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迪尔系列板块>>
第6章柴油机燃料供给与燃烧
内容提要
1.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
2.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组成
3. 喷油泵(柱塞式、分配式)结构与工作原理
4. 调速器的作用、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 喷油器结构原理及燃油喷射
6.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7.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组成、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图6-1 螺旋型进气道和切向进气道
|
图6-2 挤压涡流
|
图6-3 柴油机燃烧室 气道
|
a)浅盆形燃烧室 b)浅ω形燃烧室 c)球形燃烧室 d)U形燃烧室 e)四角形燃烧室 f)八角形燃烧室 g)花瓣形燃烧室
|
图6-4 不同直喷式燃烧室
|
图6-5 涡流室式燃烧室的副燃烧室
|
图6-6 涡流室式燃烧室的主燃烧室
|
图6-7 预燃室式燃烧室
|
1-柴油箱 2-油水分离器 3-输油泵 4-柱塞式喷油泵动力输入 5-柱塞式喷油泵 6-柴油滤清器 7-回油管 8-高压油管 9-喷油器
|
图6-8 柱塞式喷油泵柴油供给系统
|
2.油水分离器:用于分离柴油中混入的水份。来自油箱的柴油由进油口2(图6-10)进入油水分离器,并经出油口9流出。
1-手压泵拉钮 2-手压泵体 3-手压泵杆 4-手压泵活塞 5-进油阀弹簧 6-进油阀 7-进油口 8-输油泵体 9-输油泵活塞弹簧 10-输油泵活塞 11-出油阀 12-出油阀弹簧 13-出油口 14-推杆 15-推杆弹簧 16-挺柱 17-滚轮 18-喷油泵凸轮轴 19-偏心轮
|
图6-11 活塞式输油泵
|
1-手压膜片泵 2-进油口 3-放水水位 4-放水塞 5-液面传感器 6-浮子 7-分离器壳体 8-分离器盖 9-出油口
|
图6-10 油水分离器
|
A-进油腔 B过渡油腔 -C-出油腔
1-进油道 2-回油道 3-调压弹簧 4-调压阀 5-分配泵驱动轴 6-输油泵转子 7-滑片片 8-泵体
|
图6-12 滑片式输油泵
|
图6-14 柱塞式喷油泵
|
1-出油阀压紧座 2-出油阀弹簧 3-出油阀 4-出油阀座 5-柱塞套 6-低压油腔 7-柱塞 8-喷油泵体 9-油量调节螺杆 10-油量调节套筒 11-柱塞弹簧 12-供油正时调节螺钉 13-定位滑块 14-凸轮轴 15-凸轮 16-挺柱体部件 17-柱塞弹簧下座 18-柱塞弹簧上座 19-齿圈 20-进回油孔 21-密封垫
|
图6-15 喷油泵的泵油机构
|
图6-16 柱塞偶件
|
a)右旋直切槽 b)左上旋螺旋槽 c)右上旋螺旋槽 d)双置式螺旋槽 e)二级直切槽
|
图6-17 柱塞切槽
|
1-出油阀座 2-出油阀 3-密封锥面 4-减压环带 5-十字切槽
|
图6-18 出油阀偶件
|
a)进油 b)压油 c)回油 d)柱塞有效行程
|
图6-20 喷油泵的泵油原理
|
1-柱塞套 2-柱塞 3-柱塞调节臂 4-拨叉紧固螺钉 5-拨叉 6-供油拉杆
|
图6-22 拨叉拉杆式油量调节机构
|
a)不供油 b)部分供油 c)**大供油
1-柱塞套 2-进回油孔 3-调节齿杆 4-柱塞 5-调节齿圈 6-控制套筒 7-柱塞榫舌
|
图6-21 喷油泵供油量调节机构
|
a)双切线凸轮 b)圆弧凸轮 c)组合式凸轮
|
图6-24 喷油泵凸轮轴凸轮型线
|
图6-23 喷油泵凸轮轴
|
(2)挺柱体部件:其作用是将凸轮的运动平稳地传递给柱塞,并且可以适量调整柱塞的供油时间。常见的供油时间调整方式有螺钉调节式和垫块调节式。
1-调整螺钉 2-锁紧螺母 3-挺柱体 4-导向滑块 5-滚轮销 6-滚轮衬套 7-滚轮
|
1-柱塞弹簧座 2-调整垫片 3-挺柱体 4-导向滑块 5-滚轮销 6-滚轮衬套 7-滚轮
|
图6-25 螺钉调节式挺柱体部件
|
图6-26 垫块调节式挺柱体部件
|
a) 提前器结构 b)起始位置 c)终了位置
1-防护罩 2-提前器弹簧 3-传动销 4-主动盘 5-传动爪 6-主动盘凸缘 7-传动销 8-飞锤圆弧面 9-飞锤 10-喷油泵凸轮轴 11-飞锤销 12-从动盘
