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大家论坛>>
(推荐)
现代农机流通 机遇挑战并存
——第二届农机企业家论坛侧记
孙红梅
今年春色满园的日子里,在江西南昌国际展览中心,来自农机界的领导、专家及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就农机流通业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也是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中国农机化导报以及农机市场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农机企业家论坛。本届论坛由本报社长宋毅与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崔本中共同主持。
农机流通要承载三个内容
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总经理刘镜辉表示,就农机流通来讲,要承载三个内容,一个是物理形态上的产品,第二是农机产品有其特殊性,其终端用户的特点决定了服务的重要性,但这方面目前喜忧参半。有些大的企业售后服务做得比较好,但大多数企业做得都不是太好。与国外比,差距很大。第三,品牌的承载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流通领域,能承托起中国的名牌,世界优秀品牌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另外,农机行业的特点是利特别薄。在很薄的利益下驱动了很多行为,如研发投入很少,发展的力度不够。他建议,一边是终端的用户,一边是通过渠道要实现的功能,一定要把中间的作用力研究透。就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他希望能够在农业部和各级领导的指引和关怀下,使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以及市场发育的过程中起到基础的作用。
建立品牌农机市场面临困难
徐州同德发展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顺认为,农机化水平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对农机流通企业来说,已经到了要建立品牌农机市场的时候了。这表现在,一是现在的有形市场需要品牌的有形市场;第二,有形的品牌店需要有形的品牌市场;第三,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考虑,需要有形的品牌市场,让农民能够买到优质的农机产品;第四,为农机流通企业服务的角度看,也需要有形的品牌市场。
但要建立品牌农机市场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是地方政府不感兴趣。因为农机企业是为农民服务的,土地收益非常低,带动效应差。第二是投资商不感兴趣,租金低,收益低,第三是大部分农机流通企业不具备建立大市场、更不具备建立有形农机连锁市场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他建议:一是农业部能够进行统筹规划,按照行政区域性规划全国重点的地域有形农机市场,二是要给予农机市场政府补贴,第三是有形的农机市场能够享受农业产业化农机龙头企业的待遇,第四是按照规划的重点,与有形市场当地的政府沟通。
参与购置补贴的农机流通企业标准既不能过高,也不宜过低
常州东风农机副总经理许国明认为,让经销商参与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既不能定得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对农机行业本身的发展有限制,过低,也会对行业的发展不利。他建议,享受补贴的农机流通企业要有一定的注册资金,要有国税、地税两证,还要有一定的维修能力。另外,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讲,农机流通企业参与补贴,重要的除了服务,还要发挥蓄水作用。因为农业作业季节比较强,生产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机器生产出来,生产能力和资金都达不到,但农机流通企业可以达到这一点。
补贴机具的经销商应具备一定的资质条件
黑龙江省农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明伟就从事补贴机具经销商应具备的资质条件以及农机流通企业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必须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信誉、资信良好,具有较大经营规模,设施设备齐全,服务水平**流,管理规范化的一级农机营销企业,才具有从事补贴机具经营的资格。这包括售前的源头服务,关键是选型时,要向技术含量高,属于技术领先型、高效节能型的新产品、好产品和农民公认的品牌产品倾斜。在销售时,要做好对接工作,包括帮助农民买到可心的机型、对用户进行操作培训等,使农民既买到适用的机具,也能操作好、使用好机具。另外,从事补贴机具的经销商还要做好售后跟踪服务,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和队伍素质。他表示,营造补贴机具政策的形象效能,绝对取决于售后服务,而强壮坚挺的售后服务队伍、遍布服务区的信息传呼、维修网络和配件基地等有效保障,必能在所承诺的时间内为农民排忧解难,则是创建服务品牌的基本条件。也只有在售后服务中有了知名品牌的美誉度,所从事的补贴机具营销才会有社会公信力。
建议增加一些补贴方式
马恒达(中国)拖拉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哈里许建议,除了农机补贴外,还应该增加一些其他的补贴方式。他说,农民希望得到一个优质耐用的产品,所以生产企业必须确保销售给农民的产品是可靠和高质量的。像国家从今年开始推行的3C认证,就是个很有利的事情,这会确保产品质量会越来越好。目前补贴的重点是中大马力段的拖拉机,如果能够覆盖所有马力段,可以使用户得到更多的益处,也会对农机行业的发展有好处。今年补贴达到40亿,是去年的2倍,但不可能永远加倍下去。而实际情况是,只有一部分农民得到了购机补贴,从马恒达(中国)拖拉机有限公司的用户来看,大约只有30%的用户得到了农机补贴,还有70%没有得到补贴,因此,建议政府能给予一些免息贷款,使农民能够买得起拖拉机,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农机市场的品牌建设应提到日程上来
庞口市场管委会主任赵筱黑就农机市场的品牌建设与创新发了言,他认为,对于农机市场而言,加快市场的提升改造,实现市场质的飞跃,必须脱离陈规的发展模式,大力营造品牌市场建设与创新的氛围。为此,必须在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持续升级农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积极尝试新的管理经营体制,实行公司化运作,使政策更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提升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盘活市场的信息资本,整合市场商流、物流,提升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实现业态、管理和技术的全面升级,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依托市场优势,发展农机产业,延长产业链,有效地链接起产销两个环节,使市场与产业紧密相连、良性互动。二是,不断提升农机市场的整体合力,从农机流通整体出发,注重特色品牌的构建。三是传承发扬农机市场的文化,要把优秀的市场文化融入市场的商业活动和管理过程中,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和更高的社会期望值。四是各方力量的参与支持,政府部门应该从产业、政策上支持创牌市场。优先发展创牌市场周边的交通设施、完善市场周边的物流配送系统,从税收、土地上支持与创牌市场经营商品品牌相关的生产企业优先发展等等。行业协会应发挥导向作用,加大创牌市场特别是“龙头”市场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机会、各类媒体向外界宣传、推广,尽快的扩大创牌市场的周知面。市场领导层的决策和人格魅力、市场管理者的行为和精神状态以及市场经营者的素质和经营理念,都是影响品牌市场创建的重要因素。深入推进市场品牌建设,形式要多种多样,但创新是核心,是灵魂,只有创新,才能维护好、培育好市场品牌。
