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现代化农业>>

第三课、精确施肥收藏

第三课、精确施肥

  1、精确农业的概念及简介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农业的高速发展,除了依靠生物技术的进步和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的扩大外,基本上是在化肥与农药等化学品和矿物能源的大量投入条件下获得的。但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精确农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精确农业是PrecisionAgriculture、PrecisionFarming、Site-specificFarming(Agiculture)等名词的中译。[4]精确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RS,GIS,GPS),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和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产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地形、气候、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改变传统农业大面积、大样本平均投入的资源浪费作法,对作物栽培管理实施定位,按需变量投入。它包括精确播种,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收获这几个环节。而精确农业的兴起对合理施肥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技术要求。从化肥的使用来看,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占40%,然而即使化肥利用率高的国家,其氮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磷30%左右,钾60%左右,肥料利用率低不仅使生产成本偏高,而且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水果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等环境问题。总之施肥与农业产量、产品品质、食品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密切相关。精确施肥的理论和技术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精确施肥(变量处方施肥)

  2.1精确施肥的必要性

  土壤--作物--养分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虽然我们已确定了作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作物需求养分的程度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即使是同一种作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程度差别也很大。苗期是作物的营养临界期,虽然在养分数量方面要求不多,但是要求养分必须齐全和速效,而且数量足够。很多作物在营养**大效率期对某种养分需求数量**多,营养效果**好,同一作物不同养分的**大效率期不同,不同作物同一养分的**大效率期也不同。不同养分具有养分不可替代性即作物的产量主要受**少养分含量那个养分所限制,而这个**少的养分不能被其它养分所代替。为消除**小养分率的限制,大量的使用化肥,而这又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生长环境的需要,变量处方施肥是我们未来施肥的发展方向。

  2.2精确施肥

  我们认为精确施肥是将不同空间单元的产量数据与其他多层数据(土壤理化性质、病虫草害、气候等)的叠合分析为依据,以作物生长模型、作物营养专家系统为支持,以高产、优质、环保为目的的变量处方施肥理论和技术。精确施肥是信息技术(RS,GIS,GPS),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化工技术的优化组合。按作物生长期可分为基肥精施和追肥精施,按施肥方式可分为耕施和撒施。按精施的时间性分为实时精施和时后精施。

  3、理论及技术体系

  3.1土壤数据和作物营养实时数据的采集

  对于长期相对稳定的土壤变量参数,象土壤质地、地形、地貌、微量元素含量等,可一次分析长期受益或多年后再对这些参数做抽样复测,在我国可引用原土壤普查数据做参考。对于中短期土壤变量参数,象N,P,K,有机质、土壤水分等,这些参数时空变异性大,应以GPS定位或导航实时实地分析,也可通过遥感(RS)技术和地面分析结合获得生长期作物养分丰缺情况。这是确定基肥、追肥施用量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实时采样分析的新技术、新仪器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3.1.1基于土壤溶液光电比色法开发的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测定仪,在我国已有若干实用化的产品推广。

  3.1.2基于近红外(NIR)多光谱分析技术、半导体多离子选择效应晶体管(ISFET)的离子敏传感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研究成果[5,6]。

  3.1.3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和传输阻抗变换理论的土壤水分测量仪在我国已经研制成功[7,8]。

  3.1.4基于光谱探测和遥感理论的作物营养监测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用植物光谱分析方法诊断植物营养水平具有快速、自动化、非破坏性等优点,但诊断专一性不够,解译精度也有待提高。在作物N营养与作物光谱特性方面,无论是多光谱被动遥感,还是激光荧光雷达主动遥感的研究和应用都已较为成熟[9,10,11],在外观未发现缺氮症状时,已能区分作物的N素营养水平。日本首先研制了叶绿素计应用于田间作物氮素营养水平诊断及指导施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日农机新闻1999年又报道了一种自动化施肥装置,在水稻生长期间,可根据其叶子进行判断,自动调节施肥量,用分光传感器分析水稻生长情况,同时用GPS系统导航,任何人都能进行操作。但植物中P、K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水平与作物光谱特性的关系研究较少。国内外研究发现基于现在的仪器设备条件下,在严重缺磷时,光谱分析才能用作物磷营养诊断[12];钾只能区分3~4级营养水平[13]。但随着一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的将在近几年发射,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将在作物营养监测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2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

