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专家观点>>
(推荐)
编者按 :
**近,国资委机械离退休干部局老干部理论研讨组通过对党和政府部门有关文件、农机化行业中介组织的研究报告、以及相关报道的学习研究,结合社会调查,就我国农机化发展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扶持政策促进农机化持续发展
网上发布时间2008-7-18 作者 国资委机械离退休干部局老干部理论研讨组
建国以来,我党几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近年来,更是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党中央连续五年发出中央一号文件的情况下,国家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大幅增加对“三农”建设的投入,并对农业和农机化实行了补贴措施,仅2004~2007年,中央财政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7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36亿多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185亿元。2008年国家再次加大对农机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全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补贴机具种类由上年的七大类24种增加到九大类33种。通过一系列惠农强农扶持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不仅促进了农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还使农机化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
一是农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农机制造大国,能提供农林牧副渔机械3000多种,品种和产量基本能满足我国农业的需求。2007年农机工业总产值首次达到1500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位。现有规模以上农机企业1800多家,形成了一批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山东时风、中国一拖、福田雷沃及五征集团四家公司还进入到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农机工业呈现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名牌培育取得明显进展、外资投入积很高涨等五大特点。
据农业部预测,从现在起到2025年,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农机工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从另一角度看,这为农机工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将使我国农机生产在2008年继续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二是作业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7%、33%和2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2008年,为了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国家安排了加速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和玉米作业机械化的重大工程。农业部提出要在全国24个省(区、市)建立10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县,力促水稻作业机械化的新举措;还提出建设10个国家级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以带动全国玉米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2007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3650万个,其中农机专业户400万个,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农机销售、作业及维修市场日益兴旺。特别是农机跨区作业作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平稳有序的特点。2008年三夏期间,全国18个小麦生产省共投入联合收割机42万台,比上年增加2万台,全国小麦机收水平已达82.3%。与此同时,预计玉米机械化收获也将从局部市场向更大市场推广。
发表于 @ 2008年07月21日 01:1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