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志>>
第三节 成果 |
||||||
垦区勘测设计工作由前期单个农场勘测设计,逐步发展到农场群体的区域性(或流域性)的规划设计,逐步探索建立中国式现代化农场的规划设计工作,并开始采用新技术,改进勘测设计手段,提高成果质量。 截止1985年,垦区基本测绘方面,完成四等导线40点,三等水准4204公里,四等水准2408公里。此外,支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完成三等三角173点,四等三角205点,三等水准358公里,四等水准1137公里。在专业测绘方面,完成三、四等引测水准1386公里,1/25000地形图5495平方公里,1/10000地形图3144平方公里,1/5000地形图174平方公里,1/2000以及更大比例尺测图196平方公里,渠道、公路等线路测量17044公里。修测1/25000地形图21045平方公里,修测1/10000地形图2523平方公里。此外,支援海南岛完成1/10000地形图1000平方公里,北京市郊区修测1/10000地形图1408平方公里。为了给垦区所属国营农场培养能进行小型工程勘测施工的测绘人员,设计院于1964年举办学期3个月、参加人数102人的测量训练班,1974年举办学期3个月、人数100人的测量训练班,1982—1984年举办学期3年、参加人数56人的测绘职业高中。总人数为258人。 土壤调查和土壤化验方面,1957年开始全面普查,到1985年基本结束。完成主要工作有:1957—1965年以开荒建场为目的进行规划设计,提供1/25000的土壤图和土壤调查报告,调查面积6752万亩,查出1—4类可垦荒地1774万亩;1973—1977年以提高农业单产为目的,进行群众性土壤普查,提供1/25000—1/50000的土壤图和土壤分析资料,其面积为156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802万亩;1978—1985年以开发三江平原流域规划设计和部分新建场规划设计,采用先进遥感新技术进行航卫片土地资源和土壤调查,提供1/50000—1/200000土壤图和说明书,用航片调查面积为151万亩,卫片调查面积为5754万亩;1985—198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土壤普查,提供1/10000的土壤普查图和土壤志;垦区内外承担土壤、矿物、水质和肥料等化验分析(1963年承担过越南土壤化验分析任务),一共分析样品为1.5万个。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方面,始于1958年云山水库、青年水库和蛤蟆通水库等坝址的探查,其后对友谊农场西部涝区抽水站、二九一农场北部抽水站、兴凯湖泄洪闸等地基勘测,取样分析后提出地质报告。70年代初期,对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前期工程,列入计划的有关门嘴子水库、七星河水库等,对坝址进行钻探、物探及孔内电视录像(水电部东北勘测设计院、长春地质学院等单位协助),提供了数据和相应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报告。70年代后期、80年代前期,又根据三江平原治理要求,对别拉洪河、七虎林河、蜿蜒河、浓江、鸭绿河、蒲鸭河等河流的治理工程及西大岗滞洪区工程、云山水库加固工程等,进行调查和勘探,并提出报告。其后,对洪河、二道河、鸭绿河等新建农场的选址定点等,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探,为设计部门提供各种地质勘测报告2000多份,共钻探进尺1.7万多米,水井千余口。 