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高产栽培技术
八五三农场 唐守来
摘要;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形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新成果。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水田生产中的一项革命。在此,本文将实践中的素材整理,与大家共商榷。
关键词:水稻 稀植 深施肥 栽培
当前垦区水稻生产发展很快。水稻产量的增加,除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单产。目前由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ZETF—6型水稻深施肥机为国内动力水稻
插秧机(延吉和依兰生产的)配套一次可完成机插秧深施肥作业。1996年初,农场投资4、5万元引进21台水稻深施肥机,分别在二、三、五分场试验示范面积达1150亩。并由科技科、农业科、农机科和水稻办联合组成全程技术服务;经一年来的生产探索出一套运用综合科学技术创高产的新模式。这就是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栽培技术。
一、实施效果
八五三农场地处三江平原的东部,依山傍水 ,土壤肥沃,年有效积温25000C左右,属于第三积温带,典型的山区小气侯,昼夜温差大,无霜期为125天左右,适合种植中早熟水稻;品种有合江19、东农416、垦育131和垦89—370,主栽品种垦育131和东农416。
1996年农场加大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一年开发水稻面积达16.6万亩;到目前全场水稻面积以达42万亩。同时为了推进水稻生产再上一新台阶,引进水稻深施肥机技术,组织有关科技恩员对水稻深施肥机理进行系统研究,使这项技术更趋完善的同时,进行大面积对比试验示范面积达1150亩,跟综全程技术服务,9月28日,组织联合调研,对五分场六队王振民同志用常规方法种植(采用人工分四次施肥的9x3寸)水稻6亩及采用新技术机插秧的同时一次深施肥,稀植9x5寸水稻25亩、9x6寸的水稻65亩和三分场场直蒋授魁同志种植的9x5寸水稻75亩及9x6寸的水稻15亩的试验示范对比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核,其效果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比常规密植人工撒肥的:可节省化肥44.5%(约合10公斤);节省种子40—50%(稀植9x6、9x5寸的保苗穴数分别1.1和1.3万穴,而9x3寸的保苗穴数2.2万穴);节省人工投入0.5—1个工(稀植机插深施肥一次完成,而不在追肥,而机插不深施肥的,人工分四次撒肥投入人工)。又因深施肥是埋在土壤里,而追肥是撒在水田里,经测定可减少水质污染及降低水田水硝酸盐含量20%左右的目地。同时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水稻分孽多、株高、穗长、粒多、千粒重高,增产幅度比密植人工追肥的高达12.6—19.5%。特别在1996年初春夏旱、伏雨多、阶段性低温寡照不利的条件下,应用该项目的1150亩水稻达到了完全成熟、高产、优质、高效的显箸成果;无疑为垦区和我场全面实施稀植机插深施肥创高产探出了一条新路子。
当年效益分析:
1、每亩节省种子40—50%,计1.4—2公斤,每公斤按1.8元计算,可节省2.56—3.6元/亩。
2、节省用工投入0.5——1个工/亩,每个工按25元计,可节省12.5—25元/亩。
3、节省化肥10公斤,按平均价2600元/吨计算,可节省26元/亩。
4、增产12.6—19.5%(按对比田计)可增产65.4—100.8公斤/亩,每公斤按1.2元计算,可增效益78.48—120.96元/亩。
当年每亩节本增效益:2.56(3.6)+26+12.5(25)=41.02(54.6)元/亩。
当年每亩增产效益:78.48(120.96)元/亩。
当年亩节本增效益:41.02(54.6)+78.48(120.96)=119.5(175.56)元/亩。
