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百家讲坛>>
旋耕机产销形势喜人 新品开发迟缓添忧 |
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拉动下,近年来我国农机具制造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受拖拉机市场"热度"持续上升的影响,与其配套的主要机具之一旋耕机也逐渐趋热,特别是0.9米幅宽以上的旋耕机今年被国家列入到购机补贴目录之后,更给旋耕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初步统计,2006年上半年国内企业共生产了近20万台为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其中配套小四轮拖拉机的旋耕机有6万多台、秸秆粉碎还田机近3万台,产值为5亿多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0%和18%。此外还生产了6000万把旋耕刀,产值达1.5亿多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3%和20%。与此同时,由于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幅宽小,且不在国家补贴范围内,因此上半年只生产了9万台,产值为0.8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和3%。 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 近年来,国内旋耕机市场需求的日渐趋旺无形中也构成了一种"诱惑",吸引了大批民营、个体企业涉足其中,一时间,旋耕机械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崛起。从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初步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全国生产旋耕机械的企业已有200多家,生产旋耕机械配件的企业近300家。但总的来说,一些"龙头企业"继续保持着产销优势,体现出品牌效应;而少量小型企业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则被迫转产或减产。 从总体分布情况来看,生产手扶拖拉机配套旋耕机的企业,全国尚不到20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山东等省(区),江苏省是这类旋耕机的生产大省,仅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上半年就生产了4万多台,市场占有率近50%。为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江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等省,其中仅江苏一省就有生产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企业近100家,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1/3还多,而江苏连云港市的生产厂家和销售量又占江苏省的80%。生产小四轮拖拉机配套旋耕机的厂家共有100来家,绝大多数集中在山东省潍坊市。秸秆还田机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两省,而在河北省又主要集中在赵县。 从产能来看,全国旋耕机械生产企业产量超过万台的不到10家,生产5000~1万台的企业不到20家,生产2000~5000台的不到50家,生产2000台以下的厂家占了绝大多数。此外,国内生产旋耕刀的企业有50多家,其中产销量在500万把以上的企业全国只有5家,产量在300万~500万把之间的生产企业有7家,产量在100万~300万把之间的生产企业有20多家,其余的企业产量都在100万把以下。 市场"火热"亦有"隐忧" 目前国内生产的旋耕机品种型号有300多种,主要与手扶拖拉机或轮式拖拉机配套,配套动力为8.8~80kW。根据主、从动齿(链)轮布置的位置不同,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又分为中间传动和侧边传动两种。随着北方土地合理流转和劳动力的转移,土地面积增大、连片耕作,中间传动旋耕机更受用户欢迎。宽幅、高速、大马力旋耕机的需求量逐年上升,秸秆粉碎还田机需求的量也越来越大。近两年我国又新开发了为74~118kW拖拉机配套的1JQ-250~350系列秸秆粉碎还田机和88~200kW大幅宽的1GQNZD420~520系列旋耕机,填补了我国旋耕机械市场大马力、大幅宽的市场空白。从长远看,为手拖配套的旋耕机由于机型小,价格低,适合单个家庭使用,因而将在较长时间内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虽然近几年旋耕机市场日渐升温,一些关键技术已得到了解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旋耕机械生产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装备差、制造工艺水平低、创新少,有些产品出厂质量粗放,可靠性差。另外由于旋耕机产品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进入和退出的成本低,加之品牌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致使生产过于分散,产品雷同,低价竞争严重,厂家利润低、效益差。二是新产品开发品种少,跟不上市场需求。旋耕机生产企业属微利企业,企业历来很少有资金投入用于新产品开发及生产装备的更新。三是近几年许多实力较强的拖拉机生产企业也开始开发生产旋耕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旋耕机市场的竞争,并使旋耕机产品市场在低价位上运行。 推进技术创新是关键 近几年来小拖向中拖发展、中拖向大拖发展并向大功率延伸的趋势十分明显,目前旋耕机械产品都是采用上世纪90年代甚至80年代的技术成果,且都是配小拖及中拖的,虽然这些产品仍有一定的市场,但在农村产业结构高速变化的今天,将逐步失去竞争优势。企业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调整、优化传统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寿命和可靠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复式作业具有高速、节能、成本低,减少作业次数、缩短作业时间等优点,大中型、联合化将逐步成为主流,也是未来旋耕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开发大中型、宽幅、复式作业等新机型,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只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引入节能概念,确保产品质量,规范市场行为,公平竞争,不断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要求,旋耕机械行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作者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旋耕机械分会秘书长) |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2日 20:4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