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花鼓”作为江苏省****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表演节目,8月8日将在“鸟巢”向全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南通海安花鼓”植根于农耕文化,在海安的流传,可以追朔到明代的嘉靖年间,由此推算,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今日之“海安花鼓”是歌舞表演部分的发展与创新。 表现的是生活在溪水清悠、田禾葱翠的鱼米之乡的村姑,面朝大海、背朝田庄的黄海渔村的渔妇的生活,展现的是她们既热情奔放、又柔美温情的个性,特别是表现村姑、渔妇穿梭织网于花前月下的“颔首、摇肩、展臂、舒腕”,“欲动先出胯,迈步微微颤”的舞蹈语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村姑渔妇悠然自得的劳作生活,蕴藏着村姑渔妇生活富足的欢乐情怀, 凸现了这一地域村姑渔妇特有的既质朴、又纯情,既凝重、又柔美的内心世界,属于如清代姚鼐描述的那种“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其情其势展现出“如东升初日、如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沧、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廊”的阴柔之美。
“海安花鼓”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过为中央领导同志献艺的专场演出;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参加过国庆50周年联欢晚会;在全国民族民间广场歌舞大赛的角逐中,获得过全国民间文艺**高奖——“山花奖”;在文化部群众文化**高政府奖“群星奖”评比中,获得过“群星奖”金奖.
如今,"海安花鼓"已经成为南通重要的文化品牌.
发表于 @ 2008年08月03日 11:24:00 |点击数()