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产业研究>>

半喂入机价格何时裂变收藏

 

  (推荐)  

半喂入机价格何时裂变

      单台利润空间角度分析,半喂入收割机是当前国内农机市场**肥的“牛排”,就是技术含量很高的100马力以上的大型轮式拖拉机也很难出其右。所以

,尽管半喂入收割机具有性能好、效率高的优点,但其高企的价格仍使得多数农

机手望而却步。

        在《200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参选文件》开封唱标仪式上,江苏省南通联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农公司)报出了半喂入收割机10.8万元的选型招标价,这一价格虽然还没降到10万元以下,但是按2005年中央财政每台补贴3万元的政策,农民只要出7万多元就可购得。而更值得我们关注是,一旦联农公司等低价国产品牌机生产上了规模,必将引起整个半喂入收割机市场价格的裂变,因为,毕竟价格始终是市场竞争**有力的手段。

       市场趋好竞争加剧

       经过久保田洋马等日韩企业近10年的开拓与培育,加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半喂入收割机这块“牛排”已经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国内半喂入机市场已渐成气候。

        春江水暖鸭先知。半喂入收割机的“油水”有多大,只有制造商**清楚,那些喝到中国市场头啖汤的日韩企业更是心知肚明。2005年是久保田、洋马等日韩品牌半喂入收割机收获**丰的一年,尤其是久保田、洋马实现了产销量翻番增长,赚了个盆满钵满。仅久保田公司一家就实现销售2800台,创造了进入中国市场以后的**高记录。

        伴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火爆,制造半喂入机的日韩企业近几年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原本以合资生产插秧机为主的东洋公司,2003年就涉足国内收割机市场。该公司以进口主要零部件组装为主,2005年取得了400多台的好业绩。井关公司也于2003年6月份在常州建厂,正式进入到中国,为了加快占领市场的步伐,井关利用了东风农机集团的销售网络。韩国国际、大同等生产半喂入收割机的公司,或与我国企业合作生产,或输出技术和零部件,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国外企业的大举进入,虽然增加了国产机的推进难度,但是却有可能更快地打破一两家企业的主导格局,使竞争加剧,从而挤压价格水分。

        在国外企业抢占市场的同时,国内收割机企业虽然在技术、资金方面面临挑战,但从未放弃。无锡收割机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已走出了开拓创新的路子;“太湖”牌半喂入收割机已成为国产知名品牌。作为国内收割机标志性企业,山东福田重工的半喂入收割机2005年产销近百台。该公司负责人透露,意欲在该领域投入更多精力,与国外企业一决高低。联农公司在2001年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销售业绩不错的情况下,毅然放弃了全喂入专攻半喂入,10.8万元的低价使其竞争力倍增,抢占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现代农装公司或与湖州收割机厂合作,或独自生产经营,使“中农机”、“碧浪”在业内也小有名气。而在众多生产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企业中,目前没有涉足半喂入的已没有几家。

       牵制“洋品牌”价格不是目的

      “我们国内企业如果不搞半喂入收割机,或许洋马、久保田的收割机还卖30多万元。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国产半喂入收割机投入市场,促使日韩品牌机价格的下降。”在一次谈到开发国产品牌的半喂入收割机时,浙江中收星光收割机公司总经理如是说。

        事实上,国外品牌的价格近几年确实也在逐渐走低。上世纪90年代,日韩一些知名品牌机的价格一般都超过了30万元,有的高达39万元;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国产化步伐加快,其价格正逐步走低。据洋马公司董事长陆为农介绍,洋马公司正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加快机器国产化步伐,如果有关关键部件能够实现国产化,洋马品牌的收割机价格可以控制在15万元以内。

虽然,日韩品牌收割机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或许是为迎合中国用户的购买力,但是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国内企业上马半喂入收割机,国外品牌机的价格不会更趋于合理。

       其实,国内企业涉足半喂入收割机不只是为牵制“洋品牌”,其目的更是为了分得市场的一杯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国内企业致力于半喂入收割机的研发?利益驱动是主因。曾长期从事半喂入收割机研发的中国农机化研究院专家韩增德分析说:“当前,国内企业的半喂入收割机生产大都不上规模,产销量也是屈指可数,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单台利润也远高于全喂入收割机。”尝到了甜头,企业当然不会放弃。

         国产机崛起才能催化价格裂变

        虽然,半喂入收割机在国内收割机市场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局面还未真正形成,即使有政府财政补贴,价格偏高仍使不少农民望而却步。农民用户期待着半喂入收割机价格的裂变。

        显而易见,即使有不少国外企业先后进入国内半喂入收割机市场,使竞争加剧,但是,国内企业不上规模,不打破国外品牌主导市场的格局,半喂入收割机的价格裂变就不会发生。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产半喂入收割机上不了大规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配套体系不健全;二是生产制造工艺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农机操作使用水平低。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振兴装备制造业,更加重视提高制造业水平,而事实上,国内的工业制造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必然会促进国内半喂入收割机配套体系的健全,提升半喂入收割机的发动机制造、液压等部件水平,使国产半喂入收割机崛起成为可能。

       当然,国产半喂入收割机的崛起,更期待着国家政策的扶持。2006年,无锡收割机公司和湖州星光农机公司等企业的半喂入收割机,已进入通用类农机购置产品目录。可见,国家扶持国产半喂入收割机力度较大。据了解,2005年在一些地区给予了半喂入收割机销售价格的1/3补贴,单台国外品牌机补贴超过七八万元,国产机只有三四万元,这一措施不利于扶持国产品牌,因为农民看到哪种机器补贴高,更趋向买哪一种。各地应该像中央财政补贴一样,对于国内或国外品牌的半喂入收割机补贴给予统一额度标准,而不是价格比例标准。

       半喂入收割机价格终究会裂变,我们期待这一时刻早日来到。

                                                               ——摘自《中国工业报》


 




发表于 @ 2008年07月31日 20:31:00 |点击数(

旧一篇:“东方红”的光彩璀璨耀眼 | 新一篇:兵马俑“秦军方阵”:现代管理启示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企业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 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 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 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 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 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 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 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 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 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 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企业展播 国内企业展播(5篇)
国外企业展播 国外企业展播(5篇)
宏观视野 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 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 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 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 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 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 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 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 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 品牌研究(16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0篇)
市场观潮 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 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 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 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 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 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 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 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 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 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 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 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 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 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 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 装载机板块(3篇)
©2016 nongjitong beplay体育官网app 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3 23:33:3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