国家应制定农机流通市场准入制度
四川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晨东表示,要加快我国农机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农机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建立农机流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区域性农机中心市场,通过大力推动农机化的发展,积极推行农机流通业有关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如继续免征农业机械经营增值税,保持现有农机发展良好势头的基础上,扩大免征增值税范围,将三缸以上的农用柴油机、农用水泵、农机维修配件等农产品纳入免征增值税范围。进一步降低农机流通企业所得税税率,将农机流通企业所得税纳入《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管理,让西部地区流通企业能够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应重视基层农机流通企业的建设
赣州市农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许先梅在发言中强调了建设好基层农机流通企业,对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她表示,基层农机流通企业(指县、乡、镇),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中的重要环节,是沟通生产厂家与广大农村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支农惠农的窗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要在三个方面对其助力。一是要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农机流通企业利薄活重,三包服务责任大,再加上季节性强,各级政府要在税收政策、规费政策、小额贷款政策、农机运输政策,多多地给予关照和支持。二是政策引导,基层农机流通企业比较分散,个体夫妻店多,信息差,流通慢,有关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提供信息,并把农村合作社,农机大户结成网络,提供平台,增加服务功能,开展多种经营,使农机流通企业不断壮大。三是需要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来规范。如: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岗,优质产品的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三包服务的要求和质量等等。使从业人员身感责任重大,才能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加大对农机工业自主创新政策扶持力度
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克俊建议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扶持。一是培育自主创新的主体。建议国家设立专项基金,解决目前农机研发项目申报难、落实难和投入不足,难以完成任务的困难;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建立有效的操作机制。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于2%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二是制定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技术改造政策,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建议通过国家设立专项计划,增加预算内资金和国债资金,用于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对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继续实行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三是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增强农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大型农机企业也应享受微利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大型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属于微利企业。在农机工业规模以上的1735家企业中,只占6%左右,且均为农机行业骨干企业,对这些企业农机产品也可考虑实行20%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同时,对于生产1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企业,可比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即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后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在出口退税方面,目前工业产品出口退税税率为17%,即全额退税,而农机出口退税税率为11%,即缴13%,退11%。国家应将农机产品出口与其它大部分机械设备享受同等退税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要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对大家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购机补贴资金这几年增长很快,连年翻番,但翻番之后,怎样保证这个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让农民确实得到实惠,同时还能让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得到发展,达到多赢目的,是值得大家去研讨的。他强调,补贴不是针对所有机具的,而是有选择的,目的是要起到宏观调控作用。享受补贴的机具一定要先进适用、安全可靠,往环保的机具方面引导,禁止滥竽充数。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真正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地发展。包括进入补贴的经销商也是要有条件的,没有服务能力、没有信誉的经销商**后也砸了生产企业的牌子,所以生产企业也要对自己的经销商把关。
宗锦耀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所有对农补贴中资金增长**快的。国务院领导认为农机购置补贴是效果**好的、能真正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今年因为时间比较紧,农业部委托省级做这件事,但并不是完全交给省里,其中增加的5类由省里自己选,这样是为了体现因地制宜,突出各地有特点的东西。给省里一定的自主权,使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他希望,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能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使这项政策的效应达到**大化,达到共赢,以快速地推动农机化的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8日 20:46: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