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元素是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措施之一。要做到合理施肥,必须了解大豆的营养特点、各种肥料元素的性质和作用,掌握科学的施用技术。
1.大豆的营养特点:
据测算,大豆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如下:每形成50千克大豆籽粒,约需氮素3.6千克,五氧化二磷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大豆需肥量比禾谷类作物多,尤其是需氮量较多,大约是玉米的2倍,是水稻、小麦的1.5~2倍。
此外,大豆还要吸收少量钙、镁、铁、硫、锰、锌、铜、硼、钼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豆对这些元素吸收量虽然不多,但不可缺少,不能替代。
大豆植株对营养的吸收和积累也不同于禾谷类作物。禾谷类作物到开花期,对氮、磷的吸收已近结束;而大豆到开花期吸收氮、磷、钾的量只占总量的1/4~1/3。禾谷类作物在营养生长期间植株体内氮的浓度**高,进人生殖生长期则急剧降低。大豆进入现蕾开花后的生殖生长期,叶片和茎秆中氮素浓度不但不下降反而上升。大豆开花结荚期养分的积累速度**快,干物质积累量占全量的2/3~3/4。
2.大豆对氮肥的吸收:
大豆根瘤菌有固氮特性,所以有些农民认为大豆可不施氮肥。其实,一般生产条件下,根瘤菌固氮只能提供大豆所需氮素的20%~30%。大豆除了吸收利用根瘤菌固定的生物氮外,还需从土壤中吸收氨态氮和硝态氮等无机氮。生物氮与无机氮对大豆生长所起作用不同,难以相互替代。生物氮促进大豆均衡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无机氮则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因此,必须根据大豆各生长发育时期对氮的吸收特点及固氮性能变化,合理施用无机氮肥。
生育早期,大豆幼苗对土壤中的氮素吸收较少,根瘤菌固氮量低。若苗期氮素化肥施用过多,既造成氮素浪费,又对根系发育不利,还抑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开花期,大豆对氮的吸收达到高峰,且由开花到结荚鼓粒期,根瘤菌固氮量亦达到高峰,因此,该期所需大量氮素主要由生物氮提供。以后,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渐下降。种子发育期,大量氮素不断从植株的其他部分积累到种子内,需吸收大量氮素,而此时,根瘤菌固氮能力已衰退,就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和叶面施氮予以补充。
近年来,生产上开始施用速生型根瘤菌肥料。研究筛选并生产出的速生型根瘤菌与大豆品种搭配,形成了高效固氮组合 (品种与菌种搭配)。采用根瘤菌肥料,成本低,增产效果明显。华北地区施用根瘤菌肥料增产达10%以上,东北地区增产5%~15%。
根据大豆需氮特点,施氮肥要因地、因品种灵活运用:①大量施用农家肥,可避免氮素化肥对根瘤菌生长的影响,同时提供长效氮素营养,防止后期氮素不足。②因地、因品种适当施用种肥。土壤肥力低的地块或早熟品种,为促迸苗期的营养生长,可适当施用氮素种肥。③苗期和花期可根据生长情况,适当地进行根部或根外追肥。④施用根瘤菌肥料。
3.大豆对磷肥的吸收:
大豆各生长发育时期对磷的吸收量不同。从出苗到初花期,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15%左右;开花至结荚期占的%;结荚至鼓粒期占20%左右;鼓粒至成熟对磷吸收很少。
大豆生育前期,吸磷不多,但对磷素敏感。此期缺磷,营养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化,并延迟生殖生长,开花期花量减少,即使后期得到补给,也很难恢复,直接影响产量。磷对大豆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十分重要,施氮配合施磷能达到以磷促氮的效果。例如:大豆幼苗期根瘤逐渐形成,开始固氮。此期速效性氮肥虽能促进地上部生长,但对地下部根系生长不利,还会抑制根瘤生长。供以磷肥,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瘤,增强固氮能力,协调施氮促进苗期生长与抑制根瘤生长间的矛盾。不仅在幼苗期施磷有以磷促氮的作用,在花期,磷、氮配合施用也可以磷来促进根瘤菌固氮,增加花量。既能促进营养生长,又有利于生殖生长,以磷的增花、氮的增粒来共同达到加速花、荚、粒的协调发育。
施用磷肥时应注意考虑:①保证苗期磷素供应,尽量用作基肥或种肥。②开花到结荚期吸收量大增,可适量追施。③施磷与施氮配合。根据土壤中氮、磷原有状况,一般采用氮磷比为1:2、1:2.5和1:3等配比。
4.大豆对钾、钙的吸收:
大豆植株含钾量很高。大豆对钾的吸收主要在幼苗期至开花结荚期,生长后期植株茎叶的钾则迅速向荚、粒中转移。
钾在大豆的幼苗期可加速营养生长。苗期,大豆吸钾量多于氮、磷量;开花结荚期吸钾速度加快,结荚后期达到顶峰;鼓粒期吸收速度降低。农家肥料含钾化合物较多。因此,一般土壤中钾素较为丰富,可不施用速效钾肥。黄淮海夏大豆区,前茬小麦亩产300千克的肥力水平下,施钾肥效果不明显。亩产350~400千克小麦肥力条件下,可考虑施用钾肥。
钙在大豆植株中含量较多,是常量元素和灰分元素。钙主要存在于老龄叶片之中。但是过多的钙会影响钾和镁的吸收比例。在酸性土壤中,钙可调节土壤酸碱度,以利于大豆生长和根瘤菌的繁殖。在酸性红壤土中,适当施用石灰,往往可以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
