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志>>
第三章 | 机械化作业 | |
第四节 收获 |
||
1948年,垦区主要使用马拉收割机及苏式脱谷机。1949年,使用接收的哈利斯联合收割机和苏联进口的C—6、C—4联合收割机直接收割。 1955年,友谊农场采用分段收获方法,先割晒、后拾禾,可提前收获,减少晒场压力,增加千粒重,被全面推广。宝泉岭农场创造了割晒架、拾禾台,后被工厂采用为定型产品。在收割作业中,因清粮部位损失太大,改装了第三清洁室装置,并在过桥底部增加筛式返回器,对减少收获损失有明显效果。 联合收获机具的改装,普遍推广的有:东方红农场1959年在收割机上改装三角带传动代替链条传动,提高工效20%,后被工厂采用,改进了牵引收割机的传动方式。同时在收割机上改装风力杂余收集箱,收大豆荚皮,扩大了饲料来源。八五四农场1972年把牵引收割机直立压板式木翻轮改为偏心弹齿式,防止收割损失的效果好。八五一一农场的割晒机“无过桥改装”,较好地提高小麦放铺质量。1978年,延军农场把单滚筒改成双滚筒,改装了键簧筛,增大喂入量,减少损失,使老机型有了新生。(见附图) 50年代,各农场都钻研改装大豆的低茬收割装置。1950年,通北农场的耿德实验成功,通过革新后的C—6联合收割机收割大豆,工效提高,损失下降。各场相继创制出“双刀低割装置”,以后又综合为“六防”(防损失、防破碎、防泥花脸、防掉枝、防“猫耳朵”、防拉行)改装,东风收割机滚筒全封团的改装。罗马尼亚C—-2M收割机螺旋推运改为链耙推运,破碎率下降86%,提高了大豆等级。将E—512收割机粮仓分布绞龙叶片加长,升运器底板钻孔及自动收割机抖动板钻孔儿,在东风、E—512改装2.5×20毫米孔眼式承种盘等,有效地控制了“泥花脸”。 1981年麦收,遇特大洪涝,小麦损失15亿公斤。总局发现八五二农场引进的西德克拉斯联合收割机在泥水里作业不打误,即指示红兴隆管理局二机厂试制半链轨装置,较好地解决了防陷问题。 提高分段收获的放铺质量,从50年代起,也进行不断的革新,关键问题是使麦穗向上。1982年,八五九农场的姜永红、王怀建,对放“鱼鳞”大铺的机具改装取得成功。在前悬挂割晒机的出口位置上,安装一个能够转动的滚子,动力由木翻轮带动,滚子的切线速度与大帆布的切线速度相同。在小麦割晒过程中,放出的麦铺成鱼鳞状,麦穗不触地,全部向上,加强了防雨能力和干操能力,减少了粮食损失。为解决大豆机械收获中割茬过高而产生“猫耳朵”(损失常在25—30%),从引进的美国收获机中得到启发,决定研制挠型收割刀,由依兰收获机厂试生产,割茬降至5厘米左右,减少损失15—25%,并加以推广。 1971年,宝泉岭农场制造成功尺式玉米拾禾器和脱粒大格凹板,初步解决了机械收割玉米的困难,创造了比较理想的用人工割倒放铺、机械拾禾的玉米分段收获方法。 甜菜收获费工费时,开始用五铧犁不带犁壁进行松动。以后,九三管理局试制成“松动机”,先松动,后人工检堆、切削、埋堆。 为增强地力,70年代还普遍推行茎杆还田。1973年,八五四农场在联合收割机尾部安装一个转动装置,悬挂三根皮条,使麦秸均匀撒落地面,然后翻耕。以后各场分别试制成功秸杆粉碎抛撒机和耢碎机,其中,五九七农场研制的牵引茎杆切碎抛撒机推广面较大。 垦区机务战线上涌现出一批先进收割机手,友谊农场刘瑛就是其中的代表。1954年,她曾三天三夜没合眼,创造了轰动全国的班次收割小麦381亩的新纪录。车组被团中央授予“保尔·柯察金突击队”的光荣称号。她先后6次进京,光荣地出席了群英会和妇女代表会。在一次祝酒会上,周恩来总理问她:“从哪里来,做什么工作.”刘瑛回答:“从北大荒来,是收割机手。”总理称赞她为农业插上了机械化的翅膀!蔡畅同志亲切地称呼她为“北大荒的女儿”。 |
||
2007-4-10 16:54:34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6: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