规划设计方面,主要完成的工作有:查哈阳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60万亩);原合江、牡丹江两垦区(即现在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管理局)所属52个国营农场的开荒建场规划(含测量、土壤、气象水文、地质等);兵团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垦区所属农场的土地、水利规划;全垦区土地、水利、电力规划;三江平原I、Ⅱ区规划(其他4个区派人参加);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萝北8场规划;北安、九三、大兴安岭地区开荒建场规划;洪河、二道河、鸭绿河农场的开荒建场规划及场部营区总体布局和建筑群设计;别拉洪河、蜿蜒河、七虎林河等流域的防洪除涝设计。此外,尚对垦区抽水站、水电站、大中型水库、大桥、公路、新建工厂(如钢铁厂、化肥厂、毛纺厂、肉联厂等)进行了规划设计。 经过长期勘测设计的成果积累,垦区在荒原、土壤、水源以及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在生产上形成地域性差异而进行的各种区划和规划,已基本上作到了较完整的农业区划体系。 一、荒原垦区土地总面积8658.3万亩,其中:丘陵2372万亩,占27.7%;漫岗2013万亩,占23.5%;平地1353万亩,占15.8%;沼泽1735万亩,占20.1%。按照测绘评估,可垦荒原4152万亩,占总面积48.4%。 二、土壤垦区土壤共有10个类型: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泛滥地土壤、风砂土和盐碱土。 面积大的主要有以下5种: (一)棕壤:包括山地棕壤、棕壤、砂岗棕壤。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三江平原的高平地和砂丘、砂岗上也有分布。面积1400万亩,以北安管理局为多,其次为宝泉岭、九三管理局。其农业生产特性为: 1.物理性状好,土质轻,易耕作,渗透力强,但保水保肥能力低,地势高燥易旱。 2.黑土层薄,养分含量低,耕层有机质含量3.18—4.6%,全氮0.12—0.2%,全磷0.06—0.15%,全钾1.03—2.19%。 3.侵蚀严重,除草甸棕壤外,其余不宜垦为耕地。 (二)白浆土:包括白浆土、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以牡丹江、建三江管理局**多,其次是宝泉岭、红兴隆管理局。面积2102万亩,占总面积24.5%。 特性为: 1.土质粘重,表层为重壤土,心土、底土为粘土。土层紧实,结构不良,透水性极差,有效蓄水量低,只有100毫米左右,易涝易旱,春季常表现为冷浆。 2.黑土层薄(一般在10—18厘米),心土瘠薄,表层有机质含量6—10%,但腐殖质贮量低,养分含量少,全氮0.19—0.29%,全磷0.11—0.17%,全钾2%左右。 3.低产土壤,必须增施大量有机肥,改造白浆层,培育深厚的耕作层,提高抗灾能力。 (三)黑土:包括砾石黑土、黑土和草甸黑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山前缓坡漫岗上,以北安、九三管理局和绥化管理局北部**多,在三江平原高地上(红兴隆管理局)也有少许分布。总面积1407万亩,占16.4%。特性为: 1.土体深厚,结构良好。土层厚达数米,黑土层30—60厘米,团粒结构,蓄水能力强,耐旱耐涝。 2.保肥能力强,腐殖质丰富,耕层有机质5—7%,养分含量全氮0.25—0.41%,全磷0.18—0.23%,全钾1—3%。 3.地势高燥,土性温和,多分布在丘陵地带,水土易流失。 (四)草甸土:包括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和高砂砾草甸土。分布在平地、低平地及江河沿岸。总面积1731万亩,占20.2%。以红兴隆、宝泉岭管理局为**多,其次为牡丹江、嫩江、绥化管理局。特性为: 1.黑土层厚,一般为30厘米,养分含量高,与黑土相近。耕层含全氮0.23—0.43%,全磷0.12—0.28%,全钾2%左右,含有机质4.3—7.6%。 2.土体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一公尺土层内蓄水量500毫米左右,有效蓄水量200毫米,抗旱能力强。 3.大部土质粘重,渗透性差,渗透系数0.01—0.09公尺/昼夜。土温低,养分呆滞,不发幼苗,作物生育后期易贪青遭霜害。 (五)沼泽土:包括草甸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分布在低洼地、江河沿岸及沟谷水线。