江管理局已故离休老干部李万宝 沈才 大雪覆盖着莽原,一行脚印从近处的荒野向地平线延伸,尽头几个拓荒人手捻火种正在 谈笑。这幅出自晁楣之手的版画《第一行脚印》,展遍神州海外,观众无不为画中征服荒原 的英雄肃然起敬。画中人是北大荒开拓者的典型写照。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垦区特等劳动 模范李万宝就是其中一个。他人生旅途63年,竟有43年为国家开发建设大粮仓艰苦奋斗、无 私奉献。 第一行脚印 李万宝1927年出生在辽宁康平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6岁随父辈讨饭来到佳木斯。在他 刚满18岁那年,同亿万翻身农民一样,在新中国的建设热潮中走入了革命的队伍。他在集贤 县兴隆镇四大队参加工作,带领翻身农民搞互助合作社,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3年,国家决定在北大荒兴建一批机械化农场,并从地方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领 导开荒建场。李万宝从集贤县副县长、代理县长的岗位上,毅然带领垦荒队员来到安邦河畔 燃起第一堆篝火,拓建机械化集贤农场(今双鸭山农场)。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他3年踏 遍了安邦河畔30多万亩荒原,开垦土地8万亩,留下了坚实的第一行脚印。1956年,李万宝又 带领垦荒队员进入三江平原腹地七星河畔组建七星农场。当他赶着马爬犁、顶风冒雪来到这 100多公里以内没有人烟的大荒原时,一下爬犁就挥笔写了10个大字“开荒3万顷,打粮5万吨 ”。仅用两年时间,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七星农场。1959年,大批转业军官开进北大荒,使这 片神奇的土地又焕发出新的活力。而立之年的李万宝又肩负重托来到黑龙江畔五星山下的勤 得利农场当场长,他和广大转业官兵们并肩战斗苦心经营,使这个农场稳步发展,由一个10 余万亩的小农场发展到50余万亩、有40多个生产队的大农场。他从事农垦事业40多个年头, 曾四次开荒建新点,当了15年场长,成为黑龙江垦区有名的农业土专家。 别拉洪河工程是黑龙江省开发三江平原的排水治涝骨干工程。新开河道113.6公里,工程 总量1700万立方米。工程竣工后,可解除100万亩耕地的内涝,还能把370余万亩荒原从“水 牢”里解放出来。在这项治水工程中,李万宝作为带头人,为了寻找出**佳的主河道和沼泽 地施工法,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踏“大酱缸”,过垡头地,不辞艰辛。在工程全面开始以前 ,他摸索出了“抢冻推浮冰”、化一层推一层的“卷地毯”等10多项新方法,使这条尤如长 龙的大型人工河仅用一年半时间主河道通了水。 “搞农业生产要有真本事,要练就一双‘铁脚板’,把所有能长庄稼的地方都踩个遍” 。这是李万宝常说的一句话。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足迹遍及三江平原,亲自参加拓建了 集贤、七星、洪河三个农场,扩建了勤得利农场,累计开荒100万亩,二抚公路开通、福前铁 路兴建、别拉洪河治理,都是为国家开荒夺粮进军的大战役,每个战役他都充当排头兵,勇 于踏出第一行脚印。 科学务实 李万宝常说:“什么是专家?不钻进去就找不到家,也成不了家。”他把“我们应该以 实际行动争取群众拥护共产党”这句话,端端正正地写在日记本上,整整用去一页。“实际 行动”的核心就是一个荒原赤子为国家兴农保粮的科学务实艰苦奋斗的风范。 李万宝到勤得利农场当场长时,农场刚刚组建一年,一切工作都在起步。离场部57公里 的三分场九队建在山坡上,打不出水来,职工吃水难拖住了大生产的后腿。李万宝多次徒步 来到这个开荒点调查研究,发现这个开荒点不仅吃水难,离地号也太远,偏离了生产中心。 他现场决定,把这个队搬到山下吃水方便的耕地附近。吃水难解决了,新来的转业官兵也安 心了,经营规模由原来的3000亩,发展到2万亩。这个农场的四分场22队土质肥,但水害严重 交通不便,李万宝经过深入调查后,决定把这个队由鸭绿河南搬到河北,改建专业水利队, 他按照既利于生产又方便生活的思路,先后调整了13个生产队,修了13条长220公里的田间路 ,全场队队通了车,为农场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这期间因交通不好,他徒步下队调 查检查指导工作行走了1000多公里,竟有10余次夜宿草甸子。 1980年初,组织决定李万宝到北京参加洪河农场建场论证并签定贷款合同,临行前,他 带领水文、地质、农业、农机等专业技术人员,再次深入荒原调查,详细摸清荒原情况。他 在塔头甸子上,挖开厚厚的积雪,刨起一块“塔头”用钢尺上下左右仔细量个遍,之后对土 质又进行了化验分析。在京论证时,他还以这次调查的详细情况为依据,科学地说明了洪河 农场的土地自然状况。