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面积为27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567.1万人(1997年),其中农业人口375.4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当年有农业劳动力147.1万人,占总人口的4.12%,占农业人口的39.18%。农业在阿根廷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小麦,到1996年,阿根廷全国人均谷物产量达到839.2kg。为了增加粮食产量,阿根廷政府历年均十分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早在70年代初,其
拖拉机保有量已达到180000台,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这个保有量一直保持到80年代初(1981年为183700台)。发展到90年代,阿根廷拖拉机保有量已经饱和,1991年达到280000台,直到1998年这个数量一直没有变动过,市场所售拖拉机均用以保有量的更新换代,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接近一般发达国家。如1995年,其总人口3476.8万人,农业人口383.8万人,农业劳动力149.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29%和占农业人口的38.9%。当年共有耕地面积2500万公顷,人均耕地O.719公顷,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16.75公顷,平均每台拖拉机负担耕地面积89.29公顷,每台
联合收割机负担收获面积170.7公顷。而在10年前的1986年,每台拖拉机均担127.7公顷耕地,每台联合收割机均担收获面积为226.6公顷。
二、阿根廷近年来拖拉机生产与销售
1、拖拉机生产情况阿根廷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但其拖拉机工业起步较晚,在6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市场销售的拖拉机主要靠进口。到60年代末,阿根廷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采用了美国式借债高速发展模式,除继续大量进口外,也加紧在本土生产拖拉机。这样,阿根廷的农业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其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开始大量出口农产品。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阿根廷除进一步制订相应的农机进口政策外,并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跨国农机公司联合生产,引进技术和外资,以优惠政策鼓励外商独资建厂。在70年代期间,先后有近10家外国公司到阿根廷投资建厂,较为著名的公司有德国的Deutz拖拉机公司在阿建立Deutz阿根廷农机公司,美国的John Deere组建了John Deere阿根廷农机公司,加拿大M·F·公司也在阿组建拖拉机分公司,这些外国公司由于资金雄厚,均在l—2年内建厂投产。到70年代末,阿根廷拖拉机年产量在6000台—25000台之间,如1977年产量达到25631台,1978年又降为5997台,1979年升为10901台。由于阿根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稳定,农业政策也多变。因此,其农机和拖拉机的产量也极不稳定。到80年代,其拖拉机产量**低的年份仅为1100台(1981年),**高的年份为12241台(1984年),一般年产量在3000—8000台左右。由于国内拖拉机已经饱和,每年销售的拖拉机只用于旧机型更新,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年产量均保持在3000—6000之间。在90年代中,阿根廷生产拖拉机的公司主要有4家:Afritec公司,Deutz阿根廷分公司,John deere阿根廷分公司和M·F·阿根廷分公司,这四家公司的产量占阿根廷总产量的95.9%。而其中又以Deutz分公司和M·F·分公司的产量**大,Deutz分公司约占阿根廷总产量的36%—46%左右,M·F·分公司约占35%—41%左右,其次是Deere分公司约占11%—12%左右,而其阿根廷本土的Agritec公司仅占其总产量的7%—12%左右。可以看出,阿根廷拖拉机工业主要由外国公司垄断。