5.大豆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大豆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钼、硼、锌、锰、铁、铜等。这些元素在植株体内含量虽少,但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生长发育就会受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严重的甚至无收。相反,如果微量元素过多,又会产生中毒现象,影响产量和质量,还会引起人、畜某些疾病的发生。因而,只有合理施用微量元素才能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
大豆对钼的需要量是其他作物的100倍。钼是大豆根瘤菌固氮酶不可缺少的元素。施钼能促进大豆种子萌发,提前开花、结荚和成熟,提高产量因素 (荚数、荚粒数、粒重)和品质,一般可增产5%~10%。目前,我国大豆生产中使用微量元素较多的是钼酸铵。因为钼能增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对养分的吸收和耐旱能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但大豆对钼的需求量很少,一般每生产50千克大豆约需钼154毫克。加之钼在土壤中不易流失,且有累积作用;而土壤中钼的含量过多,也会造成钼中毒。所以在生产中采用拌种或作叶面喷施钼酸铵较为安全可靠。
6.大豆缺素诊断: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缺某种元素,就会在不同的器官上表现出某种特定症状。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缺素症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使大豆恢复协调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
(1)缺氮:幼苗缺氮则茎细弱,单叶不肥壮,子叶早黄(不足20天脱落);以后下部叶片叶色变浅,呈淡绿色,进而变黄而干枯。有时叶面出现青铜色斑纹,严重缺氮的植株生长停止,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
(2)缺磷和高磷中毒:缺磷的植株早期叶色变深,呈浓绿色或墨绿色,以后在低部叶的叶脉间缺绿,**后叶脉也缺绿而死亡。缺磷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小而狭长,直立向上;严重缺磷时茎秆变红色;开花后缺磷则叶片上出现棕色斑点。磷过多则产生磷中毒。高磷中毒的植株叶片变淡,叶缘变褐,叶脉间失绿,叶片脱落。
(3)缺钾:根系发育不良;老叶从叶缘开始变黄,逐渐皱缩向下卷曲;但中部叶脉附近仍可保持绿色,从而使叶片变得残缺不全。后期缺钾时,上部小叶的叶柄变棕褐色,叶片下垂死亡。
(4)缺钙:在单叶着生的茎部产生黑斑;单叶边缘表现黄色乃至黑色。花期前缺钙则茎基部叶边缘出现蓝色或黄色斑点,叶片深绿色,斑纹密集皱缩,茎秆软弱。结荚期缺钙,叶片黄绿并带红色或淡紫色,叶片脱落延迟,不结荚或有荚而无籽粒。
(5)缺微量元素:缺镁则老叶呈灰绿色,叶脉间发生黄色斑点,叶缘向下卷曲。缺钼则叶色淡黄,生长不良,表现缺氮症状,根瘤不发达。缺硼的植株生育变慢,叶面凹凸不平,根系发育不良,茎尖分生组织死亡。
7.施肥技术:
(1)基肥
大豆的基肥以猪厩肥质量**好;其次为马厩肥、灰土粪、 草炭高温造肥、草炭过圈粪等;土杂肥的质里**差。施用量根据粪肥质量、土壤肥瘠程度及前茬残肥多少而定。地力差的、前茬残肥少的,可多施质量高的农家肥。一般质量高的猪粪、马粪和堆肥等,每亩施1000~1500千克;土杂肥等质量差的,每亩地2000~3000千克。
磷肥可随农家肥作基肥一起施用。基肥堆积发酵前加入适量的磷肥,农家肥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可溶解磷肥,成为可吸收状态;同时有机质可包被磷肥,减少土壤对磷肥固定。一般每500千克农家肥中加入矿粉、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25千克为宜。
基肥的施用方法因整地技术及播种方式不同而异。东北地区秋翻地,可在前茬作物秋收后,将基肥均匀撒于地面,通过翻地耙地把肥料翻人18~20厘米土层内。对于秋翻未施肥的地块,可在春季均匀撒施。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和南方大豆区前茬收后不翻地,可通过耙地施入基肥。一般施深10厘米左右。但往往由于复种夏、秋大豆需抢时抢墒播种,一般来不及施用基肥,而多利用前茬残肥,故大豆的前作一般施肥较多。肥料直接施于苗眼,施深10~15厘米。
(2)种肥
大豆种肥,一般亩施磷酸二铵5~10千克或过磷酸钙或三料过磷酸钙等磷肥配合尿素或硝酸铵施用。一般用量为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三料过磷酸钙5~10千克,尿素2.5千克或硝酸铵2.5~5千克。
施用时应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采取种下深施、双侧深施、单侧深施。种下深施10~15厘米,侧深施距种子6~8厘米,以防化肥烧苗和减少化肥的流失与挥发,充分利用肥效。尿素易烧苗,不宜作种下深施,应侧深施。
(3)追肥
①根部追肥
Ⅰ.苗期追肥。土壤比较肥沃,基肥和种肥充足,一般苗期不追肥。土壤肥力低或幼苗生长瘦弱可适量追肥。夏大豆、秋大豆生育期较短,可在苗期追肥以促进营养生长。该期追肥施用氮肥,一般亩用硫酸铵5~10千克或尿素2.5~5千克。
Ⅱ.花期追肥。初花期氮、磷配合进行追肥。亩施尿素4~5千克或硝酸铵5~7.5千克或硫酸铵5~10千克,过磷酸钙7.5~10千克或磷酸铵5~7.5千克,结合中耕除草垄侧开沟施入,然后立即培土覆盖,以减少肥料损失。
②根外追肥 初花期或鼓粒期,依据大豆生长情况,进行叶面喷肥。亩用尿素0.75~1千克、钼酸铵10~30克、磷酸二氢钾100~300克,对水30~50升喷雾。
(4)种子拌肥
播前每I00千克种子,用钼酸铵30~50克,对水I升拌匀。可同时再按I00千克种子,5千克根瘤菌剂加水稀释成糊状拌种。拌后阴干,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失效。拌种后应在24小时内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