总面积1398万亩,占16.3%,其中85%分布在三江平原。特性为: 1.地表有草根层或泥炭层,下面有一黑土层或腐泥层。养分含量高,一般含4.1—12.2%,全氮0.24—0.8%,全磷0.13—0.35%。 2.地表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经过排水疏干,草根层逐年分解,可成为良好耕地。 1973年开始,历时5年,以养分为主对垦荒耕地开展土壤普查。1979年,进行第二次普查,1983年验收,并以农场为单位绘制土壤养分图。土壤现状为: 在土壤肥力方面,垦区90%以上耕地垦殖年限在30年之内,处于自然熟化不同阶段。其特征是:1、潜在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都在3%以上,全氮普遍为1%,均比全国多数地区为高,全磷也有所超出。2、养分有效化程度低,氮磷只占全量氮磷的1~2%。北安管理局养份**高, 其余依次是九三、建三江、绥化、红兴隆、牡丹江、哈尔滨、宝泉岭、嫩江管理局。按各类土壤养分贮量和供肥、保肥性能比较,黑土、草甸土为**好,以下依次为草甸沼泽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和风砂土。3、土质粘紧,全部耕地中,整个剖面均为粘土的占26.6%,土壤。下粘的占61.7%,土体疏松的仅占11.7%。因此,在土壤的10—20厘米以下通气孔隙,达不到作物需要的**低限度,严重妨碍微生物活动,降低有机质分解,使潜在肥力不能充分发挥。 在土壤养分方面,随着垦殖年限的增长,土壤不断熟化,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下降,全磷含量有增有减,速效性氮磷都有所增加,以1965年与1978年养分含量相比,每100克土中,速效氮增加0.5—2毫克,速效磷增加1毫克左右。赵光农场三十一队,在上述时期内,土 壤有机质下降37%,全氮下降44%,全磷下降22%,而速效磷却增加.6%。八五三农场1957年开荒建场时,每千克土含速效氮3.48毫克,1972年则增加到8.02毫克,同时期内,速效磷从0.95毫克增加到1.33毫克。总的情况是,开荒后的5年内,土壤养分呈比例下降,10年后全 磷有回升趋势,速效氮、磷有不同程度上升。如赵光农场前期平均每年下降速度是:磷1.6%,氮1.52%,有机质1.15%;15年后全磷下降3%,有机质下降1.8%;20年后,全磷下降3.4%,有机质下降2.3%。上述情况表明:土壤已经熟化,物质转化已向可靠方向发展,但消耗 大于积累,自养能力不足。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增加,则是不断增施磷肥的结果。 在物理性状方面,随着有机质的减少和部分浅耕粗耙,大部分耕地发育在粘土母质上的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显著下降,物理性状呈现变劣的趋向。首先是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减少,其粒径组成,小粒径的团聚体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土壤质地向粘糗方向转化。如友谊农场二分场二十九队的草甸土耕层质地,1964年测定为重壤土,1973年则转化为轻粘土。再次是土壤僵板,容重增加,犁耕阻力越来越大。以曙光农场三队为例,耕深22厘米时,其土壤阻力系数,1963年为0.55—0.65公斤/平方厘米,1965年为0.65—0.75公斤/平方厘米,1973年为0.86公斤/平方厘米。 在水土流失方面,风蚀以嫩江、绥化、九三管理局为重。风蚀地块平均年剥蚀表土厚达0.7厘米。严重跑风地块,可剥蚀到底层。查哈阳灌区十春九旱,每年都投入大量劳力进行渠道清理。克山农场1965年一次严重风害,受灾6.18万亩,其中小麦3.8万亩,亩保苗25.3万株,亩产仅28公斤。宝泉岭管理局1971年风蚀70余万亩;占播种面积16.7%,其中毁种35万亩。水蚀面积,全垦区达1380万亩,占耕地47%,以北安、九三管理局**重,分别占耕地的89.7%和93.7%。