L
1-弹簧起始位置 L
2-弹簧终了位置 θ-提前角调节范围
|
图6-27 SA型喷油提前器
|
1-驱动轴 2-泵体 3-调压阀 4-泵盖 5-调速手柄 6-飞锤 7-调速弹簧 8-回油电磁阀 9-稳定弹簧 10-**大油量调整螺钉 11-张力杆 12-调整杆 13-断油电磁阀 14-柱塞 15-柱塞套 16-出油阀紧座 17-出油阀 18-油量调节套筒 19-柱塞弹簧 20-平面凸轮盘 21-滚轮 22-喷油提前器活塞 23滚轮支架 24-十字连轴器 25-调速器驱动齿轮 26-滑片式输油泵
|
图6-32 VE型分配泵结构示意图
|
1-驱动轴 2-调速器驱动齿轮 3-滚轮支架 4-滚轮 5-十字联轴器 6-平面凸轮盘
|
图6-33 VE型分配泵驱动机构
|
a) 泵油机构 b) 平面凸轮盘 c) 柱塞
1-断油电磁阀 2-进油孔 3-柱塞套 4-出油阀紧座 5-出油阀偶件 6-出油孔 7-泵头 8-柱塞弹簧 9-油量调节套筒 10-柱塞 11-平面凸轮盘 12-滚轮 13-进油槽 14-出油槽 15-出油孔 16-压力平衡槽 17-中心油道 18-泄油孔 19-定位孔 20-定位销
|
图6-34 VE型分配泵泵油机构
|
1-电磁线圈 2-回位弹簧 3-阀门 4-进油孔 5-柱塞套 6-泵头 7-出油阀弹簧 8-出油阀偶件 9-柱塞 10-油量调节套筒 11-进油道 12-蓄电池 13起动开关 14-电阻
|
图6-35 VE型分配泵断油电磁阀
|
1-驱动轴 2-滚轮座 3-滚轮 4-传动销 5-止动销 6-O形圈 7-侧盖板 8-泵体 9-提前器活塞 10-连接销 11-弹簧 12- O形圈 13-侧盖
|
图6-36 VE型分配泵喷油提前器
|
图6-37 柴油机转矩特性
|
1-怠速调整螺钉 2-调速手柄 3-高速限止螺钉 4-调速弹簧 5-调速套筒 6-怠速弹簧 7-油量调节螺钉 8-张力杆 9-张力杆挡销 10-起动弹簧 11-调整杆 12-回位弹簧 13-油量调节套筒 14-柱塞 15-起动杆 16-飞锤支架 17-飞锤 18-调速器传动齿轮 19-调速器轴 M-调整杆支撑销轴(固定) N-起动杆、张力杆及调整杆支撑销轴(可动)
|
图6-38 VE型分配泵全程式调速器
|
图6-39 调速器怠速工况
|
图6-40 调速器高速控制
|
1-真空波纹盒 2-大气室 3-推杆 4导向套 5-油量调节螺钉 6-张力杆 7-油量调节套筒 8-柱塞 9-调速套筒 10-飞锤 11-调速手柄 12-销轴 13-控制臂 14-连接销 15-补偿弹簧 N-销轴
|
图6-42 大气压力补偿装置
|
1-上腔 2-膜片螺钉 3-调整螺钉 4膜片 5-接头螺钉 6-气管 7-进气管 8-增压器 9-排气管 10-调整垫片 11-调整齿轮 12-膜片轴 13-张力杆 14-油量调节套筒 15-柱塞 16-调速弹簧 17-销轴 18-调速手柄 19-补偿杆 20-传动销 21-膜片弹簧 22-下腔 N-销轴
|
图6-41 增压补偿装置
|
1-进油口 2-调压阀 3-调速器轴 4-调速套筒 5-泄油量孔 6-油量调节套筒 7-泵体 8-喷油提前器活塞 9-弹簧 10-滑片式输油泵
|
图6-43 负荷传感供油提前装置
|
1-调速弹簧 2-张力杆 3-怠速弹簧 4-挡销 5-调整杆 6-负校正杆 7-油量调节套筒 8-校正弹簧 9-起动杆 10-调速套筒 11-飞锤 L-起动杆与校正杆销轴 N-起动杆、张力杆及调整杆销轴
|
图6-44 转矩负校正装置
|
1-拉力杆 2-速度调整螺栓 3-导动杆 4-浮动杠杆 5-高速限止螺钉 6-操纵手柄 7-怠速螺钉 8-拨叉杠杆 9-怠速弹簧 10-齿杆行程调整螺钉 11-调速滑套 12-飞锤 13-滚轮 14-凸轮轴 15-调速弹簧 16-供油调节齿杆 17-连接杆 18-起动弹簧 19-速度调定杆 20-稳速弹簧
|
图6-45 RAD型调速器
|
图6-46 RAD型调速器怠速调节
|
图6-47 RAD型调速器中速工作
|
图6-48 RAD型调速器**高转速限制
|
1-喷油器体 2-喷油嘴 3-弹性垫圈 4-密封垫圈 5-紧固螺套 6-结合座 7-顶杆 8-调压弹簧 9-垫圈 10-进油道 11-回油道
|
图6-50 低惯量孔式喷油器
|
1-回油管螺钉 2-回油管垫片 3-调压螺钉护帽 4-垫片 5-顶杆 6-喷油器体 7-紧固螺套 8-定位销 9-油嘴垫 10-喷孔 11-针阀 12-环形油腔 13-针阀体 14-进油道 15-进油管接头 16-调压弹簧 17-调压螺钉
