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精神——勇于开拓收藏

北大荒精神——勇于开拓

发布时间:2008-4-11 10:17:34 供稿 责任编辑:

如果说,通过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开垦荒原,建房筑路,在地图的空白上填写一个个国有农场的名字,是北大荒第一次开发的话,那么,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跃,则是北大荒的第二次开发,是新的创业,它依靠的依然是勇于开拓的精神。

  30多年过去了,北大荒人面对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高度集权下运行的农垦经济发展缓慢,国有农场犹如百艘行将搁浅的战舰,它们不安地躁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将建立的前夜。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形成了僵化的观念、依附的心理、陈旧的模式、单一的结构……这些对企业无一不是危险的暗礁,对职工是致命的桎梏。

  改革,是北大荒人的必然抉择。

  1978年,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这是垦区改革的现实环境;1979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垦区改革的必要条件;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至此,垦区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祖籍山东省梁山县的好汉丁启运,1956年在一面火红的“青年垦荒队”大旗招引下,来到江滨农场。30多年,他和同来的100多条梁山好汉在黑土地上吃辛苦、流汗水,日子过得还是不富裕。1984年,农场搞家庭农场试点,身为队长的丁启运果断向场里请战。第二年,农场便以他所在的生产队为模式,兴办了2500多个家庭农场。丁启运看到家庭农场中敢多包地的有机户很快富起来,他在全场率先实行“统一种,分开管,统一收,分开算”的生产管理模式。春耕秋收,全队机械力量得到充分发挥。1990年,他所在的生产队人均收入从200元猛增到2000多元,一个小小的生产队站到了垦区2000多个生产队的前列!

  哈尔滨知识青年李长彦3次申请辞官卸任,办起垦区**大的开发性家庭农场。

  1985年5月,李长彦带着6名拖拉机手挺进抚远荒原腹地。开荒头一天,拖拉机就陷进了漂垡甸,只露出一个车篷盖。两台大挖掘机,整整3天才把机车拖出来。雨水泡起了开荒点的草棚子,饥寒交迫,李长彦的伙伴们被困在大草甸,3天3夜粒米未进。辛辛苦苦种下的1000亩大豆颗粒无收,6人背上10多万元的欠款包袱,一个伙伴卷起铺盖卷说:“就是割脑袋我也不干了!”。铁打的汉子也流泪,李长彦擦去泪水,和他的伙伴在严冬的大雪中挖好地窨子,夹着行李钻了进去,为的是看好越冬的机械。苦斗5年,李长彦开发性家庭农场开发经营了1.5万亩耕地,1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全部收回,这意味着为国家节约资金140万元!5年生产粮豆590万公斤,上交利税35万元。

  不是把生命系在黑土中,我们的干部、职工哪有这般豪情?北大荒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历史时期,都和土地有一种割不断的生命之缘,唇齿相依,互为涌泉。

  这场波及百万人的改革,即使人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会出现进程的差异。特别是由于思想上、理论上、政策上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因此,兴办家庭农场一度出现了较大的反复,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不清,**根本的是虽然打破了高度集中的旧体制,初步改变了旧模式,构建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改革依然没有触动**后的堡垒——国有农场的产权制度。

  职工群众有眼睛亮的:这不是“大农场套小农场”,而是让“小农场”活活把“大农场”套死了!

  富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北大荒人,承受起时代的千斤重负,毅然作出了实行“两自”的重大抉择:职工家庭农场生产费、生活费全部自理。

  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转折!

  从国有农场建立以来,“农场拿钱,职工种地,负盈不负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却要彻底翻个个!

  1985年,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绥滨农场先后办起了3000多个家庭农场,全部农机具折价848万元都卖给了职工。由于产权明晰,职工们精心保养和使用农机具,并舍得花钱投资购买新机具,到1995年,各家庭农场不仅还清了转让款,还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购置了一大批更大更新的农机,仅大型联合收割机就有160多台!每年职工“两自”费用达3500万元。农场卸去了包袱,集中了财力,办起了宏观发展的大事。他们先后投资2800万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建起粮食处理中心、农用收割机厂,改善交通、通信和福利设施等。改革前8年,这个场6年亏损1200多万元,改革后8年,农场连年盈利,总额达到1300万元。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改革之路

  丰腴的自然资源是北大荒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雄厚基础。3000万亩耕地和几千亩的牧地草原、山川林地、水面苇塘,农林牧渔副皆宜,但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垦区种植业占农业比重长期在65%以上居高不下,一花独秀,由此构成单一的产业结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

  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

  因此,北大荒人把畜牧业视为连接种植业和加工业的中轴产业,在人力、财力上采取倾斜政策,使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5年,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一支雄壮的畜牧业大军出现在北大荒辽阔的草原上!

