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机市场>>

亚洲地区近期拖拉机进出口贸易发展浅析收藏

亚洲地区近期拖拉机进出口贸易发展浅析
长期以来,亚洲地区除少部分国家(如日本、中国、韩国、巴基斯坦和伊朗等)能够生产拖拉机产品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基本上不生产拖拉机,其市场上销售的拖拉机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亚洲地区拖拉机进出口贸易活动十分活跃,不少国家由于经济缘故,其拖拉机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2000~2006年,亚洲地区拖拉机进出口贸易极不平衡,总体上依然是进口量多而出口量少。亚洲地区拖拉机的这种进出口贸易市场格局是多年来形成的。

  图1为2000~2006年亚洲地区拖拉机的进口贸易趋势变化图。从图中可见,亚洲地区拖拉机的进口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1

图1 亚洲地区2000~2006年拖拉机进口量走势

表1 2000~2006年亚洲地区拖拉机进口贸易趋势

进口数量(台)

进口额(万美元)

每台平均进口价格(美元)

2000

73479

49953.4

6798

2002

91190

60371.7

6620

2004

115461

84484.6

7317

2006

151100

97354.7

6443

  在这段时间内,亚洲地区拖拉机的出口贸易量总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见图2)。

1

图2 亚洲地区2000~2006年拖拉机出口量走势

表2 2000~2006年亚洲地区拖拉机出口贸易趋势

出口数量(台)

出口额(万美元)

每台平均出口价格(美元)

2000

234103

111105.2

4746

2001

229899

110474.7

4805

2002

247371

118130.4

4775

2004

289328

151780.9

5246

2006

456000

218299.8

4785

  亚洲地区拖拉机进出口贸易较为活跃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韩国、巴基斯坦﹑泰国以及日本等国。

中国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拖拉机产品(轮式和履带)的出口量较低,由于产品技术水平所限,中国主要是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拖拉机,轮式拖拉机以中小功率的产品为主。早年间出口的拖拉机中履带拖拉机占有较大比重,进入20世纪90年代履带拖拉机出口量所占比重减少。

  20世纪90年代,中国拖拉机(不含履带拖拉机)出口形势是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趋势。1991年轮式拖拉机出口量为3867台,到1995年的出口量为12934台,比1991年涨234.47%,1996年出口量出现下降趋势,当年出口量为8129台,以后逐年降至1999年的3867 台,2000年拖拉机出口量又增长为6489台,比1999年涨66.51%;进入21世纪,由于中国为加入WTO做准备而加大了对拖拉机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改进了机电产品出口政策,从而促进了中国拖拉机产品的出口。2001年中国轮式拖拉机出口量为5938台,逐年增长到2004年的18500台,同比增长211.55%,发展到2006年轮式拖拉机的出口量达到32956台,与2004年相比增长78.14%。

  近年来,手扶拖拉机已成为中国拖拉机出口的主力机型,在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机市场很有影响。但过去30多年来,中国手扶拖拉机产品出口数量都不大,这主要是当时产品产量不大,生产的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手扶拖拉机出口量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大幅增长趋势。

  1990年,中国手扶拖拉机出口量达到16406台,比1987年增长60.81%;90年代,中国手扶拖拉机出口量保持在 11000~60000台之间,总体上为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趋势。1992年手扶拖拉机出口量为11561台,到1995年增长为49067台,同比涨幅为324.42%;随后几年出口量呈缓慢下降,1998降为36169台,同比下降26.29%,1999年中国手扶拖拉机产品出口量猛增到60469 台,比1998年增长67.18%,创历年中国手扶拖拉机出口量的新高。

  进入21世纪,中国手扶拖拉机产品出口量基本保持在54000~90000台之间,2002年中国出口手扶拖拉机54306台,分别比前两年降低9.04%和5.92%,发展到2004年中国手扶拖拉机产品出口再创历史新纪录,出口量达到66554台,比2002年增长22.55%,发展到 2006年,手扶拖拉机的出口量达到85860台,与2004年相比增长29.01%。

