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广机采棉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一师八团 张建)
自1996年八团引进机采棉后,已基本解决了采棉机的选型和使用技术,栽培模式和管理技术,脱叶剂的使用技术,清理加工技术等主要关键环节,就机采棉本身的技术措施而言,已无大的难题。近几年来,八团对机采棉的推广力度非常大,实现“发展壮大我团,致富职工群众”的目标,现谈谈目前推广机采棉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思想认识上
1.存在问题。
有采棉机的大部分团场,虽然都知道机采棉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但还是由于发展初期存在综合效益差、转移劳动力难、及有关技术还需完善等难题,存在畏难情绪。以至于对发展机采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这是主观上造成机采棉发展缓慢的根结所在。
2.解决办法。
随着棉田滴灌技术的推广,机采棉已是植棉全程机械化的**后一个环节;是精准农业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植棉现代化的**重要一关,是解决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团率先实现农业现化代的里程碑性标志。机采棉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我团能否应对挑战;“发展壮大我团,致富职工群众”;和胜利完成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对发展机采棉初期碰到的各种难题应知难而进,和想方设法的逐步解决,在主观上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机采棉事业的发展。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外地拾花工的逐年减少,各植棉团场的拾花压力也越来越大,浪费在地里的籽棉也越来越多,这也迫使我们必须和只有走机械采棉之路。因此要以是否贯彻、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来看待发展机采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组织机构;制定阶段目标;强化奖罚措施,切实保证2008年80%的机采棉田实现机采棉。
二、机制上
1.存在问题。
(1)推广机采棉需要职工有较大的土地承包定额,而现在每个职工只承包到30-40亩地,并且土地又长期固定,承包合同的近几年上交指标业已定死,若要机采,又需要扩大承包定额和调整上交指标,团内其它工作已满员,短期内转移劳动力存在很大难度,这也是制约机采棉发展的**大障碍。
(2)两费自理(租赁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后,什么挣钱职工种什么;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棉花种植面积将来变化很大,这又与推广机采棉需要有一个稳定规模相矛盾。
(3)植棉职工其他挣钱技能不多,家中有限存款房改后已拿出很大一块,剩余部分即要防老看病,又要为子女上学做准备,团场范围内的二、三产业也已人满,因此职工自身向二、三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
(4)植棉团场每年都要分配一定数量的河南劳务工,职工人数总量逐渐增加,又与推广机采棉需要减少承包职工人数和扩大管理定额相矛盾。
(5)推广机采棉后,一线承包职工人数势必减少,团场有效管理人数同时减少,与兵团屯垦戍边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相矛盾。
2.解决办法。
(1)随着滴灌技术、精量播种技术等突破和推广,扩大职工承包管理定额是可行的。虽然现有大部分土地已固定,可采取互相(有偿或无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固定期满的土地向临近职工转包;清退临时工和到期的合同工等办法,使土地尽量向植棉能手集中,扩大后的承包地尽量相临集中或连片管理,即有利于田管又有利于推广机采。上交指标可由手采向机采合理折算,以不打击职工接受机采积极性为限。一般机采地承包定额在150-200亩为宜,或**好一块整条田由一人承包。
(2)要引导鼓励职工或采取“五统一”的办法,使高产稳产棉田保持相对稳定,只要有规模效益,棉花面积自然而然就能保持相对稳定,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广机采棉更能使棉花产业做大、做精、做强。
