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迪尔系列板块>>

第7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收藏

第7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
内容提要
1. 汽油机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2.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缺陷
3. 电子点火系统的分类、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4. 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的特点、分类、组成与工作原理
5. 蓄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6. 硅整流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 电压调节器的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

7.1 汽油机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汽油机属于点燃式发动机,要求在压缩行程终,准时、可靠地点燃可燃混合气。尤其是现代车用汽油机,转速高达6000~8000r/min,负荷变化范围广,压缩比增加,排放性能要求严,采用废气再循环和燃用稀的混合气,都给汽油的可靠点燃带来新的困难。要求汽油机点火系统在任何复杂的工况都能以**佳的点火提前角准时点火,同时点火能量足以维持各种浓度和条件的混合气的正常燃烧。
7.1.1 点火提前角
1.点火提前角 是指火花塞跳火瞬时到活塞行到上止点时所转过的曲轴转角。从第4章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析可知,燃料燃烧需要一段时间,为了使气缸内**高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2 0~15 OCA,就需要将点火时间提前到上止点前的某一时刻。大量试验表明,点火提前角是影响汽油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的一个主要而敏感的因素。
2.**佳点火提前角 一般指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开度一定时,改变点火提前角,对应于发动机功率**大、油耗**低的点火提前角。它是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来确定的。试验实践证明,**佳点火提前角应能够使汽油机的燃烧临近爆燃(但不产生爆燃)的时刻。
应该指出,不同发动机有不同要求,同一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也有不同要求,有的追求的目标是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而有的追求的是排放性能,不同的要求**佳点火提前角不同,所以**佳点火提前角是相对的,反映了设计者的一种思想和理念。
**佳点火提前角受众多因素影响,当发动机结构和使用燃料一定条件下,主要受转速和负荷影响(图7-1)。由于发动机每一工况点的**佳点火提前角不同,所以显示出弯曲不平的复杂曲面。

图7-1 点火提前角与转速和负荷的关系
当汽油机转速升高(节气门开度等其它条件不变),由于单位时间转过的曲轴转角增大,燃烧的延续角变大,后燃增加,就必需把**佳点火提前角加大。

当汽油机负荷加大(转速等其它条件不变),每循环吸入气缸的混合气量增加,燃烧的延续角也变大,后燃增加,也必需把**佳点火提前角加大。
除此,**佳点火提前角还与混合气浓度、气缸内气流运动、进气温度、冷却液温度、气缸磨损状况、蓄电池存电情况、有否爆燃产生等众多因素有关,是个复杂的多因素非线性函数关系,应该综合考虑。传统的汽油机点火系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电子点火系统却能较好胜任。
7.1.2 击穿电压与点火能量
1. 击穿电压 汽油机是在火花塞的两个电极之间加上高压直流电压,使电极之间的空气发生电离进而击穿跳火点燃可燃混合气,使火花塞两电极板间产生击穿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击穿电压过低,火花塞将无法工作。
击穿电压与火花塞电极板间的距离(火花塞间隙)、气缸压力和温度等有关,火花塞间越大,缸内压力越高,温度越低,则击穿电压越高。为了使汽油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可靠点火,要求击穿电压应大15~20KV。

图7-2 点火能量对汽油机燃料消耗的影响
2. 点火能量 即点火所需要的能量,它是电流和电压的函数。点火能量小,火花弱,难于可靠点燃混合气,尤其是燃用稀混合气,有时会产生断火现象。

点火能量对汽油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图7-2所示是单缸试验机在低速部分负荷常用工况时火花能量变化对燃料消耗的影响,可见点火能量太小,燃料消耗显著升高;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燃料消耗下降。
点火能量与火花塞间隙、点火系统各零部件结构参数、发动机运行状况与火花塞积炭等使用因素有关。试验表明,传统点火系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初级绕组的能量显著下降,**低时仅有10~20mJ,而保证发动机在任何恶劣的条件下可靠点火时初级绕组贮能应在40mJ以上,所以传统点火系不能适应现代汽油机要求。而采用高能点火器线圈、电子点火器、多极火花塞、双火花塞等措施可有效提高点火能量。
7.1.3 汽油机点火系分类
车用汽油机一般均采用12~24V的蓄电池升压至15~20KV,击穿安装在气缸内的火花塞间隙,进行高能点火。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火花的全部装置,被称为汽油机点火系统。
按照点火系统的组成和产生高压电的方法不同,点火系统可以分成传统点火系、电子点火系、微机控制点火系和磁电机点火系,其主要特点如表7-1所示。
表7-1 汽油机点火系分类与特点
分 类
点火
电源
升压
装置
点火
装置
点火时
间控制
性能特点
应 用
传统点火系
蓄电池发电机
点火线圈、机械断电器
火花塞
断电器
(机械式)
高速点火能量小,点火时间控制精度差,触点易烧蚀
部分汽车(轿车不用)
电子点火系
蓄电池发电机
点火线圈、电子控制器
火花塞
三极管
(电子)
点火能量大,点火时间控制精度低
部分汽车
微机控制点火系
蓄电池发电机
点火线圈、微机控制
火花塞
微机
(电脑)
点火能量大,点火时间控制准确,能根据转速、负荷、水温等综合控制
现代汽车
磁电机点火系
磁电机
电磁线圈
火花塞
断电触点(机械式)
电压随发动机转速改变,低速电压过低
摩托车,小型汽油机赛车
7.2 传统点火系统
7.2.1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传统点火系(也称白金触点点火系)主要由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和高压导线等组成(图7-3)。
1.点火线圈 它相当于一个自耦变压器,能将12V的低压直流电变换成15kV~20kV的高压直流电。按磁路的结构形式不同,点火线圈可以分为开磁路式和闭磁路式两种。传统点火系统中广泛采用开磁路式点火线圈,闭磁路式点火线圈多用于电子点火系统中。

图7-3 传统点火系的组成
1-电容器 2-断电器 3-配电器 4-点火线圈 5-附加电阻 6-点火开关 7-电流表 8-蓄电池 9-起动机 10-高压导线 11-阻尼电阻 12-火花塞
图7-4 开磁路式点火线圈
1-高压接线头 2-胶木盖 3-负极接线柱 4-外壳 5-导磁钢套 6-次级绕组 7-初级绕组 8-铁心 9-绝缘座 10-起动机接线柱 11-正极接线柱 12-附加电阻

(1)开磁路式点火线圈(图7-4),主要由初级绕组、次级绕组、铁心和附加电阻等组成。
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7所用的漆包线粗(0.5~1mm)、匝数少(240~370匝);次级绕组6的漆包线细(0.06~0.1 mm)、匝数多(1100~3000匝)。由于初级绕组中流过的电流较大,发热量大,所以初级绕组绕在次级绕组的外面,便于散热。当初级绕组有电流通过时,通过互感,次级绕组中便感应出高压。
为了减小涡流和磁滞损失,铁心由若干片涂有绝缘漆的导磁硅钢片5叠成,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都是绕在同一铁心8上。
附加电阻是具有正温度特性的热敏电阻,当受热时其阻值迅速增大,冷却时其阻值迅速降低,它用来自动调节初级电流大小,改善高速时的点火性能。当发动机转速低时,初级电流大,附加电阻发热量大,其阻值升高,使初级电流减小,防止初级绕组过热;反之,当发动机转速高时,初级电流小,附加电阻发热量小,其阻值减小,使初级电流增大,保证能产生足够的次级电压。发动机起动时,附加电阻被短路,使初级电流**大,以便起动时,产生足够的点火电压。
开磁路式点火线圈,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方便。但由于漏磁通较大,故转换效率较低,不适应现代汽油机点火系。

图7-5 闭磁路式点火线圈
1-“日”字形铁心 2-初级绕组接线柱 3-高压接线柱 4-初级绕组 5-次级绕组
图7-6 闭磁路式点火线圈的磁路
1-空气隙 2-“日”字形铁心 3-次级绕组 4-初级绕组
(2)闭磁路式点火线圈(图7-5)采用“日”字形铁心,初级绕组绕在里面,次级绕组绕在初级绕组的外面。其磁路如图7-6所示,磁力线经铁心形成闭合磁路(为了减小磁滞现象,常设有一个很微小的间隙),由于铁比空气的导磁性能好一万倍,故磁损比开磁路点火线圈小得多。在相同初级能量情况下,次级获取的能量大,能量变换效率高。此外,闭磁路式点火线圈体积小,结构紧凑,广泛用于电子点火系统中。