  无论是田间实时土样分析,还是精确施肥机的运作,都是以农田空间定位为基础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为精确施肥提供了基本条件。GPS接收机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下至少获得4颗以上的GPS卫星发出的定位定时信号,而每一卫星的轨道信息由地面监测中心监测而精确知道,GPS接受机根据时间和光速信号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但由于卫星信号受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会产生定位误差,美国提供的GPS定位误差可达100米,所以为满足精确施肥或精确农作需要,须给GPS接受机提供差分信号即差分定位系统(DGPS)。DGPS除了接收全球定位卫星信号外,还需接收信标台或卫星转发的差分校正信号。这样可使定位精度大大提高。我们在实验中用的美国GARMIN公司的GPS12XL接受机,接收差分输入后可达到1~5的定位精度。现在民用DGPS已完全能满足精确施肥的需要。现在的研究正向着GPS-GIS-RS一体化,GPS-智能机械一体化方向发展。日本**近实验利用GPS定位插秧机、GPS定位自动施肥机,误差在10cm以内[14,15]。

  3.3决策分析系统

  决策分析系统是精确施肥的核心,直接影响精确施肥的技术实践成果。决策分析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型专家系统二部分。GIS用于描述农田空间属性的差异性;作物生长模型和作物营养专家系统用于描述作物的生长过程及养分需求。只有GIS和模型专家系统紧密结合,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这也使现在国内外GIS集成的研究热点。在精确施肥中,GIS主要用于建立土壤数据、自然条件、作物苗情等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属性数据的地理统计、处理、分析、图形转换和模型集成等。作物生长模型是将作物及气象和土壤等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大量作物生理学、生态学、农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与环境和技术的关系加以理论概括和数量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它是环境信息与作物生长的量化表现。通过作物生长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任意生长时期作物对土壤生长环境的要求,以便采取相关的措施。在这方面美国的科学家们综合考虑大气-土壤-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大型作物模拟模型CERES(覆盖了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花生等12种作物),国内高亮之等系统的完成了水稻模型RICEMOD[16]。但这些模型在生理生态模拟方面仍比较简单,其机理性、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就开发了作物营养专家系统,但无论是作物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为基础的专家系统,还是测土施肥目标产量模型,都属于统计模型,不同的统计模型计算的施肥量相差3倍以上[16]。以作物生理机理为基础的作物营养模拟模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3.4控制施肥

  现在有二种形式,一是实时控制施肥。根据监测土壤的实时传感器信息,控制并调整肥料的投入数量,或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分析调节施肥量[18,19]。二是处方信息控制施肥。根据决策分析后的电子地图提供的处方施肥信息,对田块中肥料的撒施量进行定位调控。

  4.理论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土壤数据采集仪器价格昂贵,性能较差,不能分析一些缓效态营养元素的含量,而遥感由于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问题,使遥感信息和土壤性质、作物营养胁迫的对应关系很不明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服务的提供(1~3m),加强遥感光谱信息与土壤性质、作物营养关系的研究和应用将是近几年精确施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DGPS的定位精度已完全能满足精确施肥的技术需要,虽DGPS导航自动化施肥或耕作机械已有研究,但DGPS与GIS数据库结合进行自动化机械施肥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同时GPS-RS-GIS也正趋向于一提化。作物模型和专家系统方面,除进一步加强作物营养机理和生理机理研究外,模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方面应于精确施肥紧密结合,因为现在许多模型需要的变量过多或普通方法难以测定,即模型需要进一步简单化和智能化。

  5.中国发展精确施肥的思考

  精确施肥在中国的必要性。我国的化肥投入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化肥投入尤其是磷肥的投入普遍偏高,造成养分投入比例失调,增加了肥料的投入成本。[20]我国肥料平均利用率较发达国家低10%以上,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40-50%。肥料利用率低不仅使生产成本偏高,而且是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之一,众所周知的太湖、滇池的富营养化,其中来自肥料面源污染负荷高达1/3-1/2。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和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精确施肥将是提高土壤环境质量,减少水和土壤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精确农业是为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其边际效应与经营规模成正相关,据报道,以小麦施肥为例,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适用于精确农作技术实践的经济可行的**小面积约为85.6hm2。而我国农田经营规模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实施广域的精确施肥技术实践尚需较长的发展过程。随着农村市场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垦区农场(如黑龙江大型农场,新疆建设兵团)和大面积作物生产平原区建立精确施肥技术示范工程,或联合一些高效益企业(烟草企业、中药材企业等)来带动精确施肥的发展是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精确施肥的有效途径。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0:48:00 |点击数()

旧一篇:第二课、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新一篇:第四课、精准农业应用前景广阔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08
本周点击:938
本月点击:5218
点击总数:940618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