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宏观视野>>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进步仍需“借光”马克思主义收藏

 

  

   推荐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进步

     仍需“借光”马克思主义


 

尽管中国今天现实的社会主义与卡尔·马克思先生构想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相比,可以说是相距甚远、面目全非,但是,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进步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据中国**权威的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于1月16日召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学习如何贯彻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总结交流工程实施一年多来的经验,部署今年的工作。掌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正式宣布:“现在实施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可以看出,按照胡锦涛的思想和执政思路构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大核心内容。这意味着,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正在寻找并将遵循新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当下中国在理论上正处在承上启下的转型阶段,具体表现在:

一、从“稳定压倒一切”到“建立和谐社会”

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1990年12月24日,他强调:“我不止一次讲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然而,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稳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条件,还必须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安康、舒畅,成为这个时代的新特点。2005年2月11日在贵州考察工作时,胡锦涛就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以后在多个场合,胡锦涛多次突出强调建立“和谐社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强音。

从本质上来讲,“稳定压倒一切”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深入研究即可发现,前者与后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往往是从上到下,后者更多考虑的是基层百姓的实际利益;前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后者则强调社会内生的稳定条件,注重自主、自觉性。

二、“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在这个硬道理下,邓小平的实践性表现为“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发展走了25年,成绩蜚声国际,代价也是沉重的。改革初期阶段,成本比较低,但改革后期,尤其倡导与国际接轨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成本在不断加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高的国家之一,煤电油运“绷得很紧”。七年来,中国耕地就减少了一亿亩,超过全国耕地总量的5%。这说明,发展的硬道理需要“硬支撑”,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尽管发展依然会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去年以来,人们听到**多的一句政治口号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理念“刷新”了过去20多年所有的发展理念和相关政治理论。中国改革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在到了将经验总结为理论,并对实践作出指导的时刻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硬道理”的改革方针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今后或许还继续会在某些领域起一些作用,但绝不能再作为未来改革的主旋律了。

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消灭贫富差距、注重公平”

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近二十年来,邓小平的前半句话已经得到落实,但邓小平提出的**终目标是共同富裕,至今尚未着落。胡锦涛上任后,提出了由中国在发展经济时必须力争在外部与内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领域与经济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平衡关系。胡锦涛是希望在中国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时,可以落实邓小平提出的中国人民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解决地区、城乡、贫富之间日益扩大的差别,实际上宣告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性政策完成了历史任务。

四、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

近十多年的发展现实证明:富者越来越富,穷者更显得贫穷,而且越穷越没有条件改变自身发展命运。这是因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社会不公平造成许多矛盾紧张与社会不和谐现象,潜伏隐患,不时爆发,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将更为突出,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不符。新一届政府提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要关心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要关心中国将建立一种社会自然均衡发展的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在人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中,经济社会发展是手段,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目的。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当前中央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将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以人为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的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将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五、从“社会主义本质”到“和谐社会六大特征”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原则的概括,即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终实现共同富裕”。这28字“本质论”的提出,准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中国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认识窠臼,走出计划体制的羁绊,迅速发展经济,曾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2005年初,胡锦涛在《和谐社会高级研讨班》上,对和谐社会基本特征进行了原则概括,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又一个28字“特征论”的提出,现实地回答了社会发展的目的和道路,为中国突破传统发展理念,走科学和谐的发展道路,明确了可选择的路径。

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的转变,尤其是社会基本价值取向的调整,意味着中国社会面临着又一次重大转型,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而科学发展观恰是这个时代呼唤的新理论。虽然 2006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开局已经启动,但新一届领导集体能否做好这个时代的领军人和开拓者,除了形成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基本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好时代交替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当前中国依然面临着众多新的难题和困难,概括起来,至少有十个方面:

1.理论、观念转换,能否真正超越邓小平时代传统。当前的新理论——科学发展观,既要追溯与寻找自身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又要超越邓小平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解读,并确立时代所需的理性价值与特质,如何实现理论上的继承与扬弃,还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