2、拖拉机国内市场销售多年来,阿根廷国内拖拉机市场销售极不稳定,每年销量增减极大。在80年代,阿根廷拖拉机销量**少的一年仅为1500台(1981年),**多的一年达到13100台(1984年),其它年份均在3700—8900台之间。到80年代末阿根廷每年销售的拖拉机台平均功率已达到80马力以上,如1987年共销售3875台,台均功率为81.08马力,1989年销量增长为5000台,而台均功率也增长为96.39马力,分别比1987年增长29.03%和18.88%,拖拉机功率呈增长趋势。进入90年代,拖拉机年销量保持在3500—4500台之间,其台均功率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减缓,基本上保持在100—103马力左右。阿根廷国内市场销售的拖拉机产品,主要由Deutz分公司,M·F·分公司,Deere分公司和Agritec公司所提供,这种市场占有格局一直保持到90年代初,到1994年,M·F·公司被美国AG—CO公司买进,1996年AGCO公司再次全额买进Deutz阿根廷分公司,这样,在90年代中后期,阿根廷拖拉机市场销售份额被AGCO公司占有75%左右,成为AGCO公司的垄断市场,销售的拖拉机功率在60—190马力之间。
3、拖拉机的进出口阿根廷在70年代以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拖拉机,大部分均靠进口,但其进口量每年均不稳定,时多时少,完全根据其市场的需求而定。70年代国内开始大量生产拖拉机,进口量总的趋势呈逐年减少,到80年代末,年进口量仅保持在150—500台左右,如1986年阿根廷拖拉机进口量仅为1550台,到1989年进口量为520台。进入90年代,阿根廷拖拉机进口量又开始逐年增长,1990年进口拖拉机700台,1991年为1424台,比上年增长103.43%,1994年进口量猛增到7250台(是近10年来阿根廷进口量**多的一年)比1993年增长74.78%,继后几年进口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只有1995年降为5513台,1996—1998年进口量均保持在7000—13000台之间。自90年代以来,阿根廷进口拖拉机中绝大部分均为散件组装产品。这是由于进口散件可以享受阿政府关税优惠。阿根廷拖拉机出口在80年代后期均超过其进口量。如1986—1988年三年阿根廷拖拉机出口量分别达到997台,770台和830台,而这三年进口量则分别为155台,420台和220台。进人90年代,其出口量呈减少势,**低为65台(1992年),**高为283台(1991年)。阿根廷进口拖拉机的功率比出口的小,这可以从其进出口台均价格可以看出,如1987年进口机台均价为19192美元,而出口台均价格为21033美元;1994年进口台均价降为7684美元,出口均价却升为23786美元,到1998年,进口台均价涨为10737美元,而出口台均价却降为20470美元。主要原因是阿根廷在90年代中生产的拖拉机均为大中型产品,而国内中小马力机型有一定市场需求,用于农场里的一些辅助性作业,而国内厂又不生产小型产品。
4、阿根廷拖拉机市场特点 阿根廷是南美洲除巴西外的第二大农机和拖拉机市场。随着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阿根廷拖拉机市场迅速得到发展,70、80年代市场销量达到顶峰,随着拖拉机保有量的饱和,90年代销量减缓。根据对其近年来的市场发展粗浅分析,该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90年代以来市场上销售的拖拉机均用以保有量的更新换代。阿根廷在80年代就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其拖拉机保有量到1990年已达到270000台,1991—1998年其拖拉机保有量保持280000台不变,而在这一时期阿根廷累计销售新拖拉机达34700台左右;
(2)进口大于出口,90年代进口呈缓慢增长趋势,近10年来,阿根廷由于国内生产的均为大中型拖拉机,中小型拖拉机市场有一定的需求,因此需要进口。进口量**多的一年达到7250台(1994年),年进口量一般均在1500—5500台,而出口量则在70—300台左右;
(3)拖拉机市场被两家公司垄断。阿根廷拖拉机工业主要是依靠引进技术和与外国合资发展起来的,因此,其市场被几家外国公司所垄断,到90年代中期,原Deutz分公司和M·F·分公司均被AGCO公司购买,这样实际上阿根廷拖拉机市场被AGCO公司(约占70%)和John Deere公司(约占12%)所占有,产品市场已不再是技术和价格上的竞争,而主要是售后服务质量的竞争;
(4)拖拉机功率逐年增加,90年代功率增长趋于平缓。在80年代阿根廷每年销售的拖拉机台均功率在60—80马力之间,到90年代台均功率增长到100马力以上,且近10年均保持在lOO—103马力/台之间。如1990年为100.67马力,1994年为103.25马力,到1998年仍为100.33马力。也就是说,近10年来阿根廷每年销售的拖拉机均为大中型产品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搜索]: 火炬 阿根廷 农机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9日 19:3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