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 |
“巴莎”梦 ——记新中国第一支女拖拉机队队长梁军 史桂霞 梁军,在50年代的垦荒队伍中,闻名遐迩。她是当代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广大 妇女冲破封建枷锁求得彻底解放,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的楷模。 然而,她的事迹和她的名字一样平凡。 一 1931年,梁军出生在黑龙江省德都县乡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父辈们一年四季总是不 停地忙碌,仍换不来一家老小的饱暖。 1946年秋,黑龙江省干部学校的校长高衡,到德都县乡村参加土地改革,看到许多农民 的孩子因家庭生活困难不能上学,心中十分不安。他和德都县县委书记吴飘萍都是延安来的 老干部,他们经过调查,认为农村教育落后,除了经济条件外,师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于 是,他们共同酝酿创建一所简易师范学校,为农村培养师资队伍。 他们利用原伪满开拓团的几间破草房,动员了几位乡村教育事业的热心人,于1947年3月 招生开学,定名为“萌芽乡师”。 消息传开,震撼了方圆百里的穷苦孩子。也给从未进过学校门儿的梁军带来莫大的喜悦 ,她怀着迫切的心情,毅然告别了父母,踏上了她人生奋斗的旅程。 当时,萌芽学校仅有五张桌子,50多名学员都是农村的穷孩子,有猪倌、马倌、童养媳 、还有讨饭度日的孤儿。学校有几把镐头,粮食由县政府供应。校长高衡制定的教育方针有 三条:勇敢坚定,战胜困难;团结互助,热爱集体;虚心创造,小处做起。根据这三条,学 制定为3到4年。一年级每天课堂学习2小时;二年级每天课堂学习4小时;三年级每天学习5小 时,其余时间开荒种地。所以,萌芽学校又被称为“萌芽农场”。 梁军就在这个半耕半读的学校里,吮吸着知识的琼浆,经受着延安革命传统的熏陶,在 艰苦的条件下磨练着自己的意志。 头一年开荒种地全用镐头,工具不够用只好向农民借。后来听说孙吴有原伪满开拓团遗 弃的农机具,学校便派梁军他们到孙吴去,在荒山野地里寻找这些农机具。 早春的风裹着阵阵寒意,像刀一样刮着她们的脸,他们像找宝似地睁大眼睛,在树棵下 ,草丛里搜寻着。一经发现目标,便拼命地往出拽,或用手抠一个个小零件,手指抠破了, 顾不得疼痛。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捡来了车床,发电机,电线、火锯和一批汽车零件。老 电工林宝山拼拼凑凑,把发电机救活了,又把火锯安装好,学校便有了第一个加工工业—— 火锯厂。而农机具却没有搭配成功。 下半年,学员增加到100多人。眼看冬天到了,棉衣怎么办?省政府财政很紧,只批给十 几匹布,不够用。校长高衡出了一个主意:把布卖了,买进一批棉花,让大家学习纺线;用 纺出来的线织土布,再用土布做棉衣。于是,高衡和吴飘萍两位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 ,织过布的老干部,成了梁军他们的纺织师傅,全校纺车嗡嗡叫,成了个“纺织工业学校” 。但因为纺织技术不过关,纺出的线粗细不匀,织出的布厚薄不一,数量还是不够用。后来 在省政府的关怀下,才勉强解决了每人一身棉衣。 棉衣解决了,可他们住的破草房却四处透风,于是,梁军便和同学们一起,冒着刺骨的 寒风到山上打柴。尽管野外是一片冰天雪地,北风呼啸,但梁军他们却干得热火朝天,浑身 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在闲暇时,梁军他们争相传看着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保尔和卓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常常使梁军心潮澎湃,感动得流下泪来。艰苦的生活就 像一个大熔炉,将梁军他们锻炼得愈加坚强,他们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他们懂得只有创 造,才能享受,只有创造,才能进步,学校才能壮大,国家才能富强。 二 冬去春来。1948年3月,萌芽乡师决定扩建农场。需要派一批学员去北安参加拖拉机训练 班学习。这个消息犹如一股春风,吹开了梁军的心扉。梁军早就对电影中苏联女拖拉机手巴 莎羡慕不已,她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够驾驶威武的拖拉机,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驰骋 ,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旋风般冲进校长办 公室,向校长高衡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她说:“为什么苏联的巴莎能驾驶拖拉机,而我们不 能呢?同样都是女同志,我一定要像巴莎那样,况且,我国历史上不是也有不少巾帽英雄吗 ?花木兰,穆桂英……她们能上战场,我也一定能够驾驶拖拉机!”校长见她信心十足,非常 赞赏她这种闯劲,便同意派她和另外两名男同志一起参加拖拉机培训班学习。梁军兴奋得一 夜未合眼。 梁军的“巴莎”梦实现了,但这个梦并不全是春风丽日,前面也有风风雨雨。 她兴高采烈地背着行囊来到拖拉机训练班,全班70多人,清一色的短头发,只她一个是 女孩子。没有单独的女宿舍,而且,宿舍还是一个大通炕。怎么办?梁军只觉得周围70多双 充满疑惑的眼神盯着自己,她理理头发,把背包往炕旮旯一扔,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可心里却暗暗较上了劲儿。她想:虽然我是女的,但我就不信女孩儿不行,我非得学出个样 儿来为妇女争口气。就这样,她抱定非学好不可的决心,刻苦钻研。别人都休息了,她还一 个人在整理笔记,模拟操作。遇到难题,就是不吃饭她也要弄懂才肯罢休。白天她和男同学 们一起摸爬滚打在拖拉机上,夜晚点着小油灯学习理论知识。渐渐地,男学员们开始对她刮 目相看了。他们变疑惑为钦佩,他们接纳了这个巾帽男儿。共同的革命热情将他们融为一体 。他们主动帮助梁军解决技术疑点。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在结业考试时,梁军终于如愿以偿 地考上了拖拉机驾驶员。 