当年投入产出比:购置一台935—6型水稻插秧机资金:9150元(延吉产),配套一台深施肥机资金:1700元/台,合计投入资金:9150+1700 =10850元;按每台每年作业200亩水田计119.5(175.56)元x200亩:10850元=23900(35112):10850 =2、203(3.236):1。
从上述效益分析,一年就可以把全套机具的投资收回还有余。
二、深施肥技术是高产节本的基础
在水稻生产中,撒施肥是一种传统的施肥方法,一般在耙地前、缓苗期、生长期分四次追肥,总追肥量为25公斤/亩左右,而水稻深施肥技术是一种新的施肥方法,它是在机插秧的同时,按农艺要求的深度(4至5厘米)距离苗带5至6厘米,将化肥定时定量均匀连续地埋在水田泥中,提高化肥利用率,达到均衡长效;肥埋在地下缓慢溶解在土壤中,所以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持续发挥作用;作物在肥力均衡条件下,能够健康生长。而追肥則使作物在极不均衡、也不及时的环境中生长。也就是说,追肥后短时间内肥力充足,但作物没有吸受完,肥料就随水的流失和太阳的照射下大量的蒸发损失掉了,作物在需要肥时却没有肥,而影响作物生长,具专家介绍:我国追肥的利用率不足25%;而深施施肥的利用可达50—55%。今年的生产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节肥又增产)。
三、旱育壮秧稀植是水稻高产增效的前提
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高产栽配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这项技术的内涵是把住育苗关,适当减少亩保苗穴数,采用机插的同时深施化肥方法,提高肥效利用率,达到即节省投资又增产的目的。把住育苗关,关键在播量,播量大,育不出壮秧,影响插秧,也影响插秧后的缓苗和分蘖。
(一)、把住育苗关。稀植机插育苗每盘的播量为120克,同时要保证播种均匀度;稀植的秧苗不仅苗壮,不易得病,而且在床内就已分蘖2—3棵。
过去插秧一般采用9寸行距,3—4寸穴距,每穴插4—5株,亩保苗穴数为2.2—1.67万穴。而稀植就是以行距9寸不变,穴距改为5—6寸,亩保苗穴数为1.1—1.3万穴,每穴插2—3株,穴距的选择还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而定。
(二)、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水稻表现出的特性:
1、稀植的苗性好,根系发达、苗齐、苗高、苗壮、分蘖早,在苗床内已分蘖2—3棵,幼苗的抗病能力强。
2、缓苗快,分蘖早,中后期生长快,其主要原因幼苗根系发育后,通风、日照良好,容易吸收地下的营养,而且具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
3、出穗齐,成熟期短,5月25日左右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水稻在7月末开始出穗,5—7天全部出齐,穗出齐后,40天全部成熟,比人工密植、插秧、追肥田提前3—4天,株高一致,成熟也一致,而且全部活杆成熟,为机械收获创造了良好条件。
4、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平均穗长比常规密植穗长0.8—1.25厘米;平均每穗多25——30%的粒;结实率高达95%以上,没有半成熟的现象。
5、抗倒伏,抗稻温病的能力强。稀植深施肥的水稻 桔杆粗壮,加之活杆成熟不易倒伏,也不易得稻温病,成熟后的水稻均匀整齐。
6、千粒重明显高于其他田,密植深施肥的水稻千粒重一般为22克左右,而 稀植深施肥的水稻千粒重可达24克以上。
