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机推广无疑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农机推广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任务也将越来越重。那么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不断推进农机事业的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推广人员面前值得深思的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强化宣传发动,加大推广力度
宣传发动是技术推广工作的先导。任何一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作物新品种、栽培新方法的推广,**终的接受者、应用者是农民。要使农民接受应用新技术,首要的任务就是宣传发动。向农民宣传新技术、新机具、新品种、新方法的优点、特性、增产机理、应用后带来的效益和其它地区推广应用的典范实例及成功经验。只有宣传到位了,农民发动起来了,技术推广才会成为可能。另外宣传发动也包括向领导宣传,发动干部、技术人员参与推广。近几年来,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讲座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技术的性能、作用、效益,扩大农机推广的社会影响,使广大群众加深了对农机推广应用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我们还到各镇、村进行实地推广示范宣传,乡镇、村干部现场参观,采用了实地推广示范和试验对比等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为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实施行政手段也是农机推广工作有力的组织保证。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都要经历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且农机技术推广的对象是农民。农民是**实际的,往往是从亲身实践体会中去认识问题。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尤其是推广初期,必须借用行政手段,加大推广力度,对在反复试验示范、认准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要借助政府部门大力宣传,热心组织,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调控手段,实现“政技结合”。当然,不能搞强迫命令,长官意志。
二、变革传统观念,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面对入世的挑战,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是搞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作为农机推广部门,当前的任务是如何使我们的农机推广工作走向市场,逐步实现农机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首先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准确领会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外出参观、考察、查阅资料等各种形式,借鉴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我们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要转变思想观念,变指令性推广为指令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有机结合。现在县一级农机推广站绝大部分还没有建立经济实体,还在走指令性推广的老路,这种推广方式不但农机品类单纯,而且季节性强,既限制了服务范围,又减少了销售量,降低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人才的利用上也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如果实行在经营中搞推广,在推广中搞经营,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扩大了服务范围,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充分利用了人才,这是县一级农机推广站一个可取的途径,此外还要把耕、耙、播几个单纯的农田作业项目逐步转变到以市场要求为导向,面向大农业,面向农村经济的轨道上来。入世后农村经济必然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也将日益明显。对农机的需求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昔日的耕、耙、播、收农田作业项目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农机推广必须面向农、林、牧、副、渔整个大农业,向着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性服务的大目标迈进。
三、发挥职能作用,搞好服务
服务主动是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保证。服务贯穿于技术推广全过程,如推广前的物资、机具、配件供应服务、技术培训服务、咨询服务,推广中的技术服务、维修服务、管理服务以及产后的农产品加工贮存、销售服务等等。
1.推广前的农机商品信息服务。每一个农机新产品的问世都是来之不易的。它渗透着技术人员的心血和工人同志的汗水,然而要把它推广到农民生产中去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由于长期习惯势力的影响,农民对一切新技术的应用,都要有一个过程。农民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推广人员提供超前服务,要把推广的新机具技术性能、用途、使用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效果和价格都要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宣传到广大农民那里,帮助农民去了解、去认识,为下一步推广做好充分的舆论准备。
2.推广之中的“三包服务”。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服务内容,也是取信于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三包”对象一要诚心、二要热心、三要细心。要及时组织人员为其排除机械故障,按“三包”要求,说到做到,以取信于民。
3.送技术下乡,搞好农机推广后的跟踪服务。跟踪服务也是农机推广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一种新产品到底是否适用一个地区,不能只凭说明书上介绍和个人的想象,要在实践中找答案。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农忙季节,组织人员送技术下乡,深入田间地头,亲自察看推广农机产品的使用情况。并亲自体验农机产品的技术性能,传授机具调试维修技术。真正让农民感觉到机具买到手,技术学到手,使用起来称心。
总之,入世后的农机推广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只要我们遵循市场规律,了解农村市场需求,善抓机遇,勇于探索,就一定能面对入世挑战,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09:5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