这种科学务实的精神赢得了专家们的钦佩,争得了论证的主动。十年 后的今天,回顾洪河农场的发展历程,李万宝当年的答卷是科学的、实际的。 李万宝一投入北大荒的怀抱,就坚定了变北大荒为“粮满仓、鱼满塘、漫山遍野瓜果香 ”的美好追求。他在开荒夺粮的拼搏中,虽然没有上过大学,系统学过农机、植保和土化等 专业课程。但每当他提出既科学又实际的方案和措施时,却能熟练地讲出“农机使用与保养 ”、“作物生长原理”、“化学灭草技术措施”等10几种专业知识。他每次下场下队身边总 有两个“小智囊”跟着,一个是明白铁疙瘩(拖拉机)的,一个是懂得农业技术的。广阔的农 田是他的教室,小“智囊”们是他的老师。在田间调查中发现了技术问题,吉普车上就展开 讨论,**后在实践中找到答案。他抓农业生产,注重发挥技术骨干作用,每当秋收结束,春 耕开始之前,他总要亲自主持办机务队长、农业队长、技术员学习班,定期召开生产科长例 会,重大生产技术措施都要经过周密的科学论证后再付诸实施。1961年他在勤得利农场当场 长时,在农场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汽车队一栋200平方米的土坯房倒出来办了第一所农 业中学,开设财会、畜牧、农机专业,3年培养80多名技术骨干,每个生产队都配上了专职农 业、农机、畜牧技术员。1963年这个学校还派出代表到北京参加“面向社会、面向生产半耕 半读”办学经验交流会,受到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50年代开荒建点十分艰苦,李万宝在组建七星农场时,一个螺丝疙瘩也得从百里以外的 富锦县运进。漂垡甸子中无路可走,只能用拖拉机拉爬犁,遇上阴雨天、丰水季节在爬犁上 加个爬犁。底下的爬犁陷进沼泽了,用上面的接着走,一个往返要一昼夜。一次李万宝亲自 带人到富锦运油料,他们特意选了一个防陷的两层爬犁,在返回途中,当行至距开荒点约20 公里的一段漂垡甸子时,突然两层爬犁同时陷进了1米多深的“大酱缸”中,拖拉机的后桥也 埋住了。凭经验,只能回去找拖拉机来拉。当时天色已晚,李万宝不顾天黑没路,把裤腿一 挽,腰间的毛巾抽下来往脖子上一系就上路了。他们凭着大概的方位,边扑打蚊虫,边拔拌 脚的荆棘,深一脚浅一脚的直到天亮,才隐隐约约看见了开荒点的马架子。为了争取时间, 他连早饭也没吃带上拖拉机又返回出事地点。等他再次返回开荒点时,已是下半夜1点了。 1981年,建三江遭受了空前的洪涝灾害,3个月连降大暴雨600多毫米,往日黑土黄粮绿 庄稼的千里垦区一下变成了白亮亮的大水塘,500多万亩即将丰收的麦豆全部被大水冲走。为 扭转“一年受灾,三年喘不上气来”的被动局面,李万宝一连两个多月奔走于水线泥塘之中 。到**困难、灾情**严重的农场、生产队慰问调查,帮助灾后的职工群众抗灾自救,研究下 年的生产措施。他带着时常“心口疼”的怪病(这竟是7年后的“胃癌”),捂着心口一跑就是 半个月。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饭,几过家门而不入。一次在黑龙江边的青龙山农场十四队 调查水情,他晕倒在水中,身边的随从人员把他扶起来,急忙找他经常带在身上的救心丸, 怎么找也找不到,竟不知道什么时间丢的。这年秋冬之交,李万宝走遍了全局12个农场,重 点调查了110个生产队,徒步行程1000多公里,积累了灾情、民心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出12条 “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经验措施在全局推广。1982年在播期比正常年份拖后一个多月的情 况下,仍抢播粮豆420万亩,秋后获得了大丰收,总产粮豆2.73亿公斤,盈利1750万元,是历 史上盈利水平较高的一年,受到了总局党委的表扬。当年底全局进行工作总结时,人们都称 赞李万宝副局长立了大功,他在这一年里身体至少掉了十多斤肉。 无私奉献 “不要忘记国家搞四个现代化。我们是生产粮食的,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千方百计 地多生产些粮食”(摘自李万宝在生产队长学习班上的讲话稿)。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为 了专心搞粮食,有时受到同志的误会,来自领导的错误批评,组织不适当的使用,甚至被群 众错误地批斗和剥夺工作权力,肉体和心灵曾受到折磨和委屈。但他仍十年如一日,什么也 挡不住他为国家生产粮食的决心。 生活就要有个家,李万宝也是这样,但他为了粮食,先国后家。1959年7月,李万宝由七 星农场调到勤得利农场工作。这位场长搬家没惊动农场机车,一家三辈九口人登上了一只小 航标船,全部家当是2个木箱子和几个行李,放到一个勤得利农场运麦收物资的货船上捎过去 的。船到岸后,李万宝让家人挟着行李,他扛着箱子向新的家门走去。新家尚未搭锅灶,土 炕面冒着潮气,李万宝进屋后把行李一放,就上基层生产队了,半个月后回转家门才想起锅 灶的事,问妻子有没搭锅灶?