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大家论坛>>
新农村建设持续升温,促进农机化发展进程
罗晓 东辉 /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业机械化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也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达7.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6%;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预计达到24.3亿亩,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7%,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世界农机制造的强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从现在的40%提高到70%左右,中国的农机工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
惠农政策不断深化。近几年,在中央的惠农政策里面,都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近几年国家在各项惠农政策中,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04年中央财政的购机补贴资金为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增到6亿元。而2007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资金总额是历史上**多的一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年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两倍多。地方各级财政共安排农机补贴资金达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购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覆盖了全国2/3以上的农业县,农机补贴导向有效拉动了农机消费热,形成了倍增效应作用。2008年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规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40亿元。通过增加补贴机具种类,扩大实施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购机补贴政策将向粮食主产区、血吸虫疫区、贫困地区倾斜,继续以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为补贴重点,并积极推进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以及丘陵山区的机具和装备发展。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农业机械化随着国家农机补贴的不断投入必将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2007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成为当前农机化发展**大亮点。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1%,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机收快速推进,预计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11%,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44.1%;玉米机械化收获在山东、河北、河南取得重大进展,全国玉米机收面积比上年增加近600万亩,玉米机收水平预计达到6.8%,比上年增长近50%。农机工业成为近几年机械制造业中增长幅度**高的行业,农机市场产销两旺。笔者认为,“十一五”中后期,将是中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发展机遇期。
农机行业快速增长。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行业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在服务中发展壮大实现新的跨越。从2004年开始,国家通过实施农机补贴的政策引导,农机消费热兴起,四年来农机行业的平均增速超过了30%,农机化水平加速提高,农业装备结构改善。2007年全国农机行业保持稳定、快速、协调的发展,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实现1500亿元,同比增长18%;出口超过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以上;利润总额突破70亿元,同比增长38%以上。预计2008年我国农机工业将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的态势,其中工业总产值将同比增长10%~15%,达到1650亿~1700亿元。
农机企业发展空间广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施展舞台,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关心农民、扶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国家必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农机企业发展大有作为。预计2008年大中马力拖拉机产量将达到20万~22万台,联合收割机产量将达到7万~8万台。
农机企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承担着振兴农机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创新发展的市场空间广阔。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农机企业应认真把握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遇,用好政策,借势快进,大力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有效助推力作用。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6:4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