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 |
云雀姑娘 ——记新中国第一代女收割机手之一刘瑛 张宇 新中国成立这年12月的一天,北京火车站欢迎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的人群中,一 位梳着两个羊角辫,满脸稚气的小姑娘着急地又挤又钻,终于站到了欢迎队伍的**前排,激 动地把到北京来参加亚洲妇女代表大会的梁军姐姐看个够。 她,就是50年代曾以“云雀姑娘”誉满北大荒的刘瑛。 刘瑛,1936年出生于北京市。在北京城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少年读书时,她读过 许多在机务战线上做出成绩的人物通讯。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地埋下了献身于农业机械 化事业的理想种子。这次亲眼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梁军姐姐,她的原望更加强烈了,她想象着 自己驾驶拖拉机奔驰在茫茫荒原上,向往那一望无际的原野,金浪翻滚的麦田,山一样的粮 堆……她只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像梁军姐姐一样,当一名拖拉机手,为祖国开荒打粮,去开 垦建设祖国的边疆——北大荒。 这些想法,时时萦绕在她的心头。就在第二年,执拗而认真的刘瑛,就把这些在大人们 看来只是孩子气的天真烂漫的想法,实实在在地付诸实践了。1950年3月,刚满14岁的刘瑛, 硬是说服了在北京外事部门当翻译的母亲,道别了亲友,告别了繁荣、美丽的首都,背着干 粮袋,带着满腔的激情“飞”向北大荒,去找她羡慕已久的梁军姐姐。 等她风尘扑扑地到了哈尔滨马家沟的时候,偏不巧,朝思暮想的梁军姐姐到沈阳拍电影 去了。她孩子般地哭了起来,嚷着要去开拖拉机。 一位干部模样的人把小刘瑛叫到办公室,详细地询问了一番,所后,激动地一挥手说: “小鬼,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安排你去通北机械农场开拖拉机!”刘瑛怀疑地望着眼前的这 个人。 有人悄悄地告诉刘瑛,他是农场人事科长,说话算数,刘瑛便破涕为笑了。 手拿着介绍信,刘瑛欣喜若狂,一路踏着歌声,来到通北机械农场。 通北农场始建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是当时建场**早,规模较大的机械农场之一。刘瑛 为自己能来到这样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机械化农场感到自豪。 新生活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威严面孔严峻地站在了她的面前。住的是小马架,喝的是河沟 水,夏天成群成群的蚊子怎么也拨拉不开。更可怕的是工人身上的虱子,油腻,使她望而怯 步。工作时,不敢靠近工人师傅,睡觉时,她和其它女工们隔开,生怕虱子爬到自己身上。 她真有些后悔,不该不听家人的劝阻,现在是骑虎难下。平日里爱说爱笑的刘瑛,变得 郁郁沉闷,从她嗓音里发出的不再是笑声,歌声,而是长嘘短叹。 消息传到老场长周光亚的耳朵里。这位电影《老兵新传》的原型人物马上来看望刘瑛。 别看这老头表面挺粗,可做起工作来还真细,开导她向梁军学习要见行动,要放下架子 ,同工人打成一片…… 梁军也给小妹妹写来了鼓励信,还提出要和她开展竞赛,看谁先当劳模。 别人一打气,刘瑛的干劲上来了,她想别人都能干,我也能干,她要用实际行动来证实 自己不是光会说大话,不能干重活的人。 从此,她一头扎在工人中间,开车、修车,不论什么活她都干,有时弄得满身油污她感 到很自豪。夜班翻地回来,困得不行了,也不管炕上睡的是男是女,拨拉个空,大衣一裹便 睡着了。工作闲暇之余,抱起工人脱下的油衣到水池边洗得干干净净。抛开了顾虑,放下了 包袱,刘瑛又再现了往日的风姿,有说有唱,用欢乐把苦和累赶到九霄云外。 在当年的开荒战斗中,她被评为三等劳模。 不久,人民日报记者报道了刘瑛在北大荒锻炼成长的事迹,报道稿被选入当时的初中课 本。 一时,刘瑛成为全国新闻人物,成为当代青年人的榜样,不少女学生表示向她学习,有 的青年也像刘瑛当年追寻梁军姐姐那样,决心献身北大荒。 读着一封封来信,刘瑛备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她立志一辈子扎根北大荒的决心。在一 次开荒誓师大会上,她坚定地说:“请大哥哥,大姐姐放心,我14岁来北大荒,24、34、44 岁也不离开北大荒,我永远是北大荒的人!” 1954年底,在通北农场艰苦奋战了整整5年的刘瑛,决心到更艰苦的地方锻炼,她以一名 农机战线骨干的身份,来到刚刚成立的友谊农场。 在开荒的日子里,她为了不停车,一手拿着馒头啃,一手操着方向杆。班次工效由45亩 、75亩,提高到120亩。成为当时著名的建场开荒模范。 1955年7月,她跳下拖拉机,登上高高的收割机,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收割机手之一。 庞然大物在她手中如同玩具一般被她开得团团转。她使出了浑身解数,创造了轰动全国 的班次收割小麦375亩的新记录。 当年,刘瑛被评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出席了世界 青年代表大会和世界青年联欢节。 她洒下的汗水,结出丰硕的果实,而她却深深感到,自己只作了应该做的工作,无丝毫 值得骄傲和炫耀的。她只有加倍工作,才能报答党和人民给予她的殊荣。 1958年,她带领联合收割机组,在多雨的情况下,以班次收割小麦375.1亩的成绩,刷新 了全国记录,她所在的车组被团中央授予“保尔·柯察金突击队”的光荣称号。 1958年一月号《长江文艺》发表了汤汝燕的长篇报告文学《云雀姑娘》,歌颂了她的事 迹。 1961年北大荒的《云雀姑娘》又带着农场的希望和重托,跨入了农业机械化学院的校门 。 毕业时,学院考虑她家在北京,准备让她留在北京工作,可她坚决向党组织表示:“农 场送我上大学,我坚决回农场工作!” 刘瑛回来了,不仅她自己回到了农场,还把母亲、弟弟都动员到农场安家落户了。 在那乌云遮日,恶浪翻滚的年代“云雀姑娘”被打成了“黑乌鸦”“黑典型”受到批判 。然而这些丝毫动摇不了她对党的坚定信念,动摇不了她对这块黑土地的热爱。 乌云过后,云雀又展翅飞翔了。现在的刘瑛已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友谊县人大常委会主 任。 拼音:liuying 姓名:刘瑛 序号:0034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20:0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