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安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产业研究>>

崔本中:农机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推荐】收藏


农业机械是数控机床重要的服务用户,其技术进步、投资增加、市场繁荣直接带动了数控机床的技改方向和发展趋势。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聚焦农业,同时也对农业机械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机床行业该如何以此为契机,为国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努力搞好本行业的建设。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崔本中。

  记者: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是我国近期发展规划里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是重要组成部分,您多年来从事农业机械行业的管理工作,请您从切身体会,谈谈如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崔本中:的确,农业机械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产值排在整个机械制造业前几名,更是因为它服务于占我国GDP12%、从业人数占全国人口的45.5%的第一产业——农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现代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那么,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三农”大的环境和政策。这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扶持“三农”,农业机械化得到空前发展的客观事实就可以得到印证。二是农机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满足市场需要的能力。它包括科研开发、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三是农机的市场环境。应该说,近些年,农机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生产环节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市场的整体环境也越来越好。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科研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流通环节散、小、差;行政管理和监督的力度还不够,依然存在着地方保护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需要各级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培育和扶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以及现代化农机流通企业,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

  记者: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国产数控机床的应用状况如何?

  崔本中: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国产数控机床的应用是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步进行的。农机企业技术改造在七五至九五期间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其中九五投资规模达到高潮,总规模达到100多个亿(大体包括“双加”专项计划、国家经贸委四个计划、财政债券技改专项计划和企业自筹资金改造);十五以后,主要以国债、贴息贷款、引进外资、合资合作和企业自筹为主。目前,农机企业大部分完成了第一轮技术改造,在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产数控机床在大多数大、中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一些没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也纷纷将关键部件委托给有数控机床设备的企业进行加工。数控机床的应用,为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例如:盐城 拖拉机厂2002年投资3000万元,购置以加工中心、数控设备为主体的柔性加工系统,形成年产手扶6万台、轮式拖拉机1.5万台的生产能力。河南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珩磨、数铣、加工中心等,品质达到国际标准,产品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东南亚。龙口油泵油嘴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装备了300多台国产数控机床,促使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产量、产值连年翻番,由原来产值只有几千万,配套范围只限单缸小柴的小厂,发展到产值达4—5个亿,产品配套范围扩大到多缸、船用大马力柴油机。再如广东怀集汽配厂,使用上海的数控磨、端面磨,产品出口到美国,近期还要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装备数控电敦机,以节省原材料,提高工艺水平。

  总之,国产数控机床应用于农机各分行业已经很普遍,并为农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聚焦农业,同时也对农业机械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些目标,农业机械制造业对数控机床业提出什么样的发展需求?换言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为农业机械制造业服务呢?

  崔本中: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农机工业制造水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提高,产品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如“十一五”期间拖拉机继续向大马力延伸,高速、大马力半喂入水稻收割机的发展,水稻 插秧机玉米收割机、农副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资源节约型机械的广泛应用,都需要大量先进数控设备作为支撑;另外,生产能力的扩大,需要大量的数控设备。如2006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量达20.73万台,柴油机达452172千瓦;预计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将在不远的将来突破30万台。

  目前一拖在建100以上马力技术改造项目,常柴投资8700万元改造多缸柴油机生产线并形成年产15品加工工艺的提升同样需要大量先进、高精度加工设备。如柴油机、拖拉机的箱体、机体的加工,按照传统工艺,不仅工艺复杂,来回搬运,重复劳动,而且检测效率十分低下,一人一天只能检测一台。通过技术改造,不仅多道工序可以同时在一台加工中心完成,而且通过使用数控检测设备,可以将检测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再如油泵油嘴偶件加工、液压件加工以及一些作业复杂、相互配合精密的装置都需要高精度数控设备。因此说,数控机床在农机制造业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作为数控机床企业在为农机制造业提供设备时,我认为应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

  第一,尽可能把柔性理念用在农机加工设备上。农机行业的服务对象是农民,这就决定了农机行业是个微利行业,农机企业普遍经济实力较低。因此,机床企业应根据农机企业需求进行设计。在条件许可时,尽量省去一些对于制造农机来说不必要的功能,以降低成本。

  第二,进一步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比如:在提供售前服务时,着重做好售前培训和帮助企业开发工艺软件工作。

  第三,建议在产品开发时,能够与农机企业形成合作开发、风险共担的机制。可以选择农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作为研发重点,这样,既可以解决用户的需求,又可以为机床企业开发项目找米下锅。目前油泵油嘴端面磨床、凸轮磨、薄壁缸套珩磨都依赖进口,价格在几十万至上百万美金不等。如果联合开发,成本会成倍下降,不仅减少了农机企业的负担,而且也为机床企业创造了市场空间。

  记者: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及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农机购买补贴资金的大幅增加,给我们农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协会是如何把握时机,再创佳绩的?

