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人物>>
军垦农场的开创者余友清 |
发布时间:2007-7-31 9:08:16 杨灵芝
供稿
责任编辑:
|
余友清,1905年生,湖南省慈利县人,1934年参加红军,1935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司务长和管理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绥远骑兵支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副支队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一野战军十九师五十五团副团长、团长,五十六团团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十九师副师长、铁道工程兵第五师副师长、志愿军铁道兵8505部队(五师)副师长。从朝鲜归国后,历任铁道兵八五○部农场场长(即现八五○农场前身),东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局长。1965年因病离职到湖南长沙休养,1978年11月病逝,终年73岁。 余友清是王震将军的好友,1954从朝鲜战场归国的他,受王震司令员之命,作为铁道兵建场的开路先锋,率领由500名转业官兵和大批劳改犯人组成的先遣勘察队,来到密山、虎林一带踏察荒原,选点办农场。1955年1月,在虎林县附近的西岗,他创建了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五○农场,并担任场长。他身先士卒,带领转业官兵发扬南泥湾精神,用人拉犁、板镐挖的办法,当年就开荒93000多亩,点种大豆3万多亩,水稻插秧2000多亩,秋季收粮豆3400吨。其中大豆亩产89公斤,超过了当年虎林县熟地大豆的亩产量,从而打胜了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的第一仗。这也为王震将军下决心扩大军垦农场提供了依据。 此后,他多次带领先遣队深入密山、虎林、宝清、饶河一带,踏荒勘察,并以八五○农场为基础,扩建了六个场点,为创建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六、八五八、八五九等农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60年12月,《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了题为《北大荒的老红军》的长篇通讯,介绍了他的先进事迹。朱德元帅为此题词:“青年同志们:学习红军老战士的不断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余友清带领职工下河打鱼、上山打猎、采山货制作代食品,积极组织生产自救,使农场职工家属渡过了难关。1963年,他担任虎林分局局长时,仍住在原来的草舍中,每天坚持走路上班,为的是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群众,了解群众,深受群众的尊敬和拥戴,被亲昵地称为“老余头”。 |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02: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