北安管理局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部,地形由西向东逐渐台升,形成山前雨区,降雨量大,且多暴雨,年**大降水量927毫米。历史**高纪录,一日间降雨127.7毫米。赵光农场十五队,一次暴雨,在耕地中冲刷19条大沟。为防止水土流失,各场采取农业、林业工程措施,以及培肥改土措施。到1985年,治理面积185.3万亩,占应治面积28.5%。 三、水源 垦区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多年平均为540毫米,总水量313亿立方米。东部三江平原**多,为550—600毫米;北部小兴安岭次之,为500毫米左右;西部松嫩平原**少,为420毫米左右。截止1985年资料表明,极端**大降水量为1025.2毫米(八五四农场·1981年),极端**小降水量为249.1毫米(红五月农场·1970年)。 在降水总量中有78%为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所消耗或转为地下水。只有22%形成地表径流。年径流总量为70亿立米(折合径流深115毫米),浅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约为55亿立米。 水源(包括当地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总量约为124亿立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水量21万立米,以1985年耕地计算,每亩拥有水量424立米,但时空分布不甚均匀。时间上降水集中在7—8月,西北部丘陵漫岗区春旱秋涝频繁发生;空间上地下水数量少,且埋深大,基本上不能用。地表径流的利用率较低,加之地形起伏,发展灌溉有一定困难。但土层深厚,土壤调蓄能力高。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地下水比较丰富,利用率较高,是发展灌溉的优越条件。 地表水在时空分布上有如下特点: (一)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和径流量在地区分布上分配不均。山区大于平原,年径流系数为0.39与0.11之比,相差悬殊。 (二)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交替出现。在实际变化中,还存在着连续丰水和连续枯水的规律,持续时间长短不定,对农业生产不利。三江平原别拉洪水文站,丰水的1957年年径流量12.9亿立米,而枯水的1977年仅0.36亿立米。 (三)年内分配相差悬殊。地表径流年内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具有明显的丰枯变化规律。4—6月径流量占全年17.7%(西部),7—9月占65.1%(东部)。因而春旱、秋涝普遍存在。 垦区地下水以三江平原和松嫩低平原**为丰沛。三江平原为砂砾石孔隙潜水,地表广泛分布1—3米厚的粘土或亚粘土,含水层厚50—200米,地下水埋深1—5米,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50—150吨/小时。小兴安岭、松嫩平原表层为黄土状亚粘土,含水层厚度北部2—4米,南部10—50米,埋深10—30米,单井出水量北部10—30吨/小时,南部25—100吨/小时。松嫩低平原为封闭较好的地下水盆地,地表断续分布亚砂土和亚粘土,含水层厚度10—150米,地下水埋深在5米以内,单井出水量50—150吨/小时。据1980年调查估算,水资源各项指标如下表: (见附图) 四、区划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分布在全省48个市县,地貌、自然资源条件都不相同,因而土地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各具特点。为了发挥国营农场群体的宏观效益,将条件大致相同、区域相近的农场,进行区域划分,共划分为3个大区、9个亚区。 (一)三江平原区 地貌:总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其中国营农场占33.4%,耕地约为1790万亩。