2.分电器 分电器主要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等组成(图7-7)。
(1)断电器 它由一对固定在触点臂上的钨质触点(图7-8中的固定触点3、活动触点2)和断电器凸轮8组成,凸轮的凸角数与发动机气缸数相同,由发动机驱动。当凸轮转动时,使一对触点定时开、闭,周期性地接通和切断点火线圈的初级回路,使初级电流发生变化,在次级绕组中感应出高压电。
(2)配电器 其功能是按照发动机要求的点火时刻和点火顺序,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它由分火头2(图7-7)和分电器盖1组成。分火头插装在凸轮的顶端,和凸轮一起转动,分火头上有金属导电片。分电器盖的中央有高压线插孔30,其内装有带弹簧的炭柱,压在分火头的导电片上。分电器盖的四周有与发动机气缸数相等的旁电极通至盖上的金属套座孔,以安插高压分线。发动机工作时,分火头和断电器凸轮一起旋转,当断电器触点打开时,高压电自分火头导电片跳至与其相对的旁电极,再经高压分线送到火花塞电极。

图7-7 分电器
1-分电器盖 2-分火头 3-断电器凸轮 4-分电器盖弹簧夹 5-断电器活动触点臂弹簧及固定夹 6-固定触点及支架 7-调整螺钉 8-接头 9-弹簧 10-真空点火提前器膜片 11-真空点火提前器外壳 12-拉杆 13-油杯 14-固定销及联轴器 15-联轴器钢丝 16-扁尾联轴器 17-离心点火提前器底板 18-离心调节器弹簧 19-离心调节器重块 20-横板 21-断电器底板 22-真空点火提前器拉杆销及弹簧 23-电容器 24-油毡 25-断电器接线柱 26-分电器轴 27-分电器壳体 28-中心电极 29-高压分线插孔 30-中央高压线插孔
(3)电容器 安装在分电器的外壳上,它与断电器触点并联,其作用是减

小触点断开时的火花,延长触点使用寿命,加快初级电流的衰减速度,提高次级电压。
(4)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有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和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1)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能随发动机转速变化调节点火提前角。结构如图7-9所示,托板7固定在分电器轴4上,两块重块5分别松套在托板的两个销钉上,两个重块的小端与托板7之间借弹簧6相连。与断电凸轮2相连的拨板3的方形槽套在两重块的销钉上。

图7-8 断电器
1-接线柱 2-活动触点臂与活动触点 3-固定触点及支架 4-固定螺钉 5-偏心调整螺钉 6-断电器活动底板 7-分电器壳 8-断电器凸轮 9-分电器轴 10-油毡 11-胶木顶块 12-触点臂弹簧片
当发动机转速达一定值时,重块离心力克服弹簧拉力向外飞开,通过销钉,带动断电凸轮顺着旋转方向转过一定角度,使点火时刻随转速升高而提前。

图7-9 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1-凸轮固定螺钉 2-断电器凸轮 3-拨板 4-分电器轴 5-重块 6-弹簧 7-托板 8-销钉 9-柱销
2)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能随发动机负荷变化调节点火提前角。它位于分电器外壳侧面(图7-10)内,由膜片7分隔成二室 ,右室有弹簧4压住膜片,并通过连接管5与进气管相通;左室通大气,并有拉杆8连接膜片和断电器底板2。

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节气门开度小,节气门后方的真空度大,真空吸力克服弹簧力使膜片向右拱曲,带动拉杆右移,使断电器底板连同触点9,逆着凸轮旋转方向转过一定角度,使点火提前角加大(图7-10a)。当发动机负荷增加时,节气门开度加大,进气管真空度减小,弹簧力使膜片向左拱曲,通过拉杆使断电器底板和触头,顺着凸轮旋转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使点火提前角减小(图7-10b)。
3.火花塞

图7-10 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a) 节气门部分开启(小负荷时) b) 节气门全开(满负荷时)
1-分电器壳体 2-断电器底板 3-真空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外壳 4-弹簧 5-真空连接管 6-节气门 7-膜片 8-拉杆 9-断电器触点 10-断电器凸轮
(1)火花塞的作用 用来将高压电引入燃烧室,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图7-11 普通型火花塞
1-接线螺母 2-绝缘体 3-接线螺杆 4-垫圈 5-火花塞壳体 6-密封剂 7-密封垫圈 8-紫铜垫圈 9-侧电极 10-绝缘体裙部 11-中心电极
(2)火花塞结构 它有多种形式,普通型火花塞结构如图7-11所示,在钢质壳体5的内部固定有高氧化铝陶瓷绝缘体2,在绝缘体中心孔的上部有金属杆3,杆的上端有接线螺母1,用来接高压导线,下部装有中心电极11,金属杆与中心电极之间用导体玻璃密封,铜制内垫圈4起密封和导热作用。壳体的上部有便于拆装的六角平面,下部有螺纹,用于把火花塞安装到发动机气缸盖内,壳体下端焊接有弯曲的侧电极9。

火花塞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之间的间隙称为火花塞间隙。它对火花塞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间隙太小,则火花较弱,且容易因积炭产生漏电;间隙过大,所需击穿电压高,启动困难,且高速时易发生“缺火”现象。传统点火系统中火花塞间隙一般为0.6~0.8mm之间。
火花塞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烧蚀、火花间隙变化及积炭等问题,影响正常点火,应注意检查和维护。在拆装时要注意按规定转矩旋紧。
(3)火花塞分类 一般按热特性分类,有热型、普通型和冷型三种(图7-12)。
所谓热特性是指火花塞的发火部位吸热并向发动机冷却系散发的性能。火花塞的热特性主要取决于绝缘体裙部的长度。

图7-12 火花塞的类型
a) 冷型 b) 普通型 c) 热型
火花塞绝缘体紫铜垫圈8(图7-11)以下的锥形部分10称为绝缘体裙部(图7-12的A段)。试验表明,发动机工作时,火花塞绝缘体裙部的温度若保持在500℃~600℃之间时,落在绝缘体上的油粒能立即被烧掉,不会产生积炭,这个温度称之为火花塞的自净温度。当裙部温度低于自净温度时,火花塞容易产生积炭,使点火不可靠,甚至不点火;若裙部温度高于自净温度,混合气与其接触时,可能在火花塞点火之前就自行着火,出现早燃等不正常燃烧现象。

图7-13 火花塞的构型
a) 多极型(2极) b) 多极型(4极) c) 沿面跳火型 d)绝缘体突出型 e)U型槽型 f) 电阻型 g) 锥座型 h) 标准型 I) 细电极型
冷型火花塞裙部短,吸热面积小,传热距离短,散热快,裙部温度低,它适用于高压缩比、高转速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燃烧过程中气缸温度高,散热较慢;热型火花塞裙部长,受热面积大,传热距离长,散热慢,裙部温度高,它适用于低压缩比、低转速的发动机;普通型火花塞性能介于两者之间。

