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 |
根植沃土 ——记农垦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李广金 杨明学 范丽君 1960年元月,23岁的李广金告别了母校——北京农业大学,踏上了北去的列车。被分配 到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工作。 扎根沃土 那时,刚组建起的科研所既无所址,又无基地,有的是刚刚分配来的一群年轻人。李广 金凭着拼博奋斗的决心和苦干实干、刻苦钻研的精神,很快就得到同事们的称赞,年终,由 于成绩突出,被宝泉岭农场评为先进生产者。 随着对生产情况的了解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李广金越来越感到耕作实验必须与生产紧密 结合才能取得成效,推动生产的发展和提高。于是,在他的提议下,他们把试验摆到了田间 战场,到生产队去研究。很快,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果,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论文,对当时垦 区平播后起垄耕法的形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不久李广金被任命为耕作组组长。 1965年,总局决定在友谊农场五分场建立样板田,他被任命为五队工作组组长兼该队农 业副队长,具体组织该队科学种田方案的实施与研究。他住在生产队,白天和职工一块下地 ,夜间和试验组的同志研究措施和调查方案。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当,当年该队就取得了粮豆 平均亩产近200公斤的好收成。成为垦区第一个实现粮豆亩产上纲要生产队,李广金被科研所 评为先进工作者。 沿着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之路,李广金的步子越迈越扎实。1970年他被调到原生产建设 兵团三师生产科工作,一年中他大部分时间在基层调查研究。1973年他在八五二农场二分场 六队蹲点,为了准确标定玉米拿大草的定额,他们按日时数分垄包干亲自干。他1.84米的大 个子弯腰不方便,累了跪在地上爬着往前拔,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1970年到1976年,李 广金三次被评为师先进工作者,1976年被任命为三师生产处副处长,1978年又被任命为红兴 隆管理局主管生产业务的副局长。 务实的副局长 走上领导岗位,李广金深感责任重大。多年实践使他知道指挥好大机械化生产必须要求 领**者深入实际,掌握规律,他比当技术员时下场更勤了,每年他在基层都超过200天,家成 了他临时落脚的“旅店”。通过努力,他对情况的熟悉达到几乎可以叫出全局400多个生产队 长的名字,可以说出500多万亩土地中任何一个大地号的耕向和地势,及近年耕种情况,以致 人们说他这个局长是地头局长,是红管局的活地图。 在任副局长的六年里,李广金突出科学种田这个强项,狠抓六大技术制度标准化建设, 因地制宜地推广大豆和玉米精量点播,大豆化学灭草小麦三合一施肥和抗旱抗涝耕法等先进 技术措施的贯彻实施。使红兴隆管理局的单产。总产和利润曾分别登上新台阶。1983年实现 了三超历史,1981年他被评为总局抗灾劳动模范,他的工作作风和精神深深留在红管局人们 的心里。他已到柳河任职两年后的1986年,总局在红管局搞民主推荐局长时,他仍被提名。 呕心沥血育英才 1984年1月4日,李广金告别了工作24年的红兴隆管理局来到农垦管理干部学院任院长。 管理干部学院是为垦区培养后备干部的地方,作为院长,他深知肩上的份量。在党委支 持下,李广金亲自主持,全体教师参加,用一周时间重新讨论教学计划,并对开设的每门课 程的教学大纲逐一进行了讨论和审定,调整了教学结构,从而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应了 管理干部培养目标的需要,同时,他针对已有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农机牧专业人多 ,经营管理专业人少)的问题,提出了“定、改、培、聘”的师资队伍四字建设方针:即定教 师的专业岗位,农机牧专业的多余教师改上学院紧缺、垦区又难以解决的经济管理专业岗位 ,改专业的教师送出去进修培训(包括到加拿大培训),自己的教师尚未培训出来之前外聘兼 职教师任课,以保证教学需要。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学院基本建立了一支能够胜任教育需要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为了充分发挥学院办学能力,李广金根据垦区对管理干部的需要,又提出学院的培养目 标应该是各类、各级管理干部,从而拓宽了生源,加快了管理干部的培训步伐。短短几年, 使学院由政工和经管两个专业发展到农管、工管、商管、林管、安管、农村经济管理、外贸 和英语、微机等九个专业。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他与大专班座谈,与场长培训班座谈,并下 场调查和参照兄弟院校整改经验,为学院稳定发展铺平了道路。 