包括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管理局,53个农场。西起小兴安岭及老爷岭余脉,完达山脉横贯其间,东北为一大型内陆沉降盆地,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作用下形成三江平原。完达山南亦属较大的沉降盆地,在穆棱河、兴凯湖作用下形成穆兴低平原。山地占全区1/3,海拔300—700米,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次生阔叶林区。丘陵岗地占8.6%,海拔200-300米,多数垦为农田,平原占57%,海拔40—80米。 土壤:山地、岗坡多为棕壤及白浆土,平原高处为草甸土及黑土,低平地为有潜育作用的草甸土、白浆土及沼泽土,白浆土占68%,黑土层20厘米左右,表层有机质含量4.3—5.6%,酸碱度5.5—6.7%。 气候:无霜期125—145天,80%保证率≥10℃,积温2300—500℃。春季稳定通过零度日期在5月15日前后。年降水量500—650毫米。生长季干燥指数K=0.8—1.0,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全年日照总时数在2300—2600小时,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在1000—1200小时,年辐射量约120千卡/平方厘米。 水资源:全区有水资源294.5亿立米,其中河川径流123亿立米,地下水71.5亿立米,三江一湖引提水100亿立米,利用率按0.6计算,可利用水量176.7亿立米,平均每亩耕地占有290立米,经合理调剂,可提供充足水源。 三江平原水资源优点:一是地表水山区多于平原区,山丘河流密布,地表径流量大,超过平原1倍以上,而平原区河流甚少,地表径流小,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单井出水量比山区多3—10倍,两者起互补作用。二是水土资源比较平衡,东部平原可垦地面积大,占全区55%, 水资源也多,地下水占全区地下水资源的75%,地表水占38%,而且地下水埋藏浅,便于开采。三是水质好,地表水含砂量低,水质为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呈中性,总硬度0.47—1.32毫克/升,地下水化学类型以碳酸盐为主,一般矿化度<0.5克/升,水质好,含砂质低,适于工农业及生活用水。 三江平原水资源存在问题:一是地表水年内分配不均衡。4—5月降水和径流量小,而7—9月降水和径流量占全年的50%以上,易发生春旱秋涝。二是年际变率大。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相差高达400毫米,径流量相差**多达20倍,造成年际间旱涝不均,而且丰、枯水年呈周期性出现,形成连续几年旱段或涝段,加重灾害程度。三是治理旱涝难度大。东部低平原地势低,河流少,排蓄比较困难,西部丘陵地势不平,灌溉引水工程量大。 涝灾,据红兴隆管理局25年资料统计,秋涝12次,其中重涝5次,春涝3次。少雨年粮食平均亩产99—179公斤,丰水年为40—111公斤。 旱灾,25年资料统计,春旱12次,夏秋旱4次,以1975年后的5年旱灾危害程度**大。1978年春旱,红兴隆管理局小麦亩产仅51公斤,绝产面积达30万亩。灾情较重的江川、二九一两场小麦亩产只有21公斤和14公斤。 牡丹江管理局20年资料统计,春旱和秋涝大体上两年各发生一次。春旱对小麦,秋涝对大豆威胁较大。 按农业区划要求,三江平原可分为4个亚区。 1.沿江三角洲亚区。本亚区包括八五九、胜利、七星、勤得利、大兴、青龙山、前进、创业、红卫、前哨、前锋、洪河、饶河、红旗岭、鸭绿河、二道河共16个农场。土地总面积2005.2万亩,耕地561万亩,可垦荒地750万亩。本亚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是大面积的冲 积低平原。水资源丰富,除三大江外,还有挠力河、七星河、别拉洪河、浓江、鸭绿河和青龙莲花河6条河流,其中大都是沼泽性河流。土地开垦后,地表径流大减,可供灌溉的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埋藏浅,贮量大,便于开采。