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工业怎样走出当前困局?
进入2008年,对于农机工业企业的老总们来说,那真叫一个尴尬。面对不错的市场行情,他们却怎么也乐不起来;看着产量报表上每月不断增加统计数字,他们却犯起了愁;接到纷至沓来的订单,他们却难以开工生产;特别是面对逐年加大的购机补贴,他们却进退两难……农机工业企业怎么了?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2007年上半年,农机工业在生产保持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增幅却出现了快速下滑的态势。面对日益严峻的运行环境,农机工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近一次会议上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走过2007年的市场低迷,农机工业本来期望在2008年迎来一个艳阳天。然而,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出忽了多数人的意外。面对大好形势,难道农机工业企业竟然陷入了困局?这其实就是现实。上半年,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销售费用快速提高,在以上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机产品成本快速上长,企业不堪负重,部分产品已经出现售价倒挂。与去年相比,今年农机工业企业的成本综合上升了约50%。
成本上升了,你涨价呀,也许有人会这样不一为然。然而,农机工业却不能这样做。我们知道,面对涨势汹涌的原材料价格,有些行业可以向其下游转移成本,而有些行业的自我消化能力很强。农机工业呢?既无法转嫁成本上涨因素,又没有自我消化能力,这是由其特殊的地位决定的。农机工业的发展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机产品的消对象是购买力不高的农民群体,为“三农”服务是农机工业的职责。这种特性决定了农机产品面对成本上涨往往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即使让你涨价,我们看看空间有多大。现实情况是,由于多重因素掣肘,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产能过剩,产品趋同;有关部门对农机产品的价格限制。农机产品上面是一个厚厚的天花板。
从自身找找原因:产能过剩,产品趋同可能是主要问题。多年以来,由于农机企业积累过低,导致产品技术创新步伐缓慢,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同一个技术水平的产品,又面向同样市场,同样的消费群体,竞争非常激烈。2007年,小麦
联合收割机市场总体下滑,本来一些优势企业可以根据产品档次调整价格,但是,在产品趋同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调整的空间很小。
再从外部分析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机工业目前的状况是长期形成的。由于长期以来农机企业积累过低、补贴资金的回款慢、销售渠道的改变等原因,目前,企业面临一场罕见的资金短缺危机,现金流不畅。实际上,这是比较客气的表述,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已经断裂。
在国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机工业正处于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一些农机企业已经关门,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和就业;一些企业还在苦苦挣扎,期盼曙光;一些产品已经不能正常供给市场,出现了因企业问题而不能提供市场的有效供给。
农机工业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局?能不能走出这场困局?恐怕是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资本市场上,面对危机常有“政府救市”的呼吁,当前的农机工业就如同是这种情况的写照。解决目前的问题,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去考虑,政府给予好的政策,不过,还需企业积极努力。■
发表于 @ 2008年07月16日 21:55: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