通过近四年努力,到1987年底学院已初具规模,专业较全,结构合理,形成了配套的教 学能力。而如何充分挖掘学院办学能力,更多更好地为垦区培养人才,又成为李广金日夜思 索的问题。他和体改办的同志用近一年的时间酝酿、研讨、比较,直到1989 年9月才提出全 面配套的改革方案。把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引入学院管理,有效地调动了全院教 学部门和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 办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李广金特别强调要从严治校。几年来,学校坚持按招 生条件录取新生;对在校生严加管理,对教师严格要求,督促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严管 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场长统考培训班的成绩在全国十一个考点中名列第二,受到总局 和农牧渔业部表彰;院办校外班也受到农场好评,经对办班的15个农场职教办的测评,14个 点被评为教学质量第一一个点第二。 在李广金的领导下,通过全院教职工数年辛勤耕耘,到1991 年学院共为东北四省区和垦 区培养各类管理人才7319人,其中,很多成为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肩负着各种重任,不少 人成为垦区、省和全国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或优秀企业家。可以说,每个学员的身上都 凝聚着他的心血。因为学院工作成绩突出,1989年被评为农业部教育先进单位,李广金被评 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一心想着党的事业 李广金从一个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高级农艺师、副局级干部,成绩斐然。无论什么时候 ,他干工作都不讲困难。1970年,幼子刚满周岁,组织决定他和爱人到五九七蹲点,他们二 话没说,将孩子交给老母就去了。他工作起来无时无点,有一次母亲半夜醒来发现儿子还未 回家,不放心,就踩着厚厚的积雪找到了办公室。当了领导,他更加忘我,时时处处想着工 作需要和党的形象。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敢抓敢管,不吃请,也从不请吃。刚到学院, 他就向任教的同届同学说不到同学家吃饭,希望谅解,八年来就是这样做的。一次,一位要 求调转老师的父亲给他送去毛毯等价值五六百元的礼品,他把礼品退回,把该办的事办了, 这位老干部感叹地说:“现在还有这样的干部?要都像这样就好了。” 李广金在事业上是个合格的实干家,可在家庭中,他却不是个合格的丈夫。他的妻子胡 林娜由于长期拼搏,80年代始身体逐渐崩溃。1981年她在北京学习时胃突然大出血,当即住 院治疗,李广金却因工作忙未去探望,同室病友问胡林娜爱人怎么没来?她只能眼含泪花辛 酸地说路远工作忙。1981年胡林娜子宫切除,他因工作仅在术前的头晚赶到医院,术后照顾 了两天又去工作了。1984年二月胡林娜乳癌切除,李广金只照顾到拆线就返回学院。术后到 上海“放疗”,李广金也只送到上海、陪护放疗一次就返院工作。放疗对身体的损耗非常大 ,每次得胡林娜自己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直到1989年5月胡林娜在上海确诊为癌扩散, 李广金才不得不暂停工作照顾爱人。就是在胡林娜时刻不能离开他的情况下,只要回到学院 ,他立即又没日没夜地工作。1990年除夕,有几个流氓闹校,他得知消息后,与党委班子成 员连夜与同学交谈,果断地处理了肇事分子;又与领导班子一道认真开展整顿校风校纪工作 ,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他已临近死亡的妻子却因他不在身边,不能下床解手,从床上滚到了 地下。1991年7月2日,胡林娜离他而去,愧疚之心使他悲痛欲绝,他深深地责怪自己只顾工 作没有照顾好妻子。然而,为妻子料理完后事后,李广金又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李广金常讲:“假如你不是以权谋私,权力只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那剩 下的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因为他时刻不忘责任,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因为他 牢记事业,他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了,继续迈着大步,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拼音:liguangjin 姓名:李广金 序号:0038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20:0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