2.利益矛盾多元化,能否形成新的社会凝聚力。二十多年社会不平衡发展,社会阶层分化,已形成多元利益结构主导下的利益集团对峙格局。社会阶层的刚性化趋势又使各利益集团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冲突四起,甚至激化。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能否重新整合社会秩序,凝聚民心,化解利益冲突,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3.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能否从体制上确立新的利益平衡点。改革的初衷及终极目的都是为改变集权时代的弊端。但中国开始进入“地方分权”,强调地方利益而藐视中央,陷入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只想服务局部及眼前利益的漩涡。地方权力膨胀,地方割据严重,中央政府的总体部署与宏观指导,是否能顺利贯彻?其阻力及难度不能小觑。

4.腐败成为“改革”挥之不去的痛处,能否建立新的制约机制。腐败在全党、全国蔓延,已发展为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大的问题是,由于缺少来自社会及其它党派的监督,党内的腐败**终要由党自身来解决,因此,如何形成真正的反腐制约机制,已成为执政党保持执政地位首先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5.高增长既是现有矛盾产生之源,又是解决未来问题之本,能否有效摆脱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追求经济指标的高速增长既是中国诸多矛盾产生的根源,又成为掩饰矛盾与问题的遮羞布。但中国经济现已成为无法停歇的巨轮,一旦减速,隐形的矛盾即会显露,甚至激化,如何摆脱这“两难困境”,是科学发展观真正得以落实的关键。

6.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又是公共产品的专权享有者,能否切实落实“新三民主义”的执政要求。中国的改革由政府趋动,改革的成果亦由政府分配。现阶段要解决“社会公共产品及服务”提供不足,严重缺失问题,但政府及特权阶层已成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优先享有者。如医疗、住房、工资等改革不公平所形成的社会巨大差异,已是缓解社会利益矛盾,建立和谐社会的首要难题。

7.依法治国与民主政治,能否在执政中得到有机和谐的统一。民主和法治是国家政治建设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现代社会既需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民主与自由,又要求构建充分民主、自由条件下的法治社会。离开了民主的法治,缺少了百姓的言论自由,利益诉求管道,建立的只能是政府对百姓、领导对群众、上级对下级的单向“法治治理”,所以,和谐社会既需要法治也需要民主,不可偏废。

8.社会公平是时代的强音,能否建立真正有效的公平博弈机制,以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所有现代社会寻求的基本价值坐标,但公平的真正实现,从来不是单靠政府的施舍,而是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社会阶层互相博弈、竞争甚至斗争的结果,是多方博弈建立的利益均衡机制的产物。在利益均衡机制、平等博弈基础上建立的公平,才是长效的,有保障的。因此,社会公平首先需要公正的法治(博弈)环境,以维护程序正义,中国不可回避的要面对这一现实问题。

9.经济发展动力,能否从政府之手转向市场之手。中国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依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其所占比例连年突破百分之五十,投资拉动型经济的主导者是各级政府,看似热闹,但效率低下,且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求转变发展模式,要求政府之手逐步退出市场,由市场之手主导经济发展,即建立市场内生的高效运作机制,但阻力不可低估。

10.社会运行周而复始,能否建立完善的“自我纠偏机制”,保持社会平稳进步发展。中国社会能够步入第三时代,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这种跨越式发展,既是前期发展提供的基础,又是对前期问题积累的无奈之举。再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中国第二时代的跨越,也同样是面对“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做出的历史性抉择。社会运行的这种周期性现象,表明中国社会发展缺乏有效的“自我纠偏机制”。建立长效随机纠偏机制,**终能否走出已多次出现的“强力纠偏”跨越式发展的“怪圈”,保持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进步,是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又一次新考验! 

                                                        ——摘自《中国改革观察报告》


 

 

 




发表于 @ 2008年07月31日 18:48:00 |点击数(

旧一篇:由“和氏璧”的故事说开去、、、、、、 | 新一篇:谋定产业集群战略 百亿时风续写新篇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 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 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 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 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 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 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 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 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 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 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企业展播 国内企业展播(5篇)
国外企业展播 国外企业展播(5篇)
宏观视野 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 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 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 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 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 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 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 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 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 品牌研究(16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0篇)
市场观潮 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 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 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 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 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 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 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 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 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 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 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 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 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 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 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 装载机板块(3篇)
©2016 nongjitong beplay体育官网app 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3 23:34: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