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环球农机>>

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国家扶持经验收藏

 

 

     

(推荐)

 

 

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国家扶持经验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黎海波 

 

     一、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大的国家之一,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日本的农业机械化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日本农业机械的主要产品为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飞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人城,农村劳力短缺,加速了农机化发展。到1967年,日本农业中的耕地、除草、喷药、运输、农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1996年,日本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面积达到了总机收面积的85%。水稻育秧、插秧和半喂入联合收割等机械居**领先水平。1997年水稻的育秧、插秧、收割、脱粒、烘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并向自动化发展。进入90年代,日本每100户农户拥有拖拉机112台,机动插秧机53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0台,农用汽车52辆。

 

    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印度为了克服战败出现的各种困难,扩大粮食生产,搞了一些军工企业转产以后生产出的手工机械。农林水产省于1949年开始对农业机具进行非强制性试验。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一措施被视为以后实行农业机械化政策的开端。

 

    第二阶段(1953-1960年),是日本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到1955年日本的手扶拖拉机保有量达6.3万台,平均每100户农家有1台;到1960年拖拉机近5.1万台,平均每100户农家有8.5台。

 

    第三阶段(1961-1969年),是日本农业机械化迅速提高的阶段。1963年日本引进联合收割机,1964年国产的脱米机得到迅速推广;新开发的牧业机械也用于了生产;1965年自产的自脱式收割机问世;1966年循环式的干燥机和割捆机都逐渐投入使用;到1968年乘用型拖拉机猛增到12.4万台;插秧机也基本上实现了普及。

 

    第四阶段(1970-1979年),是日本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阶段。日本平均每百户农业户拥有动力耕耘机和农业拖拉机,1970年达到64.4台。这一年,代表日本水稻农业的插秧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全部开发齐全,可以说机械化大致完成。到1975年半喂入式收割机、拖拉F脶口插秧机分别达88.4万台、4223万台和174万台。1975年国产58.72千瓦的拖拉机问世;乘用型插秧机得到普及;1976年开始实施农业机械的安全鉴定,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协议会。

 

    第五阶段(1980-现在),是日本农业机械化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现用机械进行改良,提高通用化和自动化程度,研究开发激光测量、电脑程控和电视传感等机械设备。1984年把联合收割机改进为通用型,不仅可以收割水稻,同时还可收割小麦、大豆和荞麦等,而且收割速度比过去提高了30%。1985年开始研究开发施肥播种机和大型农业机械。1993年蔬菜机械问世,开始了农业机械化的新纪元。目前日本的蔬菜机械化水平已达到**领先的水平。大型通用联合收割机该机功率120马力,能进行水稻、小麦、大豆、荞麦等农作物的收获.是目前日本国内**大的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10.5亩/小时,是以前通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的2倍。

 

    在耕作方面,日本北海道大学已经研制成功无人驾驶拖拉机,从车库到耕作地点全部无人操作,行走路线可与田埂平行,同时也能转圈耕作。由于无人驾驶拖拉机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走路线一旦设定,误差只有两厘米,耕耘速度每小时2000平方米,但质量比人工操作要高得多。预计2005年推向市场,售价2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日本中央农业综合研究所已开发成功无人插秧机,这种插秧机同样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实际应用时,确定土地四角位置之后,插秧机便可自动工作,启动和停止时速度较慢,中间可高速行走,22分钟可插秧1000平方米,并可自动补充秧苗,和现在的插秧机相比,可缩短80%的时间。2002年已推向市场。京都大学开发收割机群管理系统,一人可操作几台收割机,收割机在无线电系统指挥下自动保持距离,各自按确定的收割机行走路线有序收割作业,收割速度快,质量好,1台价格约100万日元。

 

    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日本农业在大量减员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国家扶持”经验

 

     (一)农业机械化立法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和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促进、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具有日本特色而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等保障体系。

 

    农机化立法在日本机械化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日本较短时间内实现农机化的重要保证。农机化的法律法规是政府发展农机化的依据,也是农机化发展资金、农业现代化资金援助、农机研究、制造、试验、培训、推广、销售、使用、安全管理及涉农部门等各方面工作的行为准则。日本政府早于1953年就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使得日本的农业机械化一开始就在法律的保障下正常发展。农林水产省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田代先生在接待考察团时说,40年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日本政府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先后于1965年和1993年对该法进行过2次修改,特别是1993年的修改,使《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更加趋于完善,更具有现实性。

 

    《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主要是为了“促进改善农业经营,推进农民对土地的集中利用,农业经营管理合理化、现代化所需的生产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主要是为了谋求日本农业装备的高度化和农业经营的现代化,规定国家、各都道府县以利息补助的形式,委托各级农协组织、农林中央金融公库及政府指定的其他金融机构向农业经营者、其他农协组织提供长期低息的资金融通。