  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过去行进着的只有种植业一个方面军,虽然盔明甲亮,但孤军奋战,在风险中战栗而行。如今出现了高附加值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几大产业,旌旗招展,兵强马壮,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形成了北大荒二次开发的雄壮气势!

  打开垦门,立足自力更生,坚持对外开放

  1980年,经国家批准与日本日绵实业株式会社以补偿贸易形式,开发荒原30万亩,利用外资,引进成套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建设起全国第**个现代化国有农场。

  1981年初,经国家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选定黑龙江垦区开荒300万亩项目。在这一项目中,二道河、鸭绿河两个现代化国有农场诞生。

  现代化国有农场的创建,是中国农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北大荒沿袭几十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场不再由适合自然经济方式的分散村落组成,生产专业化、生活社会化是现代化农场的显著特征。所有的农业工人都集中到场部居住,场区内集中兴建商业、医疗、教育、文化等设施,普通的农业工人住上宽敞的明亮的住宅楼;职工们驱车进入农场各生产作业区,车内密封,设有空调和通信设备。这一切不是陶公笔下虚构的武陵圣地,而是北大荒人创造的实实在在的现代桃花源。

  打开垦门的北大荒人引进和利用外资、技术、设备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北大荒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机耕、机播、机收面积的比重在全国都居首位。

  北大荒人在开放中树立起面向世界的雄心。

  80年代初,出任勤得利农场水产公司经理的黄德和在合江地区水产会议上偶然得到信息:鲟鳇鱼籽走俏国际市场。黄德和紧紧抓住这个为国家创汇的契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成鱼籽加工厂。第二年春天,黄德和带着198名渔工,在百里江面上摆下了捕鳇战场。这位喝黑龙江水长大的经理,终生厮守江畔,却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放眼太平洋两岸,让家乡的名字走向了世界。勤得利水产公司的3种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为国家创外汇300多万美元。是改革锻造了北大荒人,也是北大荒人使改革真正成了一次新的革命与解放。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尊重科学的伟大实践

  科技革命是垦区改革开放以来**有力度的开拓点之一。

  80年代始,垦区承担的国家课题有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大豆高产技术开发研究、谷物干燥和能源研究、水稻育种和高产栽培等项目。这些课题从现代化大农业的视角进行开发性生产项目研究。

  低湿地上空的阳光,是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的智慧之光。

  改革开放的北大荒人今不厚古,洋为中用。摒弃古老落后的传统观念与农艺方式,接纳先进的科学观念与技术措施,敞开胸襟迎接科技革命的洗礼。

  1989年底,垦区确立了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90年代第一春,近40万农业职工在科技工作者指导下,在大机械、大科技的优势中,使一道道传统农业的防线被突破。

  垦区近十年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50%以上。

  北大荒的科技工作者是英勇无畏的开拓者。勇气、毅力、卓识使他们终生不渝献身垦区的科技事业。

  人们不会忘记这位长眠者——北大荒的“奶牛之父”。这位30年代长春兽医大学毕业,40年代东渡日本留学的老知识分子,50年代参加了国营农场的创建开发工作,历任萨

  尔图种畜场场长,铁道兵农垦局、牡丹江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生产处和畜牧处长。1963年5月,张源培接受王震将军发展奶牛业的命令,只带一套铺盖卷和一箱沉甸甸的书,风尘仆仆来到八五一农场任党委书记兼场长。这位垦区奶牛业和乳品工业的奠基人上任后,爱牛如命,给畜牧队办班,他亲自授课,第一课的内容是“牛道主义”。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马灯,每天天不亮就提着灯到牛舍查看牛情。他带领职工建起完达山奶粉厂,生产出“完达山牌”全脂奶粉。

  这样一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高级知识分子、文革中含冤逝去,年仅49岁!

  如今,已获国家4块银牌的“完达山”名牌奶粉,垦区12万头奶牛业的发展可以告慰这位老专家的英灵了。

  为垦区大豆高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作物栽培专家郭玉,“三垄栽培”是他积半生心血的科研成果。

  数不尽的科技精英,说不完的忠诚奉献。

  这支精英荟萃的科技队伍,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垦区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0.8万人,这又是一支十万大军的队伍!70多万职工中,有20万技术工人,这是何等巨大的潜在生产力!

  北大荒人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开拓,植树造林,改天换地,使共和国的东北边陲出现了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绿洲。

  改革的天时、优越的地利、创业者的精神、奉献者的品格、开拓者的意志,北大荒人在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开拓,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农业之路出现在他们脚下。

  来源: 北大荒博物馆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1日 07:05:00 |点击数()

旧一篇: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新一篇:北大荒精神——顾全大局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66
本周点击:935
本月点击:5215
点击总数:940615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