|
图6-49 孔式喷油器构造
a)喷油嘴 b)喷油器
|
闭式
|
孔 式
|
长型
|
短型
|
轴针式
|
普通型
|
节流型
|
分流型
|
1-回油管螺钉 2-调压螺钉护帽 3-调压螺钉 4-垫圈 5-滤芯 6-进油管接头 7-紧固螺套 8-针阀 9-垫圈 10-针阀体 11-喷油器体 12-顶杆 13-垫圈 14-调压弹簧 15-垫圈 16-垫圈
|
图6-52 轴针式喷油器
|
图6-51 孔式喷油嘴类型
|
b)
|
a)
|
图6-54 轴针式喷油嘴类型
a)普通型 b)节流型 c)分流型
|
a)
|
b)
|
c)
|
图6-53 轴针式喷油嘴针阀头部形状
a)倒锥 b)园柱 c)顺锥
|
a)
|
b)
|
c)
|
图6-55 喷油油束
L-油束射程 β-喷雾锥角
|
图6-56 喷油规律
|
图6-57 不正常喷射
a)二次喷射 b)隔次喷射 c)不规则喷射
|
图6-59 柴油机燃烧过程
|
指标
|
凝点/℃
(不大于)
|
十六烷值
(不小于)
|
运动粘度
(20℃/(mm
2.s
-1)
|
馏程
50%馏出温度/℃
(不高于)
|
闪点(闭口)/℃
(不低于)
|
水分(%)(体)
(不大于)
|
机械杂质
|
|
优
等
品
|
10号
|
10
|
45
|
3.0~8.0
|
300
|
65
|
0.03
|
无
|
0号
|
0
|
|||||||
-10号
|
-10
|
|||||||
-20号
|
-20
|
2.5~8.0
|
60
|
|||||
-35号
|
-35
|
1.8~7.0
|
45
|
|||||
-50号
|
-50
|
|||||||
一
等
品
|
10号
|
10
|
45
|
3.0~8.0
|
300
|
65
|
0.03
|
无
|
0号
|
0
|
|||||||
-10号
|
-10
|
|||||||
-20号
|
-20
|
2.5~8.0
|
60
|
|||||
-35号
|
-35
|
1.8~7.0
|
45
|
|||||
-50号
|
-50
|
|||||||
合
格
品
|
10号
|
10
|
45
|
3.0~8.0
|
300
|
65
|
0.03
|
无
|
0号
|
0
|
|||||||
-10号
|
-10
|
|||||||
-20号
|
-20
|
2.5~8.0
|
60
|
|||||
-35号
|
-35
|
1.8~7.0
|
45
|
|||||
-50号
|
-50
|
图6-60 电控柴油喷射基本原理
|
传感器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燃油压力传感器
喷油正时传感器
油量控制机构传感器
空气流量传感器
增压压力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
水温传感器
燃油温度传感器
空调传感器
起动信号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电源电压传感器
氧传感器
…
|
控
制
单
元
ECU
|
执行机构
喷油时间
喷油压力
喷油量
电动输油泵
进气节流
增压器调节
冷起动辅助
电热塞
废气再循环
空调控制
自诊断系统
…
|
1-喷油泵 2-柱塞止回阀 3-高压油管 4-预热时间控制器 5-高压存储器(共轨管) 6-共轨压力传感器 7-柴油温度传感器 8-流量限制器 9-限压阀 10-电控喷油器 11-凸轮轴转速传感器 12-进气温度传感器 13-增压压力传感器 14-空气流量计 15-增压器 16-真空泵 17-增压压力执行器 18-自诊断接头 19-诊断显示 20-空调操纵杆 21-空调机 22-废气再循环执行器 23-行驶速度操纵杆 24-行驶速度传感器 25-离合器开关 26-制动触点 27-加速踏板传感器 28-曲轴转速传感器 29-水温传感器 30-仪表板 31-蓄电池 32-柴油粗滤器 33-电动输油泵 34-油箱 35-柴油细滤器 36-调压阀
|
图6-64 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
1-出油阀 2-密封件 3-调压阀 4-球阀 5-安全阀 6-低压油路 7-驱动轴 8-偏心凸轮 9-柱塞泵油元件 10-柱塞室 11-进油阀 12-柱塞止回阀
|
图6-65 高压泵
|
1-电气接头 2-弹簧 3-电枢 4-电磁线圈 5-回油孔 6-阀门
|
图6-66 调压阀
|
图6-67 高压存储器(共轨管)
