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机装备标准化>>
深松整地带来对农机化全新认识(08.01.15)
|
|
频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去年的严重旱灾,已使黑龙江省多年延用的传统耕作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提出预警:如不采取有效措施,30年后黑龙江的黑土地将不复存在。
2007年秋天,一场相对于传统耕作制度的“黑色革命”——深松整地席卷龙江大地。这场“革命”带动成千上万农民投入其中;这场“革命”使全省约1/3的耕地得到改善。这场“革命”给我们希望,也令我们深思。
灾害唤醒人们的“革命”意识
在2007年这个历史罕见的旱灾之年,给农民对深松整地带来切身感受。北安市城郊乡建民村村民张清一共种了17亩大豆。2006年秋天,村里附近的建设农场来“跨区作业”,将村里的1000亩连片土地进行了深松,这其中有他家的7亩地,而自己的另外10亩地他就用“小四轮”简单翻了一下。2007年,他对两块地同样播种、施肥,同样进行田间管理。想不到夏天两块地就看出了不同,7亩地的大豆长了80厘米,10亩的才长了50厘米。年终一算账他发现,经过深松整地的7亩地,竟然比10亩地亩均增收220元钱。
面对记者,张清深有感触的说,两块地同样花钱,同样出力,7亩地比10亩地挣的还多,区别就在于深松整地。今年秋天,张清毫不犹豫的将自家的17亩地全部深松了一遍。
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李国军介绍说,黑龙江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降雨量小,土壤粘重,旱涝灾害频繁。深松整地是增强农业抵御旱涝灾害能力的一项治本性措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农村一直用仅有15马力的小四轮
拖拉机整地,整地深度只有10-15厘米,这样不仅达不到作物根系的生长要求,而且使土地耕层逐年上移。又由于小四轮拖拉机反复辗压,日积月累使耕地形成一层又厚又硬的犁底层,它隔离了土壤表层和土壤深层,导致地力逐年下降。这种现象被农民形象的比喻为“趟地亮光光,铲地硬邦邦,雨天水汪汪,小苗黄怏怏”。
而深松整地看似一种单项耕作措施,实际上可以取得多重效果。通过深松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层,建立起宏大的“土壤水库”。秋季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后,可为第二年春播争得有效积温200摄氏度以上;而且能改变土壤物理性能,使害虫虫卵不能越冬,降低病虫害。
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但单产一直难以提高,目前平均亩产尚未达到250公斤。北安市农机局局长姜尧勤说,近两年通过对比研究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村的耕地和邻近农场用一样的种子,施一样的肥料,田间管理方面下的工夫比农场还大,单产却比农场少50多公斤,其原因就在于农场多年来一直坚持高标准的深松整地。
不同以往:多方关注面积骤增
2007年,深松整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财政第一次投入7500万元资金,对秋季深松整地实行补助。省政府实行秋季深松补助政策,调动了地方政府对深松整地投入的积极性。全省各县(市)都对深松整地补助进行了全额配套,很多地方还拿出资金进行补贴。哈尔滨市政府2007年拿出1500万元,双城市政府拿出400万元,用于深松整地补贴。桦南县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补助10元/亩,500亩以上7.5元/亩。据统计,全省各地共投入资金1.5亿元。2007年,全省共完成深松整地面积4810.4万亩,比2006年同期增加30.39%。出现了多年来没有的好局面,为今年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深松整地不仅规模、而且质量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大面积连片整地的规模明显扩大,条条趟趟零星整地的现象已很少见。海伦市**大的一块连片整地面积达到1.8万亩,全省1000亩以上的地块比比皆是。全省农村连片整地面积比2006年增加22.3%。在作业质量上也有了很大进步。深松深度均达到30-35厘米,有的地块深松深度达40厘米以上,很多地块犁底层被完全打破。大多数耕层深度都由原来的18-20厘米加深到30厘米以上。
在2007年深松整地的过程中,“场县共建,跨区作业”又有了新发展。双城市从农垦总局调入37台大型拖拉机进行全程深松作业,其中**大马力达到375马力,完成跨区深松作业面积35万亩。宾县、巴彦等过去从未开展跨区作业的地方,2007年都有来自农垦的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据统计,2007年秋季全省跨区作业面积958.27万亩,其中深松面积630万亩,比2006年增长25.2%和57.5%,跨区作业拖拉机数量达到2574台。
推动实施:当趁热打铁
虽然2007年黑龙江省深松整地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这只是良好的开端。要继续推进深松整地,仍有诸多待解的难题。
李国军说,近两年,经过努力,黑龙江省深松整地面积在逐年增大,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乐观。因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耕作模式尚不规范,那些老旧拖拉机的深松深度不能达标,起不到打破犁底层的效果。因此,深松整地的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各地深松整地的实际效果也参差不齐。而且由于一些地块多年未深松,土地板结严重,仅靠一年努力还达不到深松标准。
如今,深松整地的理念已得到各地群众的认可,但深松整地仅有“软件”还不够,尚需配备农机装备这一“硬件”。由于今年深松整地要求高,80马力拖拉机作业都出现了困难,而全省农村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仅有2624台,拖拉机功率和深松农具都严重不足,按三年深松整地一遍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农用柴油价格不断攀升,深松整地作业成本逐年提高,也影响了农民整地的积极性。