农业生产的问题是: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河床浅,渲泄能力差,土壤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白浆土一经开垦,养分消失快,且黑土层薄,白浆层结构差,易旱易涝,既要防洪治涝,也要灌溉。 2.松花江下游平原亚区。(见附图) 本亚区包括二九○、绥滨、江滨、军川、名山、延军、共青、宝泉岭、新华、普阳、汤原、依兰、梧桐河、友谊、五九七、二九一、江川、宝山共18个农场和佳南地区。土地总面积1544万亩,耕地697万亩,可垦荒地125万亩。本亚区是松花江下游两岸平原,江北多砂质棕壤,草甸土。江南多黑土、草甸土。土壤肥力和热量,南好于北。本亚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成井容易,且有两江可提水灌溉,是发展水田的理想地域。主要问题是:春季降雨少,仅占全年降水量14%。春风大,常遭旱灾。7、8两月雨水集中,占全年降水量50%,加之汛期江河顶托,内水不易渲泄,形成夏涝。 3.完达山亚区。本亚区包括八五二、八五三、双鸭山、曙光、北兴、八五○、八五四、八五五、八五一一、云山、龙头共11个农场。土地总面积464万亩,耕地183.6万亩,可垦荒地106万亩。包括完达山脉南北两侧,倭肯河沿岸丘陵台地、山间盆地及山麓向河谷平原伸展地带。地形多变,土壤由高至低分布规律是:棕壤、岗地白浆土、草甸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土地开发较久,肥力不等,均有下降趋势。土壤侵蚀较重,平原则多有洪泛影响。 4.穆兴平原亚区。本亚区包括八五六、八五七、八五八、八五一○、庆丰、兴凯湖共6个农场。土地总面积802万亩,耕地236万亩,可垦荒地75万亩。本亚区是穆棱河、兴凯湖低平原。土地平坦多沼泽,土壤为白浆土、草甸土。气候温和,热量及水资源充足。河流多,水域面积大,地下水丰富,对发展灌溉和渔业有利。主要问题是:洪涝和干旱。据密山县调查,建国31年来偏旱、大旱年占20%,涝年占34%,重涝年占13%;春旱、秋涝是主要灾害,加之白浆土面积大,加重旱涝危害。 (二)小兴安岭区 地貌:垦区耕地总面积692万亩,可垦荒地139万亩。包括北安、九三两管理局所属26个农场。小兴安岭呈西北、东南走向,贯穿本区北部,地形复杂,无大山,属低山丘陵,山势和缓,海拔1000米左右。大小兴安岭交接处,海拔300—500米。区内有山谷宽浅,无大的河谷平原,只有明显的阶地和河漫滩。地貌分为两个类型:一为山地,包括低山、丘陵,土壤为灰化森林土和棕壤,现为针叶林和阔叶林区;一为平原,包括山前台地、河谷平原和山间河谷。农场耕地多分布在山前台地(漫岗),可垦荒地及草地多分布在山间河谷及河谷平原。农场界内山地约占25%,漫岗约占55%,河谷约占20%。 土壤:区内土壤主要是黑土占50%,草甸土10%,其它为棕壤、白浆土、沼泽土等。耕地土壤是垦区**好的,有机质含量4.3—6.5%,含氮0.24—0.39%,含磷0.19—0.22%,速效氮5.4—8.7毫克/100克土,速效磷2.3—7.5毫克/100克土,酸碱度为6.1—6.9。 气候:本区南北气候相差较大,北部山区无霜期为95—100天,80%保证率≥10℃,积温小于2000℃,稳定通过零度日期在4月上旬。年降水量450—500毫米,为半湿润气候类型。 本区农业生产优势是:土壤肥沃,土地集中成片,虽地势起伏大,地形切割严重,但地块面积大,便于大型机械化作业,土地生产率高。存在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肥力下降;无霜期短,热量不充足;北部山间大豆产量不稳,易受低温早霜危害;小麦连作面积大,一般减产10—20%,大豆连作减产20—25%;由于大面积重迎茬,使虫害加剧,恶性杂草蔓延快。 本区划分为两个亚区。 1.北部高寒亚区。本区包括锦河、红色边疆、逊克、龙门、襄河、山河、嫩北、建边共8个农场。土地总面积1190万亩,耕地210万亩,可垦荒地91万亩。农场分布在小兴安岭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黑龙江右岸河谷阶地上。