妻子说:“等你回来搭人不都饿死了!”1968年因边事紧张,场 部由江边搬迁到五星山后,李万宝又同家人挟着行李、扛着箱子来到一片临时架起的马架子 和土坯房前,把东西往地上一放,又拔脚向麦地走去。麦收大忙时节,李万宝跑了4个生产队 ,转了一个垦期才回家,竟然找不到家门了,向群众打听“哪个房是我家”时,惹得众人哄 堂大笑。1971年4月,李万宝调到当时兵团六师任生产科长,又是搭车出了五星山,全部家当 中**大部分是烧柴。实物比12年前搬家时增加一台缝纫机,这是妻子郭亚萍起早贪黑喂猪买 的。还多了一只双铃马蹄表,李万宝没有手表,这是他跑地号用的。新添了一台凯乐牌收音 机,这是李万宝收听农情和气象预报的。大板车上,李万宝捧着收音机,他的妻子郭亚萍抱 着缝纫机头,小儿子怀中抱着马蹄表。到了新居卸车时,一些前来帮忙的小伙子们很快把车 上这点东西卸完了,然后等着卸第二车,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知道这个堂堂的大场长就这么点 家当!谁都有亲人,李万宝对待国家搞粮食的工作比对亲人都亲。1969年,勤得利地区冬雪很 大。开春时大雪堵住了农场通往外地仅有的一条公路。当时正值紧张备耕时刻,大量春耕物 资急需运进来。李万宝心急如焚,虽然自己已“靠边站”了,古稀老母又临病危,他还是带 人赶到离场部10多公里的9队路口疏通雪阻去了。家里几次捎信儿说“老母急着要**后看看儿 子”,但一想到春耕物资运不进来的严重后果时,他抹去热泪,继续奋战雪阻。十余天的连 战,终于打通了雪阻。他赶回母亲的面前时,她已不省人事。这位为了支持儿子为国家搞粮 食吃了一辈子苦的母亲,连一句话也没来得及和儿子说,第二天就与世长辞了。 1983年春,55岁的李万宝积劳成疾,退二线当了顾问。他离开麦豆垄前心里早已打好了 一篇新文章的腹稿。他为以副补农、增加粮食生产收入,早已看中了满山遍野的山萄葡,决 心发展北大荒的小浆果事业,潜心研究萄葡栽培技术。他踏查了5万余亩野生山萄葡坡,走访 了30多个葡萄专业户,编辑印制了《萄葡栽培试验汇编》、《山葡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分 送给各农场和生产队。他撰写了《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发展小浆果创 汇高效益大收益快》等优秀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小浆果生产的远景和保证粮食生产的深 远意义。到去逝前,建三江农管局山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比1984年增加8倍,5年翻了 四番。大棚保护地葡萄发展为31栋,面积达12540平方米。定植7027 株,每年产葡萄3500公 斤。李万宝亲手经营的一个不足2亩的“示范园”中170株葡萄产量已达1500多公斤。他一分 钱也不卖,全部送给参加学习人品尝。管局一次科技大会,他就献上了100多公斤葡萄和鲜果 。 1989年9月,李万宝被潜伏的病魔逼得不得不走进医院。他入院前一天,还手持剪刀,逐 门逐户地把十几户邻家院中的葡萄一株一株地精心细致地整了一遍枝,深情地告别了这些心 爱的葡 萄和他们的主人。 癌症,这个可怕的字眼,曾令多少人毛骨悚然,一蹶不振。去年春天,当组织决定把这 个隐瞒了两年多的残酷事实告诉李万宝时,他却平静地说:“那就早些出院吧,好多事还要 抓紧办呢。” 李万宝就是以这样高尚的情操对待人生,对待北大荒的农垦事业。1986年离休时,他在 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道:“老牛珍惜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好像知道自己的时间 不多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实践着他另外两句“莫道春归花事尽,夕阳红叶跃高秋”的格言 。李万宝爱葡萄入迷了,他顾不上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劝阻,从外地手术回来,连家门都没进 就直奔葡萄园了…… 1990年1月10日,无情的癌症终于阻止了他开拓的脚步。李万宝静静地躺在堆满鲜花和苍 松的绿色之中。 一束结满豆荚的大豆枝和珍珠般的大葡萄陪伴在他的遗体旁。 在这块神奇的黑土地上,永远深深地镌刻着“大荒赤子李万宝”七个闪光大字。 拼音:liwanbao 姓名:李万宝 序号:0023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19:50:00 |点击数()

旧一篇:北大荒英雄谱(高大钧)|新一篇:北大荒英雄谱(白文华)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08
本周点击:938
本月点击:5218
点击总数:940618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