|
1-共轨管 2-共轨压力传感器 3-限压阀 4-流量限制器
|
1-堵头 2-活塞 3-外壳 4-弹簧 5-节流孔 6-密封座面 7-螺纹
|
图6-70 流量限制器
|
1-固定螺纹 2-阀门 3-通流孔 4-活塞 5-弹簧 6-限位件 7-阀座 8-回油孔 9-外壳
|
图6-69 限压阀
|
1-电气接头 2-分析电路 3-外壳 4-压力传感膜片 5-油道 6-固定螺纹
|
图6-68 共轨压力传感器
|
1-回油孔 2-电气接头 3-电磁阀 4-进油口 5-回油阀 6-回油量孔 7-进油量孔 8-控制室 9-喷油器体 10-柱塞 11-进油通道 12-喷油器针阀承压锥面 13-喷油器针阀 14-密封锥面
|
图6-71 电控喷油器
|
本章小结
1.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是在气缸内以极短的时间形成,需要通过柴油的高压喷射和组织空气的适度涡流,并配以合适的燃烧室来完成。混合气形成分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基本方式。燃烧室分直喷式燃烧室和分开隔燃烧室两大类。两者相互匹配,可以有效提高柴油机的动力、经济和排放性能。
2.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低压油路(油箱、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输油泵等)和高压油路(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高压油管等)组成。油水分离器和柴油滤清器分别用来清除柴油中的水和杂质,应注意日常维护。输油泵根据喷油泵需要提供一定压力的柴油,有活塞式、膜片式和滑片式几种形式。
3. 喷油泵的作用是定时定量地产生高压柴油。有柱塞式和分配式两大类。它一般由泵体、传动机构、泵油机构、油量调节机构、喷油提前器和润滑冷却系统组成。泵油机构是喷油泵的核心,由多对精密偶件组成,对柴油机工作性能影响重大。
4. 调速器的作用是根据柴油机负荷与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喷油泵供油量,以限制或稳定转速。目前柴油汽车常用的是全程式或两极式调速器。机械式调速器主要由传动组件、感应组件、调速杠杆组件、弹簧组件和调整组件等组成。调速器的工作性能常用稳定调速率、转速波动率等指标衡量。
5. 喷油器的作用是将柴油以一定的喷油压力、喷雾细度、喷油规律、射程和喷雾锥角喷入燃烧室特定位置。由于喷油嘴(精密偶件)工作条件差,容易磨损,应经常进行喷油压力和喷雾质量检查调整。
6. 柴油机燃烧过程分着火延迟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燃料的性质、供油提前角及喷油规律都对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
7. 我国柴油按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按柴油的凝点分为10、0、-10、-20、-35和-50六个牌号。选用柴油时,要求柴油的凝点低于气温5℃以上。
8. 供油提前角是指喷油泵开始供油瞬时到活塞行至上止点时所转过的曲轴转角。它是影响柴油机的工作性能重要而敏感的因素。使用中由于零部件磨损或松动,会使供油提前角产生变化,应经常进行检查调整。
9.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具有喷油量及喷油定时控制精度高、调节灵活、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可靠性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在柴油汽车上使用。它主要由传感器、ECU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柴油机的转速、温度、压力、流量和加速踏板位置等信号,输入ECU进行比较、运算,确定**佳运行参数,再通过执行机构对喷油压力、喷油量、喷油时间、喷油规律等进行控制,使柴油机工作状态达到**佳。
|
发表于 @ 2008年06月05日 10:4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