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安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收获机市场>>

关于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几个问题收藏


推荐: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亿多亩,产量超过3600亿斤,全国居民口粮消费结构中,稻谷占65%左右。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综观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情况,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7.1%(包括机插、机播、机抛秧等),又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瓶颈。农业部已将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大了相关设备的购置补贴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安排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50个示范县,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推广、培训工作,各地也启动了一批省级示范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生产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各省在工作思路、方法上积极探索,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面就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谈五点看法:

一、为什么要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民需求**迫切。解决水稻生产“三弯腰”的问题,是多少年来农民呼声**高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已经转移非农产业,农民的劳动观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繁重的“三弯腰”劳动没人愿意干,也没有多少人能干,农民迫切需要机械化来替代。二是技术和装备基本成熟。通过这些年引进、消化和吸收,从育秧、插秧、收获、植保到烘干的全套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已经基本成熟,一些产品大批量投入生产,并且取得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成效,为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装备基础。三是经济上可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但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既要研究是不是有成熟的装备和科学的技术路线,也要研究经济上是不是合算,实施的主体能不能承受、有没有效益。现在机械化收获、插秧之所以能推开,是因为它既能节本,又能增效,还省心省力,农民觉得经济上合算。九十年代,一些地方从国外引进了工厂化育秧设备,为什么推而不广,主要是成本太高,农民难以承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厂化育秧不适合我国家庭小规模生产经营的体制。目前收获机械已实现本地化生产,半喂入收割机价格是九十年代进口价格的一半,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大大降低了育秧成本,机械化作业成本远低于使用人畜力,使用机器更合算。有了这三个前提,即农民需要、技术装备成熟、经济上可行,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已经具备。

二、如何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机耕、机插、机收、机械烘干以及机械化植保和中耕除草等环节,当前重点推进的主要是机插、机收、机械烘干三个环节。不同环节需要采取不同方法来推进。

机械化插秧,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推进机械化插秧的难点不在于“插秧”,而在于“育秧”。江苏省农机部门探索出的双膜育秧、软盘育秧等新型、简易、经济的育秧模式,大幅度降低了育秧成本,经济上具备了推广的前提。但这套育秧技术农民缺乏认识,也不掌握。目前需要依靠政府部门为主去推动。各级财政应加大扶持引导的力度,各级农机部门通过建立示范点、召开推荐会、现场会等方式传授、推广。只有让农民掌握了机械化育秧技术,同时借助各级财政的购机补贴,拉动 插秧机的发展,机械化插秧问题就能够逐步解决。

机械化收获,目前农民已经广泛认同。近几年,机械化收获发展很快,去年全国增长了5.2个百分点,已接近40%的机收率。在机收问题上,现在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收割机购买实施适度补贴,鼓励农民发展水稻收获机械;二是加强跨区机收的组织协调,引导农机手通过跨区机收提高收割机的使用效益。

机械化烘干,近些年南方一些省市推广力度加大,但发展速度缓慢,主要的原因是在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一家一户生产规模不大,发展烘干机械难以取得效益。一是烘干机一次性投入多,农民买不起,即便实施政府高额补贴,农民觉得还是不合算。二是烘干增加了粮食成本,按照现行的工艺流程,一个烘干的过程不算短途运输费用,每斤要5-8分钱的成本,通过烘干设备干燥与其他方式干燥的稻谷,在市场上又体现不出价格差异,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农民往往选择自然干燥的办法。**近一段时间,受“碧利斯”和“格美”台风的影响,我国早稻主产区的湖南、广东、广西、江西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历史罕见。大量早稻绝收,一部分抢收回来的早稻,由于持续阴雨而霉变、发芽,地方政府和农民发出“要有烘干机械就好了”的感叹。我国烘干机械目前处于“正常天气无人用,灾害天气不够用”的尴尬境况。我认为主要应把粮食收储企业、加工企业、种粮大户等作为发展烘干设备的重点对象,切实加大购置和使用过程中的财政扶持力度,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依靠这类主体储备一定的烘干能力,确保粮食的丰产丰收。