印度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度所需拖拉机大部分均依赖进口。到80年代初,印度拖拉机生产已形成规模,印度政府规定,凡是国内能生产的拖拉机,就限制进口,即便进口样机也要交纳很高的关税(30%~60%)。在80年代后期,虽不过分强调限制进口,但交过关税后,外国拖拉机比印度自产的还贵很多,这实际上也等于限制了外国产品打进印度。60年代,印度拖拉机进口量约2000~10000台;70年代前期约1000~20000台,随后就很少进口,进口量**多的一年是1972年,达到19739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印度取消了限制进口政策,其进口关税从80年代的30%~40%减少到 5%~15%,这样,就开始少量进口国外拖拉机。随着国内拖拉机产量的逐年增加,印度生产的拖拉机也开始出口,主要出口到美国、印度周边邻国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出口产品大部分达到国际质量标准。

  2000~2006年,印度的拖拉机进口量很低。2000年,印度进口拖拉机73台。进口金额为197.0万美元,每台平均为26986美元,2001年进口量增长为104台,进口额却降为164.5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15817美元,与2000年相比,进口量增长42.47%,进口额和每台平均进口价格分别降低16.49%和41.39%;随后两年拖拉机进口量,进口额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的拖拉机进口量仅为28台,进口额为 128.0万美元,每台平均价格达到45714美元,2004~2006年三年的拖拉机进口量有所上升,但均未突破500台,进口额未突破200.0万美元,如在2006年,印度进口拖拉机350台,进口额为189.6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5417美元。

  而在这一时期印度的拖拉机出口贸易则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0年,印度出口拖拉机2692台,出口额为1388.7万美元,每台平均为 5158美元,到2003年,拖拉机出口量增长到13865台,出口额为7853.0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5664美元,与2000年相比,其拖拉机出口量,出口额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分别增长415.05%,465.49%和9.81%;发展到2006年,印度的拖拉机出口量猛增到25000台,出口额为18834.9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7534美元,与2003年相比,其拖拉机出口量,出口额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分别增长 80.31%,139.84%和33.02%。印度进口拖拉机多数为大马力高档次拖拉机,而出口拖拉机多为中小型产品。

韩国

  由于韩国的拖拉机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因此,其拖拉机的进出口贸易在早年间均不是十分活跃。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拖拉机进口量在 1~310台之间,70年代在62~661台之间,80年代在199~2269台之间,90年代在843~25760台之间;而其拖拉机的出口量在20世纪60年代在0~7台之间,70年代3~150台之间,80年代在22~5800台之间,90年代在238~16721台之间。

  韩国在1997~2006年这一时期的拖拉机进口贸易总体上为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1997年,韩国拖拉机进口量为4893台,进口额为 10467.3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21392美元,1998年拖拉机进口量降为843台,进口额定降为1830.4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 21713美元,同比其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下降82.77%和82.51%,而其每台平均进口价格同比却增长1.50%;随后几年的拖拉机进口贸易总体上为增长趋势,发展到2005年拖拉机的进口量达到3725台,进口额为7189.6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19301美元,与1998年同比其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增长341.87%和292.79%,而其每台平均进口价格同比却下降11.11%;2006年其拖拉机进口量为6300台(估计),进口额为13176.9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20915美元,与2005年相比,其进口量和进口额定分别增长69.13%和83.28%,而其每台平均进口价格同比亦增长8.36%。

  韩国在这一时期的拖拉机出口贸易总体上亦为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1997年,韩国拖拉机出口量为16721台,出口额为2086.6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1248美元,1999年拖拉机出口量降为5503台,出口额为3120.1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5669美元,同比其出口量下降 67.09%,而其出口额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同比却分别增长49.53%和354.25%;随后几年的拖拉机出口贸易均为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拖拉机出口量为8500台,出口额为5717.2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6726美元,与1999年相比,其出口量、出口额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分别增长 54.46%、83.24%和18.65%;到2004年拖拉机的出口量达到18702台,出口额为16368.2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8752美元,与2000年同比其出口量、出口额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分别增长120.02%、186.29%和30.12%;2005年,拖拉机出口量达到 20993台,出口额达到20372.4万美元,每台平均价格为9704美元,与2004年同比其出口量、出口额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分别增长 12.25%、24.46%和10.88%;发展到2006年其拖拉机出口量为21000台(估计),出口额为18172.9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 8653美元,与2005年相比,其出口量分别增长0.03%,而其出口额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同比却分别下降10.79%和10.83%。

