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煤企的带动下,煤炭行业正掀起新的一轮兼并狂潮,由于符合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方向,会有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加入其中。
拓展煤炭资源
中煤能源集团近日发布公告称,为做强煤炭主业,增加公司煤炭储量,计划出资13.38亿元分别收购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和中国煤炭工业秦皇岛进出口有限公司100%和5%的股权。与此同时,潞安环能集团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计划出资6000万元重组山西左权佳瑞煤业有限公司,重组后公司持股比例不低于90%。
今年年初,潞安环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润厚曾表示,公司将抓住山西省煤炭生产能力向大企业集中、加速煤炭产业整合这一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将在整合煤炭资源的过程中,继续采取资源整合与矿井整合结合的策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除了潞安环能集团之外,山西的大同煤业、山西焦煤集团都已经完成对周边地区的煤炭资源整合。
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袁颖表示,通过收购煤炭企业,整合资源,大型煤炭企业的煤炭储量得到进一步补充,产能扩大,有助于大型煤炭集团加快发展。同时,通过兼并收购扩大规模,有助于煤炭企业抵御市场风险。
也有专家表示,大型煤炭企业加速整合步伐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从大同煤业了解到,该公司1980年至2004年累计输出原煤16亿吨,公司旗下不少煤矿已经无煤可挖,濒临破产,过度开采将会诱发地质灾害。为此,寻找新的煤矿成为煤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乘政策东风
在业内专家看来,煤炭企业加速整合步伐早在意料之中。“去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煤炭产业政策》就提出鼓励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核心,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源、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型煤矿整合资源、联合改造,实行集约化经营。”袁颖表示。
“另外,对于那些被兼并、收购的中小煤炭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兼并重组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更先进的技术,使管理制度、技术装备得到不断完善和改进。”袁颖还表示。
“这也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一个重要办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认为,根据《煤炭产业政策》,将关闭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小型煤矿,建立中小煤炭企业退出机制,积极引导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支持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的国有煤矿转产发展,鼓励和支持资源枯竭煤矿发挥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异地开发煤炭资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淘汰落后产能,而且使煤炭产业更加集中,有利于大型煤企参与国际竞争。”濮洪九表示。
新一轮兼并狂潮
“煤炭企业之间或煤炭企业与行业外企业的整合与重组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通过这一轮收购,煤炭上市企业一方面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竞争优势,为其带来更多的收益增长;另一方面,伴随着兼并重组,煤企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将被关注、解决,煤炭企业将会更加熟悉和了解兼并重组的模式、投资机会以及风险,保证企业兼并重组后能够真正提升竞争力。”袁颖表示。
据了解,黑龙江省龙煤矿业集团、安徽省淮南矿业集团等煤企正在寻找收购对象。另外,山东省国资委正对该省7家规模较大的煤矿进行调研,准备将其整合为一个亿吨级的煤炭企业大集团。山东国资委有关人士指出,煤炭大集团组建后,将可统一组织实施山东省内煤炭资源开发、煤炭深加工产业建设和“走出去”战略。
另外,山西省已经规划了晋北、晋中、晋南三大煤业集团的框架。目前,山西年产煤炭近6亿吨。其中,大同煤业和山西焦煤占据较大比例,在这个产煤大省诞生两大亿吨级煤炭集团已基本无悬念。
兼并重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分别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保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但近年来,随着能源紧张态势凸显、煤炭投资升温,煤炭行业逐渐暴露出事故频发和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行业呈现多而散、大而不强的特点。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两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炭行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比如划定和公告了4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在山西等8省(区)开展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编制和实施了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制定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煤炭产业政策》。
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构建保护与节约型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稳定和可靠的煤炭供应体系、管理与投入并重的煤炭安全保障体系、利用与治理为一体的煤炭循环经济体系以及法规与政策相补充的煤炭经济调控体系是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方向。而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则是新近出台政策的主要精神,围绕这个精神,鼓励大型煤企兼并重组小型煤矿成为主要手段。
当然,在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被兼并的煤矿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方面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无形中增加了并购的成本。此外,繁杂的手续和税负、跨区域兼并重组的困难、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融合等都是煤炭兼并重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管怎样,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这股狂潮是大势所趋,并将加速大型煤企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程。
发表于 @ 2008年06月30日 17:1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