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六十年:北大荒现代农业的开拓者——赵清景 |
发布时间:2007-7-25 8:52:10 杨灵芝
供稿
责任编辑:
|
人物检索:赵清景,1922年出生,河南西华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历任志愿军五七五团政委、十九兵团秘书处副秘书长等职,1964年任24军后勤部政委。1965年转业到北大荒,任东北农垦总局政治部主任。1970年2月,任大兴安岭地区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10月,任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1976年任省农场总局第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1982年7月,任省农场总局局长、党委书记。1983年7月当选为中共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3月当选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林委员会主任,并任中共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1995年7月在哈尔滨逝世。 1965年,赵清景作为军队代表在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上介绍军队农场粮食高产经验时,农垦部长王震发现这个军队干部对农业生产很懂行,专门接见了他,并指名把他调到北大荒。从那时起,赵清景就与农垦事业结下了30年的不解之缘。 赵清景刚到垦区没多久,“文革”就开始了。在东北农垦总局政治部任主任的他为了保护干部,宁肯个人受冲击和迫害,也坚持不说假话,他的公正无私行为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广大农垦干部职工的敬仰和信赖。 1970年,他被调到大兴安岭地区任革委会副主任。那时,那里的两派斗争十分激烈,他以大局为重,逐步消除了两派之间的分歧,扭转了混乱局面,保证了林区开发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1975年,赵清景调回垦区工作后,他常年坚持在生产一线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1978年,在他的主持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全面装备了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建立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窗口。1980年,他针对国营农场存在的单一所有制形式和单一经营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对促进农场体制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83年,他积极进行创办家庭农场的试点,使垦区逐步建立起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他成功地决策并组织别拉洪河水利工程大会战,解决了三江平原内涝严重的问题,为三江平原的全面开发奠定了基础。他积极引进外资和设备,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国营农场——洪河农场,率先在全国农垦实施了“世界银行农垦项目”,又建立了两个现代化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万亩。在他的领导下,垦区建设了现代化大豆综合加工企业——三江食品公司,促进了垦区粮豆产品的加工转化。通过引进项目、技术、设备、资金等方式,使垦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赵清景为北大荒现代农业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3:5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