(3)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职工多种技能,使大部分职工向其它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外出打工;二、三产业;针对团场的社会服务等行业转移,使土地尽量向少数植棉能手集中,以达到减员增效,人少好稳定,适宜推广机采棉的良好局面。
(4)实现机采棉后,植棉团场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得到提高,职工劳动强度降低和收入增加,更加安居乐业,则更有利于屯垦戌边。
三、效益上
1.存在问题。
(1)国内大部分棉纺企业因为纺织设备落后,对机采棉的适应性差,加上手采棉好购买,因此对机采棉需求不大,或直接购买国际上价格较低的机采棉,另外国际棉花价格波动较大,所以团场若大量机采,感到效益风险太大。
(2)近几年,团场基本建设等投资过多,银行贷款未还清,职工手上余钱不多,资金筹集难度大,采棉机、清理加工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投入大,资金回笼慢;机采棉需要烘干和增加清理工序,加工成本也高于手采棉;机采棉的品级低于手采棉一到二级,销售价格低,因此,相对手采棉团场综合效益差。
(3)植棉职工现在承包定额一般为30-40亩,机采后,拾花费虽然能节省一部分,但机采后的清地花,职工又要支付一部分劳务费;团对职工收购籽棉是按质论价的,机采籽棉相对手采籽棉要低一到二级;职工还要承担脱叶剂和有关机力费。两者相抵,对职工而言,总收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甚至略有下降。
2.解决办法。
(1)选择性能价格比优的机采相关设备,以及物美价廉的脱叶剂,尽**大努力降低与机采有关各项成本,以提高机采棉的竞争力。
(2)可先从承包大户、家庭农场、劳改中队等机采入手,再逐渐展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扩大土地承包定额是推广机采棉的必然前提,降低活劳动成本是推广机采棉的先决条件。因此,提高团场和职工机采效益的根本办法还是千方百计的提高职工承包定额。
四、品种和栽培上
1.存在问题。
(1)虽然机采棉的三丝特杂少,但由于地膜植棉,机采棉中不可避免的混有一定量的残膜,这是棉纺企业不愿要团场机采棉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机采棉发展的**大技术难题。
(2)机采时间在南彊一般为10月20日-11月20日,过早机采因棉株上有赘芽(打过脱叶剂后棉杆上长出的新嫩芽),及田间杂草,造成一部分棉花机采后被染成绿色,所以只有等打过霜,赘芽和杂草干枯后才能机采。若过晚机采,因气温过低,采棉机采摘头上的清洗液(水)要上冻而无法正常机采,以致造成单机采摘量受到很大限制,单机年工效太低。
(3)虽然机采棉内在品质和外在质量均匀,但含有一定量的病虫棉,主要表现为僵尖、僵瓣和有色花含量多,降低了机采皮棉的内在品质。
2.解决办法。
(1)推广使用残膜捡拾机,以减少耕作地表中的残膜;揭膜要干净;棉花吐絮前,人工清理干净棉田中的残膜;机采籽棉加工前,人工挑捡干净棉堆中的残膜(这点**有效,也是**关键),以上措施基本可杜绝机采棉中的残膜。或采用降解膜和赤地种植。
(2)集中专家和资金尽快选育出高产、优质、不长赘芽、抗病、株高适宜(75㎝左右)、结玲集中,吐絮流畅、不脱裤腿、不整枝等,适宜机采的早熟和中熟品种,达到即利于机采,又能延长单机采摘量和年工效。
(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虫害,除尽杂草。
五、加工等其他
1.存在问题。
(1)因机采和多道清理加工后,棉纤维短0.5-1㎜,短绒和棉结含量明显增加,皮棉外在品质下降,达不到手采棉的有关新标准,降低了机采棉的竞争力。
(2)机采棉加工在水杂上的处理我团要求按实际测定计算。
2.解决办法。
(1)机采棉品种的纤维尽量长,强度尽量高,进一步改进加工工艺。
(2)棉花在选种、播种、管理、脱叶、机采、加工一条线管理,**后定出水杂标准,给农业职工一个明确答案。
综上所述,在任何新生之物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难题,这是事物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作为系统工程的机采棉也同样如此。在众多问题中,重点解决扩大职工管理定额和消除机采棉中的残膜,其他问题在推广过程中逐步解决。只要树立坚强的决心,从长远和战略的眼光对待机采棉,早推广,早受益,就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于 @ 2008年08月14日 11:4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