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mic.agri.gov.cn/DesktopModules/Infos11/Infos/ThisInfo.aspx?ItemID=49489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何明鑫
为了稳定与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江西省近几年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着力突破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机械化栽植瓶颈。经过几年的示范和推广机插技术已凸显了一定的成效,已经开始被当地的农民认可和欢迎。为进一步推广机插技术,笔者总结了南通富来威
插秧机公司在江西省两年推广中育秧及机械操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是机插秧苗出芽不匀、长短不齐。江西省推广机插技术中采用“秧田泥浆土+育秧软盘”的经济型育秧技术路线,一些农户在育秧中出现了出芽不匀、长短不齐问题,给后期栽插、管理带来困难。由于农户在育秧时采用人工播种方法,因此在保证种子发芽率的基础上,出芽均匀度就取决于人工播种时的均匀度,所以播种时应减少重播与漏播现象;其次在秧板上铺放育秧软盘时必须保证秧板平整,并支队前茬根茎、杂草,使育秧软盘底部与秧板紧密贴合,不致于因所吸水分不同造成秧苗生长长短不齐。
二是秧盘床土厚度不匀、秧块尺寸不符规格。采用秧田泥浆土做秧苗床土,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因所含水分不同及农户在装盘后沉淀时间不同,导致**后床土厚度不均,薄的仅为5mm,不仅对秧苗生长环境不利,也给机械插秧带来装秧困难,在前后秧片连接上产生拱起,难以保证机插时供秧的连续性。而育秧软盘铺放时盘与盘之间未能紧贴,导致秧盘铺放泥浆后因挤压而变形,使秧盘的宽度变大,造成尺寸不符和机插要求,在机插时极易因尺大而输送堵塞,影响机插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在育秧时注意操作方法,首先,秧板要沉实,摆盘时秧盘育秧之间要夹紧,两头的秧盘要用泥巴固定好,尽量保证秧盘装入秧土后不变形。其次,对于厚度不匀的秧块不要两块一起连续装,要待前块秧块即将插尽时再装秧,避免产生拱起现象,对于尺寸不符规格的秧块进行修整或筛选,挑出的秧块可用作补秧,避免出现堵塞、漏插现象,从而保证机插质量。
三是插秧机起插装秧时,秧箱未移动至导轨两边尽头处,造成秧爪在秧块中间即开始取秧而产生结块秧、缺苗等插种不良现象。由于插秧机采用左右来回取秧技术,因此在装秧后一定要让秧箱位于两边尽头,确保秧爪从秧块的一边开始依次切取秧苗,从而确保插种质量。
四是压苗器位置不注意调整或调整不当。由于农户育秧时秧土厚度不能保证均匀,有的厚度超过2cm,而有的又低于2cm,所以在装秧时要特别注意压苗器的位置。因此操作人员要根据秧土的厚度来调节压苗器,一般到位的标准为:将秧苗放入秧箱,使秧苗自然滑落,然后轻轻抓住秧苗的头部,秧苗可以很轻松的贴住铝合金导轨。
五是不注意调整与更换秧针。随着作业时间的延长,秧针不可避免出现磨损与取秧位置的变动,**终导致各秧针的取苗量多少不一,插植散乱,有的导致插植叉卡滞,影响推秧。因此在每天作业前应检查插植臂与取苗口的左、右位置是否正常,检查秧针是否过度磨损,与插植叉的间隙是否正常,超出标准时应及时调整与更换,以保证插植质量。
六是操作方法不当,效率不等。同样的插秧机,有的一天栽插16亩多,有的仅1 0亩多,差距较大,这与操作方法正确与否有关。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应了解田块形状,选择合适的作业线路,既要避免空跑,特别是在不规则田块作业,同时又要为**后的满幅栽插留有适当余地;在田块两边的转弯处留出来回两行回旋余地,前轮接近田埂一次性转弯,避免采用倒车方法,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经济效益。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7日 09:02: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