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杂谈>>
人民日报刊文:用网络的力量推动中国 (转载) |
发布时间:2008-6-30 8:34:23 2008年06月25日 08:27:06 来源:人民日报 何振华
供稿
责任编辑:芒果
|
这是亿万中国网民仍在回味的“幸福网事”,也是自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令人振奋的一个瞬间。 6月20日,当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中国互联网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正如网友所说“这短暂的几分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它让人回望互联网在中国风生水起的不凡历程。十几年间,一个信息时代的后来者,奋步疾行,让新技术在五千年文明古国活水涌流,终成波澜壮阔之势。2.3亿活跃其间的参与者,成就了中国“网民人数世界第一”的地位。 它让人感慨中国互联网从网络发烧友的娱乐工具,到社情民意表达广场的迅速演变。中国现有BBS论坛130万个,规模全球第**。网络的兴盛,大大拓展了中国社会的舆论空间,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让人欣喜互联网从信息时代新发明,到治国理政新平台的可喜进步。“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非典肆虐的2003年,总书记对网民的回应,传递着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和网络民意的决心,坚定了亿万网民通过网络参与国是的信心。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年轻的网络,与一个历经80多年沧桑的政党紧密结缘。互联网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社会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政治有序参与的新渠道。 总书记也是网友!会“抽时间尽量上网”,“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网友发出的帖子,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这样的信息,体现着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远见卓识,让人重温十七大清晰而坚定的声音:“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意味深长的是,蓬勃的网络民意与**高决策层的思谋,在许多层面水乳交融,让互联网成为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性力量。从广州“孙志刚案件”到重庆“彭水诗案”,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到奥运圣火传递,近年来,互联网的力量已充分显现。在抗震救灾让世界动容的民族悲歌和英雄壮歌中,更有互联网催人泪下也催人奋进的乐章―― 截至6月10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共发布抗震救灾新闻29.5万条,新浪、搜狐、网易、腾讯整合发布新闻26.4万条,8家网站新闻点击量508.5亿次,跟帖量3650万条。海量信息,激情文字,使互联网迅速成为震后“即时通讯”,推动中国大规模实现了梁启超112年前呼吁的“去塞求通”。互联网呈现的大视野里,人们看到了坚强的领导、不屈的精神、伟大的国家。 这一切,见证着网络的巨大影响,提醒我们在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在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逐步推进的今天,能否通过互联网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不仅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量,更是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检验。 而今,总书记与网民的直接对话,让亿万网民看到一种责任,也向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强烈信号―― 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用网络的力量推动中国。(何振华) |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2日 16:0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