我国是以火花塞绝缘体裙部的长度来标定的,并分别用热值(1-11)来表示。1、2、3为低热值火花塞;4、5、6为中热值火花塞;7以上为高热值火花塞。我国火花塞型号标注见本章补充阅读材料。
为改善火花塞的点火性能,火花塞有多种构型(图7-13)。
标准型火花塞(图7-13h):其绝缘体裙部略缩入壳体端面,侧电极在壳体端面以外,是使用**广泛的一种。
多极型火花塞(图7-13a、b):侧电极一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优点是点火可靠,间隙不需经常调整,故在电极容易烧蚀和火花塞间隙不能经常调节的一些汽油机上常常采用。
沿面跳火型火花塞(图7-13c):它是一种**冷型的火花塞,其中心电极与壳体端面之间的间隙是同心的。它必须与点火能量大、电压上升率快的电容放电型点火系统配合使用,可完全避免火花塞“炽热点火”及电极“跨连”现象,即使在油污情况下也能正常发火。其缺点是可燃气体不易接近电极,故在稀混合气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发挥汽油机的功能。另外,由于点火能量增大,中心电极容易烧蚀。
绝缘体突出型火花塞(图7-13d):绝缘体裙部较长,突出于壳体端面以外。它具有吸热量大、抗污能力好等优点,且能直接受到进气的冷却而降低温度,因而也不易引起炽热点火,故热适应范围宽。
U型槽型火花塞(图7-13e):其侧电极开有U型槽,改变了电极表面电场的分布,使局部的电场密度增强,空气容易被击穿,提高火花塞的点火可靠性。
锥座型火花塞(图7-13g):其壳体和旋入螺纹制成锥形,因此不用垫圈即可保持良好密封,从而缩小了火花塞体积,对发动机的设计更为有利。
细电极型火花塞(图7-13i):其电极很细,特点是火花强烈,点火能力好,在严寒季节也能保证发动机迅速可靠地起动,热范围较宽,能满足多种用途。
此外,为了抑制汽车点火系统对无线电的干扰,又生产了电阻型和屏蔽型火花塞。电阻型火花塞(图7-13f)是在火花塞内装有一定阻值的电阻,屏蔽型火花塞是利用金属壳体把整个火花塞屏蔽密封起来。不仅可以防止无线电干扰,还可用于防水、防爆的场合。
还有一种将喷油嘴和火花塞制成一体的部件,叫做SPI(火花塞喷嘴)。汽油在压缩空气协助下经SPI直接喷入气缸,在混合气被点燃之前,SPI向缸内喷入一股压缩空气,使缸内形成涡流,可以促进燃烧并缩短燃烧的时间。
火花塞的电极材料也有多种,不同材料寿命不同,普通火花塞寿命约为3万Km行驶里程,铂金火花塞约6万km,铱金火花塞可达到10万km以上。
4.电源 电源提供点火所需的能量,有蓄电池和发电机两个电源并列向系统供电(见7.5)。
7.2.2 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如图7-14所示,接通点火开关3,当断电器9触点闭合时,初级绕组7中有电流流过,其低压回路(一次回路)为: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断电器触点→分电器壳体→搭铁→蓄电池负极。回路中的电流称为一次电流或初级电流。它通过点火线圈初级绕组6时,在初级绕组的周围产生磁场,并由铁心的作用而加强。当断电器凸轮顶开触点时,一次回路被断开,一次电流迅速下降为零,磁场也随之迅速衰减,在两个绕组中都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次级绕组的匝数多,因而在次级绕组中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足以击穿火花塞的电极间隙,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图7-14 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1-蓄电池 2-电流表 3-点火开关 4-附加电阻 5-点火线圈 6-初级绕组 7-次级绕组 8-电容器 9-断电器 10-分电器 11-火花塞
当断电器触点被顶开时,分电器10的分火头正好对准分电器盖上的某缸旁电极,二次电流从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点火开关→蓄电池→搭铁→火花塞的侧电极→中心电极→配电器→次级绕组。

在断电触点断开瞬间,由于初级绕组的自感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初级绕组电压(高压达200~300V)它将击穿断电器触点间隙,形成火花,烧蚀触点,同时使一次电流不能迅速下降到零,使二次级绕组中的电压降低,火花减弱。为降低上述影响,在断电器触点间并联有电容器8。当断电器触点分开时,自感电流向电容器充电,以减小触点火花,加速一次电流和磁通的衰减,提高二次电压。
7.2.3 传统点火系统存在的缺陷
1.触点容易烧蚀,触点间隙需要经常调整 传统点火系统中,其初级电流是由触点接通和断开的,当触点断开的瞬间,会产生电火花,使触点烧蚀。
触点不断开闭,触点臂上的顶块与凸轮长期摩擦而产生磨损,造成触点间隙变化,点火正时不稳定,影响正常点火。因此需要经常打磨触点并调整触点间隙,给使用带来不便。
2.火花能量的提高受到初级电流允许值的限制 由于初级电流受触点允许电流强度的限制(一般不超过5A),因此火花能量的提高就受到限制,使其不能适应高压缩比、稀薄燃烧发动机的要求。
3.高速、多缸时次级电压显著下降 多缸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由于触点闭合时间缩短,初级电流达不到较大的数值,因此次级电压随转速升高、缸数增加而显著下降,不能保证高速、多缸发动机的可靠点火。
4.对火花塞积炭较敏感 当火花塞有积炭时,初级电压上升过程中的漏电量增加,使得所能达到的次级**高电压明显降低。
5.无线电干扰大 断电器触点断开时,产生电火花,形成高频振荡波,对周围的无线电造成干扰。
7.3 电子点火系统
传统点火系已不能满足发动机向高转速、高压缩比、稀混合气燃烧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汽车排放的严格要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电子点火系统。
电子点火系统按点火控制方法分为触点式和无触点式两类。
7.3.1 触点式电子点火系

图7-15 触点式电子点火系统工作原理图
触点式电子点火系又称半导体辅助点火系统,它是将一只高反压的晶体三极管VT串联在点火线圈的一次电路中(图7-15),控制一次电路的通断。断电器的触点串联在三极管的基极电路中,触点开闭控制三极管导通和截止。

当点火开关S接通、断电器触点K闭合时,接通了三极管的基极电路,使三极管VT导通,接通点火线圈的一次电路。一次电流从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附加电阻R f→三极管的发射极e→集电极c→初级绕组N 1→搭铁→蓄电池负极,使点火线圈中积蓄了磁场能。
当断电器触点断开时,三极管基极电路被切断,三极管截止,使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断开,一次电流迅速下降为零,在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N 2中感应出高电压,使火花塞跳火,点燃混合气。
在触点式电子点火系统中,虽然点火信号仍由分电器内的凸轮和断电器触点产生,但流过触点的电流是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它比一次电流要小得多,所以触点火花很小,触点没有烧蚀,触点使用寿命延长。但是,由于仍然有触点、触点臂顶块和凸轮,存在摩擦和磨损,触电间隙会不断变化,影响点火正时,需要经常调整。所以触点式半导体点火系统现已很少使用。
7.3.2 无触点式电子点火系
该系统取消了断电器触点,利用各种信号发生器代替断电器触点,产生点火信号。通过电子元件组成的点火控制器,控制点火系工作。根据信号发生器形式不同,有磁电式、霍尔式、光电式和电磁振荡式几种。

图7-17 磁电式信号发生器
1-底板 2-活动底板 3-信号发生器线圈 4-永久磁铁 5-信号转子
图7-16 磁电式电子点火系统
1-分电器 2-火花塞 3-蓄电池 4-点火开关 5-点火线圈 6-点火控制器 7-磁电式信号发生器
1.磁电式电子点火系统 它主要由点火线圈、火花塞、分电器、磁电式信号发生器和点火控制器等组成(图7-16)。该系统的结构特点是用磁电式信号发生器和点火控制器取代传统点火系统中的断电器,控制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通断。

(1)磁电式信号发生器 它主要由信号转子、信号发生器线圈、永久磁铁等组成,一般安装在分电器内(图7-17)。
信号转子5由分电器轴6驱动,信号转子上的凸齿数与气缸数相等。信号发生器线圈3绕在永久磁铁4或铁心上,永久磁铁的磁力线穿过线圈经铁心、信号转子形成磁回路。信号发生器线圈总成安装在信号发生器底板2上。

发动机运转时,信号转子旋转。当凸齿与铁心正对时,磁通量**大;当铁心位于两凸齿之间时,磁通量**小。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磁通量变化时,位于磁场中的

图7-18 磁通量与输出信号的波形
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图7-18)。当磁通量为**大或**小时,其变化率为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零。磁通量变化率**大时(图中a、c点),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由于磁通方向的变化,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也不同,有正、负半波之分。

(2)点火控制器(图7-16) 点火控制器6中有5个三极管,其中VT 1管发射极与基极相连,相当于一个二极管,主要起温度补偿作用,VT 2管为触发管,VT 3和VT 4起放大作用,VT 5是大功率开关管,它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串联,可以迅速接通和切断点火线圈的初级回路。
当点火开关接通,发动机没有工作时,信号发生器转子不转,信号发生器无信号输出。此时,蓄电池的电流从其正极通过R 4、R 1、VT 1和传感器线圈到蓄电池负极(搭铁)形成回路,电路中P点电位较高,使VT 2管的发射结加正向电压而导通,故其集电极电位降低到约等于0,使VT 3管无基极电流而截止,VT 4和VT 5管获得正向偏压而导通,这样电流便从蓄电池正极经点火开关S、电阻R f、点火线圈初级绕组N 1、VT 5管和搭铁流回蓄电池负极。

图7-19 霍尔式信号发生器
1-触发叶轮 2-霍尔集成块 3-永久磁铁
发动机工作时,信号发生器就有信号输出。当信号发生器输出正脉冲信号时,A点为正,B点为负,VT 1管受反向偏置电压而截止,P点仍保持较高的电位。这样VT 2导通,VT 3截止,VT 4和VT 5导通,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有电流通过。

