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 |
从农奴到高级工程师 ——记蒙古族女拖拉机手、全国劳动模范萨仁 裴良玉 50年代初,查哈阳机械农场有位蒙族姑娘,驾驶一部红色拖拉机,奔驰在辽阔而肥沃的 田野上,以她那粗壮、膘悍的体魄,倔强、泼辣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开拓着美好的人 生。她就是全国闻名的梁军女拖拉机队优秀驾驶员、全国劳动模范萨仁。 (一) 1930年冬天,一个小小的生命降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父母给她起了个吉祥的 名字,叫萨仁。在那乌云密布的草原,哪有农奴的好命运,等待她的只有凄凉悲惨的人生。 她从记事起,就随同父亲给牧主放牧,整天长在马背上。16岁那年,到一家私营毛织厂当童 工,受尽了凌辱和欺压。解放了,百万农奴获得了新生,萨仁来到一家公营被服厂工作。在 人民的工厂里,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自由,是主人。她刻苦工作,努力学习,加入了共青 团。1950年7月,也就是党组织批准她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那天,盟党委决定,选送 她同另一位蒙族姑娘索耀尔玛,到黑龙江省德都县萌芽乡村师范学校,拜新中国第一个女拖 拉机手梁军为师,学习驾驶拖拉机。消息传来,激动得萨仁几夜不能入眠。她想:从马背上 长大的女奴,就要骑上钢牛铁马,奔驰在万顷荒原,为祖国的农业建设开荒造田、播种、收 粮……,多么光荣伟大的事业呀! 萌芽岗,这块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它同内蒙草原一样荒凉,漫山遍野的杂草、灌木林 和出没在山间的獐狍野鹿、狼群。所不同的,这里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读书声、歌声、欢笑声 连同机械发出的马达声。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他(她)们为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事 业,远离城市,远离家乡,汇集在这荒山僻野办起了一座乡师学校。毛泽东主席亲手为其题 写了“萌芽乡村师范学校”校名。它是一座半耕半读的学校,实行“做、学、教”合一的教 育方针,开办了学校农场。为发展农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1950 年6月,由队长梁军名字而 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诞生了。 萨仁加入这支队伍之后,感到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首先要学汉语、汉文,要适应这里 的生活、风俗习惯。一天,队友将一册“纳齐”拖拉机说明书交给了她,让她先从理论学起 。这可难坏了萨仁,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了下来,这些陌生的方块字,只是“常常见面, 不知姓名”。她有点心恢意冷了。队长梁军看透了萨仁的心思,走到她身旁拉着她的手说道 :“我和你一样,我能行,你也能行。”于是她从一个个汉字学起。白天下田劳动,晚间坐 在油灯下学文化、学拖拉机原理,多少个明月静夜都是在油灯下度过的。在实践操作中,这 位号称“大姐”的萨仁像小妹妹那样,虚心好学、拜队友为师,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学 习驾驶操作和机械检修。新中国又一个女拖拉机手,在这火一般的战斗集体中,经过了千锤 百炼,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二) 1952年2月,梁军女拖拉机队结束了在萌芽乡师农场的开荒任务,转调到查哈阳农场,被 编入拖拉机大队第二分队。这时,她们已经是一支拥有24名女队员,6台机车的半边天队伍了 。萨仁驾驶的是一台从苏联进口的“纳齐”7号机车,她头上戴着一顶旧军帽,脖上扎一条白 毛巾,加上她那魁梧的身材,真像位坦克兵,威武雄壮。这年春播,她担负着全队麦田的播 种和播后镇压作业。一天夜里,机车发电机突然发生了故障,她一个人在地里放水抢修,修 好之后又到三里之外的小屯提水给机车加水。早春4月,北国的寒风还是咄咄逼人,温度仍然 在0℃以下,她摸着黑提着满满一桶水走在崎岖的田间小路上,水溅在身上结下了串串冰珠, 她用毅力战胜了严寒,机车正常地启动了。在播种中,为了向全国女拖拉机手发起挑战,她 的机车每天作业10个小时,创造了每小时平均播种4.63公顷的新记录,超过了公营农场系统 爱国增产节约竞赛规定标准的13%,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胜利。 建场初期,职工们生活十分艰苦,特别是作业点的生活条件就更差了。用几根木杆撑起 的小马架,既不遮风,也不避雨。每天夜间,野狼成群地在房外不停地嗥叫着。姑娘们用废 机械盖子挡住屋门,听到狼来了,就一起敲响,狼闻声而遁,才算能睡一宿安稳的好觉。雨 季到了,外边的雨多大,屋里雨有多大。为了不让雨把被子淋湿,大家都背对背地坐起来, 把被子卷在身下任凭大雨倾注,以保住被子不被淋湿。6月雨说下就下,劳累一天的姑娘们躺 在床上很快便进入了梦乡,突然阴云密布,下起瓢泼大雨,转眼大地成河,小小的马架几乎 要漂浮起来了。地上的鞋子漂漂悠悠,游出门外。