三、机械化插秧技术有哪些优点

一是适合水稻生长的生物性要求,能够达到高产、稳产。“浅、稳、直、匀”这四个字体现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基本特征。因为机插的秧苗“浅、稳”,水稻返青快、分蘖多,根系比较发达,不易倒伏;又由于机插的秧苗“直、匀”,水稻生长的通风透光条件好,病虫害不易发生,籽粒饱满,能实现高产、稳产。各地实践表明,实施机械化插秧,早稻、中稻、晚稻都能增产,只是增产的幅度不一样,每亩从25公斤到50公斤不等。二是成本低。与人工插秧或抛秧比较,机械化插秧的成本**低。典型调查表明,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成本能降低30-40%。三是抢农时。如果机械化插秧问题解决了,不少地方单季稻可以变成双季稻,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四是节省秧田。按照常规育秧,一亩秧田只能栽插水稻10亩左右,而机械化插秧育的是高密度小苗,一亩秧田可以插80-100亩,能够大量节省秧田。全国4亿多亩水稻,如果80%实现机械化插秧,能节省秧田2000万亩左右,按照平均亩产800多斤算,新增产量近160亿斤。在我国耕地刚性减少的情况下,宏观效益十分明显。

目前,我国水稻的种植方式大致有人工插秧、抛秧、机械直播、机械插秧四种,之所以存在这四种方式,就说明各有存在的必要,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的自然、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状况以及思想认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当前,我们不能为推广某种方式而否定其他方式,而是让农民在比较中选择。

四、示范培训的重点对象是谁

示范培训的重点对象应当是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各类基层农机合作组织、协会等,而不是千家万户的农民。因为在农村,这些人接受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把这些人教会了,其他农民都会跟着学。“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是我们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初的3到5年的时间,是需要政府技术推广部门把这套技术传授给大户和合作组织等农村的能人,让这批能人看到好处和掌握技术后,他们就会通过言传身教,辐射带动周边的农民,那时就会变成农民教农民、农民带农民的一种自觉行动。

五、如何布点

如何布点示范,大家认识不一定相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集中资源搞几个点,争取搞大搞出规模。另一种是把资源适度地进行分散,在一定范围内布更多的示范点,每个点300亩至500亩,形成一个“星星之火”之势,然后促其“燎原成一大片”。中国农民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并且“眼见为实”,在同样的推广资源下,进行多点示范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尽快认知和掌握技术,推广的步伐可能会快一些。

总之,只要我们思路明确,方法对头,加上各级农艺、农机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不是十分遥远的事情。 (张天佐)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6:27:00 |点击数()

旧一篇:农机市场:谁带领玉米联合收割机突围技术堡垒|新一篇: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今天点击:945
本周点击:302
本月点击:1975
点击总数:251538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民日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发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杂志发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职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创”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以便删除。
文章分类
本人观点 本人观点(12篇)
播种机械保养 播种机械保养(14篇)
柴油机市场 柴油机市场(6篇)
柴油机维护保养 柴油机维护保养(72篇)
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104篇)
迪尔天拖板块 迪尔天拖板块(2篇)
个人观点 个人观点(13篇)
购机补贴 购机补贴(11篇)
管理故事 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 管理文萃(13篇)
宏观走势 宏观走势(74篇)
农机具园地 农机具园地(39篇)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1篇)
收获机技术 收获机技术(10篇)
收获机市场 收获机市场(9篇)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48篇)
首长讲话 首长讲话(3篇)
拖拉机技术 拖拉机技术(37篇)
拖拉机市场 拖拉机市场(29篇)
拖拉机维修保养 拖拉机维修保养(109篇)
写作天地 写作天地(2篇)
行业亮点 行业亮点(100篇)
一拖公司板块 一拖公司板块(1篇)
油价上涨 油价上涨(21篇)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26篇)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1篇)
专家访谈 专家访谈(13篇)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0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