当信号发生器输出负脉冲信号时,A点为负,B点为正,VT 1管受正向电压而导通,P点电位降低,使VT 2管截止,VT 3管导通,VT 4和VT 5迅速截止,点火线圈初级电路被切断,在点火线圈次级绕组N 2中感应产生瞬时高电压,高电压经分电器送到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当信号发生器转子转动一周时,各缸按点火顺序依次点火。
2.霍尔式电子点火系统 该系统的结构特点是采用霍尔式信号发生器和集成电路点火控制器控制点火。
(1)霍尔式信号发生器 它一般安装在分电器中(图7-19),主要由与分火头连成一体的触发叶轮1、带导磁板的永久磁铁3、霍尔集成块2等组成。触发叶轮由分电器轴驱动,其叶片数与气缸数相等。霍尔集成块包括霍尔元件、放大及整形集成电路。

图7-20 霍尔式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a) 触发叶轮的叶片进入空气隙
b) 触发叶轮的叶片离开空气隙
1-导磁板 2-永久磁铁 3-触发开关板 4-触发叶轮的叶片 5-霍尔元件
当触发叶轮转动时,每当叶片进入永久磁铁与霍尔元件之间的空气隙时(图7-20a),磁场被触发叶轮的叶片旁路,霍尔元件不受磁场的作用,不产生霍尔电压。当触发叶轮的叶片离开永久磁铁与霍尔元件对之间的空气隙时(图7-17b),永久磁铁的磁通便通过导磁板作用于霍尔元件上,在霍尔元件上产生霍尔电压。

由于霍尔元件产生的霍尔电压较弱,需要对其进行放大、整形转换成方波信号才能作为点火器控制信号。这项工作由霍尔信号发生器内的集成电路来完成。

图7-21 点火控制器电路(L479集成块)
(2)点火控制器 它采用多功能专用点火集成电路模块,功能强、性能优越、工作可靠、价格低。图7-21所示是以L497专用点火集成电路模块为核心组成的电子点火控制器电路。它除了具有点火控制功能外,还具有点火线圈限流保护功能、闭合角控制功能、停车断电保护功能、电流上升率控制功能、过电压保护功能等。

霍尔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脉冲信号输入给L497集成块的引脚5,经过其内部电路的放大,驱动电流由引脚14输出,用来控制功率管VT的导通和截止,从而使点火线圈初级电路接通和断开,在次级绕组中不断产生高压电,高压电经分电器送到各缸火花塞,点燃混合气。
与磁电式电子点火系统相比,霍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点火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点火信号幅值、波形不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即使发动机转速很低时,也能输出稳定的点火信号,因此低速点火性能好,有利于发动机起动。此外,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霍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均能输出高低电平时间比一定的方波信号,所以点火正时精度易于控制。霍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无需调整,不受灰尘、油污等影响,使其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3.光电式信号发生器 其结构特点是采用光电式信号发生器产生点火信号,由点火控制器等元件控制点火。

图7-22 光电式信号发生器
1-遮光盘 2-分火头 3-光源 4-光接受器 5-集成电路 6-活动底板
(1)光电式信号信号发生器 它由光源、光接受器、遮光盘、集成电路等组成(图7-22)。光源为砷化镓发光二极管,通电时发出红外线光束。为增强光线强度,采用一近似半球形的透镜聚集。发光二极管耐震、耐高温,当环境温度达150 0C时仍可正常工作,具有性能可靠、寿命长等优点。

光接受器4是一只光敏三极管,与发光二极管上下相对安装,二者之间有一定距离,以便使遮光盘在二者之间运转。光敏三极管只有集电极和发射极两只脚,基极电流由光照射产生。光源与光接受器均固定在光接受器底板上。遮光盘1用金属或塑料制成,安装在分火头驱动轴上,由分电器轴通过离心提前机构驱动。遮光盘开有与发动机气缸数相等的缺口。

图7-23 光电式电子点火系电路图
发动机运转时,信号发生器的遮光盘随分电器轴旋转。当遮光盘的缺口处于光源与接受器之间时,发光二极管的红外线光束照射到光敏三极管基极上,光敏三极管导通;当遮光盘的缺口离开光源与接受器后,发光二极管的红外线光束被遮光盘遮住,光敏三极管基极失电,由导通转为截止。分电器旋转一圈,光敏三极管导通、截止各N次(N为发动机气缸数)。集成电路将光敏三极管输出的开关信号进行放大等处理。

(2)点火控制器 点火控制器是将光电信号发生器送来的信号进行放大,通过功率三极管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的通、断,使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电(图7-23)。
当光敏三极管V受光导通时,三极管VT 1获得正向偏压而导通。VT 1导通后为VT 2提供正向偏压U R4,使VT 2导通,VT 3截止。功率三极管VT获得正向偏压U R6导通,从而使点火线圈初级绕组通电;当光敏三极管V失光时,由导通转为截止,VT 1失去基极电流由导通转为截止,VT 2也截上,VT 3因获得正向偏压由截止转为导通。VT失去正向偏压U R6则由导通转为截止,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断电,在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经配电器分送至各缸火花塞。
稳压二极管VS用以保证发光二极管GA获得稳定的工作电压。电容C 1为正反馈电路,用以提高功率管VT的翻转速度,减少功率损耗,防止发热。电阻R 7用以保护功率三极管VT。当VT由导通转为截止时,在次级绕组W 2产生次级电压的同时,初级绕组也产生300V左右的自感电动势,R 7可为其提供回路,防止VT被击穿损坏。电阻R 8与电容C 2也具有R 7的作用,同时C 2还具有滤波功能。电阻R 9为点火线圈的附加电阻。
4.振荡式电子点火系统 该系统的结构特点是采用振荡式信号发生器产生点火信号,并利用点火控制器(与分火头合为一体)控制点火。

图7-24 振荡式信号发生器
1-正反馈线圈(L2) 2-振荡线圈(L3) 3-铁氧体 4-E形铁心 5-负反馈线圈(L1) 6-分火头 7-信号转子 8-铁氧体耦合杆
(1)振荡式信号发生器 它由信号转子与振荡式信号发生器等组成(图7-24)。信号转子7为一塑料圆鼓,在其周围嵌入与气缸数相等的铁氧体耦合杆8。信号转子安装在分火头6驱动的轴上,通过离心提前机构由分电器轴驱动。

振荡式信号发生器由E形铁心4与负反馈线圈L 1、正反馈线圈L 2、振荡线圈L 3组成。负反馈线圈与正反馈线圈分别绕在铁心的上、下两臂上,振荡线圈绕在铁心的中臂上。L 1的匝数多于L 2,L 1与 L 2的绕向应使它们通电时,在中臂上产生方向相反的磁通。传感器固定在分电器底板上,相当于传统分电器断电器的位置。
(2)点火控制器 点火控制器由振荡器、滤波电路、放大器及功率三极管VT 4等组成(图7-25)。

发动机运转时,当信号转子的铁氧体耦合杆未对准传感器的E形铁心时,磁路的磁阻大,L2与L3的耦合很弱,而L1此时为VT1提供负反馈,振荡器不工作,VF2无正向偏压处于截止状态。复合三极管VT3获得正向偏压而导通。VT3的基电流电路: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S)→控制器接柱→R9→R6→R7→VT3其极→发射极

→R 8→搭铁→蓄电池负极。

当VT 3导通后,为功率三极管VT 4提供正向偏压U R8,使VT 4导通。R 8的电流电路: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控制器接柱→R 10→复合三极管VT 3集电极→发射极→R 8→搭铁→蓄电池负极
VT 4导通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W 1通电。
当信号转子的铁氧体耦合杆对准传感器的E形铁心时,磁路磁阻减小,L 2与L 3的耦合增强,为VT 1的基极提供正反馈,使振荡器工作,产生300-400KH Z的高频振荡,通过R 4、C 4使VT 2获得正向偏压U R5,由截止转为导通。由于VT 2导通后其内阻极小,VT 3失去正向偏压由导通转为截止,进而使VT 4又失去正向偏压,由导通转为截止,点火线圈初级绕组W 1断电,次级绕组W 2产生次级高压,经配电器分配至各气缸火花塞。
以四气缸发动机为例,信号转子每旋转一圈,信号转子上的铁氧体耦合杆(4个)将对准E形铁心4次,振荡器产生4次高频振荡,使点火线圈产生4次高压电,分别给各缸点火一次。
附加元件的作用:电容C为电源滤波电容,电容C 1为反馈耦合电容;电容C 5用来减小无线电干扰;稳压二极管VD 2用来保护VT 3;稳压二极管VD 3用来保护VT 4。当VT 4由导通转为截止时,点火线圈初级绕组W 1产生的300V左右的自感电动势,可经VD 3构成回路,从而避免VT 4被击穿损坏。
7.4 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取消了断电器触点,采用多功能专用点火集成电路模块,配以高能点火线圈,使点火电压、点火能量大大提高,还具有恒流控制、闭合角控制等功能,使点火性能显著提高,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能、启动性能和排气净化性能。但是,对影响发动机性能**重要的因素——点火提前角的调节,仍然是采用离心式和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即机械调节方式,而且只能考虑发动机转速、负荷等少数几个因素的影响,而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等多种运行参数没法考虑。
由于机械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控制精度低,响应速度慢,不能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均在**佳时刻点火,使发动机性能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所以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
7.4.1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特点
1.由于取消了离心式、真空式等机械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采用微机控制点火提前角,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控制精度高,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采用**佳点火提前角,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排放净化性能进一步提高。
2.当采用爆震传感器闭环控制时,能够使发动机总是工作在爆震的边缘而又不发生爆震,发动机的热效率高,动力性、经济性好。
3.对于无分电器点火方式,减小了点火能量损失(配电器分火头于旁电极之间跳火会损失部分点火能量);由于增加了点火线圈数量,每个线圈通电时间延长,保证发动机在高速时有足够的次级电压和点火能量。
4.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当点火监测信号3次以上没有反馈信号时,ECU强制切断燃油喷射,并显示点火系统有故障。
7.4.2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类型
根据高压配电方式可以分为有分电器式和无分电器式,无分电器式按点火方式又可分为单独点火方式和双缸同时点火方式。根据是否有反馈控制(即爆震传感器)可以分为开环控制方式和闭环控制方式。