综上所述,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机理:一是改变了水稻生长的空间和发育根系以及吸收土壤中营养的环境,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水稻生长所需的空间;二是增加太阳能直接照射水面的面积,提高水温,增加有效积温。据测定水面温度每提高0、50C,那么一个生长周期就能增加积温500C以上,这是很重要的增产措施;三是改变了空气流通的环境,增加水稻授粉机会,并为作物光和作用创造了优越条件,从而提高水稻生长的结实率;四是大幅度提高肥效的利用率,均衡长效的供给肥力,保证水稻生长期内所需营养。这四条是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能够实现节本增效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如田间管理,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等。
四、生产过程注意事项
(一)、要把住育苗关:比如播量密度和播量均匀度 ,种子的发芽率等都应按技术规范操作,秧田的管理,一定要控制好水份,要及时通风练苗,防止苗徒长。
(二)、健身防病。插秧前2—3天,要在苗床内喷药防病的同时追肥一次;其目的就是插秧时原气不伤,缓苗快,分蘖早。
(三)、严格控制插秧深度。深度应控制在1、5厘米左右,插深了影响分蘖,稀植主要靠分蘖保证收获株数;水稻主要靠分蘖增产。
四、要控制好施肥深度。施肥深度控制在4—5厘米为宜,施肥过深,前期借不上肥力,影响分蘖和生长,后期无效分蘖,浪费肥力。
(五)、要严格控制分蘖时间。分蘖时间一般控制在6月末和7月5日前,否則分蘖过多,增加无效分蘖,生长期积温不足,影响成熟;分蘖过少,保证不了收获株数,影响产量。每穴的分蘖株数一般控制在20—28株左右。
(六)、加强田间管理
1、田间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适当采用深浅间歇灌溉方式。插秧后到反青期间灌苗高三分之二的水位;反青后到有效分蘖末期(6月28日左右)灌 3厘米浅水,提高水温,促进分蘖,早生快发。6月29日—7月5日期间撤水晒田,控制分蘖,每穴的有效分蘖数20—28株左右,从幼穗形成(7月10日左右)期,开始到出穗期(7月末)灌5至7厘米水位,7月末开始出穗,8月5日左右出齐穗,出穗期间灌5—7厘米水位,9月5日左右撤水。
2、田间锄草。插秧前封闭灭草,每亩地用60%丁草胺1.5两加50%捕草净可湿性粉剂1两充分混合后均匀扬入水田面上,保持水层5—7天。
3、健身防病。7月28日每亩地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米醋各1.5—2两,兑水6—8公斤水,均匀喷洒在叶面上预防和防止稻温病。
五、水稻深施肥机与插秧机安装及调试
水稻深施肥机是一项新技术,当然还有它不完善的局限性,加之在应用过程中素质水平不一,往往因技术不到位,致使这项技术得不到应有的增产节本的**佳效果。在一年来的生产摸索中,经农机技术人员对原机的进一步更新改造,特别增设稀植装置,使之更趋完善。为实现稀植深施肥(核心增加分蘖,提高肥效利用率及增产)的目地,在安装前应在不破坏原机性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安装。
1、改装插秧机地轮箱四轴、五轴双联齿轮,加快整机的前进速度,实现穴距加大(实现稀植),此时栽植臂的插次不变。方法:四轴双联齿轮数30:20改为30:26;五轴双联齿轮齿数16:31改为16:25。
2、改变被动带轮直径,放慢整机的前进速度和栽植臂的插次,将稀植带轮圈加热后,套入原机带轮上,冷却后成一,使带轮直径由157毫米增加到210毫米,换上两根A型加长的(1350毫米)皮带,既可稀植作业。
在改动四、五轴齿轮后,实际是加快插秧机前进速度,同时也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由于前进速度加快,栽植臂插次不变,相对地改变了插秧机的轨迹,使插秧质量发生了变化,为了弥补这个欠缺,采取了降低前进速度和相应降低栽植臂插次的方法,也就是加大了插秧机带轮的直径,使原9x3、9x4寸变为9x6寸的稀植穴距。
3、部分插秧机尾板改窄,将1、7尾板的内側和3、5尾板的两側用钢锯在靠近方梁位置向里锯2厘米,并把锯后的尾板向上折起,使尾板变窄以保证安装开沟器时不足的位置。
4、上梁连接,在上梁引出三个立柱角钢分别用三个“U”型卡子固定排肥器,驱动连杆上端与摆臂连接,有尼龙套的下端与插秧机栽植臂曲柄连接。
