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农,全国十大杰出农民,全国十大种粮大户。北兴农场十二居民组的党员,他拥有耕地4000亩,国际化机车、机具达400余万元,不论是在荣誉上,还是在财富的拥有上,别说在北兴农场,就是在黑龙江省也是首屈一指。但肖亚农并没满足这些,在节约型农业之路上,他又有了新的追求。
改革开放20余年的经验使肖亚农深深体会到:农村、农民,单靠种地致富是很难的。走“节约型”和“过腹增值”的大农业之路,形成绿色高效产业链条,才是农民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2004年,肖亚农参加全国十大种粮大户表彰会回来后,眼界大开,信足十足。他开始构想“土地—饲料—加工—畜牧—土地”这样一个良性的绿色高效产业链条。
土地效益的**大化。这根绿色链条的首和尾都是土地,这是因尾部的“土地链”的前置产业是畜牧业,已具规模畜牧业的粪便可施他拥有耕地的80%,使土地的养护进入了绿色时期,同时降低了农业的基本投入。肖亚农在种植结构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除保证一定数量的高产品种大豆和玉米外,今年新种1700亩青贮饲料,亩产可达1.5吨,直接效益比种大豆高4%;间接效益加工成饲料外售可增效6%;通过畜牧业“过腹增值”可达8.2%。肖亚农是按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种植适时的青贮饲料,以解决牧草饲草不足问题。
加工业是肖亚农构想的链条中具有效益价值的一环。他在红兴隆分局和北兴农场大力支持下,今年开始兴建饲料工厂房1000余平方米,设备投资30余万元,年可加工青贮饲料30万吨,满足自己10年内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他种植的1000亩玉米加工主料足可自给,他的饲料加工的启动大大拉动了周边养殖户的迅速发展。
畜牧业是绿色产业链条中**具效益拉动力的一环。2004年,肖亚农建起了可饲养300头种猪的两幢现代化猪舍,当年购种猪200头,现已产崽见效。今年,又新建育肥猪舍1800平方米,建6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肥牛舍4幢,年可育肥牛500头,现正在积极组织育肥牛货源。不论猪舍还是牛舍,肖亚农建设标准都是市区及周边市县档次**高、规模**大的样板型畜舍。
肖亚农粗略地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现有的牛、猪养殖量和繁殖率计算,到2006年6月份后,日产值可超万元。
肖亚农还精细地算了一笔账:我们北方农村一年要闲半年多,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到发展畜牧业上,用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收入**低也要比单纯种地翻两番。如果家家户户都翻两番,农民的生活又将是什么样子?
肖亚农走节约型大农业高效之路给我们的启示:构建节约型绿色产业链条是农业、农村致富的必由之路。农村的乡、镇、村(屯)可根据实际强化“统”的功能,统一协调,有计划地在本区域内把饲料种植退耕还草,饲料加工、畜牧饲养分别落实到专业户上,形成本区域内的产业链条,走合作互助之路;构建节约型社会,在农村,季节是关键,怎样变农闲为农忙,让农闲也出高效益,建小康农村,创高效农业,这是摆在每个农村干部和服务于农村各部门的又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