锦河、红色边疆、逊克等农场部分生产队位于沿 江阶地,气候、土壤均好于山间,无霜期可达120天,作物栽培较广,产量较高,蔬菜、果树生长也好,且有航运之利。山间部分则为高寒农业区,无霜期93天,宜林地多,应以农林并举,发展副业生产。本区交通不便,距铁路线较远,公路状况也差。 2.嫩北丘陵漫岗亚区。本区包括龙镇、二龙山、引龙河、尾山、格球山、五大连池、长水河、赵光、红星、鹤山、跃进、大西江、尖山、荣军、红五月、七星泡、嫩江、克山共18个农场。土地面积1082万亩,耕地482万亩,可垦荒地48万亩。本区是著名的黑土地带,也是 省内重要农业区,农场比较集中,粮豆产量和商品量较高。小麦品质好,但收获时节常遇阴雨,收获期短促。 (三)松嫩平原区 垦区总面积655万亩,耕地272万亩,可垦荒地33万亩。共有22个农场(其中嘉荫农场应属于北部高寒区,归绥化局建制,其土地面积仍划归本区)。农场比较分散,地貌、土壤、气候差别较大,经营类型也不同。 本区划分为3个亚区。 1.半山间亚区。本亚区包括铁力、海伦、红光、绥棱、庆阳、岔林河、沙河、嘉荫共8个农场。总土地面积311万亩,耕地144万亩,可垦荒地26万亩。由小兴安岭余脉山前漫岗、山间盆地以及沿江阶地组成。气候属半湿润类型。土壤以黑土为主,棕壤、草甸土次之。土 壤肥沃,黑土、草甸土占耕地60%,有机质含量5—8%,棕壤和白浆土约占33%。农业生产主要问题是春旱和低温冷害,其次是内涝,尤以铁力农场为甚。区内河流较多,地表径流丰富,可调蓄一部分发展灌溉,建有王阳灌区,工程配套后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本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但有些农场热量资源偏少,土地分散,规模小。 2.西南部干旱亚区。本亚区包括依安、富裕、查哈阳、泰来、绿色草原、巨浪、和平、肇源、长吉岗共9个农场。总土地面积338万亩,耕地125万亩,可垦荒地7.2万亩。地势低平,微地形变化复杂,多闭流洼地、砂丘、湖泊。气候干旱少雨,但热量资源好,春季风大, 蒸发量也大。春季大风,大于每秒5米以上多达60—150天,居全省首位,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干旱往往延续到7月中下旬,对农业威胁甚大。土壤较瘠薄,**好土壤为黑钙土,仅占耕地11%,草甸土占40%,余为盐碱土。黑土层薄,表层含苏打盐类0.3—0.77%,酸碱度7.9—8.4%,有机质3.3%,养分含量低,土质坚硬、粘糗。地表水径流少,多数不能利用,仅靠近江河的几个农场可引水灌溉。查哈阳农场著名的大灌区(亦称黄蒿沟灌区,始建于日伪时期,解放后经修建配套起用),设计灌溉面积50万亩,有效面积35万亩,近年来水源不足,每年只能灌16万亩左右。泰来、肇源等场,靠近嫩江,已建泵站,大部耕地可灌溉。富裕、依安等场,已建平原水库灌溉。 本亚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除查哈阳农场五、六分场外,各场地下水贮量甚丰,含水层厚,埋深不一,沿江河附近成井易,单井出水量达160—200吨/小时,绿色草原、和平等场成井须100米以下,一般地下水矿化度在1%左右,可作灌溉及工业用水。 本亚区草原驰名中外,面积达120万亩,**好的草场是依安、富裕两场的乌裕河滩地的盐渍化低地及缓坡地草原,羊草占70%以上,草高80—100厘米,干草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其次是绿色草原、和平等场,为干旱砂岗及榆树疏林砂丘草原,羊草比重已减少,草高70—80 厘米,干草亩产50公斤以上。再次为林间草甸,草质也较好,产量中等。和平、肇源等场有面积较大的芦苇区。 3、哈尔滨城郊亚区。本亚区包括香坊、青年、阎家岗、红旗共4个农场。总土地面积6万亩,耕地4万亩。土壤较肥沃、气候温和,交通方便,生产条件优越,但土地资源少,人口多。因地处哈尔滨城郊,以高度集约经营的农牧业及加工业为主,生产肉、禽、蛋、乳、蔬菜、水果等,以供应城市。 |
||||||
2007-4-3 16:41:44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2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