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农机往事>>
(推荐)
赵毅:回忆“拖老大”峥嵘岁月
作者:张扬 晓鹏
85岁的赵毅,吐字清晰,思维敏捷,和赵老聊天,你丝毫不觉得他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灿烂的阳光、安静的小院,在赵老的家中,我们跟着赵老的思绪,一起回到了几十年前,回到了那个让赵老记忆犹新的年代。
1953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指出要大规模的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当年29岁的赵毅时任湖北省团省委副书记,还未能与工业有什么牵连。1955年赵毅被调去筹备国家第二汽车制造厂。用赵老的话说,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开始了与工业结缘。赵老回忆说,当时他虽然远离洛阳,但在洛阳筹备国家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这件事情,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赵毅: 对一拖来讲,发展的是比较顺利的。因为,第一这是全国一个重点企业,从配备的班子来讲,是全国支援的,领导是中央选择的。第二呢,给苏联的关系1953年这个时期是**亲热的时期,苏联专家组在这里的力量也是相当强的。)
作为中原城市的洛阳,一下子迎来了全国四面八方的客人,虽然他们操着不同地方口音,可是发展国家重点工业,支援洛阳城市建设的共同目标让大家聚在了古都洛阳。
(赵毅:国务院向各省是发布了通知的,要想工业化,全国来支援,要想农业机械化,一拖是第一,这个概念在外省来讲,选择人的时候,都得把优秀的干部送到工业建设的岗位上来。)
筹备一拖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祖国不同地方的工业骨干克服了重重困难,大家攻克难关的毅力让洛阳拖拉机厂的前期筹备工作非常顺利。1955年破土奠基之日,10万人口的洛阳城竟涌来了7万人。1958年7月20日,第**台“东方红”拖拉机问世。1959年11月1日,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正式投产,中国农民真正进入了耕地不用牛的时代。
(赵毅:我是1966年2月份来到洛阳。怎么来到洛阳呢,1964年的冬天到1965年的秋末,也就到了快初冬了,这一个时期呢,全国搞"四清"运动,"四清"运动呢,先搞个重点,这个重点就在洛阳拖拉机厂。)
作为一名“四清”运动的工作人员,赵毅没有想到,那一年踏进了一拖,就注定他要和一拖结下深深的缘分。1965年四清运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接连的政治运动,让赵毅必须留在一拖。1967年赵毅也把妻儿从北京带到了洛阳。
(同期声:来的时候是一种非常自豪的气魄,第一人家外人说拖老大,自己也感到光彩呀,所以这个拖老大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了被人向往的一个岗位呀。)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已是一拖生产指挥部指挥长的赵毅成为了一拖的第四任厂长、党委第二书记。
(赵毅: 我上任以后,第一个就是先把机构健全起来,1976年的下半年到1977年的年底,把所有的规章制度从新建立起来。)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章制度、职能明确之后,赵毅和班子又开始将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研究方面。
(赵毅:1978年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我是第五届的人大代表,回来以后呢,根据五大的一些精神,把生产由单一的履带拖拉机把665汽车的生产、40码的轮式拖拉机的生产、1970年开始搞的坦克的生产,这几个基本的生产产品做了一个整个的恢复。)
1980年当年,一拖的履带拖拉机产量达到了14900多台,将近15000台,达到了历史**高水平.当年一拖的生产总值3亿多元,为洛阳的整个经济收入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赵毅:全市的、包括党政部门的人都向往来一拖,从物价来讲,涧西是**繁荣的,各种东西都比其他城区的物价贵,就是因为工资也比较高。)
骄傲洛阳的今天,离不开工业为咱们城市打下的深厚基础,60年过去了,背上行囊支援洛阳工业建设的小伙、姑娘们如今已过古稀、杖朝之年。而正是他们的到来,让洛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60年的朝夕相伴,他们早已把洛阳当作了他们的第二故乡。1986年退休在家的赵毅虽说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20多年,可他依然关心着一拖和洛阳的发展。
(赵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拖生产产值超过3亿了,咱们还觉得成绩很大,我说现在光一个牡丹花会就几十个亿,你那3个亿算个啥呢,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到这么一个程度,在当年是不可设想的 。)
作为洛阳解放以来发展的见证人,赵毅目前还是洛阳一拖干休所的党支部书记,老有所为的赵老说,洛阳的发展这几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时代不同了,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有信心,洛阳的发展定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赵毅:洛阳可不是个简单的洛阳了,也不是当年一拖建厂初期的洛阳了,今天才是值得骄傲的。 )
(根据纪念洛阳解放60周年电视特别节目同期声整理)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8日 22:4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