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三农场科学管理 推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唐守来 高雪林 谢诸保
摘要: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田间作业标准化为中心,拓宽农机管理空间;二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技术管理为手段,增强农机化发展活力;三是科学管理统领全局,以服务管理为保障,健全农机“110”技术服务体系。
关键词: 科学 管理 推进 农机化 快速 发展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场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田间作业标准化为目标的农机两个标准化建设,通过达标列优活动,全场98%的车组达标;54个农业作业站(生产队)100%达标;农场连续被10年被农垦总局评为农机管理标准化“标兵”农场称号。这些成绩的取的是上级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我门的主要作法是: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田间作业标准化为中心,拓宽农机管理空间
一是坚持田间作业“五统一”既:统一调配和指挥,统一作业和收费标准及结算,统一作业质量验收标准,统一地号设计、规划合理种植,统一农艺和农机措施标准。二是坚持“六化”制度,既:狠抓作业前农机具检修质量和验收标准制度,惯彻落实“两个始终”把机械操作规程的各项要求制度落实到田间作业始终,把严、高、全、精、实的六字方针落实到田间作业始终;抓好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开好三个会议(作业前动员会和定标及大比武会)制度;杜决粗种、粗管、粗收制度;抓好地块区划合理编组和复式作业制度。三是改变传统立垡耕作方式,全面实施松、旋、耙、卡耕作机制,不但能减少土壤风化,增强蓄水保墒能力;四是推广割晒技术,对购置3.1—4.2米割晒机,农场给于每台优惠补贴3000—6000元,目前全场拥有割晒机785台,水稻和大豆作物割晒面积已达80以上,为粮豆作物提质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全场粮豆单产、总产年年有新高(2006年粮豆总产30余万吨,2007年粮豆总产33.36万吨)。加之农机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使节本增效显著,平均每亩地节本增效达8-10%以上。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技术管理为手段,增强农机化发展活力
一是注重科技兴场和机务全员技术培训。“十一五”以来,累计培训机务工人9765人次,培训机务干部135人次,培训率达97%以上。二是狠抓农机监理工作。把安全监理工作与标准化管理工作相结合,从强化法制管理入手,大力开展农机监理文明示范窗口活动,近二年通过加强年检、年审、和换发“二00五”式新牌证工作,系统建立人机档案管理,以及落实安全监理目标责任制度等形式,保证了“双清”率达98以上%,保证了农机标准化生产的顺利开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狠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十一五”开局的二年来,有选型、有计划、有措施的筹集资金4361.39万元,购置各类农业机械1378台套,占保有量的39.78%。积极开发研制7项新技术,革新改造农机具1036台套,占保有量的29.9%。这些新技术的适时引进应用,平均每年为农场创节本增效1000万元以上。
三、科学管理统领全局,以服务管理为保障,健全农机“110”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农机六统一,七加强管理,建立三库一场维修基金(每亩土地中提取1元),实行专款专用;全场56个农业生产队实现了机务区“三库一场”砖瓦化、沙石化、绿化和标准化,二年来农场投资500余万元,新建6个现代化农机装备试验区的机务区标准基础建设,达到了总局要求的机有库具有棚的标准停放基地。形成了春夏、秋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农机具排列规整、成条、上线、洁净美观,成为农业机务作业站生产的一大景观;三室(机务办公室、娱乐室、沐浴室)整洁有序、实用,图片、档卡和技术资料齐全,反映机务工作全貌。二是建立新型的农机“110”技术服务网络,把“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融入到“110”技术服务工作中,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设立专车,昼夜服务在田间地头,及时为农户机手排忧解难,为农户机手提供农机使用、维护、保养、及操作等方面的技能;二年来,累计排除大小农机故障237台次。
2007年11月10日
发表于 @ 2008年06月30日 08:4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