另外,“场县共建,跨区作业”的辐射面还不够大。由于农垦大马力拖拉机多为综合性、高标准联合整地,费用较高,农户往往承受不了。加之家庭经营地块零星、分散,“花花田”占全省耕地的80%,统一组织深松的难度较大,多数耕地还很难做到连片作业,这使垦区农机跨区作业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深松整地当趁热打铁。从现在开始,集中精力、下大力气连续抓3-5年,对深松整地做出统盘规划,使深松整地逐步成为黑龙江省一种普遍实行的农业生产基本制度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应加大地方大型农机的投入补贴力度,提高农机装备的科学化;并建立长效的深松整地补贴机制,使激发出来的深松整地积极性持久化、规范化。
据悉,今年,黑龙江省将重点加强深松装备建设。在旱田机械投入项目上,主要配备大马力拖拉机和深松机械,每台机车都要按松、耙、起的要求进行配备。同时加强对深松机具的研发和生产的组织工作,借鉴现有深松机具和垦区大面积应用的机具,组织科研和生产单位研发,并逐步解决硬茬深松整地问题。深松整地撬动的不仅是“犁底层”。
2007年秋季在龙江大地如火如荼进行的深松整地,众多基层干部说得**多的一个词就是“空前”:领导重视是空前的,组织的力度是空前的,农民的热情是空前的。而2007年深松整地的影响也是空前的,一位在农机战线工作了多年的“老农机”总结说:“它撬动的是犁底层,改变的是生产习惯,挖掘的是农民的主动性,它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巩固了干群关系。”
“组织力量得到充分显示”
黑龙江省实施的深松整地补助政策,由于抓到了农业发展的关键,发挥出了一项好政策的显著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反应,各地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现场会、工作会和推进会。
佳木斯市政府明确规定,深松整地在县农业工作考评中具有“一票否决权”,并使深松整地与基层干部的“升、迁”挂钩。富锦市锦山镇的两个村,由于深松整地进展缓慢,结果两个村的村长被当即撤职。望奎县火箭乡厢兰三村从村集体中拿出3.6万元,给深松整地的农户每亩3元的补贴。该村村支书于宝才告诉记者,因为深松整地是农业的基础,所以已被列为村集体给农民的三项补贴之一。据悉,深松整地的补贴资金已不仅来自省和县,目前全省有60个村都对深松整地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补贴。
2007年的深松整地不仅实现了规模化和标准化,也提高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富锦市农机局局长侯春山说,2007年秋季深松整地时,他们对全市12个农机作业合作社的60台大马力农机集中管理、统一指挥,使全市深松整地有序进行,作业标准都超过了30厘米。
在2007年深松整地的过程中,政府的组织力量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很多基层农机工作人员都表示,深松整地需要连片作业,而黑龙江省地块零散,一块地十几户农户耕种,如果不依靠政府的力量来统一组织,单纯靠农民自发进行,是不会有这样显著的效果的。
带来对农机化的全新认识
回顾黑龙江省多年来整地的历程,大致经过了牛马犁、“小四轮”和大农机三个阶段。整地的深度也相应的由10厘米、15厘米,到如今的35厘米。2007年秋季全省深松整地,先进的大农机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此对大农机、对机械化、标准化,以至对农业现代化也都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
2007年秋季深松整地时,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深松整地的农户明显增多,小四轮拖拉机则很少见。垦区先进大农机在北安市的农村作业时,其耙茬、深松、合墒、碎土、平地等作业一次完成,深松达35厘米以上,作业后能确保打破犁底层,让大量的地面茎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种作业方式引来十里八村的农民争相观看。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的“四小机械化”大发展。即家家都养小四轮拖拉机,整地用小型整地机浅翻,播种用小型播种机,收获用一次只能收两三根垄的小型收获机。深松整地让农民认识到,“要整地,大马力。”很多农民都表示,宁可多花钱,也要用大马力农机深松整地。
深松整地提高了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的需求。现在,各地组建农机合作社的要求和呼声正空前高涨。**近,富锦市已经有十几个村表示要参加明年组建合作社的竞标活动。富锦市农机局局长侯春山说,现在很多农民都认识到,深松整地要达到标准,100马力的农机已不够用。因此,农民个人购买100马力以上大农机的意愿特别强烈,来申请购机补贴的农民也明显多了。
顺民意:是政策实施的源动力
桦南县明义乡兴旺村过去一直是深松整地的落后村。2006年秋季深松整地面积只有几百亩,其所占比例不到全村土地面积的1/10。2007年遭遇大旱之年,秋收时兴旺村的大豆单产只有80公斤,而附近的曙光农场却达到了130公斤。同样的天气,同样的土地,区别就在于农场进行过深松整地。兴旺村村民因此深受触动,2007年在省里的补助政策未出台时,就从农场租来3台200马力以上的大农机昼夜作业,将全村的7500亩地全部深松了一遍。现在兴旺村成了全县深松整地整村推进的典型。垦区大农机在北安市农村作业,其先进的作业方式引来十里八村的农民争相观看。
2007年的旱灾让农民直接体会到了深松整地的好处,他们对秋整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省政府因势利导实行深松整地补助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深松整地的积极性。
采访中,众多乡村干部都表示,农民的认可是推动今年深松整地的**主要力量。巴彦县农机局局长张健夫说,以往要动员农民进行深松整地,今年根本不用,农民都排队等着用大农机。
记者在海伦市东兴村采访时,村民李海贵说:“过去我们一直以为土地深不深松都行,现在明白了,土地一深翻,产量翻一番,深松后土壤上下通气了,能蓄住水了。”
哈尔滨市农机局农机化指导处副处长金光东说,实践证明,农民是深松整地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使深松整地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深松整地才能真正见效。
|
发表于 @ 2008年07月21日 20:3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