早晨起来每个人都要挽着裤腿,到处找鞋 子。就是这样,也没有难倒萨仁和她的战友们,她们以信念、毅力和歌声战胜了重重困难。 麦收季节到了,金黄的麦田发出诱人的芳香。姑娘们为抢在雨季之前把丰收的小麦抢收 回来,白天干了一整天,晚间还要加班抢收。她们不叫苦不叫累,为保证第二年小麦大丰收 后还要进行的秋翻地,她们负责的第一作业组,夜间总是灯光闪烁,机声隆隆。一天,已经 是大黑了,萨仁还是没有回来,起初人们也没在意——萨仁就有那么一个犟脾气,不到天黑 得伸手不见五指,是不肯收工的。但已经是夜里11点钟了,还不见萨仁回来,大家着急了。 作业主任跑到田间,高声呼喊着萨仁的名字,但哪里有半点回声,在田野转了很久,才找到 她们,原来萨仁和她的两个小助手在野地里睡着了。作业区主任一见就火了:“为什么不回 去?睡在野地上冻出病来怎么办?”等作业区主任一阵脾气发过去后,萨仁知错认错地说: “已经半夜了,现在就是回去,还没等睡倒又天亮啦,以后改了就是。今天就让我们在这休 息一会吧……”主任看看表,果然已经二点多钟了,只得严厉地说:“以后要再这样一定受 处分。”便回去了……其实,萨仁她们刚停车不久,打算略微休息一下就再继续干,恰在这 时候听到主任喊她们,才假装睡觉的样子。主任刚离开地块,她们又开始干了起来。这位永 远不知疲倦的蒙古族姑娘,就是这样默默地为农垦的开发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 她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国各地。人民日报记者田流专程来到查哈阳农场采访了她和索耀 尔玛,写了一篇人物通讯《两个蒙族姑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这年,她被选为黑 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1953年2月,她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当她在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千多位代表的热烈掌声中,走向大 会讲台时,一双激动的眼睛湿润了,她豪迈地说:“过去,我是一个给牧主放牧的蒙族女奴 ,今天,我已经成为新中国的一名女拖拉机手了,不但能单独驾驶,而且能进行复杂的联结 作业。今后,我还要进一步掌握全套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技术,使我们的农场获得更大的丰收 ,使全国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同年7月,她做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成员,随同胡耀邦、刘导生、区堂亮等团中央领导人 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首都布加勒斯特,参加了第三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和第四届世界青年 、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归国途中,她来到苏联莫斯科,乌克兰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在苏联的集体农庄里进一步学到了一些先进的耕作经验,应用到发展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事 业上。由于她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做出了优异成绩,1955年当选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 积极分子。 为提高内蒙古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机事业建设,应内蒙古人民政府的要求,1955年11 月,萨仁以惜别之情离开了第二个故乡查哈阳农场,离开了使她成长壮大的战斗集体——梁 军女拖拉机队,被派往内蒙哲里木盟拖拉机站工作。1956年,她又一次光荣地来到北京,出 席了全国农业、水利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会间,她又同查哈阳农场梁军女拖拉机队战友孟 杰喜相逢,千言万语道不尽她对北大荒的感情。 在怀仁堂,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握住她的手说:“听说你们都是梁军拖 拉机队的女驾驶员,是英雄是模范,向你们学习。我今年60多岁了,好久都没有唱戏了。因 为你们是农业战线上来的英雄模范,所以我还要唱几段,这可能是我**后一次唱戏了。”随 后,梅老唱了《宇宙锋》、《白蛇传》中的选段。并同她们合影留念。 第二年春天,萨仁被送往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深造,毕业后仍从事农机工作,离休前,她 已经是内蒙自治区农业机械服务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了。 拼音:saren 姓名:萨仁 序号:0033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19:5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