 

    二)财政信贷补贴和扶持

 

    日本政府的农业保护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财政对农业发展的扶持,特别是“农业补助金制度”,1995-2000年,政府拔款6万亿日元,其中对先进农机具的补贴金额从1972年的491亿日元增长到1981年的2439亿日元。还专设购置农业机械的贷款项即农业机械化基金。从1961年开始,年息6.5%,借期7年,对农户**大贷款额为600万日元,对农协**大贷款额为5000万日元,1981年总贷款额4500亿日元。此外还有一种无息贷款为“农业改革基金”,用于农民引进新技术或解决农户创业时所必需购置的农业机械和设备费用,借期3-5年,1981年贷款总额为350亿日元。目前日本正在实施的“第四个土地改良长期计划”(1993-2002年)的总投资额为41万亿日元,内容包括田间耕耙、排灌、农机道路、水地保护、防灾、农田开垦等。

 

    另外日本还针对农户小而全的农业经营形式建立了“农业机械银行”,有效地解决了农机化资金不足的问题。其做法是由几户农民联合起来,一家买收割机,另一家买插秧机,剩下的买拖拉机、排灌机械等,独立经营管理,统一集中协调使用,使用人向机具所有者支付租金。这种做法投入资金少,使用效益高,作业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1978年在东京开始推广,目前在全国已有1000多个这样的“农业银行”组织。

 

    在农机补贴上,凡属以下项目,政府可对地方补贴一半经费:为农业机械举办展览和培训使用农机具的农民而设立的机构的建设及活动经费、用于农业机械合作组织的建设活动经费、培训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修理厂的建设及其工作费用。另外还对购用高效农业机械实行补贴。政府对购用高效机械和设备实行的补贴额,确定为开支的1/2。

 

    三、农业科研体系和计划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日本把农机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规划中来。日本在全国建有由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企业等)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体系。国立机构主要有国家农机研究所(生研机构),农业综合研究院下属机械研究所,各大学农学部的研究机构等等,负责基础技术研究、新产品检测鉴定以及与农机企业联合开发产品等等。民办研究机构主要是各农机企业下属的产品研究开发机构,负责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创意。1995年,政府“大农业”的科研经费预算772亿日元,占大农业预算的2.2%,其中的80%是农业科研经费。2000年前后,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2.2%左右。另外,政府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有详细系统的研究计划。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技术通用动作系统的开发、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开发、作物栽培环境情报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及管理情报的高度化、生产技术体系的评价手段及模型的构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研究所的人力、物力也随之不断增加。研究所进行的开发研究和试验工作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引导农业劳动力转移,形成农业机械化规模

 

    由于土地细分、经营规模小,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大生产的作用。不仅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加大了农业的物质成本。20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以重工业为先导的经济起飞阶段,农业劳动力出现快速和大规模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都较大,一般每个农户拥有土地50一70亩,个别农户达到200多亩,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日本一般农户家庭只二至三个劳力,这么大的劳动量,但日本农民种地却比较轻松,关键是日本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五、制定有利于改良和普及农机的检验鉴定制度

 

    当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时,很多国家都出现很多设计和制造水平低劣的机械流通到市场上。再加上商业化中许多不规则牟利因素的影响,农机质量难免参差不齐。这种情况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造成了恶劣影响。为了消除设计和制造水平低劣的机械和让高性能的农业机械有计划地进行试验并转入实际应用,日本制定了有利于改良和普及农机的有关官方鉴定制度。从1962年起,农业机械研究所成为日本农业机械的惟一官方鉴定机构。农业机械检测和鉴定分为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其内容包括:测量和评价性能特性,生产率,工作质量,所需动力,发动机及燃糊肖耗,耐久性,可靠性,外力对机器的作用,机械稳定性,操作性,调试和维护,噪声和振动,用户安全性,用户手册,花费及与经济性相关的项目。严格的鉴定检查,为其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使得农机质量获得较大提高。

 

    农业有大的突破和发展,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化手段来改造传统农业,用高新技术来武装农业。日本农业机械的发展也为我介1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借鉴。

 

    (信息来源:摘自《南方农机》)

 

 

 




发表于 @ 2008年06月30日 22:38:00 |点击数(

旧一篇: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比较 | 新一篇:OECD来中国给拖拉机企业的启示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18
本周点击:535
本月点击:3294
点击总数:469989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 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 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 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 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 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 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 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 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 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 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企业展播 国内企业展播(5篇)
国外企业展播 国外企业展播(5篇)
宏观视野 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 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 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 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 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 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 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 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 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 品牌研究(16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0篇)
市场观潮 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 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 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 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 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 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 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 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 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 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 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 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 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 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 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 装载机板块(3篇)
©2016 nongjitong beplay体育官网app 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4 0:30: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