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生产成本提高、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国际市场基础性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当前食品价格和原材料与燃料动力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并引发CPI大幅度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反弹。计量分析表明,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年初反弹后,将回归持续下降状态,但CPI仍存在较强的上涨压力,全年涨幅仍将高于5%。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稳定物价,并针对结构性物价上涨所反映的深层次矛盾,建立健全保障供求基本平衡和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
(中经评论·北京)在分析了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生产成本提高、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国际市场基础性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等因素对物价的共同作用基础上,我们利用模型对未来物价走势进行了模拟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CPI仍存在很强的上升趋势,即使考虑紧缩性政策的滞后作用和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的不利影响,全年CPI仍将保持在105.5左右的较高水平。因此,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稳定物价,并针对结构性物价上涨所反映的深层次矛盾,建立健全保障供求基本平衡和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
一、2008年物价波动趋势预测分析
在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区间月度增长率数据基础上,我们以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计量模型,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IPI)、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GR)、城镇固定资产投资(TZRG)、货币供应量(M1)等指标进行模拟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到已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和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条件下,2008年CPI仍将保持1999年以来的强劲上涨趋势,全年CPI有可能在105左右,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年初反弹后将回归持续下降状态。
(一)2008年物价的自身发展趋势
在1999年1月-2007年11月数据基础上,我们将CPI、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和生活资料价格指数(LPI)及其分类产品价格指数分解为三部分:中长期发展趋势、中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根据中长期发展趋势、中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的高阶差分方程(VAR)进行趋势外推,得到各种价格指数2007年12月-2008年12月的外推趋势值,然后依据分类产品价格在总指数中的权重合成为总指数,结果显示:CPI及其食品、居住和医疗保健等分类消费支出价格仍将保持较强上涨趋势,PPI及其分类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继续保持下降状态,生活资料及其分类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将保持逐月小幅度回落态势。
1、CPI及其分类支出价格仍将保持较强上升趋势。趋势外推结果表明,2008年CPI仍将保持较强上升趋势,月度同比CPI将从2008年1月的106.4提高到5月的106.9,下半年有所回落,但保持在106左右,全年CPI为106.3。从分类支出看,交通通讯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从1月的98.8提高到12月的99.5,全年平均为99.1。居住及服务价格指数小幅度回落,从1月的105.6下降到12月的104.4,全年平均为105.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小幅度上涨,从1月的102提高到12月的103.8,全年平均为103。食品价格指数在上半年继续上涨,平均为117.9,下半年回落,全年平均116.7。文教娱乐价格指数继续保持逐月回落态势,从1月的99.4下降到12月的97。医疗保健和烟酒价格指数相对稳定,分别保持在103.1和101.8左右。衣着价格逐月小幅度提高,从1月的98.8提高到12月的100.3。即从趋势外推看,八类消费支出价格中只有文教娱乐价格继续下降,其他七类均保持上涨状态和下降幅度缩小,其中食品、居住和医疗保健三类支出价格仍将保持较高上涨状态。
2、PPI及其分类产品出厂价格仍将保持下降趋势。趋势外推结果表明,2008年PPI总体呈下降状态,月度同比PPI将从2008年1月的104.3下降到12月的101.8,全年PPI平均为103。从分类产品看,采掘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回落,从1月的102.7下降到11月的90,12月反弹为95.2,全年平均为97.2。原材料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呈逐月回落态势,从1月的107.7下降到12月的103.9,全年为105.9。加工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半年稳定在102.6左右,下半年回落到102以下,全年平均为102.2。即从趋势外推看,2008年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基本保持继续下降状态。
3、生活资料及其分类产品出厂价格相对稳定。趋势外推结果表明,2008年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上半年稳定在103.8,下半年基本稳定在103.7,全年PPI平均为103.7。从分类产品看,食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回落,从1月的109.4下降到12月的108.4,全年平均为108.9。衣着类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相对稳定,1-12月基本稳定在101.2左右。日用品出厂价格指数全年基本稳定在102左右,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指数继续小幅度攀升,从1月的99.4提高到12月的100.4,全年平均为99.9。总体看,2008年生活资料及其分类产品价格指数相对稳定。
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将保持小幅度回落状态。根据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的趋势外推结果和两者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中的权重,我们得到按分类产品价格趋势外推结果计算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预计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将保持逐月小幅度回落态势,从1月的104.2下降到12月的102.3,全年平均在103.2。
(二)月度计量分析模型的模拟预测结果
在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区间月度增长率数据基础上,我们以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计量模型,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IPI)、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FR)、城镇固定资产投资(TZRG)、货币供应量(M1)等指标进行模拟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在政策中性及外部环境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CPI全年增长6.5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年初继续反弹,但此后回归持续回落状态,全年平均上涨幅度分别为3.46%和6.22%。这一结果与分类产品趋势外推结果基本一致。(2)在考虑到已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和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条件下,2008年CPI仍将保持1999年以来的强劲上涨趋势,全年CPI涨幅有可能在5%左右,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年初反弹后将回归持续下降状态。
1、基准预测结果。基准预测的前提条件是:假定国内经济保持当前平稳增长,不考虑已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中性,世界经济不发生明显衰退。在此条件下模拟预测的结果为: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中长期发展趋势持续攀升和货币供给快速增长等因素作用下维持上涨趋势,全年涨幅将达到6.5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年初继续反弹,但此后回归持续回落状态,全年平均上涨幅度分别为3.46%和6.22%。
2、中间情形预测结果。鉴于2007年12月25日和2008年1月央行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5个百分点,2008年货币供给增速必然下降,并对价格及经济增长产生紧缩效应,假定紧缩基础货币会导致M1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2008年出口增速回落到20%或比2007年出口增速下降5个百分点,即基础需求(出口和国内消费,2007年二者比例大约为1:1)增速下降2.5个百分点,从而引致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一个百分点,但不考虑次贷危机影响及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情况,在此条件下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和M1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CPI涨幅出现小幅度下降,全年平均为6.2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08年11月出现负增长,全年涨幅平均水平分别为2.09%和4.77%。
