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大家论坛>>
(推荐)
理性看待农机化的中级阶段
王跃生/文
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跨越 ,从2007年年初业内专家的预测,到年度内的实现,波澜不惊。然而,回过头去审视我国农业机械化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那一定是充满了无比的艰辛、曲折和磨难。可当我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来面对这崭新时代的到来时,过去的一切全部放进了历史。
2007年底,全年农机工业产值达到了1558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200亿元左右。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配套农机具等主要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增幅都在5%以上。这直接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飞跃提供了条件。
这对中国的农机化来说,绝对具有里程碑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中级阶段的到来,正如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全国农机专业会上所讲,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一次历史性跨越,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41%,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化为主导地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将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低到38%,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转变。
同时,中级阶段的到来,意味着农机化事业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增长期的到来。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意味着新阶段更为艰巨的任务将要由新时代的农机人来承担。
对于中级阶段的到来,有人说,虽然从数字上而言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中级阶段,但从实际情况看,只有小麦基本实现了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另两大农作物玉米和水稻的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还是很低很低。
那么,既然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的革命,是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的转变,发展的不平衡显然值得我们慎视。
众所周知,我国小麦的机械化从简单的割晒机,到背负式,再到大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应用,并在国家组织的跨区作业的推动下,达到80%以上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走过了漫长的约半个世纪。
然而,从现在到2020年实现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跨越,仍然需要农机人,需要全社会不懈的努力。因此,新的发展起点,也为我们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和课题。
增长时期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主导性增长格局的形成,原创性的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协调,农机发展机制的完善等等,究竟哪些将会成为农业机械化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和保障力量,是未来政府和整个行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是摆脱落后的状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要想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成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发达的农业生产水平,将为工业化等其他领域和行业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今天,对于已经进入中级阶段的农业机械化而言,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的是,中级阶段的历史我们该怎么去书写,还须理性对待?
资料来源:《农机市场》杂志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8日 21:5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