  韩国根据市场需要制定拖拉机进口关税。2004~2005年间的进口税率为:手扶拖拉机进口税率8%;道路用拖拉机进口税率8%;履带式拖拉机进口税率0;农用轮式拖拉机,功率在36.8kW以上的进口税率8%;功率在36.8kW以下的进口税率0。所有拖拉机的零部件产品进口税率均为8%。

  多年来,韩国的拖拉机进出口贸易主要是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之间进行,其中日本和美国是韩国主要进口贸易伙伴,如1993年韩国从日本进口轮式拖拉机2862台,占其当年进口总数的70%左右,其中22.1~36.8kW机型为2520台,36.8kW以上为334台。到90年代中后期,韩国也开始从西欧一些国家进口拖拉机。

巴基斯坦

  在20世纪60年代前,巴基斯坦政府不限制拖拉机进口,这样就有国外数十种拖拉机相继涌入巴基斯坦市场,为了便于管理和维修,60年代初巴政府制定了进口法,规定凡要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拖拉机,均需在巴各地进行试验,获得许可证后方可允许进口。70年代和80年代政府又根据具体情况,对进口的拖拉机作了许多明确的技术规定,如由试验单位向政府(农业部)提出报告,由进口商或农业发展银行向政府申请拖拉机进口批准书,办理进口许可证和相应的外汇额,进口商必须持有批准书、进口许可证和信用证才能同外商签订合同。进入90年代,巴基斯坦的农机进口商及其进口业务均归属国家进出口发展办公室(EPB)。巴基斯坦政府规定,凡进口拖拉机和农机,银行一般应准允贷款(包括以CKD方式进口和CBU方式进口的拖拉机和农机)。进口关税一般为15%(1995年规定),另外进口联合收割机关税为20%,须再加15%的销售税,进口割草机以及类似机械的关税为45%,外加15%的销售税,进口用于烟草种植的中耕机关税高达55%。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巴进口的拖拉机大部分均为29.4kW以上的拖拉机。进入90年代,政府开始注意到中小型农场的农机化发展,出台鼓励政策并积极贷款给小型农场购买中小型拖拉机。因此,日本以及中国的中小型轮式拖拉机开始进入巴基斯坦市场,但进口批量均不大。

  多年来,巴基斯坦市场上销售的拖拉机主要依赖进口,拖拉机进出口贸易一直为逆差,这种形势一直延续至21世纪。20世纪60年代,巴基斯坦拖拉机进口量在1500~4200台之间,进口额在580万~3000万美元之间;70年代进口量在1700~26000台(1980年进口量为25676 台)之间,进口额在450万~12945万美元之间;80年代进口量在13000~25000台之间,进口额在4000万~15966万美元之间;90年代进口量在8000~16500台之间,进口额在3500万~9800万美元之间。而其拖拉机出口贸易在20世纪各个年代的出口量、出口额的数量都不大。从20世纪6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初,其农用拖拉机出口量均未超过100台,不少年份基本上不出口,而出口额除个别年份超过100万美元(1966年为 161.3万美元)外,均为数万美元或数十万美元。90年代后期,其拖拉机出口量在600~3000台之间,出口额在20.0万~6000万美元之间。

  2000~2006年,巴基斯坦农用拖拉机的进口量在11000~19000台之间。2000年,巴基斯坦进口拖拉机17430台,进口额 5252.9万美元,每台拖拉机平均进口价格为3014美元;2002年其拖拉机进口量降为11500台,同比减幅为34.02%,进口额降为 3636.1万美元,同比减幅为30.78%,而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3162美元,同比涨幅为4.91%。随后几年其拖拉机进口量呈现增长趋势,到 2005年,其拖拉机进口量增长为18900台,同比增长64.35%,进口额却降为2437.8万美元,同比减幅为32.96%,其每台平均价格仅为 1290美元,同比降低59.20%。2006年其农用拖拉机的进口量减为16400台(估计数),进口额达到3615.3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 2204美元,同比进口量减幅为13.23%,进口额和每台平均进口价格分别增长48.30%和70.85%。从其拖拉机每台平均进口价格来看,巴基斯坦近几年来进口的拖拉机大部分均为中小型功率机型。

