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 |
闪光的足迹 ——记全国劳动模范郝焕文 贾兴春 郝焕文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实实在在地工作,从从容容地作人。在拖拉机隆隆声中写下了他平凡而又壮丽的一生。 自1955年春开荒至1964年底,郝焕文所在的机车组,共完成作业量24.9万标准亩,这个 工作量比当时全省平均每台机车工作量高一倍;安全运转2.3万个小时;节约油料2.9万公斤 ;节约修理费2万余元。他这台车10年没出过责任事故。创造了三个半大修间距才大修的优异 成绩。 郝焕文和他的车组先后受到国家、省、地区、合江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和农场43次奖 励,而郝焕文这个排头兵,则当之无愧地得到更高的荣誉。 1978年出席全国劳模座谈会; 1964年被评为农场十大标兵之一; 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 1958年出席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究竟有多少次奖励,他本人也记不清了,在他走过的地方,留下行行闪光的足迹。 1931年郝焕文出生在河北省坝县大韩家堡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幼年失去双亲,便跟 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家庭的重担过早地落在他的肩上。16岁参加村里的民兵组织,17岁加入 了共青团。解放后,村里的青年人都报名到铁路上工作,他留在村里继续种地。 1953年2月,组织上批准郝焕文去北京双桥农场学习开拖拉机。 这一消息,使他兴奋了好几天。逢人便喊:“我去开拖拉机啦!”可一到双桥农场,他就 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原来学习班已开学一个多月了,他被分配到农工班种地。他想,农 工班也行,总算挨到拖拉机的边了。 第一次看到拖拉机,跑上去看个够,摸这摸那,就像小孩看到新玩具似的,爱不释手。 但只许看,不许开,急得他两手直痒痒。 望着远去的机车,他耳边响起了机务队长王野的话:“小郝,好好干,表现好了我就要 你。” 当年的7月份,郝焕文被破格安排开拖拉机。从此,他便和机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4年11月,郝焕文响应农场号召,以一名熟练技术工人的身份,去参加友谊农场建设 。 坐在北去列车上的郝焕文,望着车外皑皑白雪,眼前浮现出女儿娇小的身影,耳边响起 孩子那含糊不清的叫声“爸爸!爸爸!”泪水盈满了双眼。 但他并不后悔,他认准的路一定要走下去,不惜舍弃一切。临走时,领导讲你们两年后 可以回来,此时,他早把这话忘到脑后,恨不能马上投入开荒战斗中去。 在哈尔滨王岗短训期间,他们尝到了北大荒的滋味。呼啸的北风挟着雪花铺天盖地,手 脚冻得像猫咬一样难受。同来的一位老兄实在无法忍受西北风的肆虐,悄悄卷起行李溜回双 桥。此时,一丝后悔掠过郝焕文的心头。但一想到当初向领导拍胸宣誓的情景,他感到脸红 。 1955年4月,他们这批工人被分配到友谊各个分场的生产队,郝焕文来到了当时条件较为 艰苦的五分场一队。根据农场党委决定的当年开荒、当年播种的要求。郝焕文所在机车的任 务是为全队打前站、划地号、打防火道。 4月份的北大荒仍寒气逼人。大地刚刚复苏。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荒原上,铺满杂草,远远 看去仿佛像一条大地毯。郝焕文不顾寒冷和困难冲在**前面,他常对车长孙寿全说,我年轻 ,让我多干点。 开荒地远离生产队,饭菜不能及时送上来,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每当这种情况, 郝焕文就主动靠后,吃饭时他先检查一遍机车,等大家快吃完了才去吃点。常常饿着肚子干 活。时间一长,大家才发现郝焕文原来是故意晚吃,好让别人吃饱,同志们很受感动,以后 有了这种情况,都等郝焕文来了才一起吃饭。 哪里工作**累、**艰苦,哪里就有郝焕文的身影。**难行车,**危险的地方,他抢着开 ,机车打误,他第一个跳下去,又挖又抠。有时钻到车下修理,滚得跟泥人似的。 开荒作业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常常连轴转,放松了对机车的检查、保养,甚至有时不 能按操作规程工作,加之地难翻,经常超负荷作业,零件磨损大,常有趴窝现象。 82号机车就曾因不能按制度办事而耽误了生产。 开荒刚开始,郝焕文和车长开车打防火道,很晚才回来,躺下便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发 现水箱被冻裂三根管子,看到别的机车呼呼驶向大地,郝焕文恨不能打自己几下。 这次教训,使他认识到个人技术再好,如果不按操作规程工作,马马虎虎,机车就跟你 耍脾气。“车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何不能总结出一套管理、保养、使用办法,使机车更好 地为人服务呢”?想到这些,郝焕文心头一热,他决心闯出一条新路子来。 1956年郝焕文被任命为82号车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千斤。天冷起车时,温度上不来 ,他就脱下棉衣盖在水箱上;给车加水必须用软水;冬天停车要放水;坚决使用清洁柴油… …在车长的带动下,全车组人员都能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渐渐形成了制度。