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个人博坛>>
“玉雕师”:徜徉在童心世界
罗晓/文
上创新实践课是孩子们的“开心一刻”。课堂上,他们纷纷动起手来,张开丰富想像的翅膀。“呀——”,一名同学在精心设计好的小报版面上书写“小红花专栏”时,抄错了一个字。咋办?用修正带改有痕迹,用涂改液抹影响美观。看着这名学生沮丧的神情,班主任王欣欣老师夸张地皱皱眉头,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王老师不想让这名学生失去一次动脑、动手、用心解决问题的机会。
见老师爱莫能助,学生开始低头冥想。过了一会儿王老师走过去,一看乐了:写错的字被这名同学画的几朵6瓣花儿巧妙地“隐”去了,那夹在字中间的小红花给小报版面以极好的点缀。小报办完后,王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了这名同学的“杰作”,并让大家结合此次创新实践活动写一篇作文。结果,感情真挚、内容生动的《小红花专栏》优秀作文“诞生”了!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被誉为“播撒阳光的人”的王欣欣老师,注意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动脑、动手、用心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利用一切机会在童心世界进行别具匠心的“玉雕”。语文创新实践课上,那绽放得娇艳欲滴的“小红花”,就是她用爱的雨露浇灌出来的花蕾。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可是,天生喜欢孩子的王欣欣,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学生。1990年走上三尺讲台以来,他怀着忠贞教育事业、对学生一片赤诚之心,在小学教育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不缀。为了精心哺育“祖国的花朵”,长期以来,他晨迎霞光来,晚踏暮色归。王欣欣一直负责中国一拖第二子弟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及年级组长工作。为了用丰富的知识和睿智折服学生,她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阅读与理解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王欣欣在教学中摈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及阅读教学上的分段、概括段意、总结中心的“老三段”陈旧教法,以学生的“学”为主,改变过去“喂一口,吃一口”教法的弊端。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在增长知识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方法上,课文的中心思想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又是课堂教学的终结。为给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打基础,王欣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上。当学生对课文普遍理解后,她设计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习天地。课堂上,她让学生充分感受、尽情发言,增强教学参与性,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作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一个课题。王欣欣通过兴趣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在教学中进行了作文创新意识的探索。课堂上,她在黑板上画波折号,启发学生看到这个横线想到了什么。学生们说:“想到了教鞭、公路、荧光灯管、独木桥、粉笔、、、、、、” 她又画波浪线,学生们说:“像心电图、海浪、山丘、、、、、、”王欣欣接着启发学生回想一下与此有关的事情、自己曾有过的经历。有同学说,看到了波浪线就想到了大海,想到了家人带自己去海边玩,自己被海浪打翻,有惊无险的事情。有同学说,看到了波浪线想到了姥姥突发心脏病,自己在医院陪姥姥做心电图的情景,当时自己急切盼望姥姥赶快好起来,并从大人身上学到了该如何孝敬老人。有同学说,看见三角形,联想到了登山的经历,想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作文思路一点点打开,他们开始抛弃固有的模式,将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的事例中感悟真理。课堂训练到此,学生的思想已经挣脱束缚,想象的翅膀已经展开。为了使他们的作文创新能力再上一个台阶,王老师请同学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各种图形,然后让大家选择其中的图形任意组合,编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有的学生将圆和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有的同学将长方形和曲线组合在一起,大家围绕着组合的图形展开想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讲完了,一篇精彩的作文已见雏形。
今天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电视、电脑、网络等向他们全方位地展示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王欣欣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既让孩子们从书本上学习未知,又让他们在社会这个资源库里提取健康的文化营养。教学中,她坚持“文道结合”的教学理念,不但教孩子们学知识,还对孩子们育思想,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快乐,从而,打牢小学语文知识的根基。
“太阳底下**崇高、**光荣的职业是教师。为了祖国的明天,教师要把爱的阳光播向每个学生的心田。”从教十几年来,王欣欣将这一教育箴言始终牢记在心,并默默躬身践行着,在教育的沃土上播种希望、收获理想。她多次获得各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国家级“育才奖”荣誉桂冠是对她为小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高褒奖。而她教的学生,也在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学校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1日 06:36: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