  在2000~2006年期间,巴基斯坦拖拉机出口量在300~1500台之间。2000年,巴基斯坦出口拖拉机403台,出口额382.9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9501美元,2002年,拖拉机出口量降为320台,出口额定降为249.2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降为7781美元,同比分别降低20.59%,34.92%和18.10%;发展到2005年,拖拉机出口量增长为1490台,出口额增长为1297.3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增长为8706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65.63%,420.59%和11.89%;2006年拖拉机出口量和出口额降为780台和699.4万美元(估计数),同比降幅分别为47.65%和46.09%,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却达到8967美元,同比增长2.99%。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巴基斯坦近年来出口的拖拉机大部分为中等功率机型。

泰国

  泰国国内基本上不能制造大中型农用轮式拖拉机及大型农机产品。长期以来,其国内拖拉机市场销售均靠进口产品来满足。每年农用拖拉机进口量的多少,主要根据其市场的需要量而定,这样就出现了在某些年份拖拉机进口量较大,而在某些年份的进口量就相对较小的局面。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泰国在2000~2006年这一时期的拖拉机进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2000年,其拖拉机进口量为18500 台,进口额为7176.7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3879美元;到2003年,泰国拖拉机进口量增长为27000台,进口额增长为10609.6万美元,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为3929美元,与2000年相比,其进口量,进口额和每台平均进口价格分别增长了45.95%,47.83%和1.26%;发展到 2006年,拖拉机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时增长为38100台和17657.6万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41.11%和66.43%,而每台平均进口价格也涨为4635美元,同比涨幅达到17.97%。

  同一时期,泰国拖拉机出口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00年,出口拖拉机1500台,出口额1167.1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7781美元;到2003年的拖拉机出口量达到4100台,出口额为1589.7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3877美元,与2000年相比,其拖拉机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173.33%和35.21%,而每台平均出口价格却降低了50.17%;发展到2006年,拖拉机出口量和出口额达到6500台和 3019.6万美元,每台平均出口价格为4645美元,其出口量,出口额和每台平均出口价分别比2003年增长58.54%,89.95%和 19.81%。

  泰国市场上销售的拖拉机基本上全为进口产品。这些拖拉机中,36.8kW以上的产品绝大部分是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进口,而36.8kW以下的,特别是22.1kW以下的小型轮式拖拉机产品,绝大部分是从日本进口。

日本

  日本由于国内拖拉机市场已经饱和,因此生产的拖拉机大部分均为出口销售。在大量出口的同时,也进口少量的国内市场急需的缺档产品,以满足部分用户的需要。

  2000~2006年,日本拖拉机年进口量保持在2000~3059台之间,进口趋势呈鞍型发展,1997年日本的轮式拖拉机进口量为3392 台,1999年进口量下降为2026台,到2003年拖拉机进口量又增长为3003台。日本进口的轮式拖拉机一般功率均在51.5kW以上,且进口每台平均价格呈增长趋势。2005年,日本拖拉机进口量达到3059台,其中51.5kW以下的机型为541台,占进口总量的17.69%,51.5kW及以上的机型为2518台,占总量的82.31%,发展到2006年,其进口量减为2252台,与2005年相比降26.38%,其中51.5kW以下的机型为 338台,占进口总量的15.01%,51.5kW及以上的机型为1914台,占其进口总量的84.99%,这一时期,日本轮式拖拉机年出口量保持在 14.9万~20.7万台之间。

  日本很早就开始了海外出口市场的开拓。20世纪80年代,日本轮式拖拉机出口量占其总销售量的30%~40%,90年代后期以来,其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60%~80%。如1997年日本共出口轮式拖拉机91851台,占当年日本轮拖销售总量的59.24%,1999年出口量为117708台,占总销量的76.08%;2003年,出口量达到144220台,占总销量的87.61%;2005年,出口量达到190764台;发展到2006年,其轮式拖拉机出口量达到207463台;可以看出,日本在2000年以后的几年中,轮式拖拉机的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

