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产业研究>>
推荐
既节能又环保
鼓励发展柴油车大势所趋
节油效果十分显著
预计,2010年、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分别达到6000万辆、5亿辆。如果2020年柴油车在乘用车保有量的比重假设为10%、20%、30%三种情景,相应的在汽车总保有量中的比重为21.6%、30.7%、39.7%。那么,三种情景在2020年当年可节约原油分别为936万吨、1887万吨、2837万吨,可减少汽车用油3.3%、6.7%、10.1%,可减少石油进口3.7%、7.5%、11.3%。尤其是高方案,减少汽车用油、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均在10%以上,节油效果十分显著。
提高现代柴油汽车比例,对环境污染可能带来减排和增排两个方面的影响。以高方案为例,在2020年当年可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排放分别为4194万吨、74万吨和6.2万吨,尤其是二氧化碳削减量占机动车排放的6.5%,到2020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几乎相当于2005年所有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另一方面,也在高方案情景下,2020年当年颗粒物、氮氧化物将增加排放3.5万吨、21万吨;目前我国总的烟尘排放量为1095万吨、氮氧化物为1118万吨,颗粒物、氮氧化物增排量分别占目前排放量的0.3%和1.9%,总体影响不大。但是考虑到柴油车排放出的微颗粒以及近地排放等特点,对人身健康的损害要大一些,解决此问题可通过利用先进柴油汽车对“老”柴油车进行替代来解决,即在当前汽车排放较严重的情况下,发展先进柴油汽车有把握做到汽车污染物不增排甚至减排。
从柴油供应能力的角度看,影响汽油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是机动车燃油,目前占汽油消费的90%以上;影响柴油消费的主导领域是农业、渔业、发电等,机动车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而汽车增长较快,农业、柴油发电等领域增长较平稳甚至下降(如柴油发电),如果柴油车比重没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一快一慢”两个因素综合作用,将在不长的时间造成需求侧柴汽比大幅度下降,汽油消费出现过快增长。根据计算,中方案情景,在2020年将维持目前2.2比1的柴汽比不变;高方案情景,柴汽比有所提高。可通过适当提高供应侧柴汽比、增加进口(周边国家柴油相对富裕)、煤制油等替代能源多种措施来解决。可见,柴油供应能力不是不能克服的制约条件。
发展柴油车是战略方向
近年来,汽车新能源技术发展迅猛,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车、天然气车、醇类汽车等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冲击人们的头脑。国内外专家的主流观点是,在21世纪前半叶内燃机与混合动力、燃气与燃料电池、纯电动车将会长期并存,将呈现技术多元化的特征。2020年传统内燃机汽车仍将占据30%左右份额,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汽车将占65%左右,余下的为纯电动汽车、燃气与燃料电池汽车。另外,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此背景下,建议我国的汽车能源战略采取技术多元化的原则,并明确两个目标:一要不断提高传统燃料汽车的燃油效率,发展先进柴油机技术和先进汽油技术;二要发展替代燃料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技术。
先进柴油技术因其成熟、实用,无需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捷径,应将发展先进柴油技术作为汽车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应明确两个原则:一是鼓励发展先进柴油机技术,而不是“老”的柴油技术;二是发展先进柴油技术要与柴油“清洁化”相配合,显著提高油品质量。
建议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将先进柴油乘用车在保有量中的比例从目前的0.2%分别提高到5%、15%、30%。
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一是在“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中,建议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先进柴油汽车。目前,许多地方存在着大量的限制使用柴油汽车的政策或规定,对先进柴油汽车仍有错误的认识,多数有能力的生产企业因政策不明而观望,中央政府明确鼓励发展先进柴油汽车,将有助于消除观念上、地方法规上的障碍。此外,环境监管的原则应是燃料中性的,而不是无论先进与否均限制使用柴油汽车。
二是完善税收手段,鼓励消费先进柴油汽车。首先是尽快实施燃油税,以适度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激励其购买先进柴油汽车等节能产品;鉴于柴油汽车价格偏高的现实,可考虑对汽油、柴油采取差别税率的方式,以使柴油价格低于汽油。其次是改革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办法,根据燃油效率确定税率,即“高效低税、低效高税”。
三是提高柴油质量。目前我国柴油的硫含量过高,除个别城市外柴油的硫含量为800PPM,而欧洲等国家硫含量只有50PPM。改善我国的柴油品质首先是要提高柴油质量标准。其次是主要利用价格监管手段,鼓励生产高品质柴油,如果将柴油质量提高到欧Ⅲ、欧Ⅳ标准,成本增加60元/吨、100元/吨,为鼓励投资、生产清洁柴油,可利用成品油价格监管手段实行“优质优价”,并配合燃油税差别税率,使**终的清洁柴油价格具有竞争力。
四是增强先进柴油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主要的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有7家,生产集中度为92%,知识产权多为国内企业所有,有些企业可生产满足欧Ⅲ标准的商用车柴油发动机,柴油机行业的自主研发基础好于汽油机。发展先进柴油汽车,应将提高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考虑。(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主任
——摘自《中国工业报》
发表于 @ 2008年07月31日 21:5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