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农机具园地>>
推荐:
对机引悬挂犁进行适当调整,对于降低耕地成本,延长拖拉机使用寿命,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提高耕地效率和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调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拖拉机轮距的调整。进行耕地作业时,拖拉机的轮距应与犁耕幅宽相一致。若不一致,应调整拖拉机的轮距。调整的目的是使犁耕时犁的阻力中心线基本上能与拖拉机的纵轴中心线相重合,以消除机组的偏牵引。计算轮距的方法是:拖拉机的轮距:犁的工作幅宽+1/2单铧幅宽+1个轮胎宽度。调整方法:用千斤顶或其他工具将拖拉机支起,使后轮悬空,拧松驱动轮在驱轮轴上的定位螺钉,向里或向外移动驱动轮,使其与犁耕幅宽相适应后,再拧紧定位螺钉。
2.犁与拖拉机相对位置的调整。主要包括三项调整:①悬挂装置限位链长度的调整。拧松拖拉机悬挂装置限位链调节螺杆上的螺帽,通过改变调节螺杆的长度,使左右下拉杆对称于拖拉机纵轴中心线,并使拉杆的左右摆动幅度在3度--5度之间。③悬挂轴左右位置的调整。通过转动悬挂轴或调整限位螺帽位置,使前犁的犁翼与拖拉机右后轮内侧线重合2厘米--2.5厘米。③悬挂轴两端前后位置的调整。直杆悬挂轴是通过前后移动其两端在长槽孔内的位置来进行调整;曲拐悬挂轴是通过转动调节手柄使曲拐轴转动,以改变两端的相对位置来进行调整。调整的结果是使犁架纵梁与拖拉机纵轴中心线平行。
3.犁水平位置的调整。调节拖拉机悬挂装置上拉杆的长度,使悬挂犁下降至地面时有2度--3度的入土角,处于规定耕深时犁架前后处于水平状态。调好后再进行下地试耕,在试耕中根据平、正、直的要求进行补偿调整。若犁架前后不平,前铧深后铧浅且犁踵离开沟底,应伸长上拉杆,反之应缩短上拉杆。若犁架左右不平,前铧深后铧浅且沟底不平,应缩短右提升臂的长度,反之应伸长右提升臂的长度。
4.减少犁体数量后偏牵引的调整。当悬挂犁由于耕深等方面的原因减少了犁体数量后,而拖拉机的轮距又不能按要求调整,就会在耕地时发生偏牵引,可采取以下方法调整:按前面的方法调整好悬挂犁同拖拉机的相对位置。调节悬挂轴两端的前后位置,使后犁铧稍偏向未耕地。这样调整后就使沟墙土壤对犁侧面的反作用力增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矩可使犁走直。犁架调节的偏斜程度,要根据土壤的软硬、干湿状况和耕深大小而定,土壤越软、湿度越大、耕深越小,其偏斜程度越大。
5.耕深调节的选择。拖拉机在进行犁耕时,有两种凋节方法可供选择:①位置调节法。犁的工作深度由液压悬挂机构控制,工作时犁落至所需耕深后,即将液压操纵杆置于“中立”位置,此时犁与拖拉机成刚性连接,二者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当地面起伏时,不能保证耕深一致,且因牵引阻力的变化,会使发动机负荷不均,遇到坚硬的障碍物时,易损坏犁体,所以位置调节法只适用于地面较平整的旱田作业和水田作业。②高度调节法。工作时拖拉机液压操纵手柄置于“浮动”位置,液压系统只起升降犁体的作用,不起调节作用,耕深由限深轮控制。采用高度调节时,由于限深轮的仿形作用,犁体可以随地面的高低不平相应地升高或降低。因此,在地面起伏和土壤阻力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近似于不变的耕深,取得较好的作业质量。此法应用较普遍,但不适用于水田作业。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7:0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