  崔本中:2006年对农机行业而言,是非常好,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因为它既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加,为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作为在全国农机行业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行业组织,为行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得到了行业内外以及上级领导的好评。协会在行业中的资信、地位、作用以及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加强。面对良好的农机发展环境,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将牢记“顽强拼搏、造福社会、开拓进取、跨越时空”的信念,抓住机遇,团结拼博,为农机流通——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方面,我们要竭尽全力为行业服务,当好会员、企业、行业的“娘家人”、“红娘”和“代言人”;另一方面,我们要下力气做好已有服务品牌,开拓新的品牌项目:

  第一,继续把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中国国际农机展做大、做强、做精,做出国际水平。为此,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要和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以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各有关单位的结合;二是要和农机行业生产企业集团以及各种经济成分的生产企业结合;三是要和农机行业经销企业、农机大市场以及农机用户的结合。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筹备成立中国农机展工作组委会,研究探讨“全国农机会”的形式、内容、选址以及发展方向。

  第二,我们要在贸易工作、创建农机有形市场方面实现突破。目前,我们正在和北京兴东方实业有限公司(原北京市农机局)合作筹建北京农机有形市场;在贸易工作方面,我们引进的澳大利亚电子围栏项目,吸引了许多合作厂商,也开始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认可,已计划立项推广。

  第三,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链,做好信息服务。全行业对信息的要求非常迫切,为此,我们于2006年10月开通了中国农业机械流通网。

  今年,我们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信息链,初步实现全行业的信息互享,希望广大会员单位以及农机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将信息工作切实做好。

  记者:在2006年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上,国内、国际农机企业竞相拿出自己的**新产品,您对展会的效果感觉如何。

  崔本中:2006年各参展企业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高度。一方面,许多企业将展台布置得匠心独运、风格独特,充分展示了企业的理念、文化和形象。比如: 中国一拖把整个展台设计成“龙”的造型,蕴涵了龙头企业的深意;另一方面,企业竞相拿出了**新产品,如:中国一拖推出的180马力拖拉机, 福田雷沃重工推出的160马力拖拉机,高密春雨的自走式收割机等等。企业之所以这样重视“全国会”并拿出自己的**新产品,正是因为“全国会”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功能日臻完善。

  2006年“全国会”的参展面积达到了10.5万平方米,增长率达30%;参展企业1623家,同比增加111家;首次使用的现场观众登录系统显示,有5万专业观众参观,形成了超过10万人次的持续人流;与“全国会”同期举办的“论坛”等延伸活动,规模更大,主题更加突出,层次更高,受到了参展企业、行业及社会各界的欢迎。

  此外,我们在2006年展会期间还组织了十几场由参展企业唱主角的产品推介会,满足了参展企业和观众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全国会”的内容更加丰富。所以,2006年的“全国会”全行业总的评价效果是非常好的,或者说是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正如有的媒体评论的:“全国会已经成了企业形象展示的窗口、品牌拓展的媒介、新品展示的平台、信息收集的渠道、工贸沟通的桥梁、未来产品发展走势的监测站和观察行业发展形势的晴雨表。”

  记者:您在很多场合都讲过,要将“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暨中国农机展”打造成更高水平的“全国会”和“国际展”,那么我们现在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全国会”的筹备情况如何?

  崔本中:每年一度的“全国会”早已成为行业的盛会,在行业中享有盛名,也引起了众多海外农机厂商、行业组织的关注。下一步,我们在继续扩大“全国会”规模的同时,将邀请更多的国内、外农机经销商,国外使、领馆人员参加展会;努力建立农机**终用户资料库,它包括农机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我们将邀请他们参加我们的“全国会”。进一步“国际化”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重要方面。

  目前,我们与日本农机工业会、韩国农机工业协同组合、德国农业协会以及拖拉机与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西班牙农业机械进出口商会、巴西机械与设备工业协会以及美国农业机械批发商协会等国外农机相关组织建立了广泛和深入的联系。国外厂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我们将通过加强与农业部以及地方政府的联系,通过一些政府采购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外厂商参加我们的“全国会”,加速国际化进程。

  另外,我们国家的农机产品在价格、适用性上有很多优势,尤其在东南亚、非洲、南美市场颇受欢迎,我们也将组织国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参加、参观国外的农机展,使我国更多的农机产品走出国门。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10:34:00 |点击数()

旧一篇:警惕外大内空 国内装备业亟待自主创新 【推荐】|新一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推荐】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今天点击:968
本周点击:297
本月点击:1969
点击总数:251532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民日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发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杂志发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职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创”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以便删除。
文章分类
本人观点 本人观点(12篇)
播种机械保养 播种机械保养(14篇)
柴油机市场 柴油机市场(6篇)
柴油机维护保养 柴油机维护保养(72篇)
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104篇)
迪尔天拖板块 迪尔天拖板块(2篇)
个人观点 个人观点(13篇)
购机补贴 购机补贴(11篇)
管理故事 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 管理文萃(13篇)
宏观走势 宏观走势(74篇)
农机具园地 农机具园地(39篇)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1篇)
收获机技术 收获机技术(10篇)
收获机市场 收获机市场(9篇)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48篇)
首长讲话 首长讲话(3篇)
拖拉机技术 拖拉机技术(37篇)
拖拉机市场 拖拉机市场(29篇)
拖拉机维修保养 拖拉机维修保养(109篇)
写作天地 写作天地(2篇)
行业亮点 行业亮点(100篇)
一拖公司板块 一拖公司板块(1篇)
油价上涨 油价上涨(21篇)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26篇)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1篇)
专家访谈 专家访谈(13篇)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0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