图7-26 安装在火花塞顶部的点火线圈
1-火花塞 2-点火线圈
有分电器点火系统存在以下缺陷:高压电经分火头、旁电极、高压线等点火能量损失大,高速、多缸时点火能量得不到保证(受闭合角限制),点火正时误差大(由于机械传动误差),无线电干扰严重等。

为了消除分电器的上述缺陷,进一步提高点火系统的性能,便出现了无分电器点火系统(DIS—Distributorless Ignition System)。它主要有两种方式:单独点火方式和双缸同时点火方式。
1.单独点火方式 单独点火方式一个火花塞配一个点火线圈(图7-26),点火线圈直接安装在火花塞顶上,不需要高压线。

图7-27 双缸同时点方式
2.双缸同时点火方式 双缸同时点火方式一个点火线圈同时给两个缸点火(图7-27)。这种点火方式要求共用一个点火线圈的两缸工作相位相差360º曲轴转角。这样当一缸接近压缩行程上止点时,另一缸接近排气行程上止点,点火时两缸的火花塞同时跳火,处于排气行程的气缸的点火是无效点火,处于压缩行程的气缸的点火是有效点火。目前双缸同时点火方式应用较多。

7.4.3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

图7-28 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
它主要由各种传感器、微机控制器、点火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图7-28)。

1.传感器 传感器用来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将各种信息输入微机控制器。与点火控制有关的传感器主要有:
(1)曲轴转速传感器与曲轴位置传感器 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和曲轴位置,它是确定初始点火提前角和基本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依据。初始点火提前角是指由曲轴位置确定的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是指由发动机转速和负荷所确定的提前角。
有些发动机将上述两种传感器做成一体,一般安装在分电器内,或飞轮壳上,或凸轮轴前后端。
(2)空气流量传感器或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它提供发动机负荷信号,是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依据之一。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微机利用此信号判断发动机负荷状况,是怠速、中小负荷还是大负荷,用来对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
(4)进气温度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用来检测进气温度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微机根据这些信号对基本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
(5)爆震传感器 在点火提前角闭环控制系统中,微机根据爆震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判断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从而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使发动机总是工作在爆震边缘而又不发生爆震,以获得**佳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6)开关量信号 它包含起动开关信号、全负荷节气门开关信号、空调开关信号及空档开关信号(对自动变速器汽车)等,用于对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
上述各种传感器都是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共用,其结构原理参见5.4。
2.微机控制器(ECU) 它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接口(I/O)、模数和数模转换器(A/D、D/A)以及整形、驱动电路等组成。
在微机控制器中,中央处理器是核心部分,它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发动机运行时,它采集各种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根据运算结果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器——如点火控制器。存储器用来存放过程控制的各种程序、运算的中间结果及通过大量试验获得的原始数据,如发动机在各种转速和负荷时的**佳点火提前角。输入输出接口用来连接CPU与外部设备。A/D、D/A转换器将传感器输入的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或者把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用于控制被控对象。整形电路将传感器输入信号转变成理想的波形,驱动电路对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使其能够驱动执行器。
在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电子点火系统的控制器是合为一体的。
3.点火器 它是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的功率输出级,它接受微机控制器输出的点火控制信号并进行功率放大,以便驱动点火线圈的工作。点火器的电路、功能和结构因车而异,有的与微机控制器装在同一电路板上,有的则有专门的点火模块,用导线与微机控制器相连(如丰田公司的TCCS系统),而日产公司的ECCS系统则仅是一只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的大功率开关三极管,它与点火线圈安装在一起并配以较大的散热器以利于散热。
7.4.4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1.基本工作原理 在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中,由各种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工况信息,并送给ECU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曲轴位置确定初始点火提前角,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信号从存储器中调出基本点火提前角的原始数据,再根据进气温度、冷却液温度、节气门位置等传感器信号和各种开关信号,对基本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后ECU向点火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使其在**佳时刻接通和断开点火线圈初级电路,在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使火花塞跳火,点燃混合气。
2.点火控制 点火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点火提前角控制、闭合角控制和爆震控制。

图7-29 基本点火提前角与发动机转速、负荷关系图(脉谱图)
a)微机控制 b)机械式调节
(1)点火提前角控制 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其中**主要的是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因此,人们通过对发动机进行大量的试验,测出在不同工况下,使其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净化性能等达到**佳值时的点火提前角数值,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点火提前角与发动机转速、负荷之间的关系图,称之为脉谱图(图7-29a是微机控制的脉谱图。图7-29b表示机械式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只是由几个简单的曲面组成)。将该图以数据形式储存到ECU的存储器(ROM)中。还储存有根据试验确定的的各种修正和控制程序,用于在发动机温度变化、起动工况、爆震情况下的点火提前角控制。在发动机实际工作时,利用这些数据控制发动机点火提前角,使其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净化性达到**佳值。

发动机具体点火提前角控制如下:
1)发动机起动工况:此时转速很低,发动机负荷信号(进气压力或流量信号)不稳定,通常将点火提前角固定在初始点火提前角。ECU根据点火开关信号、发动机转速与曲轴位置传感器进行起始点火提前角控制。也有一些发动机采用非初始提前角控制,而是根据发动机温度和起动转速进行更精确的点火控制。
2)暖机与怠速工况:ECU根据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和空调开关信号进行点火提前角控制,再根据冷却水温和发动机转速波动、氧传感器等信号进行点火提前角修正。
3)正常运转工况:ECU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进行基本点火提前角控制,再根据温度、氧传感器、爆震等传感器信号进行修正。

图7-30 暖机点火提前角修正特性
4)修正点火提前角控制:它是基本点火提前角乘以适当的系数得到的点火提前角。不同的型号的发动机,其修正系数各不相同,所修正的项目也不尽相同。

暖机修正:发动机冷却起动后,其温度还很低,因此要求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以改善燃油的消耗,加快暖机过程。ECU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信号、进气压力信号或进气流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作出暖机点火提前角修正。暖机修正点火提前随发动机的温度上升而减小(图7-30),不同车型其暖机修正特性曲线的形状有所不同。

图7-31 怠速稳定点火提前角修正特性
怠速稳定修正:发动机在怠速运行期间,因负荷变化而出现转速波动,怠速不稳。当转速低于所设定的目标转速时,微机根据其目标转速的差值大小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当发动机的转速高于设定的目标转速时,则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车速信号、空调开关信号等作出怠速稳定点火提前角修正,修正特性如图7-31。

图7-32 空燃比反馈点火提前角修正
空燃比反馈修正:装有氧传感器的发动机,当电子控制根据氧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空燃比进行修正时,随着喷油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发动机转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为了提高发动机转速稳定性,控制器在控制喷油量减少的同时,适当地增大点火提前角。ECU根据氧传感器反馈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信号、车速信号作出空燃比反馈点火提前角修正(图7-32)。

过热点火提前角修正:当发动机的温度过高时,为使发动机能保持正常工作而对点火提前角作适当的修正。具体分两种情况。
在发动机正常运行工况下,如果发动机温度过高则易产生爆燃。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
在发动机怠速运行工况时,如果发动机温度过高,则应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以避免发动机长时间过热。

图7-33 发动机过热点火提前角修正
ECU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作出过热点火提前角修正,其特性如图7-33所示。