3、全球经济增速下降情形预测结果。2007年1月以来央行已连续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计提高了6个百分点,这种紧缩措施必然对后续货币供给增速产生收缩作用,至少2007年6月以来的7次准备金率上调会直接引致2008年的货币供给增速下降。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超出早期预期,有引发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这对我国出口及经济增长必然会产生负面冲击。假定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2008年货币供给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减速或衰退使我国出口增速回落到1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速因此下降2个百分点,在此条件下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和M1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CPI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年涨幅平均为5.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08年8月出现负增长,全年涨幅平均水平分别为0.75%和3.09%。
(三)对2008年物价走势的综合判断
除国内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外部冲击外,我国物价还面临其他外部冲击,**为重要的是2008年1月发生的雨雪灾害,2008年1月分类产品价格趋势外推得到的CPI和PPI,以及计量模型预测的1月份CPI、PPI及IPI,均低于已公布的1月份实际物价水平(分别低0.7、0.8和2.2个百分点),说明雨雪灾害对物价的影响很大。考虑到雨雪灾害在2月份基本结束,对物价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1-2月份,以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其影响会逐步弱化,但由灾害带来的农业减产和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增加,对3月份以后的CPI和PPI仍将持续发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和国外需求增速下降的负面冲击。当然,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不确定,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可能更大,对我国经济形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的需求减少,还会引致农产品、原材料和石油价格的回落,间接引致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下降。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年初反弹后,依然将回归持续下降状态,但2008年CPI仍将保持较强的上升趋势,预计全年涨幅在5.5%左右。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看,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已达到周期性运行的高峰,2008年GDP增长率将进入周期性下降阶段,季度GDP增长率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已进入小幅度回落状态,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仍保持较强的上涨势头,2008年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速下降、CPI上涨”的局面。这一现象与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的“滞胀”不同,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GDP增速回落、但仍处于高增长状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回落,并未出现全面通货膨胀现象。同时,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是在6年(1997-2003年)长期通货紧缩之后出现的,带有很强的恢复性上涨特征,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消费启动滞后于投资和GDP增长率,与消费增长基本同步的CPI在经济增长达到高峰之后继续上涨,是正常现象。从影响因素看,物价上涨存在合理和有益的一面,如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解决部分农副产品供给不足问题,理顺扭曲的供求关系;劳动成本提高推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利于理顺初次收入分配关系;原材料与燃料动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也是迫使企业节约资源、改进技术、通过市场对企业进行优胜劣汰的基本途径。但我们更应看到物价上涨的不利方面,在采取政策措施稳定物价时,要针对结构性物价上涨所反映的深层次矛盾,着重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保障供求基本平衡和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
(一)以市场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供给的安全保障机制
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食品价格上涨是近年来CPI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拉动力量。农产品价格上涨由多方面因素导致,但肉蛋等部分产品供给不足是关键,特别是2006年猪、牛、羊存栏数减少,说明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供应保障机制存在缺陷。我国人多地少,满足结构不断提高的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粮食生产是基础,农副产品的作用与重要性日益提高,建议将农副产品的供给保障提高到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定位,建立预警机制和系统的保障扶持机制,将主要农副产品、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农副产品供求纳入监控与扶持系统,避免再次出现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大幅度减少现象。短期内应继续保持对肉蛋产品生产的扶持政策,尽快增加供给,确保农副产品供应渠道畅通。
(二)增强对全球资源性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参与力度,提高我国在资源性产品国际市场定价中的话语权
石油、矿产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原材料与燃料动力价格上涨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拉动力量。我国经济正处于新的重化工业化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的经济结构升级会持续到2020年,经济发展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规模将持续扩大,因国内储量有限,资源性产品的供给缺口将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会持续提高。同时,由于其他新兴国家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为保障供应安全,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增强我国对全球资源性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参与力度,这是确保我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快速增长的战略需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在资源性产品国际市场定价中的话语权,逐步摆脱目前国际矿业与能源集团对我国资源性产品进口漫天要价的被动局面。
(三)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继续压缩资金流动性,防止货币供给过快增长
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未来2-3年顺差还会保持扩大趋势,外汇储备也将继续增加,由外汇储备增加引致的货币供给过快增长依然存在。为缓解资金流动性过剩和货币供给过快增长对物价上涨产生的压力,建议2008年继续扩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资金运用渠道,继续鼓励有条件国内企业的国外投资。
(四)加快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抑制服务价格过快上涨势头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价格下降,应尽快落实城镇义务教育免费措施,严格监督高等教育收费,防止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价格反弹。同时,应加快城镇医疗保健体制改革,扩大对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投入,尽快抑制医疗保健服务支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
(五)加强资产市场调控力度,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炒作行为
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价格的泡沫化不仅危害经济健康运行,也对物价上涨推波助澜。近几年房地产价格持续过快增长,经过多次调控尚未遏止,部分区域房地产市场已集聚了大量泡沫;股指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近经过调整后,许多股票依然存在估值偏高的现象。为防止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化,避免资产价格泡沫化拉动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应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和股市的调控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中的非法炒作行为。
(六)延缓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措施出台
鉴于2008年CPI仍将保持强劲上升趋势,应密切关注今年物价动态,适度延缓出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
发表于 @ 2008年07月18日 09:1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