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志>>
第三章 | 机械化作业 | |
第七节 运输 |
||
田间作物运输和上交农副产品的运输,建场初期,主要由畜力胶轮大车负担,机动车辆很少。1947年,松江省营第一农场(宁安农场)组建时,省里拔给一台烧木炭的汽车。通北、赵光、查哈阳等农场主要使用胶轮拖拉机。随着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逐渐由机动车替代了畜力运输,到70年代后期,畜力运输基本淘汰。 短途运输的机动车主要是汽车和轮式拖拉机。1953年购进苏联吉斯150、嘎斯51型汽车装备各农场,胶轮拖拉机的数量也相应增加。1954年,友谊农场建立时,国家调拨汽车38辆,成立汽车队,这是垦区**早的汽车运输专业队伍。1955年兴凯湖农场创建时,从北京市各劳改单位抽调汽车17辆,牌号繁杂,车型各异,有接受日伪的旧车,也有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美制车辆,如依兹兹、雪佛兰、太脱拉、十轮万国等。10月,由李玉青、蒋志谋驾驶十轮万国第一次驶进农场场部,吸引沿途居民纷纷围观。由于当时的道路、桥涵质量差,运输效率不高。 1956年铁道兵农垦局成立时,由铁道兵后勤部调给40台汽车成立局直汽车队。 1957年,垦区首次调进国产解放牌汽车56辆,装备各农场,以后逐年增加,淘汰了部分陈旧汽车。 1958年,曾试验过汽车列车化。兴凯湖农场一台汽车,**多挂8节拖车,载重达42吨。同年,垦区接收志愿军归国部队的汽车420辆,分别装备农场。 1963年,汽车和胶轮拖拉机的拥有量大幅度增加,但仍不能满足运输需要。每年麦收季节,仍需向部队和地方运输部门求援,外援汽车每年多达700—800辆。 50、60年代,垦区运输战线上曾涌现出一批优秀驾驶员,其中以八五一○农场修德山为代表,1963年曾被命名为垦区十大标兵之一。修德山1945年入伍,1948年转业来到永安机械农场(即八五一○农场前身)。他开了17年解放牌汽车,安全行车60万公里,没掉漆,没换 件,没大修,节约修理费1万多元。后开小车20年,安全行车60多万公里,延长了3个大修间距,节约修理费1万多元。他30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受农场以上奖励38次,其中荣获省劳模4次,出席全国群英会4次。1983年退二线,从不闲着,样样抢着干。这年,又被省政府授予“模范驾驶员”的荣誉称号。 1968年,兵团组建后,车型仍以“解放牌”为主,还有武汉、南京产的“跃进”。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1975年比1967年增加1.36倍。 进入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机动车辆增加,使运输紧张的局面得到解决,有些单位还能在农闲抽出部分车辆组织场外运输。 1982年,轮式拖拉机增加,汽油供应紧张,汽车运输出现饱和状态。专业汽车队的汽车封存396台,占保有量的9%。以后,封存逐年减少。1985年封存139台,占保有量的4.4%。 1983年开始,集体、个体汽车,小型车等迅速发展,到1985年末,共有集体、个体运输汽车756台。 到1985年,多数农场每万亩耕地配载重汽车达到2.5辆,胶轮拖拉机3.5台,拖挂车达5台以上。有40%的汽车配有拖挂车,车型也大量更新为国产“东风”,还购进了国外部分大马力载重汽车。(见附图) |
||
2007-4-10 17:00:39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