发动机爆燃修正:当发动机产生爆燃时,对基本点火提前角进行适当修正(减小点火提前角),以迅速消除爆燃。
**大提前和推迟控制:发动机工作时的实际点火提前角是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之和。如果根据发动机实际工况和状态计算得到的实际点火提前角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因此,微机点火时刻控制系统设定了一个实际点火提前角的数值范围,以控制发动机工作时其点火提前角不会超出正常工作极限值。
不同发动机,其设定的点火提前角的**大和**小极限值不同,一般其**大值和**小值在如下范围:
**大点火提前角:35 0~45 0
**小点火提前角:-10 0~0 0

图7-34 闭合角脉谱图
(2)闭合角控制 闭合角控制是指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通电时间的控制。一方面,当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被接通后,只有通电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初级电流才能达到饱和值,才能保证在断开初级电路时,能产生足够的次级电压和点火能量。另一方面,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如果通电时间过长,点火线圈由于过热而易损坏。因此需要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通电时间即闭合角进行控制。

影响闭合角的因素有蓄电池电压和发动机转速。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把闭合角随发动机转速、蓄电池电压变化的脉谱图(如图7-34所示)以数据形式存储到ECU的存储器(ROM)中,供发动机工作时调用。
( 3)爆震控制 在爆震控制中采用爆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是否产生爆震,如果有爆震,ECU减小点火提前角,直到爆震消失;当爆震消失后,ECU又逐渐加大点火提前角,这样使发动机工作在爆震的边缘,而又不发生爆震,此时发动机热效率**高,动力性、经济性**好。
利用爆震传感器对点火提前角进行闭环控制,可以降低对各传感器精度的要求。
7.5 汽车电源
汽车电源由蓄电池和发电机并联组成,负责向汽车点火系、起动系、灯光、信号等全车电器设备供电。
在发动机转速大于一定值时,由发电机向全车电器设备供电,并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当汽车上的用电设备同时启用,所需功率超过发电机的额定功率时,蓄电池和发电机同时向用电设备供电。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或不运转时,发电机发出电压很低或不发电时,由蓄电池向全车电器设备供电。在发动机起动时,蓄电池向起动机、点火系等用电设备供电。同时蓄电池还相当于一个容量很大的电容器,可以吸收电路中瞬时过电压,以保持汽车电路电压相对稳定。对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蓄电池还是ECU内存的不间断电源。
7.5.1 蓄电池

图7-35 蓄电池的构造
1-正极板 2-负极板 3-肋条 4-隔板 5-护板 6-封口料 7-负极接线柱 8-加液孔盖 9-连接板 10-正极接线柱 11-接线柱衬套 12-壳体
其主要功用是向起动机供电。当发动机起动时,为起动机提供200A~600A的起动电流,大功率柴油机启动电流达到1000A。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的铅酸蓄电池(简称蓄电池),具有内阻小,能在短时间内输出大电流,起动性能好,工艺简单,造价低等特点。下面介绍这种蓄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1.蓄电池的构造 它一般由极板、隔板、壳体、电解液等组成(图7-35)。壳体内部由互不相通的3格或6格电压为2V的单格电池串联组成。
(1)极板 有正极板1和负极板2两种,均由栅架和填充在其上的活性物质构成。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 2),呈深棕色。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纯铅,呈青灰色。
为了增大蓄电池的容量,将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并用连接板9焊接,组成正、负极板组。安装时正负极板相互穿插,使每片正极板都插在两片负极板之间,因此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片。
(2)隔板 为了防止正负极板间短路及减小蓄电池内阻和尺寸,正负极反之间用隔板4隔开。隔板材料应具有多孔性,以便电解液渗透。隔板常用材料有木质、微孔橡胶、微孔塑料、玻璃纤维和纸板等。
(3)壳体 用来盛装电解液和极板组。它由耐酸、耐热、绝缘性能好,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制成。早期采用硬橡胶,近年来多用工程塑料,如聚丙烯。
壳体为整体式结构,底部有突起的肋条,以搁置极板组。肋条间的空隙用来积存脱落下来的活性物质,以防止在极板间造成短路。在蓄电池盖上有加液孔盖8,用来添加电解液和蒸馏水,也可用来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和测量电解液相对密度。加液孔盖上有通气孔,便于蓄电池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能自由逸出。使用中应注意通气孔的畅通,否则会产生炸裂壳体事件。
(4)电解液 蓄电池电解液是由纯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硫酸水溶液在充电和放电的电化学反应中起离子间导电作用,并参与化学反应。
电解液的纯度是影响蓄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配制电解液应采用化学纯硫酸和蒸馏水。工业硫酸和一般的水中含有铁等杂质,会增加自放电和损坏极板,不能用于配制蓄电池电解液。
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是一个化学电源。在充电时,靠内部的化学反应将电源的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用电时,再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供给用电设备。
(1)蓄电池电动势的建立 当极板浸入电解液中,极板上就会有少量活性物质会溶解电离。在正极板处PbO 2溶解电离后,有四价的铅离子Pb 4+沉附于正极板上,使极板呈正电位。
PbO 2+2H 2O→Pb(OH) 4
Pb(OH) 4→Pb 4++4OH -
在负极板处Pb溶解后有电子留在负极板上,使极板具有负电位。
Pb→Pb 2++2e
当蓄电池充足电后,单格正极板正电位为2V,负极板负电位为-0.1V,蓄电池电动势为2.1V。
(2)蓄电池的放电 蓄电池外电路接通后,在电动势作用下,负极板的电子e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板,正极板上的Pb 4+得到2个电子,变成二价铅离子(Pb 2+),并溶于电解液中;与此同时,负极板的Pb不断放出电子,变成Pb 2+(图7-36),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PbO 2+ Pb + H 2SO 4PbSO 4+ PbSO 4+ 2H 2O
放电
正极板
负极板
电解液
电解液
正极Pb→Pb2++2e
负极板
充电


图7-36 蓄电池放电原理
由此可见,放电过程正负极活性物质不断变成Pb 2+,溶于电解液,与电解液中的SO 4 2-反应生成PbSO 4,分别沉附在正负极板表面,使电解液中H 2SO 4减少,H 2O增加,电解液密度降低,所以通过密度计测量电解液密度,就可以知道蓄电池存电情况,一般蓄电池充足电时的电解液密度为1.24~1.31g/cm 3,每降低0.01 g/cm 3,相当蓄电池放电6%。

(3)蓄电池的充电 铅酸蓄电池使用前要进行充电,平时当存电不足时也要进行补充充电。
充电过程的化学反应与放电过程相反,上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可逆的。充电时正负极板表面的PbSO 4分别还原为PbO 2和Pb,电解液中的H 2O减少,H 2SO 4增加,电解液密度增加。
3. 免维护蓄电池 上述的铅酸蓄电池在使用中,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电解液中的H 2O不断减少,必需随时注意添加蒸馏水,否则将造成极板损坏的严重后果。
免维护蓄电池也叫MF(Maintenace Free)蓄电池,它是指在使用寿命期内无需日常维护的蓄电池。其突出优点是在汽车合理使用过程中无需添加蒸馏水,蓄电池自放电小,仅为普通电池的1/6~1/8,在使用期内一般无需进行补充充电;正负极接线柱腐蚀小或无腐蚀,使用寿命长,内阻小,起动性能好。免维护电池(图7-37)在结构、工艺和材料等方面采用了一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图7-37 免维护蓄电池
1-电池接线柱 2-模压代号 3-壳体 4-下滑面 5-袋状隔板 6-铅钙合金栅架 7-高密度活性物质 8-极板连接夹和单格连接器 9-液、气隔板 10-安全通气孔 11-电解液密度观测孔
1)加液盖通气采用安全通气装置,可以阻止水蒸气和硫酸气体排出,因而减少了电解液的消耗,并可避免可燃分解气体与外部火花接触而产生爆炸,也减少正负极接线柱的腐蚀。有的免维护电池在通气塞中装有催化剂钯,可帮助水解的氢氧离子结合成水后再回到蓄电池中去,进一步减少了电解液的消耗。

2)采用袋式微孔塑料隔板,将正极包住,避免了极板的短路,因而可以使容器底部无需肋条,从而降低极板组的高度,使极板上部的容积增大,增加了电解液的贮存量。
3)极板栅架采用铅-钙-锡合金或低锑合金,减少了析气量,使电解液中水的消耗降低,并使自放电也大为减少。
目前汽车上所用的免维护蓄电池还未达到真正的无需维护。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一般每年或行驶3000Km)应对蓄电池进行一次检查和维护。对于全封闭式免维护蓄电池,由于无加液孔,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来检查蓄电池电解液的液面和密度,但蓄电池内部一般装有一个小密度计,从其顶端的检视孔通过观察其颜色来判断蓄电池的技术状况。若是绿色,表明技术状况好,可继续使用;若是黑色,表明电解液密度偏低,应补充充电;若是黄色或无色,则不能继续使用。
4. 蓄电池的型号 根据JB2599-85规定,我国蓄电池的型号由三部分组成:

串联的单格电池数
蓄电池类型
额定容量
蓄电池特征

其中蓄电池类型是根据其主要用途划分的,用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如起动用蓄电池代号为“Q”,摩托车用蓄电池代号为“M”等。
蓄电池特征为附加部分,仅在同类用途的产品中具有某种特征而在型号中又必须加以说明时用。当产品同时具有两种特征时,原则上应按表7-2顺序将两个代号并列标志。普通型号无代号。
表7-2 蓄电池产品特征代号
序号
产品特征
代号
序号
产品特征
代号
序号
产品特征
代号
1
干荷电
A
5
防酸式
F
9
气密式
Q
2
湿荷电
H
6
密闭式
M
10
激活式
I
3
免维护
W
7
半密闭式
B
11
带液式
D
4
少维护
S
8
液密式
Y
12
胶质电解液
J
额定容量是指20小时放电率额定容量,单位为Ah(可免写),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蓄电池容量是蓄电池的主要参数。它是在放电允许范围内,对蓄电池放电能力的度量。20小时放电率额定容量是指一个全充电的12V蓄电池在电解液温度为25℃时,连续20小时输出**大稳定电流而电池电压不低于10.5V时所输出的电量。
例如:蓄电池型号6-QA-90,表示由6个单格蓄电池组成,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90Ah,起动用的干荷蓄电池。
7.4.2 发电机
汽车发电机用来向除起动机外的所有电器设备供电,并给蓄电池充电。为了满足蓄电池充电的要求,汽车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必须是直流电压。目前,国内外汽车发电机已全部采用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它是利用硅二极管将交流发电机定子绕组中所感应的三相交流电整流成为直流电。
1.硅整流发电机的构造 它主要由转子、定子、整流器端盖、风扇及皮带轮等组成(图7-38)。
(1)转子 通过轴承固定在发电机上,由发动机驱动旋转,用来产生旋转磁场。它主要由两块爪形磁极14、磁场绕组6和滑环2等组成。两块爪形磁极压装在转子轴上,在两块爪形磁极的空腔内装有磁轭,其上绕有磁场绕组,磁场绕组的两引出线分别焊接在与轴绝缘的两个滑环上,滑环与预装在后端盖上的两个电刷相接触。当接通电源时,磁场绕组中便有磁场电流通过,产生轴向磁通,使得一块爪形磁极被磁化成N极,另一块爪形磁极被磁化成为S极。当转子旋转时,便产生旋转磁场。

图7-38 硅整流发电机的构造
1-后端盖 2-滑环 3-电刷 4-电刷弹簧 5-电刷架 6-磁场绕组 7-定子绕组 8-定子铁芯 9-前端盖 10-风扇 11-皮带轮 12-整流器总成 13-硅二极管 14-爪形磁极
(2)定子 固定在发电机壳体上,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它由定子铁心8和三相定子绕组7组成。定子铁心由相互绝缘且内圆带槽的环状硅钢片叠成,三相定子绕组对称安放在定子铁心槽内。

为了保证三相定子绕组能产生频率和幅值相同,相位相差120°的三相交流电,定子绕组线圈的绕制和在定子铁心槽中的嵌入应符合一定规律。
(3)整流器 其作用是将三相定子绕组产生的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它是由6个硅二极管组成三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图7-39)。

硅整流二极管通常直接压在散热板上或发电机后盖上,其中压装在发电机后

图7-39 硅二极管安装示意图
端盖上的三只硅二极管引线为负极,外壳为正极,俗称“负极管”,管壳底部用黑字标记;压装在散热板上的三只二极管,其引线为正极,外壳为负极,俗称“正极管”,管壳底部用红字标记。这样发电机后端盖和散热板便组成了发电机整流器总成。散热板通常用铝合金制成,以利于散热,它与后端盖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垫片隔开,并用螺栓通至后端盖外部,作为发电机的火线接柱“+”。

图7-40 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
a)内部电路 b)电压波形
1-励磁绕组 2-三相定子绕组 3-磁场接线柱(F 1) 4-磁场接线柱(F 2) 5-输出接线柱(+) 6-正极二极管 7-负极二极管 8-搭铁接线柱(E) 9-中性接线柱(N)
(4)端盖和冷却风扇 硅整流发电机前端安装有前端盖9(图7-38),内有轴承支承转子轴;后端装有后端盖,也装有支承转子轴的轴承。还装有整流器支架,炭刷和炭刷架及所有的接线柱。整体式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节器(后述)也装在后端盖上。为了使硅二极管散热良好,端盖一般都由铝合金制成,前端盖外侧还安装有冷却风扇10,许多发电机上有前后2个风扇进行冷却。

2.工作原理(图7-40) 当发电机工作时,通过电刷和滑环将直流电压作用于励磁绕组1(图7-40a)的两端,励磁绕组中有电流通过,在其周围产生磁场,使转子轴上的两块爪形磁极被磁化,一块为N极,另一块为S极。当转子旋转时,在定子中间形成旋转的磁场,使安装在定子铁心上的三相定子绕组2中感应生成三相交流电(图7-40b)。
每相绕组接一对二极管,一个正向偏置,一个负向偏置。若将负载接通后,电流总是从电压**高的绕组出发经二极管整流,回到电压**低的绕组。如某一瞬间,若A绕组电压**高,B绕组**低,则电流从A出发(图7-40a)经二极管T1到外电路负载,经二极管T6返回B相。经三相桥式全波整流后,输出的电压波形平稳得多。
7.4.3 电压调节器

图7-41 单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
1-铰链 2-衔铁 3-触点 4-触点 5-支架 6-绝缘条 7-铁心 8-磁化线圈 9-磁轭 10-支架 11-弹簧
1. 电压调节器作用 汽车发电机由发动机通过风扇传动皮带驱动,由于发动机转速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使发电机的转速也随之变化,从而引起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变化。而汽车用电设备和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是恒定的(一般为12V),因此汽车发电机必须配用电压调节器,以便在发电机转速变化时,保持发电机输出电压在规定范围(13.8~14.8V)内。

2. 电压调节器类型 电压调节器是通过调节流过励磁绕组的电流强度来调节磁极磁通,使发电机输入电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常用的电压调节器有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集成电路电压调节器等多种。
3.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通过电磁铁控制触点的开闭来调节磁场绕组的励磁电流大小,实现对发电机输出电压的调节。
常用的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有:单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和双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
1)单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其结构如图7-41所示。

图7-42 发电机电压波动曲线
当发电机未转动时,调节器触点在弹簧作用下保持闭合,电流从蓄电池→调节器触点→发电机磁场绕组→发电机→搭铁形成回路。此时调节器线圈中虽也有电流流过,但由于电压较低,调节器线圈电流较小,产生的电磁力矩还不能克服弹簧所产生的力矩,故触点保持闭合。

当发电机转动后,发电机电压随转速的升高而升高,达到某一数值U 0(图7-42)时,调节器线圈产生的磁场力矩大于弹簧力矩,将衔铁吸下,触点分开,调节电阻R tj串入磁场电路,使磁场电流减小,磁场减弱,使发电机电压降低。当发电机电压降低到某一数值U 1,由于调节器线圈电流减小,电磁力矩小于弹簧力矩,触点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重新闭合,调节电阻又被短路,磁场电流和发电机电压又上升,而当电压升到U 2时,触点又被打开。如此反复,使触点不断地开闭,使发电机电压在U 1~U 2之间波动。

图7-43 双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
1-电压调节器 2-交流发电机 3-电流表 4-蓄电池 5-用电设备 6-点火开关 K 1-低速触点 K 2-高速触点
2) 双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单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存在触点火花大,调节范围小等问题,人们又开发了双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图7-43)。