大家干劲高,机 车性能好,82号车组连年被评为先进机车组。 1958年全农场评出三台创“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机车为先进车组。郝焕文机车 名列第**位。一年后,另外二台车相继出了事故,丢了先进称号。唯有82号车保持如初。这 时,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82号车是不是有假、瞎吹牛。为了真正使大家心服口服,郝焕文 命人把车开到总场修理厂进行一次全面鉴定,鉴定证明它的磨损**轻。 在一片赞誉声中,郝焕文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更加虚心向别人学习,一点也没 有因为自己是全国劳模,就耻于下问。他多次到其它车组取经,学习过汽车司机苏长福,安 全行车50万公里无大修的经验;学习过拖拉机手侯正元精心保养的经验;学习过无脚拖拉机 手李来财的坚强意志。 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实践,终于有了升华。 1963年郝焕文带领全车组总结了9年来积累的经验,成功地创造出“四不”“四要”“五 认真”和“八项措施”“五项制度”。经验很快在全国各大垦区推广开来。82号机车组成为 全国农垦农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郝焕文成为全垦区学习的榜样。 世上的路有无数,凭着高度的责任心,自觉性,他闯出一条全新的路。 农忙季节郝焕文几乎忘了一切。但一静下来,他就思念在河北老家的爱人和孩子,惦记 着那个小家。来友谊的第二年,有人开始往回办关系,与黑土地“拜拜”了。这一年郝焕文 也回去了,有人以为郝焕文也走了,谁知半个多月后,郝焕文举家搬到友谊农场。一时议论 纷纷。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以后能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再分心,郝焕文就认为做得对。 郝焕文在家,就跟住旅店一样。家里的活一点干不上不说,还经常要求妻子去生产队帮 工。 1962年春,别人家的园子都种上了,他自己的还没种上。看到六号地里的洼塘没有播上 种子,他利用休息时间起早把洼塘、地播上种,秋收时多为国家收了上万斤粮食。而他家的 地他一锄也没铲过,妻子说他是甩手掌柜。 这年麦收,为了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在接斗汽车不能满足需要时,他就叫人把自家 的毯子和崭新的花褥单子拿来铺在地上让康拜因卸粮。 在一次抢播大豆中,为了适时完成播种,郝焕文带头坚持连续两天两夜跟班作业,队长 劝他回家休息,郝焕文瞪起充满血丝的眼睛吼道:“播不上种,谁负责?”队长一计不成又 生一计,悄悄告诉负责往地里运种子的机车,不给郝焕文机组送种子,好让他们停车睡一觉 。这下可惹恼了郝焕文,一跺脚,爬上拉种车要自己去拉种子,这下队长可傻了眼,只好作 罢,干脆不管了,就这样硬是适时播完种。 活是自己干的,荣誉、奖励是党给的,郝焕文从不伸手要荣誉、抢功劳。1963年组织上 准备给他奖励一级工资,可郝焕文说什么也不要,他认为活不是他一个人干的,成绩应归功 大家,**后硬把这一级让给了别人。 1969年3月的一天,郝焕文驾驶多年的82号拖拉机,被开到大会上批判,说82号车是“黑 样板”是“技术挂帅”的黑典型。 当时,郝焕文正在外面执行任务,他回来的当天晚上,新任车长殷相楼就来到他家,详 细讲了被批判的经过。这一夜郝焕文一宿没睡,激动地回忆起总理接见时的情景,周总理紧 紧拉住他的手说:“知道,知道,你是北大荒来的,好哇,要多开荒,多种地。”十几年来 ,他就是遵照总理的指示这样干的。为党工作有什么错,可……他决心顶住压力继续工作, 他坚信自己的道路没有走错。 1971年郝焕文被调到总场机务科当参谋,他经常在田间、地头检查机车作业情况,发现 问题及时解决。在检查中他发现有个连队,机车作业不按规章制度,田间作业标准化的要求 也没有了,他找来这个连队的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责令他马上恢复各种制度,保证 正常作业,为此,有人说:老郝对下面实行管、卡、压,郝焕文理直气壮地说:“哪有那么 多过错,出了问题我负责,咱不怕被打倒!” 在那些日子里,郝焕文不怕扣帽子,也不怕打棍子,坚持按照机务规章办事。熟悉他的 人都说:在农业机械化道路上,老郝仍然是一名尖兵。 打倒了“四人帮”,郝焕文和许多老模范一起重新获得了解放。埋在心里多年的疙瘩解 开了,束缚多年的精神枷锁打掉了。 1978年1月22日,友谊农场党委做出重新开展学习和推广郝焕文机车组先进经验的决定。 正式为郝焕文机车组恢复了名誉,重新印发了《郝焕文机车组的先进经验》。 雪化冰消,阳光灿烂,春天又来到了北大荒,年近50岁的郝焕文,又焕发了青春,在农 场召开的劳模大会上,光荣地戴上大红花,他决心为农场再出力。4月份总局机务处邀请郝焕 文等一起修订机务管理制度,郝焕文机车组的主要经验融进了管理制度的条文中,得到充分 肯定。郝焕文本人被组织部门任命为工人工程师。 1980年郝焕文含泪告别了战友,退休回家了。他实在不愿意离开他所热爱的事业。 悠悠岁月,弹指30年,在友谊农场大地上,郝焕文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 拼音:haohuanwen 姓名:郝焕文 序号:0035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20:0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