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志>>
第五章 | 种植业 |
第三节 土壤改良 |
|
50年代,有少数农场进行“黑色休闲”的试验,主要是稻田地的休闲轮作。1958年搞过草炭肥。959年提倡养畜积肥,但数量太少。60年代曾进行玉米站杆翻地试验,因对下茬作物有影响而作罢。70年代成立专业积肥组,积造有机肥,收到一定效果。1976年以后,从发挥机械化优势来全面考虑培肥地力的措施,促使土壤肥力稳定提高。1978年后,国家化肥形势好转,进口化肥增加,积造肥数量逐步下降。 1973年开始,垦区用5年的时间,开展土壤普查。1979年,垦区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于1983年基本结束,并以农场为单位,绘制了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磷、速钾养分图。 鉴于垦区土壤肥力和养分逐年减少,除50年代采取休耕轮作外,60年代开始,逐步采取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其主要措施有: (一)有机肥改土:1958年大搞“草炭熏肥”,新垦荒地的垡片砌成灶,用杂草及茎秆点火熏制,每个生产队都搞500—600亩。 曙光农场从1956年起就坚持积肥改土,土壤有机质归还率逐年提高,1979年达113.3%,粮食亩产从100公斤提高到253公斤。 八五一一农场党委书记、养牛专家张源培自任“粪书记”,大力提倡养畜积肥,生产队设积肥班,严格积肥质量,指导沤粪技术,每会必讲“牛多、肥多、粮多、牛多”的良性循环规律,强调不要生粪下地,贻害庄稼,更不要搞土疙瘩搬家,要办实事。年积优质肥万吨以上。该场六队土质瘠薄,岗地露白,坚持积肥改土,家家设粪缸,交肥给酬,使产量稳定。 70年代,积肥列入计划任务,每2000亩配专职积肥员,1975年积肥达1888万吨,1976年1628万吨,1977年后化肥供应好转,1978年下降到555万吨。 80年代积肥200万吨左右,但质量提高。宝泉岭农场积肥女工张汝碧,从1962年起就做专业积肥工作,到1984年,23年积肥17022吨,其中不计报酬业余积肥3314吨。她每天从粪池中一勺一勺地往桶里灌,又一桶一桶地提到大粪车上,每桶重四五十斤。20多年如一日,从不 间断。有人说:“一辈子干这活,连件干净衣服都穿不上,真没意思。”她回答说:“只要是党安排的工作,啥子都行!”23年中,拉粪车的牛死了5头,粪车拉坏了4辆,赶牛车的老板换了20个,队干部换了多次,而她依然坚守在积肥的岗位上。1984年,被授予省劳动模范 称号。 (二)种植绿肥:1951年九三、宝泉岭管理局首次进行草田轮作试验。1958年从新疆引种绿肥苜蓿草,因牧草病害重,未能成功。1963年八五○农场开始进行绿肥品种试验研究,选出:油菜、民碗豆、秣食豆、草木栖等进行清种、间种、复种试验,推广9800亩,积累了经验。经科研所测定:如果每亩翻压绿肥1000—1500公斤,相当于每亩土壤中增加有机质200—300公斤,硝酸铵18—27公斤,过磷酸钙18—20公斤,硫酸钾11—20公斤。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团聚体增多,容重下降,改善了通气性,提高了蓄水能力。翻压秣食豆后,土层的含水量增加2.4—9.5%。 1973年推广翻压大豆作绿肥,一部分压秣食豆和草木栖。年翻压30万亩左右。 1975年推广间、复种绿肥,1980年形成高峰。垦区间种64.3万亩,复种72万亩,据多点调查:翻压绿肥可增加土壤氮磷,提高有机质,翻压后第一年种小麦增产21%,第二年种玉米增产11%,第三年种大豆增产7%。自1976—1984年的9年中,共播430.8万亩,平均年播48万 亩;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下降到4.94万亩。 八五○农场农艺师赵顺才,196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同年分配来场,20多年来,她一直从事改良白浆土试验,辛勤实践,终于选出了适宜本地种植的四个绿肥品种,研究栽培方法和绿肥改土效果,在麦收后大面积种植油菜取得显著效果。1979年被授予省劳动模范。 (三)秸秆还田:在大面积机械化生产条件下,是改土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60年代初期,二九○、八五三、曙光农场就开始进行玉米站秸秆翻入耕层。其作业程序是:玉米站秆下棒,圆盘耙顺垅耙地,然后用五铧犁翻地,将玉米秸秆翻入耕层。八五三农场二分场四队,自1964年—1975年,坚持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提高1.87%,全氮含量提高0.09%,水解氮提高9.97毫克/100克土,速效磷质提高0.59毫克/100克土。在推广的实践中,主要是遇旱减产。 从70年代起,一些农场试验麦秸还田。八五四农场从1973年开始,在联合收获机的尾部安装一个能转动的装置,悬挂3根皮条,使麦秸均匀撒落地面。以后,八五四农场试制成功秸秆粉碎抛撒机,对联合收获机工作马力不受影响。1979年,总局在克山农场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1980年建立培肥地力制度,提取培肥地力基金。1984年还田面积615万亩,占粮豆总面积的28.15%。 (四)草炭改土:草炭具有很大的吸氮吸水能力。1966年双鸭山农场一队挖取洼地草炭土运入白浆土地号,亩运21.4吨,共改土248亩。据考查,亩增产17.5%。红兴隆管理局草炭改土高峰期的1976—1978年,累计面积达22.9万亩。八五○农场十队1976年亩施5立方米 垫圈草炭,玉米增产56%。八五四农场1977年试验,在干旱年份施草炭,会引起与植物、土壤争水现象,往往加重旱情;春涝年施草炭,会吸收大量水分,减轻涝情。普遍反映施草炭后土壤变暄,酸度增高,垫圈后再施,肥效改土都好。 (五)掺沙改土:二九一农场十五队,曾试验小面积粘土掺砂子,比对照区增产50%,1976—1978年,八五三、友谊也搞过,但因成本高,费工,未大面积推广。 |
|
2007-4-11 10:52:06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5:0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