5、下梁连接,在插秧机尾板的矩型管上用两个M12螺丝,分别把两个方梁座固定在矩型管上,方梁座与上梁前面的两个吊耳连接。
六、使用深施肥机注意事项
(一)、在使用深施肥机前,须检查深施肥机具与插秧机装接部位的可靠程度,螺丝是否拧紧,销轴是否插好锁好,各调解部位是否调整到要求尺寸。
(二)、起动插秧机前,要用摇把摇动插秧机,看栽植臂和排肥器等部件有无卡阻、脱落及异常现象,待插秧机栽植臂运动无问题时,方可起动发动机。
(三)、在插秧机运输过程中,要把深施肥机调节架调整螺丝调到开沟器**高(浅)位置,防止刮、碰,作业时要把开沟器调到3至5厘米深度。
(四)、作业时要保证肥箱和各排肥部件的干燥,在停放插秧机超过1小时时,应将排肥轮拔出,拉开插板把肥清除干净,防止潮解粘肥,要经常利用停机时间清除开沟器、排肥槽、复泥器和排肥管上的泥和草,轻除堵塞隐患,晚间停机时要取下排肥轮,放在屋内干燥处,以备第二天再用。
(五)、插秧机转弯时,要踩下过埂器,使开沟器升起,防止两边开沟器拥泥挂草,在向秧箱上浇水时,注意不要把水浇在肥箱和排肥器上,以免潮解肥。
七、使用深施肥机的相关条件
(一)、作业水田标准。作业地块地面平整、无稻根、稻草杂物,水田地平面高低不差寸、不露泥。整地后,地面泥土细碎,耙后沉淀时间不能长,否则影响复泥盖肥的质量。
对深松、深翻头一年开发的水稻田,整平耙细后,沉淀3—5天后,放水晒田2—3天,然后放寸水不露泥,否则机插秧时易陷车打误,无法实施机插深施肥作业。
(二)、肥料标准。使用的肥料均匀,无粉尘,直径在2—4毫米的颗粒应占85%以上,使用前**好过筛,肥料应松散,无结块,颗粒应有一定硬度(千克力/粒),有利于施肥作业。
(三)、对种植户及机手的要求。因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科学技术,这就要求种植户及机手不但懂得农艺方面的新技术措施,还应懂得插秧机和深施肥机具性能构造,而且能够独立操作、安装及调试,按期保养机具。
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综合性工程,广泛应用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插秧规格 |
插秧时间月日 |
秧龄叶个 |
保苗穴数万 / 亩 |
秧田灌水 |
田间除草 |
抽穗时间月日 |
平方米穗数 |
穴株数 粒 |
千粒重克 |
空秕率 % |
株高CM |
穗粒数粒 |
穗长CM |
种植亩数亩 |
亩产 |
处理 |
时间月日 |
水位 厘米 |
晒田时间月日 |
除草时间月日 |
药名称 |
药量 |
理论产量公斤 |
实手产量公斤 |
增产比% |
9x3 |
5.24 |
3_4 |
2.2 |
5.31 |
5_7 |
7.5 |
5.18 |
60%丁草铵加50%捕草净 |
一两半 一两 |
7.25 |
527 |
17 |
24.2 |
11 |
91.2 |
65 |
15.08 |
6 |
552 |
515.2 |
|
常规密植机插人工分四次施肥 1、5月18日施底肥7公斤二铵 2、6月2日返青肥7公斤尿素 3、7月6日调节费4公斤尿素 4、7月28日追穗肥4公斤,其中:二铵2公斤、尿素2公斤 5、7月28日采用20%的三环唑、磷酸二氢钾、米醋各二两/亩,对水航化喷撒叶面 |
9x5 |
5.26 _ 5.28 |
3_4 |
1.3 |
5.31 _ 6.2 |
5_7 |
7.6 |
5.18 |
同上 |
同上 |
7.25 |
475 |
23 |
25 |
5 |
97.35 |
81 |
15.83 |
110 |
642.7 |
580.6 |
12.6 |
稀植机插深施肥一次成12公斤,其中:N:P:K=6:4:2 7月28日航化用20%三环唑、磷酸二氢钾、米醋各二两亩,对水喷撒叶面 |
9x6 |
5.24 _ 5.25 |
3_4 |
1.1 |
6.1 _ 6.2 |
5_7 |
7.6 |
5.18 |
同上 |
同上 |
7.22 |
445 |
27 |
25.2 |
3.5 |
103.2 |
92 |
16.35 |
60 |
689.5 |
616 |
19.5 |
同上 |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16:1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