  日本出口的轮式拖拉机中,22.1kW以下的机型占大部分,如1997年,日本出口22.1kW以下的轮式拖拉机为69015台,占当年出口总量的75.14%,22.1~36.8kW的18393台,占20.02%,36.8kW以上的4443台,占4.84%;2000年,这三档功率的拖拉机出口量依次为78765台,32974台和7861台,分别占出口总量的65.96%,27.61%和6.43%;到2003年,这三档功率的拖拉机出口量依次为92054台,38370台和13796台,分别占出口总量的63.83%,26.61%和9.57%;2005年,日本出口22.1kW以下的轮式拖拉机为105700台,占当年出口总量的55.41%,22.1~36.8kW的63177台,占33.12%,36.8kW以上的21887 台,占11.47%;发展到2006年,这三档功率的拖拉机出口量依次为105453台,64019台和37991台,分别占出口总量的 50.83%,30.86%和18.31%,;可以看出,36.8kW以上的机型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增幅**大。

  这一时期日本的手扶拖拉机年出口量一般保持在4.5~7.5万台之间,总体上出口量呈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如1997年出口手扶拖拉机 50148台,2000年出口量涨为69127台,同比增长37.85%,但到2003年出口量又降为45794台,同比减少33.75%,发展到 2006年,其手扶拖拉机的出口量在次降为37346台,与2003年相比,减少18.45%。

  日本轮式拖拉机主要出口到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也加大了对东南亚和南美地区的出口力度,随着欧美拖拉机市场的饱和,市场的销售量普遍呈减少趋势,因此,日本把其拖拉机出口重点转向亚洲,中东,非洲以及东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手扶拖拉机产品主要是向西欧的部分国家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出口。

  根据以上对亚洲地区近期的拖拉机进出口贸易市场的粗略分析,可以看出具有以下发展特点及趋势:

  1.拖拉机的进口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

  2000年,亚洲地区拖拉机进口量为73479台,2002年其拖拉机进口量涨为91190台,与2000年相比增幅为24.10;到2004 年,亚洲地区的拖拉机进口量达到115461台,与2002年相比涨幅为26.62%;发展到2006年其拖拉机进口量增长为151100台,与2004 年的相比增长了30.87%。

  2.拖拉机的出口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为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

  亚洲地区拖拉机的出口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为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2000年,亚洲地区拖拉机出口量为234103台,2001年其出口量减为 229899台,出与2000年相比降幅为1.79%;随后几年,亚洲地区的拖拉机出口出现增长趋势,到2002年,亚洲地区的拖拉机出口量达到 247371台,与2001年相比涨幅为7.59%;2004年其拖拉机出口量达到289328台,与2002年相比增幅达到16.96%;发展到 2006年其拖拉机出口量涨为456000台,与2004年的相比增长了57.61%。

  3.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

  尽管亚洲地区大部分国家基本上不生产拖拉机,市场上销售的拖拉机主要靠进口来满足,但该地区也有一部分国家是当今世界上生产中小型轮式拖拉机的大国(如日本,中国和印度等),这些国家的国内中小型轮式拖拉机市场已经饱和,所生产的中小型拖拉机相当部分用于出口贸易,而且出口量均较大(如日本每年生产的中小型轮式拖拉机有70%~85%均用于向世界各地区出口,数量达17万~20万台之多。近期中国的拖拉机(含手扶)出口量亦超过10万台),因此导致长期以来亚洲地区拖拉机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在这一时期,亚洲地区拖拉机进口量保持在7万~18万台之间,进口额保持在4.99亿~11.08亿美元之间;而其拖拉机出口量则保持在23万~45万台之间,出口额保持在11.04亿~21.81亿美元之间。

  4.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农机及拖拉机出口贸易呈逐年增长趋势

  中国对亚洲地区各国的农机及拖拉机出口贸易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2000年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农机出口额为60673.93万美元,到2003年出口额增长为110196.00万美元,同比涨幅为81.62%,发展到2005年,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农机出口额为240388.00万美元,同比涨幅为 118.15%;2006年上半年,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农机出口额为146379.00万美元,与2005年上半年相比增长25.74%。(信息来源:2008/7/22 慧聪网)





发表于 @ 2008年07月23日 13:39:00 |点击数()

旧一篇:江苏省上半年农机化发展形势良好|新一篇:种田大户黄宪国的三个“法宝”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66
本周点击:935
本月点击:5215
点击总数:940615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