当梁军和另外两名同学开着省政府拨给学校的两台崭新的拖拉机回到萌芽学校时,欢迎 的同学们一下子把梁军抬了起来。特别是那些一起在苦水里泡大的女孩子们,她们欢呼着, 兴奋和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帘。她们为自己的伙伴梁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感到骄 傲和自豪。 这一年的夏天,北大荒敞开她期待已久的胸怀迎接了梁军她们的机耕队。黑油油的土地 翻起来了,沉睡了几千年的荒原苏醒了,它在隆隆的机车声中,舒展开自己的躯体,换上了 崭新的戎装,接受垦荒战士的检阅。 仅一年的时间,机耕队便开荒3400亩,播种1950亩小麦,收获1.5万多公斤粮食。这不仅 仅是几个简单的数字,这是垦荒队员们迈出的艰难的第一步。这一步饱含了梁军他们拓荒者 的酸甜苦辣。他们品尝了拓荒的艰辛与喜悦…… 北大荒的天,是小孩子的脸,一天变三变。刚刚还是热浪灼人的大火炉,倾刻之间瓢泼 大雨,温度骤降,凉得人浑身发抖。拖拉机行驶在荒原上,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泥水四溅 ,还打滑打误,常常需要人来抠泥刮土。一天下来,驾驶员个个蒙尘带泥,变了模样。梁军 更是难辩出她的女儿相。每次作业,她都要花费比别的驾驶员更大的代价。然而,天生一副 倔强的性格,使她不甘落后。由于居住在草甸子上的窝棚里又潮又湿,梁军的身上生了疹疮 ,可她舍不得时间回去治疗。疹疮化脓滴血,她只能简单地用盐水清洗一下。钻心的疼痛折 磨得她夜里睡不着觉,可她仍然一声不吭,咬牙坚持着。 她们的机车日出而耕,直到天空布满了星斗才能收工休息。北大荒那茫茫黑夜,闪烁的 群星,目睹了这些创业者的一副副动人的画面。 一天深夜,梁军刚刚进入梦乡,突然被一阵电闪雷鸣惊醒,外面下起了暴雨。梁军想起 拖拉机的磁石发电机还在机器上装着。如果让雨淋湿了,车就发动不起来了。她顾不得披上 雨衣,一头冲进大雨中,摸黑将电机拆下来,抱回窝棚里,浑身淋了个透心凉,可她却十分 着急地将电机擦干,心疼地看了又看,那神情仿佛电机是一个无价之宝。 是的,对于梁军来说,拖拉机就是她的至爱;她把青春的热血,全部倾注在那奔驰的拖 拉机上,那是她的理想,是她的“巴莎”梦。 尽管开荒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梁军的心却总是热乎乎的。她为自己从事的新式农业生产 而感到自豪。每当太阳升起时,她们便驾驶着拖拉机咆哮着驶向荒原,在那一望无际的荒原 上便响起了她们自编的拖拉机手之歌: 看,我们的拖拉机, 牵引着铁犁, 耕起了草原万里, 我们是生产能手, 开哟!开哟! 开遍祖国大地。 多么豪迈的歌声,多么坚强的人们! 隆隆的机车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收获。 三 萌芽学校盖起了新的校舍,有了农机具,又有了地和房子,学校的底子渐渐厚起来。高 衡校长决定把学校分成两个大班,一个叫农机班,专门训练拖拉机手,为当时新兴的国营农 场培养人才;另一个仍为师范班,为农村培养师资队伍。 1949年1月,梁军做为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妇女代 表大会。她在会上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她的事迹在新闻界引起了 重视,记者作了专访并写出了一些有声有色的报道,影响了周围乃至全国一大批有志妇女。 她们纷纷写信给梁军,表示要向她学习,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1950年3月,萌芽学校举办的第一期拖拉机手训练班开学了。其中又有5名女同志报名参 加。为了使更多的人掌握拖拉机驾驶技术,18岁的梁军便开始带徒弟了。她耐心地给女伴们 讲解机车结构和一般原理,亲自操作表演,手把手地教,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女伴们提出的 问题。经过她的精心帮带,几个月后,吴玉珍、陈亚茹等5名女学员都陆续通过考试,晋升为 驾驶员。 望着女伴们威武的雄姿,梁军的心如潮水般翻腾,她握着女伴们满是油污的手,激动地 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她说:“我从刊物上看到苏联有女子拖拉机队,为什么 我们就不能成立一个中国的女子拖拉机队呢?!我们是新中国的妇女,要有胆量去冲破封建枷 锁。男同志能做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好。我的主意定了,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支持。”她的 话引起了共鸣。她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党组织的支持和赞扬。 1950年6月3日,对梁军和女拖拉机手们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萌芽学校举行了一个既简 朴又隆重的仪式,宣布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正式成立,并命名为“梁军女子拖拉机队” 。面对庄严的国旗和毛主席像,梁军深感肩上的担子重了,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和5名女队 员举起右手,发出了铿锵的誓言:要团结广大妇女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中国妇女争光!她们在隆重的气氛中,带着神圣的使命,驾驶三台拖拉机,向新的开荒点 驶去。 是的,正如她们的誓言那样,“梁军女子拖拉机队”在队长梁军的带领下,以她们勇敢 ,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北大荒的旷野上,在开荒建场的艰苦斗争中,同男队员一样, 艰苦奋斗,风餐露宿。她们吃的是没有油水的冻萝卜条子,玉米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19:56: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