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北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很多年历史,并成规模。目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业机械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原有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新型农机合作社、农机安全村等。农机局领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建立和协社会的条件下,来实行科学地、规范地农机管理,使农机事业与时俱进,蒸蒸日上。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个大农业、大农机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现存的问题如下:
1.目前的农机服务组织以农机作业为主导,结合农机化发展的趋势,借鉴各地农机服务体系发展的经验,我们要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方针,深化市、乡、村农机服务,扶持农机大户,发展多种服务形式。
2.应加强农机信息化的建设。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中,急待建立完整的农机化信息化服务网络,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为农业化生产、农机管理、新技术推广、农机具供求、跨区作业等各个生产环节提供信息服务,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依据。信息服务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传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服务窗口。
3.应加强农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我国的农机法制化建设,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管理的经验,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将依法管理。农机立法能保证农机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4.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小型农业机械发展快而多。大中型机械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但发展缓慢。原因是经济条件有限,一家一户难以买得起,另外土地块小,与农机化规模不适应。
5.农机系统职工的工资不合理。农机人员的工资分配不合理。如本市一部分职工工资开全额,一部分开50%,工资无法保障,这种情况一直都没解决。
6.农机技术人员经验少。应派农机人员去学校培训,提高水平。
为了进一步改善目前农机机构不健全,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提出如下意见:
1.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和内容。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必须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进行农业机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是有力的支撑。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大有作为,不可缺少。
2.加强农机管理。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调控。针对农机化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法规,不断增加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增加后劲。
3.转变观念和认识。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立足大农业,大力发展农机,不断提高责任意识,跳出农机想农机,立足大农村、大农业,把农机发展置入经济运行中去考虑。要围绕主线管农机,及时总结跨区作业的经验,摸清全市农业机械和农机队伍的家底,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协作组织的作用。要形成合力管农机,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从而将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4.稳定、充实、完善服务,改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服务网,增强服务能力。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民的
要求,按照“着力加强市级,巩固提高乡镇级,稳定发展村级,积极扶持农机专业户”的要求,不断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完善
既适应家庭承包责任制,又适应社会化市场经济和加大多渠道资金投入,实现现代化的农机社会服务体系。
5.大力发展新型服务组织,统一认识,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设立农机发展基金。努力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素
质。加强农机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加农机服务后备力量,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地发挥和利用
农机管理系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全面推进农机化的多种经营服务。
6.提高培训质量,改进培训方法。应根据新农村的发展需要,在办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改革创新精神,面向农村,
广开学路,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村培训,灵活多样开办培训班。农机校要和电视台结合,按农时季节,举办专题讲座,登门教
学,积极给农民传授技术。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9日 18:5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