当发电机低速运转时,低速触点K 1的工作情况与上述的单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相同。由于低速调节范围无需很大,其调节电阻较小,触点火花也小。
当发电机高速运转时,发电机输出电压升高,磁场电流变大,线圈吸力增大,使高速触点K 2闭合,磁场绕组被短路,磁场电流减小到零,发电机输出电压随之迅速下降。电压下降又使磁化线圈吸力减小,高速触点K 2重新打开,磁场电流又经过调节电阻R tj流入磁场绕组,发电机电压又开始上升。如此反复,高速触点K 2振动,使发电机电压保持稳定。由于K 2闭合时,磁场绕组被短路,触点打开时也基本无火花产生。同时K 2断开时,相当于磁场电路串入一个无穷大的电阻,因此允许发电机转速很高,即转速调节范围加大。
4.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由于有触点、弹簧铁心、线圈等机械装置,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大,质量重,且触点易烧蚀、氧化,可靠性差,寿命短,且由于触点振动时存在机械惯性、磁滞性,使触点振动频率低,调节精度差。使用中需要经常维修和调整。
晶体管调节器利用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代替触点开关,具有调节精度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无需维修和保养等特点。
晶体管电压调节器是将晶体管作为一只开关串联在发电机的磁场电路中,根据发电机输出电压的高低,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稳定在规定范围内。

图7-44 晶体管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图7-44所示的晶体管调节器由功率开关三极管、信号放大和控制电路、电压信号的检测电路等三部分组成。V 2是功率开关三极管,用来接通和切断发电机的磁场电路,它串联在磁场绕组的电源端,晶体三极管V 1构成信号的放大和控制电路,它将电压检测电路送来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控制功率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发电机电压信号的检测电路由电阻R 1、R 2和稳压管VD组成,电阻R 1、R 2构成一分压器,接入发电机的输出端和搭铁端之间,用来检测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从电阻R 1上取出总电压U AC的一部分U AB作为调节器的输入信号电压,由于

所以,U AB可反映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 AC的高低。稳压管VD反向串联在晶体管V 1的基极回路中控制着晶体管V 1的导通和截止状态。
上述晶体管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接通点火开关SW后,蓄电池电压便加在A、C两端,R 1上的分压U AB则通过晶体管V 1的发射结加到稳压管VD上,由于蓄电池电压低于发电机的规定电压值,故此时加到稳压管上的电压值低于稳压管的反向击穿电压U VD,稳压管VD截止,V 1无基极电流而截止,V 2则由R 3提供偏置电流而处于饱和导通状态,蓄电池便经V 2给发电机磁场绕组提供磁场电流,其电流通路为:蓄电池“+”极→点火开关SW→调节器“+”接柱→V 2(e、c)→调节器“F”接线柱→发电机“F”接线柱→发电机磁场绕组→搭铁→蓄电池“-”极。若此时发电机运转,发电机电压就会随转速的上升而迅速升高,当发电机电压升到蓄电池电压时发电机开始自激发电;当发电机电压超过规定值时,通过R 1的分压加到稳压管VD的电压超过稳压管VD的反向击穿电压,则稳压管导通,V 1获得基极电流而导通,V 1导通后,使V 2的发射结被短路,因而V 2截止,从而切断了发电机的磁场电路,使得发电机电压迅速下降。当发电机的电压降到低于规定值时,加到稳压管VD上的电压又低于其反向击穿电压,稳压管重新截止,使V 1也截止,V 2重新导通,接通发电机的磁场电路而使发电机电压又升高,如此往复,发电机的电压便被稳定于规定值。
该调节器的调节电压决定于分压电阻R 1和R 2,以及稳压管VD的反向击穿电压(稳压管的稳压值)。减小R 1的阻值、增大R 2的阻值或增大稳压管的稳压值时,调节器的调节电压将增高,反之,调节电压降低。
5.集成电路电压调节器 其组成与工作原理与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大同小异,但电路中的所有元件都组合在同一个半导体基片上,形成一个独立的、互不可分的电子电路,即集成电路。它具有体积小、工作可可靠、使用中不需保养与维护等特点,在现代汽车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图7-45 整体式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 2-励磁二极管 3-输出整流二极管 4-中性点整流二极管 5-三相定子绕组 6-励磁绕组 7-内装式电压调节器 8-电压调节器的传感器 9-充电指标灯接线柱 10输出接线柱
集成电路调节器由于体积小巧,可以安装在发电机外部,也可以安装在发电机内部,与发电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充电系统,称为内装式调节器。具有内装式调节器的交流发电机称为整体式交流发电机(图7-45)。

目前,在有些采用微机控制的燃油喷射式发电机的汽车上,还可以取消发电机的电压调节器。发电机工作时,由微机控制系统通过对发电机励磁电流的调节,调节发电机的端电压,使发电机转速变化时其电压保持恒定。

本章小结
1. 汽油机要求点火系按发动机转速、负荷、温度等运转工况变化,自动准确调节点火提前角,提供足够的点火能量,可靠点燃混合气。
2. 点火系统分为传统点火系、电子点火系、微机控制点火系和磁电机点火系等几种。
3. 传统点火系由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电源、点火开关和高压导线等组成。
4. 电子点火系由电子点火器、分电器、点火信号发生器、点火线圈、火花塞、高压导线等组成。点火信号发生器有磁电式、霍尔式、光电式和震荡式等种类。
5. 微机控制点火系由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爆燃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微机控制器、点火器、火花塞等组成。它具有控制精度高,考虑因素全面,点火能量大,高速适应性好,故障自诊断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汽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6. 汽车电源由蓄电池和发电机组成。蓄电池是个化学电源,其充放电是可逆的。发电机一般采用硅整流发电机,并通过电压调节器调节,保持输出电压基本稳定。集成电路电压调节器具有体积小、工作可靠、使用中不需保养与维护等特点,在现代汽车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火花塞间隙、击穿电压、火花塞热特性、热型火花塞、冷型火花塞、普通型火花塞、蓄电池容量、20小时率额定容量、免维护电池。
2. 汽油机对点火系有何要求?
3. 试说明传统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过程及存在的缺陷?
4. 汽油机传统点火系为什么必须设置真空点火提前和离心点火提前两套调节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5.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中,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常用哪些类型的传感器?说明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 简述电磁感应式电子点火装置的工作原理?
7. 简述光电感应式电子点火装置的工作原理?
8. 简述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装置的工作原理?
9. 简述微机控制点火系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10. 汽车电源组成及功用?
11.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2. 简述硅整流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13. 车用发电机为什么必须配备电压调节器?他们是怎样进行电压调节的?单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双触点振动式电压调节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各是如何进行电压调节的?
附录:我国火花塞型号标注
根据国家专业标准ZBT37003—89的规定,火花塞型号由三部分组成,如F5TC型火花塞:

F
5
TC
汉语拼音字母,表示火花塞的结构类型及主要型式尺寸。各字母的含义见附表1
阿拉伯数字,表示火花塞的热值
汉语拼音字母,表示火花塞的派生产品、结构特性、材料特性及特殊技术要求。各字母的含义见附表2


附表1 火花塞的结构类型代号
代号
螺纹规格
安装座形式
螺纹旋合
长度/mm
壳体六角对
边长度/mm
A
M10×1
平座
12.7
16
C
M12×1.25
平座
12.7
17.5
D
M12×1.25
平座
19
17.5
E
M14×1.25
平座
12.7
20.8
F
M14×1.25
平座
19
20.8
(G)
M14×1.25
平座
9.5
20.8
(H)
M14×1.25
平座
11
20.8
(Z)
M14×1.25
平座
11
19
J
M14×1.25
平座
12.7
16
K
M14×1.25
平座
19
16
L
M14×1.25
矮型平座
9.5
19
(M)
M14×1.25
矮型平座
11
19
N
M14×1.25
矮型平座
7.8
19
P
M14×1.25
锥座
11.2
16
Q
M14×1.25
锥座
17.5
16
R
M18×1.5
平座
12
20.8
S
M18×1.5
平座
19
(22)
T
M18×1.5
锥座
10.9
20.8
注:()表示非标准的保留产品,不推荐使用。
附表2 火花塞的特征代号及字母顺序
序号
特征代号
结构特征
序号
特征
代号
结构特征
序号
特征
代号
结构特征
1
P
屏蔽型
5
Y
沿面跳火型
9
V
V型电极
2
R
电阻型
6
J
多极型
10
C
镍镉复合电极
3
B
半导体型
7
H
环状电极
11
G
贵金属
4
T
绝缘体突出型
8
U
电极缩入型
12
F
非标准
注:无字母标志的为普通型;需要用量个字母表示时,按本表顺序排列。
例如:F5TC型火花塞,表示螺纹规格为M14×1.25、平座、旋入长度为19mm、壳体六角对边长度为20.8mm、热值为5、绝缘体突出型、镍铜复合电极火花塞。



发表于 @ 2008年06月05日 10:49:00 |点击数()

旧一篇:第11章 发动机特性|新一篇:第12章 新型汽车发动机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66
本周点击:935
本月点击:5215
点击总数:940615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